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江淮中下游淡水湖群
江淮中下游淡水湖群

江淮中下游淡水湖群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加虎,窦鸿身,苏守德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长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7087595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湖泊专家,长期从事湖泊研究工作。本书采用大量数据,系统研究了江淮中下游湖泊的成因、演变以及治理情况。
《江淮中下游淡水湖群》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湖泊的数量与分布 1

一、湖泊的数量与分布 1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 2

三、淮河中下游地区的湖泊 7

第二节 地貌特征 11

一、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地貌基本轮廓 11

二、长江中下游平原 12

三、淮河中下游平原(黄淮平原) 15

第三节 典型的季风气候 16

一、四季分明 16

二、降水丰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地区差异较大 19

第四节 水系发达、水情变化显著 21

一、长江中下游水系、水情 21

二、淮河中下游水系、水情 24

第五节 湖区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 28

一、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8

二、源远流长的开发历史 29

三、1949年后湖区开发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 31

第二章 云梦泽和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化 35

第一节 长江荆江段的形成与演化 35

一、距今55万年前,荆江直接斜入洞庭盆地 35

二、距今55万~4万年前,荆江改向流入江汉盆地 36

三、荆江与汉水下游河道的演化 38

四、湘、资、沅、澧四水注入长江流径的变化 45

第二节 云梦泽的形成与演化 47

一、更新世末期的河流泛滥平原 47

二、全新世中期的泱泱大泽 48

三、古云梦泽的演化 50

第三节 江汉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57

一、江汉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57

二、“千湖之省”闻名遐迩 57

三、围垦使“千湖之省”名存实亡 58

第四节 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化 60

一、洞庭湖与洞庭湖水系概述 60

二、关于洞庭湖形成与演化的争论 61

三、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化 67

第三章 彭蠡泽和鄱阳湖的形成与演化 82

第一节 彭蠡泽的形成与演化 82

一、彭蠡泽与鄱阳湖的关系 82

二、彭蠡泽的形成 83

三、长江扇形三角洲将彭蠡泽淤成沼泽、滩地 84

四、长江主泓道将彭蠡泽分隔为江北和江南两部分 85

第二节 鄱阳湖的形成与演化 88

一、鄱阳湖成因和成湖年代 89

二、鄱阳湖形成的地质背景 89

三、鄱阳湖的形成与演化 91

第三节 鄱阳湖的形成对赣江下游河道演化的影响 100

一、第四纪古赣江演化 100

二、从赣江水系到鄱阳湖水系 100

三、豫章江和湖汉水释疑 101

四、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的形成与演化 102

五、赣江和修水——主支流辨析 104

六、赣江三角洲分流河道演化趋势的预测 105

第四节 华阳河流域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105

一、自然地理概况 105

二、地质背景 106

三、华阳河流域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107

第四章 苏皖沿江湖泊群的形成与演化 111

第一节 概述 111

第二节 巢湖的形成与演化 112

一、巢湖概况 112

二、古巢湖的成因和形成年代 113

三、古巢湖衰亡和流水盆地景观再现 114

四、巢湖的形成与演化 114

第三节 丹阳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116

一、丹阳湖群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116

二、古丹阳湖的形成与演化 119

三、丹阳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119

第五章 太湖及其周围湖群的形成机制和演化特点 124

第一节 太湖成因与演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124

一、太湖成因与演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124

二、现代学者对太湖成因与演化研究概述 124

第二节 太湖平原地区古地理环境的演化 130

一、晚更新世末期,有着和缓起伏的坦荡平原 130

二、全新世中期的水下平原和海侵 132

三、中全新世晚期,长江天然堤伸展与古潟湖形成 145

四、春秋后期,太湖平原地区古地理环境 146

第三节 具区、震泽、五湖及其与太湖的关系 148

一、具区是古长江之河口湾 148

二、震泽曾是比太湖大得多的古潟湖 149

三、五湖、笠泽是江,不是湖 150

第四节 三江辨析 152

一、关于“三江”的三种不同的解释 152

二、不同典籍中“三江”的含义 154

三、太湖三江的演化 157

第五节 太湖的形成与演化 159

一、太湖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水文背景 159

二、太湖的成因和成湖时间 160

三、唐、宋时期,太湖进一步扩张 161

四、太湖盛极转衰 162

第六节 太湖周围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166

一、太湖周围湖群的形成与演化概述 166

二、洮、滆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167

三、阳澄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169

第六章 黄淮平原地区湖泊的形成与演化 173

第一节 黄河夺淮与黄淮平原上湖泊的兴衰与存亡 173

一、黄淮平原的自然地理概况 173

二、黄河夺淮破坏了淮河水系原有的格局 174

三、黄河夺淮主宰了淮北平原上湖泊的兴衰与存亡 176

第二节 大运河以西各历史时期湖泊、陂塘的形成与演化 177

一、先秦时期古湖泊的形成与分布 177

二、汉、唐时期湖泊的分布与演化 179

三、唐、宋以后湖泊的演化 184

四、黄淮平原上著名湖泊、陂塘的兴衰 185

第三节 大运河沿线湖泊的形成与演化 186

一、隋代大运河和元代京杭大运河 186

二、水柜类湖泊的形成与演化 192

三、运道类湖泊(即湖槽)的形成与演化 203

第四节 大运河以东(里下河地区)古潟湖的形成与演化 208

