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典型疑难问题适用指导与参考 1 总则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路,米铁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208249
- 页数:836 页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1
一、立法目的 1
1.刑事立法目的在审判实践中如何得以实现? 1
2.在具体案件中如何进行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 1
3.刑事立法目的在具体案件中对量刑如何发挥作用? 7
4.行为人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的行为是否可以运用立法目的加以考量? 11
二、刑法的任务 12
5.刑法任务中所谓的法益保护,能否适用于网络虚拟世界? 12
6.法益侵害程度对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审判实践中如何确定法益的侵害程度? 13
7.对具体案件如何运用刑法任务进行评价? 19
三、罪刑法定原则 22
8.罪刑法定原则在审判实践中如何体现? 22
9.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是指什么法? 23
10.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刑法解释在具体操作上需要注意什么? 31
11.罪刑法定原则如何协调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的关系? 33
12.审判实践中如何具体运用刑法解释来解决问题? 36
13.如何理解“犯罪分子”? 36
14.国际条约的内容是否可以成为我国刑事判决的依据?是否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40
15.无罪推定原则在具体案件中如何运用? 44
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9
16.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9
五、罪责刑相适应 55
17.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把握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5
六、管辖 57
18.属地管辖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 57
19.如何确定跨国案件的刑事管辖权? 60
20.具有刑事管辖权是否就意味着能够行使刑事管辖权? 60
21.如何处理刑事管辖权冲突的问题? 60
22.刑事管辖原则是否适用于网络虚拟环境? 63
23.虚拟环境中的网络犯罪如何确定属地管辖原则的适用? 63
七、溯及力 73
24.审判实践中如何具体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73
25.哪些法律或规范性文件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73
26.犯罪时司法解释尚未公布实施,但在作出判决前司法解释公布实施了,那么该司法解释的效力是否及于该犯罪行为? 75
27.被判处刑罚之前曾受到过劳动教养,劳动教养的时间是否可以折抵刑期? 75
28.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如何判断? 81
29.对于同一个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分别作出了两个司法解释,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作出两个司法解释,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作出两个司法解释,是否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81
30.不作为犯罪跨越旧法与新法时,如何选择适用法律? 86
31.过失犯罪跨越旧法与新法时,如何选择适用法律? 86
办案依据集成 91
第二章 犯罪和刑事责任 104
一、犯罪 104
(一)犯罪概念 104
32.在审判实践中,如何认定犯罪概念所要求的达到应受刑罚处罚程度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104
33.网络犯罪中对社会危害性的判断与传统犯罪有何不同? 104
34.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如何诠释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 110
35.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但书规定中的“情节显著轻微”? 113
(二)犯罪构成 115
36.是否需要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具有认识或虽未认识但具有认识的能力,才能认定其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115
37.判断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因果关系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120
38.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辨别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 122
39.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运用条件说来解决因果关系问题? 124
40.相当因果关系说与必然偶然因果关系说在实践中运用有何不同? 127
41.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行为人的犯罪故意? 129
42.如何认定刑事被害人的过错? 130
43.行为人明知自己的先行行为会造成致人损害的危险后果却不加以防止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 132
44.司法实践中如何掌握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之间的界限? 135
45.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运输毒品案中被告人主观上的“明知”? 137
46.如何综合判断被告人主观上的“明知”? 139
47.被告人以托运方式运输毒品的,应该如何确定其主观上的“明知”? 141
48.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认识错误? 143
49.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对犯罪故意有何影响? 145
