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2009中国地区经济监测报告
2009中国地区经济监测报告

2009中国地区经济监测报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纲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3757624
  • 页数:4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综合篇,用于综合地反映各地区经济的总体特征和重点区域的运行情况。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是地区篇和重点城市篇。第四部分是专题篇,今年是首次尝试,是今后要重点加强的内容。第五部分是统计资料。这部分是今年重点增加的内容之一,由100多张分地区的统计数据表组成,丰富统计资料将使本书成为研究地区经济问题的实用工具书。
《2009中国地区经济监测报告》目录

第一篇 综合第一章 各地区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第一节 全国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3

第二节 各地区产出运行状况分析 5

第三节 各地区消费变动状况分析 6

第四节 各地区投资变动状况分析 8

第五节 各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变动状况分析 9

第六节 各地区价格运行状况分析 10

第七节 各地区外经运行状况分析 10

第八节 各地区财政运行状况分析 12

第二章 区域经济运行状况分析第一节 区域经济运行状况比较 13

第二节 东部地区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15

第三节 中部地区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17

第四节 西部地区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18

第五节 东北地区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19

第三章 地区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分析第一节 地区经济格局的测度方法 21

第二节 地区经济格局变动情况 23

第三节 地区经济格局变动的原因分析 29

第四章 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比较第一节 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第二节 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比较 36

第三节 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建议 41

第五章 省际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研究第一节 能源效率的测度指标及其差异 45

第二节 DEA测算结果与分析 47

第三节 结论、建议与扩展方向 50

附录 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简介 50

第六章 区域能源消费状况分析第一节 全国单位GDP能耗变化情况 54

第二节 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变化情况 55

第三节 各地区单位GDP能耗聚类分析 57

第四节 能耗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58

第七章 地区信息化程度比较分析第一节 全国信息化发展态势 59

第二节 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信息化发展程度比较 60

第三节 城镇和农村之间的信息化程度比较 62

第四节 各省(区、市)信息化发展程度比较 63

附录 信息化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66

第二篇 地区第八章 四个直辖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第一节 北京市 69

第二节 上海市 73

第三节 天津市 76

第四节 重庆市 80

第九章 东部七省的经济运行情况第一节 河北省 85

第二节 江苏省 88

第三节 浙江省 91

第四节 福建省 95

第五节 山东省 97

第六节 广东省 101

第七节 海南省 104

第十章 中部六省的经济运行情况第一节 山西省 106

第二节 安徽省 109

第三节 江西省 114

第四节 河南省 116

第五节 湖北省 117

第六节 湖南省 121

第十一章 西部六省的经济运行情况第一节 四川省 125

第二节 贵州省 128

第三节 云南省 131

第四节 陕西省 135

第五节 甘肃省 139

第六节 青海省 142

第十二章 五个自治区的经济运行情况第一节 内蒙古自治区 146

第二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 150

第三节 西藏自治区 153

第四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 155

第五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59

第十三章 东北三省的经济运行情况第一节 辽宁省 164

第二节 吉林省 167

第三节 黑龙江省 170

第三篇 重点城市第十四章 东部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第一节 石家庄 178

第二节 南京 180

第三节 杭州 182

第四节 宁波 184

第五节 福州 186

第六节 厦门 188

第七节 济南 191

第八节 青岛 193

第九节 广州 196

第十节 深圳 197

第十一节 海口 200

第十五章 中部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第一节 合肥 203

第二节 南昌 204

第三节 郑州 206

第四节 长沙 208

第五节 武汉 210

第十六章 西部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第一节 呼和浩特 214

第二节 南宁 216

第三节 成都 219

第四节 贵阳 220

第五节 昆明 222

第六节 西安 224

第七节 兰州 226

第八节 西宁 228

第九节 银川 230

第十节 乌鲁木齐 232

第十七章 东北城市的经济运行情况第一节 沈阳 236

第二节 大连 237

第三节 长春 240

第四节 哈尔滨 243

第四篇 专题报告第十八章 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第一节 长三角区域城市工业化进程判断及产业演进趋势 249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城市工业化推进的典型模式分析 251

第三节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 255

第四节 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256

第十九章 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第一节 上海经济运行状况分析 258

第二节 上海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证分析 260

第三节 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262

第二十章 江苏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第一节 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265

第二节 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因素 266

第三节 台湾地区和韩国的经验与启迪 269

第四节 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战略 270

第二十一章 对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思考第一节 承接产业转移 安徽得天独厚 272

第二节 准确定位功能 建设五大基地 273

第三节 产业、区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275

第四节 参与分工合作 掣肘不容忽视 277

第五节 互动互惠互利 广泛合作共赢 278

第二十二章 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第一节 金融危机倒逼发展方式转变 279

第二节 河南对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分析 280

第三节 产业转移承接的竞争 281

第四节 承接产业转移要有选择 282

第二十三章 湖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第一节 湖北增长模式分析 284

第二节 现有模式下湖北经济增长困局 285

第三节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286

第四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 287

第二十四章 西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行性研究第一节 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 290