一、早全新世时期的古海湾 208

二、中全新世时期的古潟湖 210

三、晚全新世前期古潟湖的形成与演化 212

四、古射阳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213

五、硕项湖群的形成与演化 217

第七章 湖泊的功能 223

第一节 湖泊功能概述 223

第二节 湖泊的气候效应 224

一、温度效应 224

二、风力效应 230

三、降水效应 232

第三节 湖泊对河川径流的调节功能 233

一、湖泊对河川径流调节功能之一般概念 233

二、典型湖泊对河川径流的调节功能 234

三、水利建设使江淮中下游地区湖泊的调蓄滞洪等功能得到加强和改善 240

第四节 湖泊对污染物质的净化功能及其水体的富营养化 254

一、物理净化功能 254

二、化学(含物理化学)净化功能 256

三、生物(含生物化学)净化功能 257

四、湖泊净化功能的综合分析以及净化功能基本原理之应用 259

五、湖泊净化功能衰退,富营养化日益发展 262

第五节 湖泊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功能 297

一、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 297

二、我国湖泊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98

三、江淮中下游湖泊是中国湖泊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304

第八章 湖区开发史略 324

第一节 先秦时期 324

一、湖泊滩地垦殖起始 324

二、水利工程和堤防之兴建 326

三、运河之开凿 328

第二节 秦、汉及三国时期 329

一、“火耕水耨”的原始农业生产 329

二、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序幕之开启有力地推动着湖区的开发 330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 332

一、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高潮 333

二、太湖地区塘浦圩田的萌起与塘堰 334

三、长江中游湖区修筑塘堰、堤防,开河通漕 336

第四节 隋、唐及五代时期 338

一、第二次北方人口南迁高潮 338

二、江南大运河的开凿和吴江塘路之修筑 340

三、塘浦圩田建成完整体系 341

四、灌溉工程蓬勃发展 342

第五节 两宋时期 345

一、第三次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浪潮 345

二、“苏湖熟,天下足” 346

三、“荆南留屯”与“策江堤以防水” 353

第六节 元、明、清时期 356

一、胥溪河与五堰东坝的兴废及其对围湖垦殖的影响 357

二、两湖平原湖荡洲滩围垦进入高潮与“湖广熟,天下足”民谚之出现和流传 359

三、圩田大发展使鄱阳湖区成为与两湖平原齐名的国家重要粮仓 364

四、洪泽湖的形成、演变与治理是淮河和运河整治开发的锁钥 365

第九章 湖泊资源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应对之策的探讨 373

第一节 1949年后湖泊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373

一、开发历史悠久 373

二、开发利用强度大 375

三、影响深远 378

第二节 湖泊资源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79

一、湖泊数量减少,面积萎缩,湖泊生态与环境日益恶化 380

二、建闸筑坝等水利工程与渔业和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381

三、酷鱼滥捕、大规模养殖极大地削弱了湖泊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383

四、湖泊污染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385

五、缺乏有效的湖泊科学管理机制 385

六、对湖泊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主导思想亟待转变 386

第三节 湖泊开发利用与保护应持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387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湖泊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 387

二、必须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388

三、坚持湖泊开发与保护的辩证统一 389

四、坚持经济、生态及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 390

第四节 湖泊整治的应对之策 390

一、给洪水以出路,实施“上拦”、“中蓄”、“下泄”的流域性系统措施,是治理湖区洪涝灾害的治本之道 390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湖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395

三、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保护,促进湖泊生态的自我修复 397

四、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推进流域内湖泊与河流的协同发展 399

第十章 湖泊生态功能保护研究实例——建立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构想 404

第一节 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背景 404

一、地理位置与范围 404

二、自然地理背景 404

三、人文地理背景 406

第二节 建立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08

一、建立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必要性 408

二、建立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可行性 412

第三节 建立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13

一、指导思想 413

二、基本原则 414

第四节 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功能定位、总体目标和功能分区 415

一、功能定位 415

二、总体目标 415

三、功能分区 415

第五节 洞庭湖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主要任务 416

一、总体要求 416

二、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417

三、分区规划和保护措施 419

第六节 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效益评估 423

一、经济社会效益 424

二、环境生态效益 42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