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三峡学
三峡学

三峡学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管维良,李禹阶主编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29003418
  • 页数:652 页
图书介绍:为了容纳极为丰富的三峡文化研究的学术内容,本书提出了三峡学的概念。本书首先对三峡学相关的理论问题作了阐述,接着叙述了三峡考古,三峡历史,三峡军事,三峡民族,三峡巫文化,三峡文学,三峡艺术,川江航运文化,三峡旅游等相关问题。全书内容丰富,为我们了解三峡历史文化提供了方便。
《三峡学》目录
标签:主编

绪论一 有关“三峡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1

二 “三峡学”研究的地缘因素 13

三 与《三峡学》编撰相关的问题 20

第一章 三峡考古第一节 三峡考古产生的环境 24

第二节 三峡旧石器时代考古 25

一 三峡地区的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25

二 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人类和遗址 29

三 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和文化 33

第三节 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 37

一 瞿塘峡以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37

二 瞿塘峡以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40

三 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墓葬 41

四 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房屋 42

五 早期巴文化的萌芽 43

第四节 三峡地区夏、商时代考古 44

一 夏代的早期巴文化遗存 44

二 商代的早期巴文化遗存 48

三 夏、商时期的房屋遗址 54

四 夏、商时期的墓葬遗存 56

五 三峡地区夏商时期文化渊源及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 57

第五节 三峡地区西周时代考古 61

一 三峡地区西周时期巴文化遗址 61

二 三峡地区西周时期文化的渊源及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 64

三 早期巴文化的中心 66

四 长阳香炉石遗址 67

第六节 三峡地区东周时代考古 70

一 三峡地区东周时期晚期巴文化遗址 70

二 三峡地区东周时期晚期巴文化墓葬 73

三 三峡地区东周时期文化与周邻地区同时期文化的关系 76

第七节 三峡地区秦汉时期考古 78

一 城址 78

二 手工业作坊遗迹 79

三 房址 80

四 墓葬 81

五 其他 85

第八节 三峡地区三国六朝隋唐时期考古 86

一 城址 86

二 房址、窑址 87

三 墓葬 88

第九节 三峡地区宋元明时期考古 90

一 城址 91

二 农业遗存 93

三 窑址、瓷器窖藏 94

四 墓葬 95

第二章 三峡历史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三峡 100

一 三峡历史的开端 100

二 巴族与巴国——夏商周时期的三峡 103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峡 107

一 秦对三峡的统治 107

二 汉代巴郡 108

三 蜀汉时期的三峡 109

四 王浚楼船下益州 110

五 汉代巴地民歌 110

第三节 唐宋时期的三峡 111

一 三峡在隋唐统一中的作用 111

二 隋唐渝州城 112

三 唐代三峡经济的发展 113

四 四川与重庆的得名 113

五 宋代重庆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114

六 宋蒙在三峡地区的争战 115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的三峡 117

一 明玉珍与大夏国 117

二 明清三峡的政治 120

三 明清三峡经济 123

第五节 近代三峡 125

一 重庆开埠 125

二 辛亥革命在重庆 128

第六节 现代三峡 131

一 大革命时期的三峡 131

二 抗日战争时期的三峡 135

三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峡 140

第七节 当代三峡 145

一 西南大区时期 145

二 “三线建设”促进了三峡基础工业的发展 147

三 改革开放为三峡发展带来了生机 147

四 三峡工程助三峡地区腾飞 148

五 年轻直辖市的诞生 149

第三章 三峡军事第一节 高屋建瓴下吴楚 152

一 秦国的统一战争 152

二 王浚楼船下益州 154

三 清河公兵发信州 155

四 李孝恭、李靖平萧铣 156

第二节 吴蜀相争 158

一 三分天下的吴蜀之争 158

二 吴蜀猇亭之战 161

三 白帝城托孤 164

四 三国军事文化遗址 165

第三节 享誉世界的山城防御体系 174

一 蒙古进军四川与孟珙构建的山城防御体系 174

二 余玠创立的山城防御体系 176