第二节 西北地区建立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必要性 290

第三节 西北地区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条件 291

第四节 西北地区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293

第五节 西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 294

第二十五章 对新疆与中亚经济“热”关系的“冷”思考第一节 现实背景 296

第二节 优势互补的经贸关系 297

第三节 “热”背后的“冷”思考 301

第四节 加快推进开放进程 303

第二十六章 推动陕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第一节 近几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306

第二节 推动科学发展的途径 308

第二十七章 黑龙江与辽、吉、蒙经济发展比较第一节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 311

第二节 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分析 313

第三节 实现经济跨越的对策与建议 314

第二十八章 河北省产业协同支撑力问题研究第一节 河北存在的“双滞后”与“剪刀差”现象 315

第二节 产业协同制约因素分析 317

第三节 路径选择与协同“支撑力” 320

第二十九章 工业结构调整对北京市节能降耗的影响第一节 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效率的变化 322

第二节 工业能耗降低的因素分析 324

第三十章 山东省富民强省监测指标体系第一节 富民监测指标分析 327

第二节 强省监测指标分析 328

第三节 富民与强省的关系 330

第四节 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举措 331

第三十一章 广东外来务工人员消费状况分析第一节 外来务工人员的的基本特点 334

第二节 外来务工人员的消费水平 336

第三节 外来务工人员消费对广东经济增长的影响 342

第四节 政策建议 343

第三十二章 贵州省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分析第一节 近年来贵州省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情况 346

第二节 贵州省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49

第三节 政策建议 350

第五篇 分地区统计资料一、人口和经济核算表1 年末总人口 355

表2 地区生产总值 356

表3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357

表4 第一产业增加值 358

表5 第二产业增加值 359

表6 全部工业增加值 360

表7 建筑业增加值 361

表8 第三产业增加值 362

表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363

表10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364

表11 人均生产总值 365

表12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366

表13 收入法地区生产总值 367

二、能源表14 能源消费总量 368

表15 电力消费量 369

三、就业和报酬表16 就业人员 370

表17 2008年各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数 371

表18 2008年各地区职工人数 372

表19 2008年各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 374

表20 2008年各地区职工工资总额 375

表21 2008年各地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376

表22 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377

表23 2008年各地区职工平均工资 378

表24 城镇登记失业率 380

四、财政、金融、保险表25 各地区财政收入 381

表26 2008年各地区财政分项收入 382

表27 各地区财政支出 386

表28 2008年各地区财政分项支出 387

表29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390

表30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391

表31 2008年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 392

五、投资表3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393

表33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 394

表34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 395

表35 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396

表36 2008年各地区城镇投资构成情况 397

表37 2008年分地区城镇投资项目情况 398

表38 在建净规模 399

表39 在建总规模 400

表40 建设总规模 401

六、价格表4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02

表42 2008年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403

表43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407

表44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408

表45 2008年各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年末涨幅 409

表46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410

表47 2008年各地区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年末涨幅 411

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412

表49 2008年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413

表50 2008年各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分类价格变动情况 414

七、人民生活表5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17

表52 2008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入 418

表53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 419

表54 2008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支出 420

表55 2008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421

表56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23

表57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424

表5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 425

表59 2008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426

表60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28

表61 2008年末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429

八、农业表6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31

表6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速度 432

表64 粮食产量 433

表65 奶类产量 434

表66 肉类产量 435

表67 水产品产量 436

九、工业表6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437

表6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438

表70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439

表71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440

表72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 441

表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442

表74 规模以上工业负债年末总额 443

表75 规模以上工业资产年末总额 444

表76 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445

表77 2008年1~11月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446

表78 发电量 448

表79 水泥产量 449

表80 钢材产量 450

表81 汽车产量 451

表82 2008年各地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452

十、房地产、建筑业表83 房地产投资总额 454

表84 2008年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455

表85 2008年各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 456

表86 房屋施工面积 457

表87 房屋竣工面积 458

表88 2008年各地区房屋开发规模 459

表89 商品房销售面积 463

表90 2008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 464

表91 商品房销售额 468

表92 2008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额 469

表93 建筑业总产值 473

表94 2008年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构成情况 474

表95 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475

表96 2008年各地区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476

表97 建筑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477

表98 建筑业竣工产值 478

表99 建筑企业房屋建筑竣工价值 479

表100 2008年各地区建筑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480

表101 2008年各地区建筑企业房屋建筑竣工价值 482

表102 建筑业年末从业人员 484

表103 2008年各地区建筑业主要效益指标 485

十一、运输、邮电业表104 旅客周转量 486

表105 旅客运输量 487

表106 货物周转量 488

表107 货物运输量 489

表108 邮电业务总量 490

十二、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表109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491

表110 2008年按行业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92

表111 2008年销售单位所在地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93

表112 海关出口总额 494

表113 按货源地分的货物出口总额 495

表114 海关进口总额 496

表115 按境内目的地分的货物进口总额 4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