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艺术史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贵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3936050
- 页数:616 页
总述 1
一、原始文化零散初生时期 4
二、方国文化兴起及中原文化影响时期 8
三、与中原文化全面融合时期 15
1.秦汉以后,人才文化开始在这个地域勃兴起来 16
2.与先秦时代江西地区思想蒙昧的情形截然不同,这个时期各类精神文化应运而生,别具创造 17
3.大一统政治、思想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新 19
四、地方文化艺术发展繁盛时期 25
(一)江西唐代以来杰出人才与江西文化艺术创造的主体 25
1.唐以来江西具有代表性的人才群现象 25
2.江西各类人才在文化艺术创造方面“各领风骚”的重大贡献 27
3.书院教育是江西“代有才人出”的主要原因 40
(二)唐代以来江西具有地域特色的各类艺术及其价值 44
1.江西宗教与艺术 44
2.江西音乐舞蹈艺术 47
3.江西建筑艺术 52
4.江西陶瓷艺术 59
5.江西工艺美术 62
6.江西戏曲艺术 66
简短的总结 69
先秦卷 71
第一章 先秦实用工艺 74
第一节 凿石为器 74
第二节 骨、蚌器的加工 76
第三节 玉器的琢磨 76
一、石器时代的玉器 77
二、商周时期的玉器 77
(一)礼器玉器 78
(二)仪仗玉器 78
(三)玉佩饰 78
(四)其他玉器 79
三、琢玉工艺的完善 80
(一)玉器的钻孔工艺 81
(二)高超的掏雕工艺 81
(三)广泛应用的镶嵌工艺 81
四、商周玉器的艺术特征 82
(一)与良渚玉器风格的比较 82
(二)与中原玉器风格的比较 83
(三)赣鄱出土玉器的特征 83
第四节 杰出的青铜艺术 84
一、青铜艺术的繁荣 84
二、吴城、新干大洋洲青铜器 85
(一)吴城青铜器的铸造 85
(二)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的铸造 86
(三)吴城、新干大洋洲青铜器的地域特色 87
(四)丰富的装饰纹样 88
第五节 早期的纺绩印染工艺 91
一、骨针和纺轮 91
二、纺织技术的进步 92
三、完备的纺织器具 92
四、精美的丝麻印染织品 93
第六节 竹木工艺 94
一、瑞昌铜岭出土的竹木器 94
二、贵溪崖墓出土的竹木器 95
三、髹漆工艺 96
四、精细的竹编 96
第二章 先秦建筑 98
第一节 史前的建筑活动 98
一、早期的栖止之所 98
(一)萍乡竹山园洞遗址 98
(二)乐平涌山岩洞遗址 99
(三)万年仙人洞遗址 99
二、先民建筑艺术的地域特点 99
(一)早期建筑的结构布局 100
(二)建筑创造力的独特展现 100
(三)半穴居建筑与中原半穴居建筑的比较 101
三、从“屋顶形陶塑”看干阑式建筑 101
四、早期建筑的空间构成 102
五、居住规则与公共建筑的形成 103
第二节 商周至战国建筑 103
一、城邑遗址 104
(一)筑卫城遗址 104
(二)樟树商代吴城遗址 105
(三)德安陈家墩商周城堡遗址 105
(四)新干牛头城遗址 105
(五)新干界埠战国古城遗址 105
二、土作、土木混作建筑出现 106
(一)吴城的城防工程 106
(二)吴城的土作道路 107
(三)制陶窑炉 108
(四)采矿建筑 109
(五)粮储建筑 110
(六)农田沟洫与汲水建筑 111
三、墓葬的形制和规模 111
(一)新干商代大墓的形制 111
