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汉市洪山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43044999
- 页数:1003 页
总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篇 自然环境 31
概述 31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32
第一节 地质 32
一、地层 32
二、构造 32
第二节 地貌 33
一、地形特征 33
二、地形类型 33
第二章 水文 气候 35
第一节 地表水 35
一、河流 35
二、湖泊 35
三、塘堰 36
第二节 地下水 36
一、散岩类孔隙水 36
二、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 36
三、碎屑岩类裂隙水 36
第三节 气候 37
一、四季特点 37
二、日照 37
三、气温 38
四、降水 38
五、蒸发量 39
六、风向风力 39
第三章 土壤 动植物 39
第一节 土壤 39
一、类型 39
二、分布 39
三、土壤级别 40
第二节 植物 40
一、类型 40
二、分布 40
第三节 动物 41
一、野生动物 41
二、家禽家畜 41
三、淡水鱼类 41
四、名优动物品种 41
五、昆虫 41
第四章 自然灾害 42
第一节 地质灾害 42
一、地震 42
二、地陷 44
第二节 气象灾害 44
一、渍涝洪灾 44
二、干旱热害 45
三、低温冷害 45
四、霜及冰凌 45
附:历年水旱灾害纪录 45
一、水灾 45
二、旱灾 46
第二篇 建置 街乡镇 47
概述 47
第一章 建置 47
第一节 区境位置 47
第二节 隶属沿革 47
一、建国前隶属 47
二、建国后隶属 49
第三节 行政区划 49
一、国民经济恢复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49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51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52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2
第二章 街道 54
第一节 珞南街道 54
一、区位人口 54
二、建置沿革 54
三、经济建设 54
四、社会事业 54
第二节 关山街道 55
一、区位人口 55
二、建置沿革 55
三、经济建设 55
四、社会事业 56
第三节 狮子山街道 56
一、区位人口 56
二、建置沿革 56
三、经济建设 56
四、社会事业 57
第四节 红旗街道 57
一、区位人口 57
二、建置沿革 57
三、经济建设 57
四、社会事业 57
第五节 张家湾街道 58
一、区位人口 58
二、建置沿革 58
三、经济建设 58
四、社会事业 58
第六节 葛化街道 58
一、区位人口 58
二、建置沿革 58
三、经济建设 58
四、社会事业 59
第三章 乡镇 59
第一节 洪山乡 59
一、位置 59
二、土地人口 59
三、建置沿革 60
四、乡镇经济 60
五、社会事业 61
第二节 和平乡 61
一、位置 61
二、土地人口 62
三、建置沿革 62
四、乡镇经济 62
五、社会事业 63
第三节 建设乡 64
一、位置 64
二、土地人口 65
三、建置沿革 65
四、乡镇经济 65
五、社会事业 66
第四节 青菱乡 66
一、位置 66
二、土地人口 67
三、建置沿革 67
四、乡镇经济 67
五、社会事业 68
第五节 九峰乡 68
一、位置 68
二、土地人口 68
三、建置沿革 68
四、乡镇经济 69
五、社会事业 70
第六节 天兴乡 70
一、位置 70
二、土地人口 70
三、建置沿革 70
四、乡镇经济 71
五、社会事业 71
第七节 花山镇 72
一、位置 72
二、土地人口 72
三、建置沿革 72
四、乡镇经济 72
五、社会事业 73
第八节 左岭镇 73
一、位置 73
二、土地人口 74
三、建置沿革 74
四、乡镇经济 74
五、社会事业 75
第九节 名村选介 75
一、和平乡徐东村 75
二、洪山乡关山村 76
第三篇 人口 77
概述 77
第一章 人口规模 77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变动 77
一、人口数量 77
二、人口变动 79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80
一、人口分布 80
二、人口密度 83
第二章 人口构成 83
第一节 人口性别与年龄构成 83
一、性别结构 83
二、年龄结构 86
第二节 人口社会经济构成 89
一、民族构成 89
二、文化构成 90
三、婚姻家庭构成 91
四、在业人口构成 92
第三章 人口控制 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3
第二节 宣传教育 94
第三节 优生优育 94
第四节 服务管理 95
第四篇 城乡建设 97
概述 97
第一章 城乡规划 98
第一节 总体规划 98
一、建国前规划 98
二、建国后规划 98
第二节 分期规划 98
一、规划结构 98
二、规划编制 99
第三节 专项规划 99
一、道路两侧规划 99
二、乡、镇、区、街工业小区规划 99
三、创建山水园林城区综合规划 99
四、重点建设工程规划 99
第四节 乡镇建设规划 99
一、村庄规划 100
二、集镇规划 100
第二章 土地管理 100
第一节 土地规划 100
一、机构 100
二、土地利用规划 101
三、土地规划管理 101
第二节 地籍管理 101
一、土地定级、发证登记 101
二、征地拆迁管理 102
第三节 执法监察 103
一、联合执法 103
二、制止违法建筑 103
三、拆除违法建筑 104
第三章 市政设施 105
第一节 城乡道路 105
第二节 城乡桥梁 106
一、概况 106
二、建国前桥梁 106
三、建国后桥梁 116
第三节 城区排水 117
一、概况 117
二、茶叶港排水系 117
三、东湖排水系 117
四、南湖排水系 117
五、青菱排水系 117
六、晒湖排水系 117
七、沙湖排水系 117
第四节 城镇路灯 118
第五节 市政设施管理 119
一、管理机构 119
二、管理工作 119
第四章 公用事业 120
第一节 供水 120
一、概况 120
二、设施 120
第二节 供气 121
一、概况 121
二、设施 121
第三节 供电 121
一、概况 121
二、设施 122
三、农村用电 122
第四节 公共交通 122
第五章 园林 绿化 125
第一节 园林 125
一、概况 125
二、公园、游园 125
三、广场景区 129
第二节 绿化 130
一、概况 130
二、街道绿化 133
三、单位驻地绿化 134
四、堤防绿化 135
五、山地造林 136
第三节 绿化基地建设 136
第四节 园林绿化管理 140
一、机构 140
二、日常管理工作 140
第六章 市容管理与环境卫生 142
第一节 市容管理 142
一、门前三包 142
二、干道市容整治 142
三、市容监察 142
四、拆除违章建筑 143
五、建筑工地监管 143
第二节 环境卫生 143
一、道路清扫保洁 143
二、垃圾清运与处理 144
三、公厕管理 145
四、环卫设施 145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46
一、机构沿革 146
二、经费管理 146
三、法规教育 146
第七章 房地产 147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与开发 147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148
一、机构 148
二、产权产籍管理 148
三、房地产交易管理 148
四、住房解困 148
五、纠纷仲裁 148
六、住房制度改革 148
第八章 建筑 149
第一节 建筑企业 149
第二节 建筑工程 150
第三节 建筑工程监管 151
一、机构 151
二、管理 151
第四节 特色建筑 151
一、丽岛花园 151
二、名都花园 151
三、南湖山庄 152
第五篇 环境保护 153
概述 153
第一章 环境质量 154
第一节 水环境质量 154
一、饮用水质量 154
二、地表水质量 154
三、工业废水 156
第二节 空气环境质量 156
一、概况 156
二、酸雨 156
三、烟尘 156
第三节 声环境质量 157
一、概况 157
二、区域噪声平均值 157
三、交通噪声平均值 157
四、社区噪声 157
第四节 农村环境质量 157
一、概况 157
二、土壤环境质量 157
三、底泥环境质量 159
四、鱼体中重金属、酚及有机氯农药含量 160
第二章 环境监测 160
第一节 监测机构 160
第二节 监测研究 161
一、概况 161
二、北港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161
三、南湖水域污水排放标准研究 162
第三章 环境污染治理 165
第一节 工业废水治理 165
第二节 空气污染治理 166
一、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 166
二、乡镇工业的污染治理 166
三、汽车尾气污染治理 167
第三节 噪声污染治理 167
