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趋势](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21/s6b691fc.jpg)
![武汉城市圈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趋势](https://cover.qianqiantushu.cc/21/s6b691fc.jpg)
武汉城市圈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趋势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尊文著
- 出 版 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2523741
- 页数:170 页
第1章 导论 1
1.1 武汉城市圈的提出 1
1.1.1 最初提议 1
1.1.2 “武汉城市圈”的定名 2
1.1.3 “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战略 3
1.2 武汉城市圈建设背景 4
1.2.1 加快推进城市化 4
1.2.2 解决中部凹陷问题 5
1.2.3 落实科学发展观 6
1.3 武汉城市圈建设意义 7
1.3.1 探索中部崛起路径,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7
1.3.2 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8
1.3.3 探索两型社会建设,培育生态文明 9
1.4 基本概念的界定 10
1.4.1 城市群 10
1.4.2 大城市群 10
1.4.3 城市圈 11
1.4.4 城镇带 11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12
2.1 国外城市群问题的相关研究 12
2.1.1 相关研究概述 12
2.1.2 城市群概念的研究 13
2.1.3 城市群的统计标准研究 14
2.1.4 城市群发展趋势研究 15
2.2 国内城市群问题的相关研究 15
2.2.1 相关研究概述 15
2.2.2 城市群概念的研究 18
2.2.3 城市群的划分标准研究 19
2.2.4 城市群的阶段划分研究 21
2.2.5 城市群的分布与分类研究 23
2.3 武汉城市圈问题的相关研究 26
2.3.1 战略定位研究 26
2.3.2 发展战略研究 27
2.3.3 产业发展研究 27
2.3.4 空间结构研究 28
2.3.5 “两型社会”试验区研究 29
第3章 武汉城市圈形成的理论基础 31
3.1 对城市群形成的一般理论解释 31
3.1.1 基于工业区位理论的解释 31
3.1.2 基于非均衡增长论的解释 32
3.1.3 基于空间一体化理论的解释 34
3.1.4 基于人口“推-拉”理论的解释 35
3.2 聚集经济:用于城市群形成的解释 36
3.2.1 新经济地理学的聚集经济理论 36
3.2.2 聚集经济的分类及层次 37
3.2.3 空间聚集经济的提出及其意义 40
3.3 城市群形成的动力机制结构 41
3.3.1 空间聚集经济的驱动 41
3.3.2 空间扩散效应的驱动 43
3.3.3 城镇体系发育的驱动 44
3.3.4 全球化与信息化的驱动 44
3.3.5 政府调控行为的驱动 49
3.4 城市群形成与发展机制系统 50
3.4.1 城市群各种形成机制之间的关系 50
3.4.2 城市群形成机制在各个发展阶段中的作用和表现 51
第4章 武汉城市圈的形成要素 53
4.1 地理要素 53
4.1.1 地理要素的内涵要求 53
4.1.2 武汉城市圈地理要素概况 54
4.2 城镇体系要素 55
4.2.1 城镇体系要素的内涵要求 55
4.2.2 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要素概况 56
4.3 基质要素 59
4.3.1 基质要素的内涵要求 59
4.3.2 武汉城市圈基质要素概况 60
4.4 通达性要素 62
4.4.1 通达性要素的内涵要求 62
4.4.2 武汉城市圈通达性要素概况 63
4.5 经济社会联系要素 65
4.5.1 经济社会要素的内涵要求 65
4.5.2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联系要素概况 66
第5章 武汉城市圈空间聚集形态探源 68
5.1 农村居民点与武汉市“家园建设行动” 68
5.1.1 农村居民点是空间聚集的原始形态 68
5.1.2 农村居民点呈集聚趋势的动因 69
5.1.3 武汉市“家园建设行动” 71
5.2 小城镇与武汉城市圈重点镇建设 72
5.2.1 小城镇是空间聚集经济的低级形态 72
5.2.2 小城镇发展的新趋势 74
5.2.3 武汉城市圈重点镇建设 75
5.3 城市与武汉大都市的形成 77
5.3.1 城市是空间聚集经济的典型形态 77
5.3.2 大都市以及大都市区 79