(二)春秋战国墓葬 112
第三章 先秦印纹陶 114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的软陶艺术 115
一、万年仙人洞原始粗砂陶器 118
(一)万年仙人洞粗陶的艺术价值 118
(二)万年仙人洞粗陶的制作年代 119
二、修水山背文化泥质黑陶 120
三、樊城堆磨光陶和彩陶 121
第二节 商周时代的硬陶艺术 123
一、万年类型文化遗存出土的陶器 125
(一)肖家山墓葬印纹陶器 125
(二)角山窑址陶器 125
二、吴城类型文化遗存出土的陶器 128
(一)吴城陶器的质地与器形 128
(二)风格多样的装饰艺术 128
(三)陶器生产的规范化 129
(四)原始瓷的萌芽与创造 130
三、神墩类型遗址陶器的风格 130
四、磨盘墩类型遗址陶器的风格 131
五、仙水岩类型文化遗存出土的陶器 132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陶瓷器 133
第四章 先秦音乐舞蹈 135
第一节 出土的先秦乐器 135
第二节 出土双人面神器与早期舞蹈 137
第五章 与甲骨文时代相当的文字符号 139
第一节 最早的文字符号 139
一、吴城与角山陶文 139
(一)吴城陶文字符号 140
(二)角山陶文与数字符号 141
(三)其他地区的陶文符号 141
二、陶文的书写特点 142
第二节 商周陶文的审美追求 143
秦汉卷 145
第一章 汉镜等工艺 148
第一节 铜镜艺术 148
一、赣鄱铸镜始于汉代 149
二、汉镜的工艺 149
(一)透光镜的铸造 150
(二)高浮雕、鎏金铸镜 150
三、汉镜纹饰 151
第二节 墓葬滑石器皿 151
第三节 玉雕和象牙雕刻 152
第二章 城邑及其他建筑 153
第一节 城邑的兴筑 153
一、豫章城 153
二、湓城 154
三、鄡阳城 154
四、南壄城 155
五、昌邑城 155
第二节 其他建筑 156
一、第宅建筑 156
二、墓葬建筑 157
三、窑炉建筑 157
第三章 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的过渡 159
第一节 遂川秦代印纹陶罐 159
第二节 西汉陶瓷器 160
一、西汉早期陶瓷器 161
二、西汉中期陶瓷器 161
三、西汉晚期陶瓷器 162
第三节 东汉瓷塑 162
一、东汉早期陶瓷器的特征 162
二、东汉中晚期陶瓷器的特征 163
第四节 东汉陶瓷窑址 163
一、丰城港塘窑址 164
二、分宜东汉窑址 164
第四章 礼乐传播与乐府歌诗 166
第一节 礼乐的传播 166
第二节 相和歌 167
第五章 萌芽中的书法艺术 168
第一节 陶罐及青铜钫上的文字 168
第二节 汉镜、铜印上的文字 169
第三节 秦汉钱币上的文字 170
第四节 汉砖、陶瓷上的文字 171
第五节 汉代江西书法的特点 171
第六节 端庄古朴的汉代篆刻 172
第六章 俑雕与墓砖雕刻 174
第一节 人物及动物俑雕 174
第二节 汉墓砖刻 175
一、花纹砖 176
二、画像砖 176
(一)黎川、萍乡等地画像砖 176
(二)赣州武陵画像砖 177
魏晋南北朝卷 179
第一章 金属与漆器工艺的进步 182
第一节 铜镜的铸造与纹饰 182
第二节 其他金属工艺 184
一、金银饰品 184
二、铜工艺品 184
三、南昌、大余墓铁器 185
第三节 源自民间的漆器工艺 185
一、东吴高荣墓漆器 186
二、南昌晋代墓漆器风格 186
第二章 城邑愈兴,寺观勃现 188
第一节 城邑建筑 188
一、豫章城扩建门楼 188
二、孙奋城、齐王城、椒丘城 189
三、浔阳郡的城邑 190
四、具有战略意义的白口城 193
