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网络舆情分析教程  初级
网络舆情分析教程  初级

网络舆情分析教程 初级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1533494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网络舆情分析教程》(初级)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编著的一部培训教材,旨在供参加网络舆情初级职业培训的学员以及网络舆情入门者学习参考。本书分为舆情基础理论、舆情监测方法论、舆情产业论三部分,所有数据及论点,皆基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独家研究成果。其中涉及的网络舆情信息源、网络舆情价值判断、报告架构及撰写、舆情评论的写作等内容,则来源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几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网络舆情分析教程 初级》目录

上编 舆情基础理论 3

第一章 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 3

第一节 网络舆情的传播场域 3

一、两级传播论与多级传播论 3

二、网络舆情传播路径与扩散规律 4

三、议程设置与意见领袖 5

四、大众麦克风时代与两个舆论场 7

五、网络舆情中的新老媒体互动 8

第二节 网络舆情构成要素、生成机制与演进模型 9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9

二、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与演进模型 14

三、次生舆情与舆情长尾 23

第三节 网络舆论生态环境 26

一、网络生态背后的社会机理 26

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局部矛盾变得尖锐 30

三、社会突发事件发展的新特点 33

四、网民表达意见的“新公共领域” 36

第二章 舆情生成中的受众认知特点 39

第一节 先入为主 39

一、拟态环境中的信息加工与解读 39

二、网络语境中的刻板印象 45

第二节 信息接收的选择性 48

一、选择性注意 49

二、选择性接受 50

第三节 群体讨论中的心理效应 53

一、群体无意识 53

二、一边倒的群体意志 58

第三章 “大智移云”开启微传播时代 63

第一节 技术创新改变传播生态 64

一、置身“天地物人无缝联通”的时空 64

二、“大智移云”:催生变革的驱动力 67

三、全民报道:原子式分解的信息传播和消费 70

四、传播新常态下的三重复杂性 72

第二节 微能量的聚合与放大 75

一、舆论场的“长尾聚能”效应 76

二、“邻避设施”的公众沟通难题 78

三、个体情绪的传染和放大 81

四、蝴蝶效应与系统性风险 83

五、“第一扇破窗”的心理暗示 84

第四章 畸变形态的舆情:谣言 85

第一节 谣言及其传播规律 85

一、流言与谣言的区别 85

二、谣言产生的条件 87

三、谣言传播公式 87

第二节 网络自净机制 88

一、网络自净机制及其形成的条件 88

第三节 谣言的破解和治理 93

一、谣言破解 93

二、谣言治理 95

第五章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舆情应对 98

第一节 舆情风险管理的特点、目标和原则 98

一、十年发展,舆情产业迈向2.0时代 98

二、舆情风险管理的特点 101

三、舆情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103

第二节 舆情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 105

一、黄金四小时法则:危机应对机制 106

二、舆论对冲机制:声誉管理长效机制 108

三、声誉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111

第三节 舆情管理的大格局观 114

一、网络统一战线 114

二、寻求最大公约数 115

三、关注在地政治 118

中编 舆情监测方法论 121

第六章 网络舆情信息源 121

第一节 BBS和论坛 122

第二节 互联网网站 123

第三节 SNS社交网站 125

第四节 新兴社交类应用 127

一、微博 128

二、微信 134

第五节 新闻客户端 137

第六节 传统媒体新闻网站 140

一、体制内媒体 140

二、市场化媒体 141

三、境外媒体 141

第七章 网络舆情选题价值判断 142

第一节 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基本素养 142

第二节 舆情选题类别分析 144

一、突发公共事件 144

二、六大关系 146

三、社会热点 149

第三节 舆情选题价值判断 155

一、新闻性 155

二、网络性 156

三、敏感性 156

四、可行性 157

第四节 舆情话题传播五维度 157

一、网民线上参与 158

二、网络名人参与 158

三、具有采编资质媒体报道 158

四、商业门户网站推广 159

五、网民线下行为 159

第八章 舆情分析报告架构及规范 160

第一节 舆情分析报告基本分类 160

第二节 舆情报告基本规范 162

第九章 舆情报告撰写注意事项 165

第一节 舆情概述 165

一、交代事件发展脉络 165

二、对相关报道数据进行呈现 166

三、媒体和网民主要观点体现 166

第二节 媒体关注度分析 166

一、媒体报道量统计 167

二、关键报道节点分析 173

三、媒体报道分析 174

第三节 自媒体关注度分析 175

第四节 网民观点分析 177

第五节 舆情分析偏差校正 180

一、社会舆论构成偏差 181

二、样本内容分析偏差 182

三、样本统计指数偏差 183

四、客户偏差修正要求 186

第十章 舆情评论的写作 189

第一节 舆情评论的定义 189

一、舆情评论的定义 189

二、舆情评论包含的范围 189

第二节 舆情评论的体裁特征 190

一、舆情评论的体裁 190

二、舆情评论与新闻评论、网络评论的区别 190

第三节 舆情评论常用的手法 194

第十一章 网络舆情数据挖掘与分析 200

第一节 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分析 200

第二节 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意义 203

一、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意义 203

二、人民网舆情软件平台 204

第三节 统计抽样方法 206

一、抽样的意义和作用 206

二、几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分析 207

三、舆情样本内涵标准 208

四、舆情抽样外延标准 211

五、舆情抽样分类统计 214

第四节 舆情评估指标体系 217

一、意义 217

二、构建原则 217

第十二章 舆情研判及舆情工作体系 223

第一节 舆情工作机制 223

一、舆情工作机构 223

二、突发应急机制 225

三、新闻发布机制 228

四、舆情引导机制 230

第二节 舆情分析工具和图表制作 240

一、Excel制图 240

二、其他工具 246

下编 舆情产业论 251

第十三章 舆情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251

一、互联网舆情服务成为党和政府的耳目与决策参谋 251

二、互联网舆情服务成为企业的品牌顾问和发展助推器 255

三、舆情服务为其他社会单位提供发展支持 259

第十四章 舆情产业服务现状 262

一、舆情产业服务主体 262

二、互联网舆情服务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265

第十五章 舆情产业的趋势和未来 269

职业教育是舆情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代后记) 2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