50.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和意外事件? 147
51.如何在审判实践中把握过失犯罪中行为人的注意义务和注意能力? 148
52.如何在实践中区分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 151
53.审判实践中如何对不作为与作为作出相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共用犯罪构成? 154
54.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把握结果加重犯的认定标准? 156
55.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所谓的“证据不足”? 159
56.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掌握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 161
57.没有被告人口供,也没有其他证人证言,如何处理定罪问题? 164
58.司法实践中运用间接证据应遵循什么原则? 164
59.刑事案件审理中如何适用推定规则? 165
60.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两罪存疑”案件? 166
二、数罪 168
61.法条竞合的法律适用原则如何? 168
62.在共同犯罪中,一人的犯罪发生转化,另一人是否也必然发生转化? 169
63.如何判断具体案件中是否存在法条竞合关系? 171
64.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想象竞合犯? 173
65.盗割正在使用中的光铝线的行为应该如何认定? 174
66.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想象竞合中的“重罪”? 175
67.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把握吸收犯的标准? 177
68.审判实践中如何处理牵连犯? 180
69.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竞合一般有何表现? 183
70.司法实践中应如何处理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竞合问题? 183
71.刑法修正案中采取“某某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某某条之一的方式”的,对于增加的法条如何适用罪名? 187
三、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 189
72.如何认定刑事案件中的不可抗力? 189
73.刑法中的意外事件对追究行为人的责任有何影响? 191
74.如何处理特异体质被害人的案件? 191
四、刑事责任年龄 194
75.《刑法》第17条第2款中所列8种犯罪,是指8种罪名还是8种犯罪行为? 194
76.司法实践中,现有证据对行为人刑事责任年龄无法确认的,应如何处理? 196
77.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未成年人免于刑事处罚的具体标准? 199
78.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参加附带民事诉讼? 202
79.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时,其监护人是否应该被列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共同被告人? 202
五、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 204
80.行为人有精神病的事实对其承担刑事责任有何影响? 204
81.审判实践中如何确定行为人患有影响刑事责任的精神病? 207
82.当存在多个精神病鉴定意见时,法官应如何处理? 208
83.醉酒或者吸毒状态下实施了犯罪行为,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 211
84.如何认定行为人是否符合《刑法》中关于“盲人”的条件,并予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14
85.如何掌握聋哑人的刑事责任? 216
六、正当防卫 218
86.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实践中如何判定正当防卫? 218
87.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缺乏防卫意图的情形有哪些? 218
88.不法侵害人无刑事责任能力是否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 221
89.正当防卫针对的侵害行为是否存在侵权类型上的限制? 222
90.如何把握防卫过当中所谓的重大损害? 222
91.关于事前设置防卫设施,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可否认定为正当防卫? 224
92.如何在实践中把握正当防卫中“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24
93.犯罪嫌疑人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与部分证据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印证关系,是否影响自首的成立? 224
94.审判实践中对“必要限度”如何确定? 227
95.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无限防卫权的问题? 229
96.审判实践中如何掌握特殊防卫的条件和“行凶”的含义? 233
97.不法侵害是否需要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可以对其进行正当防卫? 236
98.见义勇为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238
七、紧急避险 241
99.审判实践中判定紧急避险需要注意什么? 241
100.司法实践中应如何处理紧急避险的后续义务违反问题? 245
八、其他排除犯罪性的事由 246
101.审判实践中适用被害人承诺有何限制? 246
102.出于犯罪目的而承诺对自己进行伤害,那么加害人是否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 248
103.出于犯罪目的的承诺人与伤害自己的加害人是否应当共同承担加害行为的刑事责任? 248
104.司法实践中如何判定自救行为? 252
105.如何妥善处理上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出现的过激行为? 254
106.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排除犯罪性事由的范围? 256
107.行政部门的错误行政行为能否成为阻却违法的事由? 257
办案依据集成 262