5.3.3 武汉大都市具有中国最早城市群雏形 83
5.4 空间聚集经济演化趋势 84
第6章 武汉城市圈核心层的形成 85
6.1 武汉城市圈圈层结构及其首位城市 85
6.1.1 城市圈的圈层结构 85
6.1.2 城市圈的首位城市及其测评 86
6.2 城市圈内部经济联系测度及核心层的选择 90
6.2.1 各城市的中心职能及经济联系测度 90
6.2.2 核心层的选择 92
6.3 城市圈核心层的空间构成 93
6.3.1 城市圈核心层小城镇的发展 93
6.3.2 城市圈核心层城市建成区的融合 96
第7章 武汉城市圈紧密层的形成 100
7.1 基础设施一体化 100
7.1.1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进展 100
7.1.2 基于公路客运流量的研究 102
7.2 产业发展一体化 104
7.2.1 总部经济是城市圈产业聚集的高级形态 104
7.2.2 分厂经济是城市圈产业扩散中的空间聚集 105
7.2.3 “双迁模式”是城市圈产业一体化的有益探索 107
7.3 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110
7.3.1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 110
7.3.2 教育卫生事业一体化 111
7.3.3 文化事业发展一体化 113
7.3.4 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一体化 116
7.4 市场一体化 117
7.4.1 市场主体准入一体化 117
7.4.2 股权和资本市场一体化 118
7.4.3 金融市场一体化 119
7.4.4 商品市场一体化 120
7.5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 121
7.5.1 生态环境现状需要一体化建设 121
7.5.2 生态景观与生态示范区一体化 122
7.5.3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重点 124
第8章 武汉城市圈圈层的扩展 126
8.1 中心城市功能的提升 126
8.1.1 区位优势的重塑 126
8.1.2 基础设施的改善 128
8.1.3 Technopolis的形成 129
8.2 核心层的扩展 131
8.2.1 相关规划对孝感城区地位的提升 131
8.2.2 武汉孝感临空经济区的设立 131
8.2.3 经济社会联系的不断增强 133
8.3 紧密层的扩展 135
8.3.1 城市群的“扩容”是一种必然趋势 135
8.3.2 洪湖市的“破冰” 136
8.3.3 京山县的对接 139
8.3.4 广水市的“融城” 141
8.4 辐射层的扩展 143
8.4.1 武汉经济协作区的扩容 143
8.4.2 武汉新港带来的腹地扩张 143
8.4.3 中国弓与两型社会试验区 144
第9章 武汉城市圈发展趋势 146
9.1 城市群的动态发展理论 146
9.1.1 城市群的裂变 146
9.1.2 城市群的聚变 147
9.1.3 齐普夫法则 148
9.2 长江中游各城市群的扩展 149
9.2.1 武汉城市圈的扩展 149
9.2.2 长株潭城市群的扩展 150
9.2.3 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形成 151
9.2.4 齐普夫法则在长江中游的验证 152
9.3 长江中游大城市群的建立与发展 153
9.3.1 将三个“一小时圈”整合为一个“三小时圈” 153
9.3.2 以汉长昌高速环路为契机构建长江中游大城市群 154
9.3.3 齐普夫法则对长江中游大城市群的检验 156
9.3.4 长江中游大城市群的中心—外围结构 157
9.4 世界最大城市群的憧憬 158
9.4.1 国家经济地理横轴 158
9.4.2 长江中下游超级城市群 159
参考文献 163
后记 16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社会资本与村庄治理转型的社区机制》张国芳等著 2019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刘尚希著 2019
- 《女丹仙道:道教女子内丹养生修炼秘籍 下》董沛文著 2012
- 《饮冰文客梁启超》韩宗文著 2019
- 《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 第3版》段治文著 2017
- 《共和国国情报告 南方冰雪报告》陈启文著 2019
- 《计算机技术与云安全应用》朱献文著 2019
- 《夜闻录》高楼大厦,马翼文著 2020
- 《古典诗歌研究汇刊 十六编 第18册 金元咏梅词研究 上》郑琇文著 2014
- 《四库传奇》张鉴,薛晰文著 2017
- 《临夏书法史略》徐光文著 2016
- 《治理视角下学生参与决策机制研究》刘博文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