第二节 寺庙与道观建筑 193
一、见于文献中的早期寺庙与佛塔 194
二、六朝时期建造的佛寺 195
三、道教宫观建筑 198
第三节 墓葬建筑 199
一、墓葬遗址分布概况 199
二、墓葬的建筑特色 200
(一)纹饰丰富的建筑用砖 200
(二)砌筑工艺 201
(三)典型墓葬建筑 201
第三章 洪州窑的初创与青瓷的发展 204
第一节 洪州窑的制瓷工艺 204
第二节 两晋前后墓葬出土陶瓷 207
一、三国墓葬青瓷器 208
二、西晋墓葬青瓷器 209
三、东晋墓葬青瓷器 210
四、南朝墓葬青瓷器 211
第四章 音乐的多样呈现 214
第一节 雅乐的传播 214
第二节 鼓吹乐 215
第三节 陶潜与音乐 217
第四节 “吴声”和“西曲” 218
一、豫章女子夜唱《子夜歌》 218
二、《乌夜啼》 219
三、《寻阳乐》 220
第五节 初兴的佛教音乐 220
一、初期的佛教音乐 221
二、东林寺“唱导”大师慧远 222
三、庐山寺“转读”大师道慧 223
第六节 陆修静与道教音乐 223
第五章 民间舞蹈的盛行 225
第一节 江南流行的舞蹈 225
第二节 民间逐除活动 226
第三节 道教仪式中的舞蹈成分 226
第六章 随意质朴的早期书法 228
第一节 铜镜、印章上的文字 228
第二节 墨书文字 229
第三节 质朴的砖瓦铭文 231
第四节 成熟的西晋题刻 232
第五节 六朝书法的特色 232
第七章 墓葬雕塑 234
第一节 南昌出土的陶塑 234
第二节 精美的动物雕塑 235
第三节 墓砖刻 236
一、南昌六朝墓砖刻 236
二、萍乡晋墓砖刻 236
隋唐五代卷 239
第一章 各具风采的金属工艺 242
第一节 丰富的金属矿藏 242
第二节 发达的金属冶铸业 244
第三节 多姿多彩的铜镜 245
一、各地发现的唐镜 245
(一)各式八棱形镜 246
(二)圆形铜镜 247
(三)海兽葡萄纹镜 247
二、唐镜的艺术风格 248
第四节 其他金属工艺品 249
一、永新墓雕镂精致的青铜器物 249
二、瑞昌僧人墓鎏金工艺品 249
三、靖安宝峰寺“鎏金塔式银盖罐” 250
第二章 重镇星列,名寺栉比 251
第一节 城镇建筑 251
一、从治所到皇都的洪州城 251
二、江州城的重修 253
三、“江湖枢键,岭峤咽喉”:虔州城 253
四、其他城市的改建 254
(一)“局署狴帑、环回星列”:抚州城 254
(二)“阛阓栉比”:袁州城 255
(三)“崇墉截汉、峭崿凌云”:南城县城 255
第二节 亭台楼阁 256
一、登临揽胜之阁:滕王阁 256
二、迎风述怀之境:浔阳楼、干越亭 257
三、逸情雅致的草堂与竹舍 258
第三节 宗教建筑 258
一、佛寺建筑 259
(一)庐山寺院 259
(二)其他名寺 261
二、道观建筑 262
(一)庐山观宇 262
(二)其他名观 264
第四节 文庙、城隍庙 265
第五节 大庾岭驿道 266
第六节 堪舆大师杨筠松 266
第三章 蓬勃发展的陶瓷艺术 268
第一节 以洪州窑为代表的隋唐青瓷 268
一、洪州窑遗址的发现 269
二、洪州窑遗址的分布 270
三、洪州窑青瓷的主要特征与制瓷工艺 270
(一)胎釉的特征 270
(二)烧造工艺 271
(三)造型工艺 272
(四)装饰工艺 272
四、洪州窑的制瓷地位 273
第二节 景德镇窑“莹缜如玉”的白瓷 273
一、以“假玉器”著称的景德镇窑 274
二、景德镇窑初期的繁荣 275
三、景德镇窑白瓷的地位 276
第三节 墓葬出土的精美瓷器 277
一、出土隋代青瓷器 277
二、出土唐代瓷器 277
三、出土五代瓷器 278
第四章 歌谣千里,钟鼓万家 280
第一节 许和子与张好好 280
第二节 滕王阁上唱伊州 281