第三章 犯罪停止形态 288
一、犯罪预备 288
108.如何区分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288
109.同一个行为,能否被两个犯罪构成同时评价? 288
二、犯罪未遂 290
110.行为犯、结果犯和危险犯对于认定犯罪未遂有何意义? 290
111.如何判断犯罪未遂中的“已经着手”? 290
112.如何理解犯罪未遂的“未得逞”? 291
113.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 292
三、犯罪中止 294
114.犯罪分子虽然成立犯罪中止,危害结果没有发生,但仍然造成了其他损失,应如何处理? 294
115.行为人自动放弃可重复侵害行为是因为外界因素迫使的结果,那么能否认定犯罪中止? 295
办案依据集成 298
第四章 共同犯罪 299
一、共同犯罪 299
116.数个行为人具有针对同一个犯罪对象的犯罪故意,但没有意思联络,是否是共同故意?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299
117.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区分共犯与同时犯? 300
118.共同过失的行为能否成立共同犯罪? 302
119.犯罪嫌疑人用欺骗手段诱使他人产生犯意,并且制造犯罪条件的,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303
120.共同犯罪中的共同故意在内容方面有什么要求? 306
121.对欠缺犯意联络,或者欠缺协同行为的同时犯罪,如何处理? 309
122.雇凶者与受雇者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312
123.雇凶者与受雇者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与作用应如何确定? 312
124.司法实践中有哪些常见的间接正犯情形? 314
125.不作为是否能够与作为成立共同犯罪? 316
126.在共同犯罪情况下,个别共犯是否可以单独成立犯罪中止或者犯罪未遂? 320
127.单位与自然人之间能否构成共同犯罪? 324
128.如何认定共同犯罪中帮助犯的条件? 329
129.如何处理实行犯过限? 332
130.在多人参与的违法犯罪活动中,对其他实行犯隐瞒情况而单独实行其他犯罪行为的,是否属于实行犯过限? 332
131.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是否可以仅与部分共同犯罪被告人达成调解协议? 335
二、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337
132.司法实践中通常如何划分共同犯罪的类型? 337
133.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突破了教唆人的教唆范围时,如何认定教唆人的刑事责任? 337
134.如何划分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与从犯? 339
135.事前明知,并且事后包庇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342
136.共同包庇犯罪案件中的共犯可否划分主从犯? 342
137.司法实践中有哪些常见的教唆种类? 344
138.如何处理司法实践中的概然性教唆问题? 344
139.暴力强迫他人犯罪的行为如何认定? 347
140.被暴力强迫实施犯罪的人应该如何处理? 347
141.强迫他人实施数个犯罪行为的,如何认定? 347
142.在运输毒品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大小对共犯的认定有何意义?对量刑有何影响? 350
143.从犯是否需要实施了实行行为? 352
144.审判实践中如何判断行为人是从犯还是不构成犯罪? 353
办案依据集成 356
第五章 单位犯罪 360
一、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 360
145.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但现有证据只能证实少量违法所得用于单位的经营活动,绝大部分违法所得不知去向,那么应该认定为单位犯罪还是自然人犯罪? 360
146.审判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主体条件应如何理解? 370
147.以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单位的名义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单位犯罪? 370
148.一人公司是构成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如何处理? 372
149.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单位犯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373
150.未参与策划、组织、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单位法定代表人,能否因单位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374
151.在单位犯罪中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员,又以自然人身份实施了与单位犯罪所触犯的罪名相同的犯罪,应如何处理? 376
152.自然人根据单位的意志实施犯罪行为,但该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不构成单位犯罪,那么对该自然人能否定罪处罚? 381
153.非法成立的单位可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388
154.以实施犯罪为主要目的而设立单位或者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是否成立单位犯罪? 388
二、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390
155.被告人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能否认定为单位犯罪中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390
156.如何区分单位犯罪中的主、从犯? 391
157.在单位犯罪中,主要责任人员的自首情节是否适用于单位? 393
158.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伤害的,应该如何确定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 395
159.单位与自然人构成共同犯罪的,检察机关只起诉自然人而未起诉单位的,应该如何处理? 398
办案依据集成 400
第六章 刑罚 403
一、死刑适用 403
160.如何正确理解“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403