三 三峡地区抗蒙山城简介 180

第四节 明清时期三峡地区的军事斗争 184

一 汤和、廖永忠灭夏之战 184

二 张献忠三峡地区的斗争 184

三 清军与南明、吴三桂在三峡的战争 188

四 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 190

五 清中叶白莲教起义军在三峡地区的斗争 191

第四章 三峡民族第一节 三峡民族的社会形态 198

一 土司时期的社会形态 198

二 “改土归流”以后的社会经济 203

第二节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 208

一 婚姻 208

二 家庭制度 212

三 亲属制度 217

第三节 三峡民族的物质文化 222

一 劳动工具 222

二 住宅 224

三 饮食 229

四 服饰 230

五 运输工具 234

第四节 三峡民族的精神文化 236

一 风俗习惯 236

二 节庆 241

三 民间信仰 244

四 民间文艺 249

第五章 三峡民俗第一节 三峡物质生产民俗 260

一 农业生产习俗 260

二 工匠及近现代工业习俗 266

三 商贸和交通运输的习俗 268

第二节 三峡物质生活民俗 271

一 三峡服饰民俗 271

二 三峡饮食民俗 276

三 三峡明清以来居住民俗 281

第三节 三峡礼仪民俗 286

一 社交礼仪民俗 286

二 家庭宗族礼仪习俗 287

三 人生礼仪民俗 289

第四节 岁时节日民俗 290

一 生产节日 290

二 庆贺节日 292

三 纪念节俗 293

四 祭祀节日习俗 293

五 其他节日习俗 294

第六章 三峡巫文化第一节 巫文化探源 296

一 什么是巫文化 296

二 三峡巫文化的定位 298

三 长江三峡——巫文化的摇篮 298

第二节 宗教 301

一 巫教 301

二 巫术 304

三 祭祀 310

四 避邪 316

五 崇拜 318

第三节 风俗 322

一 风俗 322

二 葬俗 324

三 禁忌 326

第四节 艺术 328

一 巫歌 328

二 巫舞 330

三 巫戏 333

四 巫画 337

第五节 文学 339

一 诗歌 339

二 神话 342

三 传说 345

第六节 综合篇 347

一 巫书 347

二 巫字 349

三 巫医 350

第七章 三峡文学第一节 三峡文学的辉煌历史 354

一 南音之首 354

二 屈宋楚辞 355

三 汉代巴地民歌 357

四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成就 361

五 唐宋诗词咏三峡 362

六 元明清文学的成就 369

七 抗战文学的繁荣 375

第二节 现当代文学的巨大成就 376

一 小说 377

二 诗歌与散文 378

三 戏剧创作 379

四 曲艺 379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兴盛 380

一 从《下里巴人》到竹枝词 380

二 民间故事 386

三 神话 393

四 传说 396

第八章 三峡艺术第一节 石刻艺术 408

一 国内罕见的三峡汉阙 409

二 形神兼备的宗教石刻 413

三 弥足珍贵的水文石刻 426

四 碑刻及其他零散题刻 437

第二节 绘画艺术 444

第三节 歌舞艺术 447

一 音乐 447

二 舞蹈 450

第四节 影视艺术 452

第五节 说唱艺术 456

一 清音 456

二 扬琴 457

三 车灯 458

四 金钱板 458

五 评书 459

六 谐居 460

七 相声 461

第六节 戏剧艺术 461

一 川居艺术 461

二 京剧艺术 463

三 越剧艺术 464

四 话剧艺术 464

第七节 民间艺术 466

一 铜梁龙灯 466

二 梁平年画 468

三 綦江农民版画 469

四 秀山花灯 470

第九章 三峡建筑第一节 三峡地区古代建筑概览 474

一 市镇交通的道桥建筑 474

二 祠堂、寺庙与城池建筑 477

三 千姿百态的民居建筑 482

第二节 三峡古城的建筑与历史文化 486

一 群山起伏重屋累居的山城 486

二 两江环绕码头林立的水城 488

三 山地建筑吊脚危楼民居 490

四 重庆古城的寺观撷英 491

五 对古老民宅的记忆 494

第三节 走向未来的三峡地区建筑文化 496

一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496

二 交通建设一日千里 500

三 三峡大坝建设 505

第十章 川江航运文化第一节 对川江航运文化成因的讨论 518

一 由险恶环境孕育的川江航运文化 518

二 由巨大物流催生的川江航运文化 522

三 由千年历史成就的川江航运文化 525

第二节 川江航运文化初探 528

一 川江上的码头文化 528

二 纤夫、盘滩与绞滩 532

三 航标、船鸣与号子 535

第三节 川江流域的物产、木船与船工生活 542

一 川江流域的物产与运输 542

二 川江上的船舶与劳作 546

三 川江上的船家生活 550

第十一章 三峡旅游第一节 三峡旅游资源 556

一 旅游资源的认识 556

二 旅游资源的踏勘 557

三 旅游规划的制作 562

四 旅游资源的包装 564

第二节 三峡旅游景观 566

一 壮丽、旖旎的自然景观 566

二 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616

第三节 旅游购物 645

一 重庆地区 645

二 宜昌地区 6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