第四节 污染企业治理 167
第五节 创建清洁无公害工厂 168
第六节 污染事故与污染纠纷处理 168
一、污染事故 168
二、污染纠纷处理 168
第七节 发展环保产业 169
第四章 环境保护管理 16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69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170
第三节 建筑环境管理 170
一、概况 170
二、排污申报登记 171
三、分解下达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171
第六篇 水利 175
概述 175
第一章 水利工程 176
第一节 建设工程 176
一、工程项目 176
二、工程管理 177
第二节 水系治理 178
一、汤逊湖水系治理 178
二、东沙湖水系治理 179
三、北湖水系治理 179
四、左岭严家湖水系治理 180
五、天兴洲水系治理 181
第二章 防洪工程 181
第一节 长江干堤 181
一、武金堤 181
二、武惠堤 182
三、左岭堤 183
附:左岭堤闸口 184
第二节 基础设施 184
一、堤防工程 184
二、防浪林工程 187
第三节 堤防管理 187
一、管理机构 187
二、管理工作 188
第三章 防汛抗洪 189
第一节 险段治理 189
一、武金堤险段治理 189
二、武惠堤险段治理 189
第二节 大汛年份抗洪 190
一、1996年抗洪 190
二、1998年抗洪 190
三、1999年抗洪 191
第七篇 农业 193
概述 193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 194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94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94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195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196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
第二章 农业生产条件 198
第一节 耕地 劳力 198
一、耕地 198
二、劳力 198
第二节 种子 肥料 199
一、种子 199
二、肥料 199
三、施肥技术 200
第三节 农机 农具 200
一、农具改良 200
二、农机推广 201
三、管理服务 202
第三章 粮棉油种植业 209
第一节 粮食种植 209
一、水稻种植 209
二、杂粮种植 210
三、植物保护 211
四、技术推广 211
第二节 棉花种植 212
一、品种 212
二、棉田两熟制 212
三、种植技术 212
第三节 油料作物种植 212
一、油菜 212
二、芝麻 213
三、花生 213
第四章 蔬菜种植业 213
第一节 概况 213
第二节 种植规模 213
第三节 新技术应用 214
一、竹架大棚为主的蔬菜保护地生产 214
二、冷凉纱覆盖技术推广 215
三、“反季节菜”生产 215
四、新品种引进和特种蔬菜种植 215
五、建立喷滴灌科技示范小区 215
第四节 主要品种与名优特品种 215
一、主要品种 215
二、名优特产品 216
第五章 水产业 217
第一节 发展沿革 217
第二节 水域分布 217
一、水域资源 217
二、江河水体 217
三、湖泊养殖 218
四、精养鱼池 219
第二节 水域经营管理 220
一、建国前水域经营管理 220
二、建国后国有湖泊经营管理 220
第三节 水产养殖方式 221
一、鱼苗养殖方式 221
二、成鱼养殖方式 222
三、河蚌育珠 224
四、鱼病防治 224
第四节 捕捞 224
一、鱼苗捕捞与运输 224
二、成鱼捕捞 225
三、活鱼运输与销售 226
四、水产品种 227
第五节 渔业赋税 229
一、建国前渔业赋税 229
二、建国后渔业赋税 229
第六节 渔政管理 229
一、机构 229
二、管理工作 229
第六章 畜牧业 230
第一节 家畜 家禽 230
一、家畜 230
二、家禽 232
第二节 饲料 233
一、常用饲料 233
二、饲料加工、贮藏 233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34
一、家畜(禽)疫病防治 234
二、家畜寄生虫病防治 234
三、家畜普通病防治 234
四、防疫承包责任制 235
五、兽药 235
第四节 技术成果与培训 235
一、技术成果 235
二、技术培训 235
第五节 畜牧管理 235
第七章 林业 236
第一节 林业资源 236
第二节 苗木繁育 238
第三节 植树造林 238
第四节 林木管理 241
一、机构 241
二、工作 241
第八章 农业科技 242
第一节 科研机构 242
一、湖北省农业试验场 242
二、湖北省林业试验站 242
三、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 242
四、湖北省水利科学院 242
五、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242
六、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242
七、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242
八、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243
九、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243
十、洪山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243
十一、洪山区林特科学研究所 243
第二节 技术推广 243
一、优良品种推广 243
二、农机农具推广 243
三、新型能源推广 243
四、农业科技推广 244
第三节 科研成果 244
一、洪山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244
二、洪山区林特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244
三、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244
四、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244
五、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245
六、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245
七、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科研成果 245
八、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245
九、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245
十、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科研成果 245
十一、湖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主要科研成果 245
第四节 交流与培训 246
第九章 农业管理 247
第一节 机构 247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 247
第三节 分配制度改革 248
第四节 农业服务体制改革 249
专记 洪山菜薹 250
第八篇 乡镇企业 252
概述 252
第一章 行业分布 253
第一节 农业 253
一、种植业企业 253
二、畜牧场 253
三、水产养殖场 254
第二节 工业 254
一、农具制造企业 254
二、冶金机械企业 254
三、建材企业 254
四、纺织服装企业 255
五、化工塑料企业 255
第三节 运输建筑业 256
一、建筑企业 256
二、运输企业 256
第四节 商贸服务业 257
一、住宿、餐饮企业 257
二、商场、农贸市场 257
第二章 产品 258
第一节 名优产品 258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 259
第三章 企业管理 26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2
第二节 质量管理 262
一、质量达标 262
二、企业升级 263
第三节 技术引进 264
第四节 职工教育 265
第五节 职称评聘 265
第六节 企业改革 266
一、经营机制改革 266
二、产权制度改革 266
第九篇 工交 邮电 267
概述 267
第一章 工业 268
第一节 区属工业 268
一、机械工业 268
二、纺织工业 269
三、轻工业 270
四、建材工业 271
五、化学工业 271
第二节 驻区工业企业 273
一、机械制造企业 273
二、化工企业 274
三、制药企业 274
第三节 武汉洪山经济开发区 275
一、发展沿革 275
二、园区建设 275
三、招商引资 276
四、产业发展 276