第三节 白居易《琵琶行》 282
第四节 琴家在江西的活动 283
第五节 笙与筝的流行 286
第六节 乐府歌的创作 287
第七节 民歌与曲子词 288
第八节 宗教音乐 290
第五章 《柘枝》舞的传入与民舞的盛行 293
第一节 滕王阁上演的舞蹈 293
第二节 卢肇两首舞赋所描绘的舞蹈 295
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燕乐舞蹈 297
第四节 庶民市井舞蹈 298
第五节 唐代南丰傩 300
第六章 绘事异彩缤纷,巨擘开宗立派 302
第一节 晚年寓居玉山的阎立本 305
第二节 绘画名家在庐山的画迹 306
一、吴道子“铁线观音像” 306
二、张孝师归宗寺《地狱变相图》 308
三、卢楞伽东林寺画 308
四、九天使者庙画 309
五、荆浩《匡庐图》 309
第三节 贯休在江西的创作活动 310
一、贯休在江西 310
二、艺术创作与画迹 312
三、《十六罗汉图》的风格特征 313
四、《十六罗汉图》对后世的影响 315
第四节 江南山水画鼻祖董源 315
一、江南山水画开宗立派 316
二、艺术历程与画迹 317
(一)足以乱真的人物画 317
(二)栩栩如生的翎毛禽兽画 317
(三)山水画的新样式 318
三、董源山水之妙异 322
四、皴法对后世的影响 323
第五节 淡墨轻岚僧巨然 324
一、师法董源 325
二、传世名作 325
三、袭创画体,蔚为时风 327
第六节 董、巨画派的发展与影响 328
第七节 宫廷画家曹仲玄、蔡润 329
一、画风细密精致的曹仲玄 329
二、善画舟船江河的蔡润 330
第八节 李元婴、励归真花鸟画 331
一、李元婴《滕王蛱蝶图》 331
二、励归真善画牛虎鹰雀 332
第九节 野逸花鸟大师徐熙 332
一、名噪于时,画崇于世 333
二、创“落墨”之法 333
三、“徐黄体异”之论 334
四、宫闱乡野,尽在毫端 335
(一)野逸题材 335
(二)富贵题材 337
五、后继之笔衍染成派 337
第十节 李颇墨竹自生风 338
第十一节 文人题画诗 339
一、施肩吾题画诗 339
二、郑谷题画诗 340
第七章 《麻姑仙坛记》等珍贵书法 342
第一节 流寓书家之墨迹 342
一、欧阳询饶州《书心经》 342
二、李邕庐山《东林寺碑》 343
三、颜真卿留赣碑刻与题词 344
(一)南城《麻姑仙坛记》 344
(二)庐山秀峰寺《大唐中兴颂并序》 345
(三)《东林寺题名》、《西林寺题名》 346
(四)《靖居寺题名》 346
(五)其他碑铭 347
四、刘禹锡《杨岐山碑》 347
五、白居易书“花径” 347
六、柳公权《复东林寺碑》、《天下清规》 348
七、陈舜俞《庐山记》中的隋唐碑刻 349
第二节 “名臣书家”钟绍京 350
一、《灵飞经》等书法作品 350
二、书法艺术特色 351
第三节 卢肇传“拨镫法” 352
第四节 僧人书法家贯休与献上人 353
一、贯休草书 353
二、“狂僧狂草”献上人 354
第八章 通天岩、南岩寺雕刻 355
第一节 赣州通天岩佛像 355
第二节 弋阳南岩寺佛像 356
第三节 寺庙中的雕刻 356
第四节 墓葬俑雕 358
一、竹俑、木俑 358
二、素胎、三彩陶俑 358
宋代卷 361
第一章 地方工艺的日益隆盛 364
第一节 成熟的铸镜工艺 365
一、铸造精良的宋镜 365
(一)造型各异 366
(二)特形镜 367
二、宋镜的制作工艺与装饰技巧 367
(一)唐宋过渡时期铜镜的装饰 368
(二)宋镜的装饰风格 368
(三)铸镜名家 370
三、宋镜的文化内涵 370
第二节 铜、铁等金属工艺 371
一、铜质象棋 371
二、成熟的铜、铁制工艺 372
(一)南丰发现的铜、铁工艺品 372