161.被告人在羁押期间人工流产后脱逃,多年后被抓获审判的能否适用死刑? 403
162.因工作关系、生活关系、邻里关系等引发纠纷而导致的故意杀人行为,在死刑适用上应如何考虑? 406
163.在死刑案件中,被告人家属积极赔偿,取得被害方谅解,能否作为应当型从轻处罚情节? 408
164.死缓考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是否一定会导致减刑? 410
165.如何理解“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条件? 411
166.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发现漏罪被判决后仍决定执行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应如何处理? 413
167.新的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何计算? 413
168.对于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量刑适当,但定罪不准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复核时应如何处理? 415
二、罚金刑的适用 417
169.罚金刑的执行有何变通事由? 417
170.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罚金减免的条件? 418
三、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 419
171.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则已经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期限在实行并罚时是否应予扣除? 419
172.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的,如何计算未执行完毕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 421
四、驱逐出境的适用 423
173.判处外国人刑罚是否应当附加驱逐出境? 423
174.对于与监护人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未成年人能否适用驱逐出境? 427
五、赔偿经济损失与民事优先原则 429
175.被告人在被判处财产刑的同时,还负有民事赔偿责任的,应该如何确定缴纳顺序? 429
176.如何确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的赔偿数额?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431
177.审理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致死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是否应判处死亡赔偿金? 433
办案依据集成 437
第七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486
一、量刑 486
178.审判实践中如何把握“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标准? 486
179.尊亲属关系对定罪量刑有何影响? 489
180.对尊亲属故意伤害甚至致死的如何量刑? 489
181.父母为教育子女将子女殴打致死的行为应当如何量刑? 491
182.因恋爱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应如何处理? 493
183.前罪刑罚没有执行完毕,又犯新罪的,应如何处理? 494
184.刑罚尚未执行完毕,又犯新罪的,具体犯罪规定中有关于再犯量刑从重的特别规定能否适用? 495
185.行为人醉酒的原因是否对其量刑产生影响? 497
186.审判实践中,应如何在量刑中考虑醉酒状态的影响? 499
187.什么是前科、劣迹?其对量刑有何影响? 501
188.在存在特情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具体应如何考虑量刑? 502
189.特情介入因素的存在是否意味着一定存在数量引诱? 505
190.对有重大立功表现但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应如何量刑? 507
191.案件中被害人具有过错,能否从轻或减轻处罚? 511
192.减轻处罚中应否适用减轻幅度的附加刑? 513
193.实施正当行为时处置不当导致犯罪,但又不构成防卫过当、紧急避险的,如何量刑? 514
194.审判实践中如何把握共犯的具体量刑尺度? 521
195.在共同犯罪的量刑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522
196.在共同犯罪中,对多个主犯如何区别量刑? 524
197.在二审期间,上级检察院提出与下级检察院(原公诉方)不同的意见时,审理法院应该如何处理? 524
198.共同犯罪中只有部分犯罪人在案,而在逃人员能否归案将决定在案人员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528
199.共同犯罪中存在不同的停止形态,对量刑有何影响? 530
200.共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中,被告人如实供认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其致人死亡的关键情节的,应如何量刑? 532
201.实践中如何处理量刑情节的竞合问题? 533
202.共同犯罪中的多名被告人具有多种量刑情节时,如何进行量刑? 535
203.家庭成员参与共同犯罪,依法均可判处死刑的,应如何处理? 536
204.在具体案件审理过程中,犯罪结果对量刑如何发生影响? 542
205.犯罪数额对定罪量刑有何影响? 545
206.对于行政机关超越职权范围“以罚代刑”处置的非法经营数额,是否应作为未经处理的犯罪数额予以累计计算? 545
207.以感情投资的名义多次给予被告人巨额财物,最后被告人接受其请托为其谋利的,应如何计算受贿数额? 550
208.以房产交易形式收受贿赂的,其受贿数额如何认定? 550
209.被告人实际非法占有的犯罪数额与被害人的损失数额不一致的,如何认定犯罪数额? 554
210.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把握特殊减轻处罚的“特殊情况”? 557
211.适用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特殊情况”应受到什么具体限制? 561
212.犯罪动机、犯罪结果、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等因素对“特殊减刑”有何意义? 563
213.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以后,自动放弃可以继续的犯罪状态的,应如何处理? 565
214.毒品犯罪是否可以适用“特殊减刑”? 567
215.毒品犯罪的数量计算与毒品的纯度有何关系? 567
216.犯罪动机等一些附随情况如何对量刑产生影响? 569
217.毒品犯罪中纯度对量刑有何影响? 572