五、管理机构 277
第二章 交通运输 277
第一节 公路运输 277
一、线路 277
二、桥梁 278
三、汽车渡口 279
四、货场 279
五、汽车运输企业 280
六、货物运输 282
七、旅客运输 282
第二节 水路运输 282
一、航道 282
二、港口 283
三、水上锚地 283
四、渡口 283
五、水上运输 284
第三节 铁路运输 284
一、线路 284
二、铁路客运 285
三、铁路货运 285
第四节 航空运输 287
一、航线 287
二、机场 288
三、机型 288
四、机组 288
五、勤务保障 288
第五节 交通运输管理 289
一、管理机构 289
二、管理工作 289
第三章 邮政 电信 290
第一节 邮政 290
一、邮路 290
二、邮政机构 290
三、邮政业务 292
第二节 电信 294
一、电信机构 294
二、电信设备 294
三、电信业务 295
第十篇 商贸 旅游 297
概述 297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298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 298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99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99
第二章 商品经营 300
第一节 百货 300
一、概况 300
二、品种 300
三、企业选介 301
第二节 纺织品 302
一、概况 302
二、品种 302
第三节 五金 交电 化工 303
一、概况 303
二、品种 304
第四节 糖烟酒副食品 305
一、概况 305
二、品种 305
第五节 蔬菜肉食水产品 306
一、概况 306
二、品种 306
第六节 土产日用杂品 307
一、概况 307
二、品种 307
第七节 废旧物资回收 307
一、概况 307
二、品种 308
第八节 粮油购销 308
一、概况 308
二、粮食统购 308
三、粮食供应 309
第九节 生产资料 313
一、概况 313
二、农业生产资料 313
三、建筑材料 314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315
第一节 餐饮业 316
一、概况 316
二、企业选介 316
第二节 服务业 317
一、旅店 317
二、照相 317
三、理发 318
四、修理 318
五、娱乐服务业 319
第四章 商品市场 319
第一节 农贸市场 319
一、市场形成 319
二、市场建设 319
三、市场经营 321
四、创建文明市场 321
第二节 专业批发市场 322
第三节 超市、电脑市场 323
一、超级市场 323
二、电脑市场 324
第四节 市场选介 324
一、广埠屯菜场 324
二、街道口劝业场 326
第五章 商业管理 326
第一节 行业管理 326
第二节 粮政管理 327
第三节 商业经营体制改革 328
第四节 商业管理体制改革 329
第五节 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330
第六章 外经外贸 331
第一节 对外贸易 331
一、概况 331
二、外贸商品的种类 331
第二节 招商引资与经济技术协作 332
一、概况 332
二、项目推介会 332
三、经济技术协作 333
第三节 外经外贸管理 333
一、机构 333
二、工作 333
第七章 旅游业 334
第一节 旅游资源 334
第二节 旅游景点 334
一、武汉东湖海洋世界 334
二、武汉东湖鸟语林 334
三、张公山寨 335
四、海星楚云庄 335
五、三鲜基地垂钓中心 335
六、东湖生态园 335
七、武汉渔家唱晚休闲农庄 335
第三节 旅游设施 336
一、宾馆饭店 336
二、旅行社 336
第四节 旅游经营 338
一、旅游营销 338
二、旅游接待 338
第五节 管理与旅游规划 338
一、旅游管理 338
二、旅游规划 339
第十一篇 金融 340
概述 340
第一章 金融机构 340
第一节 银行 340
一、中国农业银行洪山区支行 340
二、武汉商业银行洪山区支行 341
三、华夏银行洪山支行 341
四、中国建设银行洪山区支行 341
五、中国工商银行洪山区支行 342
六、中国民生银行洪山支行 342
七、中国光大银行洪山支行 342
八、招商银行洪山支行 342
九、交通银行东湖开发区(洪山)支行 342
十、中国银行东湖开发区(洪山)支行 342
第二节 信用社 343
一、城市信用社 343
二、农村信用社 343
三、(中国信合)江南信用合作联社 343
第二章 货币 344
第一节 通用货币 344
一、制钱 344
二、银两、银元 344
三、铜元 344
四、官票及信用票 344
五、法币(含关金券) 344
六、边币 345
七、金圆券 345
八、人民币 345
第二节 人民币现金管理 345
一、管理机构 345
二、管理制度 345
第三章 金融业务 346
第一节 储蓄 346
一、储蓄种类、利率 346
二、储蓄业务 347
三、储蓄网点 347
第二节 信贷 348
一、农村商业贷款 348
二、农村个人贷款 348
三、农村农业、工业、科技贷款 348
第三节 保险 证券 350
一、保险 350
二、证券 350
第十二篇 财政 税务 351
概述 351
第一章 财政 35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51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52
一、概况 352
二、区预算固定收入 353
三、中央、区共同收入 353
四、区级按固定比率分成收入 353
五、农业四税收入 353
六、预算外收入 353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55
一、经济建设支出 355
二、社会文教费支出 355
三、行政管理费支出 355
四、其他支出 355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356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 357
第六节 会计管理 35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贯彻实施 357
二、对财务会计人员培训 357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357
四、规范会计制度 358
第二章 税务 358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58
第二节 国家税务 359
一、税制 359
二、税种 360
三、征管 362
四、税收征管改革 362
五、税收收入 363
第三节 地方税务 363
一、税制 363
二、税种 363
三、税收征管改革 364
四、征管 365
五、税收收入 365
第十三篇 经济综合管理 366
概述 366
第一章 计划管理 36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67
第二节 计划编制 367
一、“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前三年(1953—1978) 367
二、“五五”计划后两年和“六五”计划时期(1978—1985) 367
三、“七五”计划时期(1986—1990) 368
四、“八五”计划到“九五”计划时期(1991—2000) 368
第三节 计划实施 369
一、“一五”计划执行 369
二、“二五”计划执行 369
三、“三五”、“四五”计划和“五五”计划前三年执行 369
四、“五五”计划后两年和“五五”计划执行 371
五、“七五”计划执行 372
六、“八五”计划执行 373
七、“九五”计划执行 375
第二章 统计管理 37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79
第二节 经济统计 379
一、统计报表 379
二、号题调查 380
第三节 资料管理 381
一、报表管理 381
二、数据管理 381
三、资料审核查询订正 381
四、统计质量检查 381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8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82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382
一、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登记管理 382
二、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登记管理 383
第三节 商标与广告管理 383
一、商标管理 383
二、广告管理 384
第四节 合同管理 384
一、鉴证 384
二、调解与仲裁 384
三、“重合同守信用”活动 384
第五节 市场管理 384
一、机构 384
二、查处流通领域经济违法大要案 385
三、经济稽查 385
四、消费者保护 385
五、协会工作 385
六、创建文明市场 385
第四章 审计管理 物价管理 386
第一节 审计管理 386
一、机构沿革 386
二、财政金融审计 386