(二)鄱阳出土铜质文房用具 372
(三)南昌出土青铜瓶与瓜形炉 373
第三节 华贵的金、银艺术品 373
一、金银矿的开采 373
二、器形丰富、质地优良 374
(一)乐安窖藏百件银器 374
(二)星子窖藏银器 375
(三)南昌出土菱形刻花银盘 375
(四)南丰出土的金佛像与银塔 376
(五)各地出土的金银饰品 376
三、金银器工艺与艺术风格 377
第四节 上饶玉带板制玉工艺 378
第五节 织造与服饰艺术 379
一、德安周氏墓出土的纺织品 380
二、精湛的织造工艺 381
(一)罗纹织物的织造工艺 381
(二)提花织物——绮的织造工艺 382
(三)丝织物——绫的织造工艺 382
(四)细麻布的织造工艺 382
三、德安周氏墓织物的印染与装饰工艺 383
(一)染缬法的应用 383
(二)植物染料的种植和利用 384
(三)丝织品的装饰纹样 384
四、宋代服饰的特点与裁剪工艺 385
(一)德安周氏墓服饰的裁剪工艺 385
(二)德安周氏墓的精致鞋、袜、荷包 386
(三)周氏墓服饰的特点 387
第六节 印刷工艺与装帧艺术 388
一、繁盛的刻书业 388
(一)袁州刻本 389
(二)赣州刻本 390
(三)抚州刻本 390
二、赣版书籍的雕版、装帧艺术 391
第二章 经济教育黄金时代的建筑 393
第一节 城市 393
一、洪州城的扩建 393
二、赣州城的建造 395
三、重修信州城 397
四、“务令坚险”的州城 398
(一)袁州城 398
(二)抚州城 399
第二节 书院与官学建筑的兴盛 399
一、发达的书院建筑 400
(一)宋初家族式书院建筑 400
(二)白鹿洞书院 401
(三)南宋的书院建筑 403
二、官学建筑 405
第三节 楼阁亭台 407
一、滕王阁的重建 407
二、各地的楼阁亭台 408
第四节 民间建筑 410
一、义门陈氏家族建筑群 410
二、祠堂 412
三、路桥 414
(一)道路 414
(二)桥梁 415
第五节 宗教建筑 416
一、道教宫观 416
(一)九天使者庙易为太平兴国宫 417
(二)玉隆万寿宫的修葺 417
(三)麻姑山仙都观的重修 418
(四)阁皂山道教建筑的鼎盛时期 419
(五)海内琳宫之冠的龙虎山天师府 419
二、佛家寺院 420
三、佛塔 424
第三章 制瓷业空前繁荣 425
第一节 有“饶玉”美称的景德镇窑青白瓷 425
一、景德镇窑与青白瓷窑系 426
二、景德镇窑生产的贡瓷 427
三、青白瓷的艺术特点 427
(一)日常生活用器类 428
(二)艺术陈设赏玩类 432
(三)宗教明器神煞类 433
四、青白瓷的装饰艺术 434
(一)植物类 434
(二)动物类 435
(三)人物山水类 435
第二节 以黑釉瓷和彩绘瓷著称的吉州窑 436
一、吉州窑的规模 436
二、吉州窑瓷器的釉色与装饰艺术 437
(一)黑釉瓷 437
(二)褐色彩绘瓷 440
(三)素胎瓷塑 441
(四)青瓷类 441
(五)乳白釉瓷类 441
(六)绿釉瓷类 442
第四章 江西文人对音乐的贡献 443
第一节 江西文人的礼乐思想 443
一、书院的音乐教育 444
二、陈彭年的礼乐思想 444
三、王钦若的音乐创作 445
四、刘敞的礼乐思想 445
五、王安石《礼乐论》与音乐创作 446
六、曾肇厘正礼乐制度 446
七、杨万里《乐论》 447
八、朱熹与“声诗”之学 448
第二节 律吕研究 449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市民音乐 452
一、豫章:“层城歌舞秋风牙” 453
二、九江:“楼歌压市管弦飞” 454
三、临川:“芙蓉堂中醉歌舞” 454
四、丰城:“蛾眉对歌舞凉伊” 455