218.毒品数量已经接近判处死刑的数量标准,同时具有法定或酌定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如何处理? 574
219.对于毒品共同犯罪中罪责相对较小但系毒品再犯的主犯,量刑时如何考虑? 576
220.如何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禁止令”? 579
二、累犯 580
221.关于累犯要件之“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应作何种理解?是否受到追诉时效的影响? 580
222.累犯成立要件中所谓的“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还是附加刑执行完毕? 581
223.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犯罪分子,缓刑考验期满5年内又犯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故意犯罪的,是否构成累犯? 583
224.保外就医期间再犯毒品犯罪的是否属于毒品再犯? 585
三、自首 587
225.犯罪嫌疑人在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同时对其中事实部分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的成立? 587
226.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自动投案的时间? 590
227.犯罪嫌疑人在协助抓捕其他罪犯过程中脱逃,此后又再次到司法机关投案的,能否认定为自首? 590
228.如何理解自首条件中“自动投案”的自动性? 594
229.被公安机关口头或者电话传唤到案,能否认定为自动投案? 594
230.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传唤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能否认定为自首? 594
231.行为人故意犯罪后主动投案的动机和目的是否影响其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自首”? 595
232.亲属提供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的能否认定自首? 599
233.在共同犯罪中,如实供述的罪行范围如何? 601
234.一人在犯有数罪的情况下,若要成立自首,其供述的罪行范围应如何把握? 604
235.行为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能否以自首论? 604
236.行为人在公安机关发现其犯罪证据之后,如实交代了全部罪行,其行为是否构成主动投案或自首? 606
237.行为人作案后潜逃,在潜逃途中给在公安机关的亲友打电话,亲友劝其投案自首,行为人未置可否,可否认定其成立自动投案? 608
238.行为人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侦查期间,因违法行为被处以行政拘留期间,行为人交代犯罪事实的行为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自首”情节? 612
239.行为人向被害人承认作案的行为是否能够认定为自首? 614
240.被告人报警后又继续实施犯罪行为的,是否构成自首? 616
241.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声称正准备去投案自首,如何处理? 618
242.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的自首? 618
243.被告人虽然具备自首条件,但其亲属阻碍抓捕的是否影响被告人自首的成立? 621
244.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和认定现场待捕型的自首? 623
245.实施犯罪行为后电话报警并留在犯罪现场,但报警内容并未涉及犯罪内容,直到警方讯问后才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的,是否成立自首? 624
246.在被告人意识不清暂时丧失行动能力的情况下,其亲友报案后带领公安人员将其抓获的,被告人是否构成自动投案? 626
247.被告人电话报警的行为是否可以认定为自首? 628
四、立功 630
248.带领公安人员抓捕同案犯未果后,电话劝说同案犯自首的,能否认定为有立功表现? 630
249.行为人犯罪归案后,其家属代为立功的,能否据此对行为人从轻处罚? 632
250.行为人协助司法机关稳住已经被实施了监控的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立功表现? 637
251.被告人提供其他犯罪嫌疑人藏匿地点,但公安机关并未在该地点抓获犯罪嫌疑人的,能否认为被告人成立立功? 640
252.没有根据被告人提供的线索,被告人亲属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能否认定被告人立功? 640
253.由于犯罪嫌疑人担任容易获取破案线索的职务,那么其获得的案件线索是否影响立功的成立? 643
254.犯罪嫌疑人协助抓获同案犯,该同案犯却因其他更严重的罪名被判处死缓,犯罪嫌疑人的协助行为能否从立功升级为重大立功? 645
255.阻止他人犯罪活动,他人因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而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人的阻止行为是否成立立功? 647
256.在揭发型立功中如何理解“他人犯罪行为”? 650
257.被告人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同案犯是否就一定成立立功? 652
258.在协助抓捕型的立功中,被告人需要发挥多大作用才能成立立功? 653
259.存在重大立功的量刑情节,对死刑立即执行判决有何影响? 656
260.有重大立功表现,是否就要从轻处罚? 661
五、数罪并罚 663
261.审判实践中如何具体运用综合原则来解决数罪并罚问题? 663
262.在数罪并罚中如何具体适用限制加重原则? 663
263.保外就医期间又犯新罪的,在进行数罪并罚时如何计算前罪尚未执行的刑罚? 667
264.发现漏罪时如何并罚? 669
265.再犯新罪时如何并罚? 669
266.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如何数罪并罚? 669
267.被裁定减刑后发现原判决宣告之前有漏判之罪的,是与减刑之前原判决所判处的刑罚合并处罚,还是与原判决经减刑之后所确定的刑罚合并处罚? 671
六、缓刑 675
268.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撤销缓刑的法定条件之一“严重违法”? 675
269.法院在作出宣判以前,发现被告人先前已经被宣告数个缓刑,而且都处在缓刑考验期内,法院应当如何处理?审理新罪的法院是否有权撤销前两次缓刑? 676
七、减刑 678
270.司法实践中具体的减刑标准如何把握? 678
271.对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如何适用死缓限制减刑? 679