三、企业审计 386
四、内部审计 387
五、社会审计 387
第二节 物价管理 387
一、机构沿革 387
二、管理方式 387
三、物价监督检查 388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38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89
第二节 计量管理 389
第三节 质量管理 389
一、质量振兴计划 389
二、质量监督检查 390
三、质量管理活动 390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390
第六章 物资管理 39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390
第二节 计划供应 391
第三节 市场调节 391
第十四篇 中国共产党 393
概述 393
第一章 建国前洪山地区中共组织 394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组织 394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组织 394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组织 395
第二章 建国后中共洪山区地方组织 395
第一节 中共洪山区委员会 395
第二节 中共洪山区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前身为洪山区监察委员会) 399
第三节 中共洪山区委工作机构 402
第三章 中共洪山区代表大会 40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洪山区党员代表大会 40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洪山区第一次代表大会 40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洪山区第二次代表大会 405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洪山区第三次代表大会 405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洪山区第四次代表大会 406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洪山区第五次代表大会 406
第七节 中国共产党洪山区第六次代表大会 407
第八节 中国共产党洪山区第七次代表大会 407
第四章 中共洪山区委决策纪略 408
第一节 恢复国民经济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408
一、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 408
二、抗美援朝 408
三、镇压反革命 408
四、恢复和发展生产 409
五、合作化运动 409
六、整风运动 409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10
一、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410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410
三、大炼钢铁 411
四、反“五风”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411
五、“五反”、“四清”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11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41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13
一、揭批“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 413
二、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端正思想路线转移工作着重点 413
三、经济体制改革 413
四、政治体制改革 414
第五章 纪律检查 415
第一节 教育监督 415
第二节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416
第三节 案件查处 416
第六章 组织建设 417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建设 417
第二节 领导班子建设 419
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 422
第四节 党员队伍建设 422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423
第六节 知识分子工作 423
第七节 机关中共组织建设 424
一、机构沿革 424
二、学习教育 424
三、监督管理 426
第七章 思想建设 427
第一节 时事宣传 427
第二节 理论教育 428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 429
第四节 地方中共党史资料征集 429
一、机构沿革 429
二、组织史资料征编 430
三、党史大事记征编 430
四、专题资料征编 430
第五节 党校教育 430
一、机构沿革 430
二、党员干部培训 431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培训 431
四、干部学历教育 431
第八章 统一战线工作 43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32
第二节 落实政策 432
第三节 学习教育活动 433
第四节 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33
第五节 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 434
第六节 服务经济建设 434
第九章 政法工作 43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35
一、区委政法委 435
二、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435
三、基层综治机构 436
第二节 组织协调 436
第三节 政法干部队伍建设 437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38
一、法制宣传教育 438
二、创建基层安全社区 439
第十五篇 人民代表大会 440
概述 440
第一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 440
第一节 代表选举 440
一、选举程序 440
二、代表构成及任期 441
第二节 代表大会会议 442
一、洪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2
二、洪山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2
三、洪山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3
四、洪山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3
五、洪山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3
六、洪山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3
七、洪山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3
八、洪山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4
九、洪山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4
十、洪山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5
十一、洪山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45
第二章 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46
第一节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 446
第二节 工作机构与工作制度 448
一、工作机构 448
二、工作制度 450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451
第四节 街道人大代表工作联络处 451
第三章 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工作 452
第一节 行使决定权 452
一、审议决议(决定) 452