第四节 江西琴派 455
一、欧阳修弹琴 456
(一)琴道、琴艺 456
(二)琴与人 456
(三)《醉翁吟》的填辞与谱声 457
二、黄庭坚与琴 458
三、女琴家崇德君 458
四、孔武仲论琴乐 459
五、朱熹与琴 460
六、文天祥与琴 460
第五节 姜夔的曲词音乐 461
一、姜夔使用的记谱法 461
二、填词作品与自度曲 463
(一)填词作品 463
(二)自度曲 465
第六节 民歌 468
一、欸乃歌与竹枝词 468
二、文人笔下的田歌和茶歌 470
三、讽喻歌与山歌 472
第五章 民舞与傩风 475
第一节 欧阳修、洪适等笔下的舞蹈 475
一、“柘枝”与“浑脱” 476
二、从“拂霓裳”看“转踏” 478
三、“贪看六幺花十八” 478
四、“伊州”、“梁州”与“石州” 480
五、“队舞”由群舞向情节舞蹈的演变 481
第二节 妓乐舞蹈 483
第三节 民间灯彩舞蹈 484
第四节 赣傩的风格 485
第六章 “鼓子词”与“说话” 488
第一节 曲艺的形成与发展 488
第二节 宋代江西曲艺的发展 491
一、曲艺演出场所与“路歧” 491
(一)曲艺演出场所 491
(二)“路歧”艺人的演唱活动 494
二、欧阳修的“鼓子词”及其影响 495
(一)《渔家傲·十二月鼓子词》 496
(二)《采桑子·西湖好》 497
(三)欧阳修“鼓子词”的价值 498
三、罗烨的《醉翁谈录》及其“说话”理论 499
(一)罗烨与《醉翁谈录》 499
(二)《醉翁谈录》的“说话”理论 501
第七章 文人画蔚为风气 505
第一节 宫廷画院中的江西籍画家 505
一、“野逸”画派的继承人徐崇嗣兄弟 506
二、宫廷画家厉昭庆、艾宣、韩佑 508
(一)人物画家厉昭庆 508
(二)花鸟画家艾宣、韩佑 509
第二节 江西画家与文人画 510
第三节 墨梅画家扬无咎 511
一、扬无咎始创白描“墨梅” 511
二、扬无咎的画迹及艺术成就 512
三、扬无咎墨梅的风格特征 513
四、扬氏墨梅派的形成及影响 514
第四节 扬氏墨梅之衍传 515
一、创倒晕法的汤正仲 515
二、嫡传弟子徐禹功 516
三、扬季衡及乡里刘梦良 517
四、“三奇”李英才 517
第五节 江西墨竹 518
一、“神工妙手”李夫人 518
二、刘延世 520
第六节 陈容一绝“墨龙” 520
第七节 徐友《清济贯河图》 522
第八节 刘讷写真“江右传神” 523
第九节 僧道画家 524
第十节 其他画家 526
第十一节 江西题材的绘画 527
一、《莲社十八贤图》 527
二、《虎溪三笑图》 529
三、陶渊明题材画 529
四、《庐山图》 530
第十二节 乐平墓葬壁画 531
第十三节 江西文人论画 532
一、欧阳修的审美观对文人画的影响 533
二、黄庭坚题画诗文中的美学思想 536
(一)画之“韵” 536
(二)画家之得妙于心 538
(三)画之“神似” 539
(四)画之笔墨法度 540
(五)画之自然天成 541
三、人物画论:陈郁《论写心》 542
四、扬无咎、汤正仲花鸟画论 543
五、著述中的画评 543
(一)释惠洪题跋 543
(二)朱熹题跋 544
(三)罗大经《鹤林玉露》 544
(四)赵希鹄《洞天清录集》 544
(五)曾敏行《独醒杂志》 545
第八章 书法大家竞相涌现 546
第一节 欧阳修创一家书风 546
一、书法作品和碑刻 546
(一)《自书诗文稿》 547
(二)《灼艾帖》 547
(三)《集古录跋尾》 547
(四)《上恩帖》 547
(五)碑刻在赣地的遗存 548
二、倡导“求其用意”与“尚意”书风 548
三、《集古录跋尾》等著作的书论及金石学 549
(一)“学书为乐”,“任之自然” 549
(二)嗜古尚法,“自成一家” 551
(三)“以碑证史”的“开创之功” 551