272.对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被告人决定限制减刑,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682
273.在共同侵害致人死亡的案件中,如何适用限制减刑制度? 682
八、时效 686
274.何种情况下犯罪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686
275.如何在具体案件中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686
276.审判实践中如何根据犯罪类型计算追诉时效? 689
277.犯罪类型对于刑法溯及力有何影响? 689
278.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时效应当遵从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还是独立适用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 690
办案依据集成 693
第八章 总则其他规定 749
一、公共财产与公民个人财产 749
279.司法实践中如何判定财产归属? 749
280.审判实践中认定财产公共属性的标准是什么? 752
281.非法性的“乱收费”能否成为刑法保护的公共财产? 752
282.国有单位违法收取的费用是否属于国有资产? 756
283.国债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 760
二、虚拟财产 768
284.对于计算机网络数据信息的财产属性应如何认定? 768
285.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装备是否可以解释成“财产”?能否成为刑法保护的对象?能否成为财产类犯罪的犯罪对象? 770
三、国家工作人员 775
286.如何理解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775
287.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理解适用贪污贿赂犯罪的客体? 780
288.对于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非正式在编人员,能否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780
289.国有事业单位聘用的合同制管理人员,即非在编人员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782
290.如何区分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与收取合理劳务报酬的界限? 782
291.经国家机关的党委研究决定任命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能否认定为国家机关委派到非国有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785
292.国有公司长期聘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国有资金归个人使用的如何定性? 788
293.如何理解受委派从事公务中的“受委派”? 790
294.如何理解受委派从事公务中的“从事公务”? 791
295.本案中被告人由国有公司负责人口头提名,非国有公司聘任的管理人员,是否可以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791
296.租赁国有企业的人员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794
297.司法实践中如何判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796
298.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村民小组长是否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797
299.国有媒体的记者是否具有从事公务活动的身份?能否成为受贿罪的主体? 800
300.已办理退休手续的国家工作人员仍然在从事公务的,能否继续被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 802
301.国有公司的性质前后发生了变化,对其工作人员构成职务犯罪有何影响? 806
302.司法实践中如何确定企业的国有性质? 806
303.如果国有企业的出资存在瑕疵,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国有性质? 806
304.审判实践中如何确定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原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的主体身份? 814
四、司法工作人员 817
305.在定罪方面和量刑方面,司法工作人员是否都可以成为渎职犯罪中适格的犯罪主体? 817
306.审判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没有直接利用自己的职权徇私枉法,是否会影响其成为渎职犯罪主体? 822
五、首要分子 824
307.审判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 824
308.聚众斗殴犯罪中,如何把握积极参与者的认定标准? 824
309.首要分子、积极参与者、一般参与者在行为转化上如何操作? 827
办案依据集成 831
- 《改革进程中的刑事诉讼程序与证据问题研究 基于警察的视角》谢波 2019
- 《大气中典型二恶英类物质的氧化降解机理研究》张晨曦 2017
-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典型污染物控制技术》朱芬芬等编著 2019
- 《典型地区居民汞、镉、砷、铅、铬环境总暴露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著 2018
- 《德国联邦法院典型判例研究丛书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典型判例研究 专利法篇》孙东育,王珊责任编辑;(中国)赵晓鹏 2019
- 《GIS设备典型故障案例及分析》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编 2019
- 《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 高中数学》黄仁寿,夏远景编著 2014
- 《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典型企业减排机会指南》杨宏伟,郭敏晓著 2018
- 《现代刑事侦查学》胡宇清,柯昌林,叶剑波主编 2019
- 《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小青编著 2014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