二、制定相关办法、意见、规定、决定、决议 453
第二节 依法监督 453
一、审议工作报告 453
二、审查办案情况 454
三、检查文件的合法性 454
四、监督受任干部 454
五、监督重大经济活动 454
第三节 人事任免 455
第四节 议案 建议 455
一、人大议案和代表建议 455
二、人大议案、代表建议的办理 457
第四章 闭会期间代表活动 457
第一节 视察工作 458
一、视察夹套河综合治理 458
二、视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458
三、视察洪山科技一条街建设 458
四、视察《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 459
五、视察农业结构调整工作 459
六、视察石牌岭道路建设工程 460
七、视察武汉炭黑厂治理工作 460
第二节 检查工作 461
一、检查“普法”工作 461
二、检查民营企业贯彻《条例》工作 461
第三节 评议政府部门工作 461
第十六篇 政府 463
概述 463
第一章 机构沿革 464
第一节 建国前县署机构 464
一、晚清时期 464
二、民国时期 464
附:日伪维持会、县政府 465
第二节 建国后区级人民政府 466
一、领导机构 466
二、工作部门 471
三、基层政府及派出机构 472
第二章 区人民政府施政纪略 474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及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474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7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47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76
第三章 法制 监察 478
第一节 法制工作 478
一、机构沿革 478
二、主要工作 478
第二节 监察工作 478
一、机构沿革 478
二、专项监察 478
三、惩治腐败 479
四、纠正不正之风 479
五、推进制度改革 480
第四章 侨务 民族宗教事务 对台工作 480
第一节 侨务工作 480
第二节 民族宗教事务 481
第三节 对台工作 481
第五章 信访 档案 地方志 482
第一节 信访工作 482
一、机构沿革 482
二、受理来信来访 482
三、基层信访工作指导 483
第二节 档案工作 483
一、机构沿革 483
二、设施 483
第三节 地方志工作 483
一、机构沿革 483
二、《洪山区志》编纂出版 484
三、《洪山年鉴》出版 484
四、地情资料整理出版 484
第十七篇 人民政协 485
概述 485
第一章 组织机构 485
第一节 政协洪山区委员会 485
一、委员产生和构成 485
二、全体委员会议 486
三、常务委员会 488
第二节 工作机构 491
一、区政协办公室 491
二、区政协工作组(委员会) 491
第三节 乡镇街政协联络委员会 492
第二章 政协工作 492
第一节 政治协商 492
一、关于水产养殖的建议 492
二、围绕“洪山科技一条街”的建设出谋划策 492
三、关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议 493
四、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 493
第二节 民主监督 493
第三节 提案工作 494
第四节 对外联络 494
第五节 文史编研 495
第六节 基层政协工作 495
第十八篇 民主党派 工商联 497
概述 497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洪山区工作委员会 49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97
一、机构 497
二、党员 498
三、任职情况 498
第二节 主要工作 498
一、会议 498
二、活动 498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武汉市洪山区工作委员会 49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99
第二节 主要工作 499
第三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武汉市洪山区工作委员会 50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00
第二节 主要工作 501
一、提案 501
二、活动 501
第四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武汉市洪山区工作委员会 50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01
一、会员结构 501
二、任职情况 501
第二节 主要工作 501
一、参政议政 501
二、主要活动 502
第五章 中国农工党武汉市洪山区工作委员会 50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02
第二节 主要工作 502
第六章 中国九三学社武汉市洪山区工作委员会 50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03
第二节 参政任职 503
第七章 洪山区工商业联合会 504
第一节 组织沿革 504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504
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504
二、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504
三、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504
四、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504
五、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 504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05
一、引导会员参政议政 505
二、社会公益活动 505
三、促进工商业发展 505
第十九篇 人民团体 506
概述 506
第一章 农民协会 506
第一节 组织沿革 506
一、解放前的农民团体 506
二、解放后的农民团体 507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07
一、解放前的主要活动 507
二、解放后的主要活动 507
第二章 洪山区工会 508
第一节 组织沿革 508
第二节 洪山区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508
一、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508
二、第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508
三、第三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508
四、第四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509
五、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509
六、第六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509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09
一、宣传教育 509
二、劳动竞赛 511
三、民主管理 512
四、职工生活 514
五、组织建设 514
六、女职工工作 515
七、劳模表彰 516
第三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洪山区委员会 517
第一节 组织沿革 517
第二节 洪山区共青团代表大会 517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洪山区第一次代表大会 517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洪山区第二次代表大会 517
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洪山区第三次代表大会 517
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洪山区第四次代表大会 517
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洪山区第五次代表大会 517
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洪山区第六次代表大会 517
七、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洪山区第七次代表大会 517