第二节 “宋四家”之黄庭坚 552
一、黄庭坚书法及其影响 552
(一)黄庭坚书法创作历程 553
(二)黄庭坚存世墨迹及艺术特色 553
(三)黄庭坚书法对后人的影响 557
二、碑刻及摩崖石刻 557
(一)碑刻 558
(二)摩崖石刻 559
三、山谷论书 559
(一)心悟论 560
(二)韵胜论 562
第三节 王安石“书法奇古” 563
第四节 朱熹书法 564
一、雄强典雅的书法风格 564
(一)今存主要墨迹 564
(二)石刻、碑刻 566
二、朱熹论书法 568
(一)以人论书,书见其人 568
(二)雍和静重,中庸气度 568
(三)精妙醇古,意象萧散 569
第五节 书法理论家姜夔 569
一、书法创作 569
二、书法理论 570
(一)古法神韵:书体的源头与特征 570
(二)风神意蕴:书法的美学风格 572
(三)自然真趣:用笔、用墨和临摹的方法技巧 574
第六节 “潇洒率直”的书家文天祥 576
一、现存墨迹 576
二、文天祥青原山石刻 576
第七节 其他书法家及其墨迹 577
第八节 其他金石家、书论家和书画鉴定家 578
一、辑录碑刻“最精博”的洪适 578
二、书画鉴定家赵希鹄 578
三、董更《书录》 579
第九节 两宋江西石刻遗存 579
一、摩崖石刻 579
(一)罗田岩石刻 579
(二)章岩摩崖题刻及碑刻 580
(三)五龙岩摩崖石刻 580
二、墓志与碑刻 580
三、苏轼、苏辙书法石刻 581
第九章 多样化的世俗雕塑 582
第一节 俑雕 582
一、白瓷俑雕 582
(一)戏俑 582
(二)风俗俑 584
(三)生活俑 584
二、素胎瓷俑雕 585
(一)人物俑 585
(二)神煞俑 586
第二节 永和窑小品雕塑 588
一、小玩具瓷雕 588
二、小房屋雕塑 589
第三节 金溪仪卫性石雕 590
第四节 宗教雕刻 591
一、通天岩宋代佛像 591
二、南岩寺十八罗汉 591
三、阁皂山道教石刻 591
(一)石墓西壁雕刻庑殿顶观宇 592
(二)北壁人物雕刻 592
(三)南壁人物雕刻 592
第五节 雕塑名匠 592
一、李仲宁 592
二、舒翁、舒娇 593
第十章 多元戏曲因子与南戏入赣 594
第一节 江西戏曲与地方文化 594
一、赣傩 595
二、佛教 595
三、道教 596
第二节 雅文学的俗化及对戏曲的影响 598
一、欧阳修鼓子词与宋四六 598
二、黄庭坚曲词与鼓笛令 599
三、曾布、董颖大曲 601
四、杨万里《归去来辞引》 603
第三节 志怪小说、话本说唱与戏曲 606
一、洪迈《夷坚志》 606
(一)宋杂剧在赣地的活动 606
(二)后世戏曲的改编 607
二、罗烨话本说唱专著《醉翁谈录》 608
第四节 南宋时期南戏入赣 613
一、文物考古有关南戏入赣的信息 613
二、《水云村稿》有关南戏入赣的记载 615
(一)关于“戏曲”之首见 615
(二)南戏在江西的地方化 616
(三)北宋“教坊遗曲”入赣 616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舞剧艺术论》张麟著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景观艺术设计》林春水,马俊 2019
- 《韩愈散文艺术论》孙昌武著 2018
- 《外国美术史》王树良,张玉花主编 2019
- 《西方艺术歌曲与歌剧的钢琴伴奏艺术》董攀攀 2017
- 《西洋镜 中国早期艺术史 上》(瑞典)喜仁龙著;陆香,郭雯熙,张同译;赵省伟主编 2019
- 《红T/象·素时尚插画艺术展作品集》李海兵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