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儒家女性观研究
儒家女性观研究

儒家女性观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0490722
  • 页数:4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一、问题的缘起;二、研究的现状;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四、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上一篇:公正下一篇:孔子答客问
《儒家女性观研究》目录
标签:女性 研究

序 1

导言 1

上篇 儒家女性观之历史寻踪 22

第一章 儒家女性观的形成 22

第一节 儒家女性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2

一 社会环境:建立在男耕女织基础之上的农耕文明 23

二 历史背景:父权制的确立 24

三 思想渊源:以“周礼”为代表的社会性别制度的建立 26

第二节 孔子的女性观 30

一 孔子所处时代的女性观 31

二 孔子女性观的主要内容 33

三 孔子女性观的综合分析 38

第三节 孟子的女性观 42

一 “欲”与“色” 42

二 男女授受不亲 44

三 以顺者为正,妾妇之道 46

第四节 荀子的女性观 50

一 夫妇有别 50

二 女色祸国 53

第二章 儒家女性观的发展 55

第一节 西汉儒家女性观 56

一 董仲舒的“夫为妻纲” 56

二 刘向《列女传》中的女性观 62

第二节 东汉儒家女性观 72

一 班固《白虎通义》所反映的女性观 72

二 班昭《女诫》所反映的女性观 79

第三章 儒家女性观的成型 85

第一节 宋代儒家女性观 86

一 周敦颐女性观 86

二 二程女性观 91

三 朱熹女性观 99

第二节 元代儒家女性观 111

一 “妇德”中对“孝”的强调 112

二 女子的贞节与男子的忠义并重 113

第四章 儒家女性观的嬗变 117

第一节 明清之际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 118

一 李贽的女性观 118

二 唐甄的女性观 126

三 戴震对女性问题的关注 130

四 王夫之在性别文化上的创新 135

第二节 近代思想家对儒家女性观的改造 142

一 以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思想家的女性观 142

二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和胡适为代表的女性观 162

中篇 儒家女性观之思想体系 178

第五章 儒家女性观的理论视角 178

第一节 从宇宙论视角下看女性 178

一 《周易》宇宙论框架中的女性 179

二 董仲舒、宋代儒家及王船山宇宙论框架中的女性 183

第二节 从家庭与社会的总体关系格局来看女性 190

一 儒家关系中的个体 191

二 “礼”与女性主体性的泯灭 193

第三节 从政治的、经济的视角下看女性 197

一 从政治的视角下看女性 197

二 从经济的视角下看女性 202

第六章 儒家视域中的女性 205

第一节 与男有别 206

一 儒家“女性卑弱论”的形而上论证及具体表现 207

二 由“女性卑弱论”所衍生的儒家“女性祸水论”和“不洁论” 229

第二节 与夫齐体,与母同尊 237

一 妻者,与夫齐体 238

二 母者,与父同尊 241

第七章 儒家理想中的女性角色定位 244

第一节 角色期待:儒家标准中的妇德形象和生活范式 245

一 淑女:父权下理想的在室女 245

二 贤妻良母:女性最高的价值和道德规范 249

三 贞女节妇:儒家对女性的性道德期待 256

第二节 角色分工:儒家规范下的妇功和生活领域 270

一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的历史延续 270

二 “妇德主内”的理论论证 271

三 “妇德主内”的具体规范 274

第三节 角色规范:从《礼记》看儒家“妇礼” 277

一 在室女之“妇礼” 278

二 他人妇之“妇礼” 282

三 为人母之“妇礼” 289

四 丧葬、祭祀礼仪中的“妇礼” 291

第四节 角色教育:有别于男性的儒家“女学” 293

一 儒家“女学”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 294

二 儒家“女学”的教育目标:从人 295

三 儒家“女学”的教育内容:妇道 297

第五节 角色审美:儒家眼中的“妇容” 316

一 由“德才见称”、“德”与“色”分称到以“色”为称 316

二 儒家理想中的女性美 319

下篇 儒家女性观之当代省思 325

第八章 儒家女性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325

第一节 传统儒家女性观浸染下的女性形象 325

一 对女性性特征的强化 326

二 女性回归家庭 328

三 传统妇德的回归 329

第二节 儒家女性观投射下的女性地位 330

一 女性的政治地位 331

二 女性的经济地位 334

三 女性的文化地位 335

四 女性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地位 337

第三节 两性在社会参与中遭遇的困扰 338

一 女性社会参与中的角色冲突 339

二 传统的性别模式给男性带来的困扰 342

第九章 儒家女性观的价值与缺失 344

第一节 儒家女性观的价值 344

一 阴阳调和,乾坤并建 345

二 对夫妇之伦的重视以及“妻者与夫齐体”观 348

三 儒家女性观中“敬重母亲”的一面 350

四 儒家合理的妇德规范 350

第二节 儒家女性观的缺失 352

一 儒家性别文化中的本质主义观念 352

二 儒家文化中作为“他者”的女性 355

三 儒家性别本质主义及“他者”哲学在女性观上的具体体现 357

四 儒家女性观下女性的地位 361

第十章 儒家女性观的变革与重构 364

第一节 儒家女性观变革与重构的“应当”与“可能” 364

第二节 儒家女性观变革与重构的具体途径 369

一 儒家女性观自身内容的扬弃 369

二 与女性观相关的儒家思想、思维方法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373

三 佛道两家在女性观上所提供的积极思想资源 376

四 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借鉴 381

结语 384

参考文献 391

后记 4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