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洪山区第八次代表大会 518
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汉市洪山区第九次代表大会 518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18
一、组织建设 518
二、宣传教育 518
三、学雷锋,树新风,青年志愿者活动 519
四、创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活动 519
五、文化娱乐活动 520
六、希望工程、劝募、法制宣传、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 521
七、青年先锋模范工作 522
八、少年先锋队工作 522
第四章 洪山区妇女联合会 523
第一节 组织沿革 523
第二节 洪山区妇女代表大会 523
一、洪山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523
二、洪山区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 523
三、洪山区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 523
四、洪山区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 523
五、洪山区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 523
六、洪山区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 524
七、洪山区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 524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24
一、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 524
二、“双学双比”活动 524
三、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 524
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525
五、贯彻实施《妇女发展规划》、《儿童发展规划》 525
第五章 其他人民团体 525
第一节 洪山区科学技术协会 525
一、机构 525
二、主要工作 526
第二节 洪山区残疾人联合会 529
一、机构 529
二、代表大会 529
三、主要工作 529
第三节 洪山区青年联合会 530
一、概况 530
二、代表大会 530
专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31
第二十篇 司法 532
概述 532
第一章 公安 53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33
一、公安分局 533
二、派出所 534
三、治安联防队 534
四、特种民警队 534
五、看守所 535
第二节 惩治犯罪 535
一、打击破坏国家安全罪 535
二、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 536
第三节 治安管理 537
一、禁毒 537
二、禁赌 537
三、禁娼 537
四、特种行业治安管理 537
第四节 户政管理 538
第五节 消防管理 538
第二章 检察 53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3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39
一、审查批捕 539
二、审查起诉 541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43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4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4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46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547
第三章 审判 54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4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49
一、反革命案件审判 549
二、刑事犯罪案件、经济犯罪案件审判 550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52
一、离婚案件审判 552
二、继承案件审判 554
三、劳动争议案件审判 555
四、房地产案件审判 55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57
第五节 行政审判 559
第六节 案件复查 560
一、刑事案件复查 560
二、政治案件复查 56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6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63
第二节 公证 律师 563
一、公证 563
二、律师 563
第三节 刑释解教人员帮教 564
第四节 民间纠纷调解 564
第二十一篇 军事 566
概述 566
第一章 军事机构 驻军 地方武装 567
第一节 军事机构 567
一、湖北省军区 567
二、武汉军区 567
三、湖北省军区机关 567
四、空军武汉基地 567
五、武装警察湖北省总队 567
六、洪山区人民武装部 567
七、军事院校 568
八、军事医院 568
第二节 驻军 569
一、解放前驻军 569
附:伪保安队 569
二、解放后驻军 569
第三节 地方武装 570
一、解放前地方武装 570
二、解放后地方武装 570
第二章 兵役 571
第一节 解放前的兵役制度 571
一、募兵制 571
二、抽丁制 571
第二节 解放后的兵役制度 571
一、志愿兵役制 571
二、义务兵役制 571
三、预备役 572
第三章 战事 572
第一节 民国以前战事 572
一、岳飞抗金 572
二、徐寿辉义军洪山之战 572
三、朱元璋的洪山阻击战 572
四、太平军三战洪山 573
五、辛亥清廷海军反正 573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573
一、北伐军攻克武昌洪山之战 573
二、武汉保卫战之洪山“四二九”空战 574
三、袭击白浒山日军机场 574
四、瓦解伪军拔掉据点 574
五、解放武汉 574
附:日本侵略军战争罪行录 575
第四章 民兵 57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76
一、洪山区人民武装部 576
二、基层人民武装部 577
三、民兵指挥部 577
第二节 组织建设 577
一、自愿民兵制与普遍民兵制 577
二、民兵与预备役合一 577
三、大办民兵师 577
四、组织调整和贯彻“三落实” 578
五、组织瘫痪与恢复 578
六、基干民兵和专业技术民兵的组建 578
七、学校、街道民兵组织建设 578
第三节 军事训练 578
一、基础训练 578
二、专业技术民兵训练 579
三、特种训练 579
四、学生军事训练 580
五、野营拉练 580
第四节 政治工作 580
一、政治教育 580
二、民兵青年之家 581
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581
第五节 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 582
一、值勤 582
二、守护重要目标 582
三、治安联防 582
四、参加生产建设 582
五、抗洪抢险救灾 582
第五章 拥政爱民 583
第一节 开展拥政爱民活动 583
第二节 防汛救灾 584
第三节 支援地方社会主义建设 584
一、支援关山工业区建设 584
二、支援磨山环山道路建设 584
三、支援林业绿化 585
第四节 参加“三支”“两军” 585
第五节 军民共建“两个文明”活动 585
一、学习雷锋为群众办好事 585
二、开展智力双拥活动 585
第六章 人民防空 586
第一节 人民防空机构 586
第二节 防空工程建设及开发利用 586
第三节 “三防”教育与演练 587
一、“三防”知识教育 587
二、全民人防意识教育 587
三、防空演练 588
第二十二篇 劳动 人事 社会保障 589
概述 589
第一章 劳动 5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0
第二节 职工队伍 590
一、职工状况 590
二、职业构成 591
三、所有制构成 592
四、性别构成 592
第三节 国家计划安置 592
一、职工调配 592
二、招工安置 592
三、政策性安置 593
四、劳动服务公司安置 593
五、劳动力市场推荐就业 594
六、社会劳动力管理 594
第四节 劳动工资 594
一、建国初期和第一、二、三次工资制度改革 594
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试点 595
三、核发工资基金使用手册制度 595
四、岗位技能工资制 595
五、企业经营者年薪制 596
六、调整工资 596
七、起薪、转正、定级 596
八、奖金、津贴 596
九、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597
第五节 “再就业”工程 598
一、就业前培训 598
二、职业技能培训 598
三、失业、富余人员转岗培训 599
四、下岗职工再就业 599
第六节 劳动保护 600
一、安全生产 600
二、防暑降温、防尘防毒 601
第七节 劳动监察 601
一、案件处理 601
二、劳动用工年检 602
三、专项监察 602
第八节 劳动争议仲裁 602
一、劳动争议处理 602
二、劳动合同鉴证 602
第九节 退休 退职 顶职 603
第十节 劳动制度改革 604
一、合同制用工 604
二、全员劳动合同制 604
第二章 人事 6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04
第二节 干部管理 605
一、国家公务员管理 605
二、职称评聘 605
第三节 人才交流 606
一、军转干部安置 606
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606
三、招聘人才 606
第四节 工资制度改革 607
第五节 编制工作 608
一、机构 608
二、编制 608
三、机构改革 608
第三章 社会保障 6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08
第二节 劳动保险 609
第三节 养老保险 609
第二十三篇 民政 611
概述 611
第一章 民政机构与体制改革 612
第一节 民政机构 612
第二节 民政工作体制改革 612
一、救灾救济工作的改革 612
二、城市社区服务工作改革 612
三、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改革 612
四、优抚工作改革 613
第二章 优抚安置 613
第一节 褒扬 613
第二节 抚恤安置 613
一、抚恤 613
二、安置 614
第三节 拥军优属 614
一、拥军 614
二、优属 615
第三章 社会救济与福利 615
第一节 困难灾害救济 615
一、困难救济 615
二、灾害救济 616
第二节 社会福利 617
一、社会福利设施 617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618
三、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 618
四、福利生产 619
五、福利彩票发行 620
第四章 社会事务管理 620
第一节 婚姻登记管理 620
第二节 社团登记管理 621
第三节 地名、勘界管理 622
一、地名 622
二、勘界 622
第四节 殡葬改革 622
一、公墓建设 622
二、葬俗改革 623
第五章 基层政权建设 624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建设 624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建设 625
第三节 社区建设与服务 627
第六章 残疾人与老龄事业 628
第一节 残疾人事业 628
一、组织机构 628
二、医疗康复 628
三、残疾人就业 628
第二节 老龄事业 629
一、机构 629
二、主要工作 629
第二十四篇 教育 631
概述 631
第一章 幼儿教育 633
第一节 概况 633
第二节 教学 637
一、保教结合,全面育儿 637
二、学制、教材及课程 637
三、学前教育科研 637
四、创设育儿环境 638
五、家园、社区携手教育 638
第三节 师资 639
一、师资状况 639
二、师资培训 639
附:《洪山区幼儿教育教职工行为规范》 639
第四节 幼儿教育管理 640
一、管理体制 640
二、内部管理 640
三、网片管理 643
四、学前班的管理 643
第五节 幼儿园选介 643
一、街道口幼儿园 643
二、华中科技大学幼儿园 644
三、武汉新世纪实验幼稚园 644
第二章 小学教育 645
第一节 概况 645
第二节 学校 教师 学生 645
一、学校 645
二、教师 649
三、学生 650
第三节 学制、课程 650
一、学制 650
二、课程设置及教材 651
第四节 教学 652
一、教学研究与改革 652
二、第二课堂活动 653
第五节 德育 654
一、概况 654
二、德育管理与科研 655
第六节 体育 卫生 艺术教育 657
一、体育 657
二、卫生、保健 658
三、艺术教育 658
第七节 小学教育管理 659
第八节 学校选介 659
一、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小学 659
二、武汉市洪山区街道口小学 659
三、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 660
四、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小学 660
五、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661
六、武汉市洪山区永安小学 661
七、武汉市洪山区楚才小学(原武汉汽车标准件厂子弟小学) 661
第三章 中学教育 662
第一节 概况 662
第二节 学校 教师 学生 662
一、学校 662
二、教师 664
三、学生 664
第三节 学制 课程 665
一、学制 665
二、教学计划与教材 665
第四节 教学 667
一、教学研究 667
二、教学改革 668
第五节 德育 669
一、政治课教学 670
二、日常品德教育 670
三、法制教育 670
四、理想信念教育 671
五、青春期教育 671
第六节 体育 卫生 671
一、体育 671
二、卫生 673
第七节 中学管理 674
第八节 学校选介 674
一、武汉市关山中学 674
二、武汉市卓刀泉中学 675
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675
四、武汉市马房山中学 676
五、武汉市花山中学 676
六、英格中学 677
第四章 高等教育 677
第一节 概况 677
第二节 学校简介 678
一、华中科技大学 678
二、华中师范大学 679
三、华中农业大学 680
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681
五、武汉理工大学 682
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683
七、中南民族学院 684
八、武汉体育学院 684
九、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685
十、湖北工学院 686
十一、武汉化工学院 686
十二、武汉科技学院 687
十三、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687
十四、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688
十五、湖北函授大学 688
十六、长江职业学院 689
十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689
十八、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689
十九、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690
二十、武汉市洪山区电视大学(简称洪山电大) 690
第五章 特殊教育 691
第一节 概况 691
第二节 学校简介 692
一、武汉盲童学校 692
二、武汉市第二聋校 694
第六章 职业技术教育 成人教育 698
第一节 概况 698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698
第三节 成人教育 699
一、农村扫盲教育 699
二、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700
三、职工文化技术教育 700
四、师资培训 700
第四节 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管理 701
第五节 学校选介 701
一、和平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701
二、武汉市石牌岭职业高级中学 702
第七章 社会力量办学 703
第一节 概况 703
第二节 社会办学管理 705
第三节 学校选介 706
一、武汉市洪山专修学院 706
二、武汉汇文高级中学 706
三、私立武汉光华学校 706
四、洪山区荣祖小学 706
五、武汉新世纪实验幼稚园 707
六、湖北省歌舞剧艺术培训学校 707
第八章 教育经费 教育设施 勤工俭学 707
第一节 教育经费 707
一、教育事业费 707
二、预算外资金 708
三、学杂费 709
四、捐资助学 709
第二节 教育设施 709
一、校舍 709
二、仪器设备 710
三、新建学校 710
第三节 勤工俭学 710
第九章 教育事业管理 711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教研机构 711
一、区级教育管理机构 711
二、教学研究机构 712
三、乡镇教育机构 714
第二节 教育督导 714
一、教育督导机构 714
二、专项教育督导 714
第三节 教育体制改革 716
一、办学体制改革 716
二、教学体制改革 717
专记 洪山区老年大学 718
第二十五篇 科学技术 721
概述 721
第一章 科研机构 722
第一节 区属科研机构 722
一、农业科研机构 722
二、民办科研机构 723
第二节 驻区科研机构 723
一、驻区自然科学研究、设计机构 723
二、驻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723
三、中央、省、市驻区科研单位 724
四、科研单位选介 726
第二章 科技人员 727
第一节 区属科技人员 727
第二节 驻区科技人员 729
第三章 民营科技企业 730
第一节 发展沿革 730
一、创立阶段(1985—1988年) 730
二、发展阶段(1989—1992年) 730
三、转型阶段(1993—1997年) 730
四、壮大阶段(1998—2000年) 730
第二节 洪山区科技一条街 732
第四章 科技成果 733
第一节 科技项目 733
第二节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733
第五章 科技市场 741
第一节 市场开发与管理 741
一、市场开发 741
二、管理机构 743
第二节 厂校科技协作 743
一、1995年前厂校科技协作 743
二、1995年后厂校科技协作 744
第三节 科技成果转化 746
第六章 科技管理 7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47
第二节 经费管理 747
专记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748
第二十六篇 文化体育 752
概述 752
第一章 文化 752
第一节 文化设施 752
一、洪山区文化馆 752
二、洪山区文化站 753
三、关山街文化站 753
四、洪山区图书馆 754
五、洪山区电影院 754
六、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754
七、民族学博物馆 754
八、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 755
第二节 文化社团 755
一、洪山区文联 755
二、洪山区艺术团 755
三、洪山楚剧团 756
四、洪山区老干部艺术团 756
第三节 群众文化 756
一、乡村文化 756
二、校园文化 756
三、企业文化 757
四、军营文化 757
五、社区文化 758
第四节 文艺创作 758
一、戏剧曲艺创作 762
二、音乐舞蹈创作 763
三、书画摄影创作 763
第五节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763
第六节 文物 古迹 765
一、概况 765
二、文化遗址 765
三、古建筑 767
第七节 广播电视 770
一、广电设施 770
二、新闻宣传 771
第八节 文化管理 771
一、管理机构 771
二、管理工作 771
第二章 体育 772
第一节 体育设施 772
一、业余体校 772
二、游泳馆 772
第二节 群众体育 772
一、概况 772
二、学校体育 772
三、职工体育 773
四、农民体育 773
五、老年人体育 774
六、残疾人体育 774
第三节 竞技体育 774
一、概况 774
二、武术比赛 774
三、泅渡长江比赛 775
第四节 体育管理 775
一、管理机构 775
二、管理工作 775
第二十七篇 卫生 776
概述 776
第一章 医疗机构 卫生团体 777
第一节 建国前医疗机构 777
第二节 建国后医疗机构 779
一、概况 779
二、区直医院 779
三、乡镇卫生院 780
四、驻区医疗机构 781
五、民营医疗机构 782
第三节 卫生团体 782
一、区卫生工作者协会 782
二、区医学会 782
三、区红十字会 783
第二章 诊疗技术 783
第一节 中医 783
一、建国前民间医术 783
二、建国后的医疗技术 784
第二节 西医 785
一、概况 785
二、内科学技术 785
三、外科学技术 785
四、妇产科技术 787
五、小儿科技术 787
六、眼科技术 787
七、耳鼻喉科技术 787
八、口腔科技术 787
九、超声影像诊断技术 787
十、放射科技术 788
第三节 护理技术 788
第四节 救灾医疗 788
第三章 农村合作医疗与初级保健 789
第一节 农村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 789
一、社办合作医疗 789
二、队办合作医疗 789
三、社队联办合作医疗 790
四、赤脚医生 790
第二节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791
一、建立农村初级保健委员会 791
二、整顿村级医疗站 791
三、初级卫生保健达标 791
第四章 妇幼保健 791
第一节 农村推广新法接生 792
第二节 农村妇女“五期”保护 792
第三节 农村妇科病检查与治疗 793
第四节 儿童保健 793
第五章 卫生防疫 79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794
一、除害灭病 794
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 795
第二节 饮水卫生 795
第三节 食品卫生 795
第四节 环境卫生 796
第五节 劳动卫生 796
第六节 学校卫生 796
第七节 传染病防治 797
一、预防接种 797
二、计划免疫 797
三、结核病防治 798
四、肠道传染病防治 798
第六章 地方病防治 798
第一节 血吸虫病疫情及防治 798
一、血吸虫病疫情 798
二、血吸虫病防治 801
三、疫区状况 805
第二节 血丝虫病流行及防治 805
一、血丝虫病流行 805
二、血丝虫病防治 807
第三节 钩虫病的防治 808
第四节 疟疾和头癣的防治 810
一、疟疾的防治 810
二、头癣的防治 811
第七章 卫生事业管理 81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12
第二节 医政药政管理 813
一、医政管理 813
二、药政管理 813
第三节 人事财务管理 813
一、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3》《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1》《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地采暖用实木地板》张凯,黄安民 2019
- 《彩叶地被植物》(中国)杭州市临安区科学技术协会,杭州市临安区林业局(农业局)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2》《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宅基地“三权分置”中农民分享退地增值收益研究》王兆林 2019
- 《最美的季节去最美的地方》霍晨昕,王四新 2019
- 《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崔晗珺责任编辑;(中国)赵正 2019
-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 海韵江南古名镇》(中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田兆元 2019
- 《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曾莉主编 2020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为革命事业奉献终生》王纪华纪念集编审委员会 1995
- 《雅马哈管乐队训练教程 降E调单簧管 分谱》Japan Band Clinic委员会 2019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3》《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1》《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编 2018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5》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0》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雅马哈管乐队训练教程 小号 分谱》Japan Band Clinic委员会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