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商代经济与科技
商代经济与科技

商代经济与科技PDF电子书下载

自然科学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升南,马季凡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0485483
  • 页数:8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国家重点课题《商代史》的第六卷。全书利用丰富的地下考古发掘材料、中国古代文献和甲骨文材料,系统论述了殷商时期的经济与科技。
《商代经济与科技》目录
标签:经济 科技

绪论 1

第一章 商人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然环境 5

第一节 商人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 5

一 三面环山的天然屏障和资源优势 8

二 众多的河流与湖沼 14

三 商“王畿”的地貌 20

四 广阔的森林和草原 22

第二节 商“王畿”的土壤条件 24

一 山地黄土土壤 26

二 冲积平原土壤 30

第三节 商时期的气候和雨量 33

一 商时期的气候 33

二 商时期的降雨量 44

三 干旱的威胁 53

第二章 土地制度 62

第一节 国家(或商王)对土地所拥有的权力 62

一 商王可到全国各地圈占土地,建立田庄,经营农业 63

二 商王称所垦辟的土地为“我田” 65

三 商王对诸侯、方国和贵族所占有的土地拥有支配权 65

四 商王以册封的形式将土地授予各级贵族 68

第二节 奴隶主贵族的土地权 69

第三节 邑人(公社成员)的份地 72

第四节 商代“公社”——邑的性质 79

第三章 作为经济基础的农业 87

第一节 农业是商代社会经济中的一个主要部门 87

一 文献中所见商代农业 88

二 产生于农业的历法 90

三 纪年称谓所反映的农业信息 92

四 考古发掘出土大比重的农业生产工具 94

第二节 农作物种类 96

一 禾(粟)和秫 97

二 黍和穄(?) 102

三 麦(来) 105

四 ?(?)—豆 109

五 稻(秜) 111

六 高粱 113

第三节 农业生产工具 116

一 农业生产工具的质料 116

二 农业工具的种类 119

第四节 农业生产技术 134

一 对耕地的选择 135

二 清除耕地面上的草木 138

三 垦荒(裒田) 139

四 翻耕 143

五 整理土地 150

六 粪种 153

七 播种 155

八 田间管理 157

九 收割 161

十 脱粒 163

十一 储藏 164

第五节 农业劳动者 167

第六节 农业管理 169

一 农官的设置 169

二 商王亲自参与农业各环节的管理活动 171

第四章 成为独立经济部门的畜牧业 176

第一节 畜牧业在商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176

一 悠久的畜牧业传统 176

二 建国后畜牧业的发展 178

三 畜牧业是商代一独立经济部门 181

第二节 家畜、家禽的种类 182

一 家畜的品种 182

二 家禽的种类 197

第三节 畜牧业生产技术 199

一 人工放牧 200

二 圈栏饲羊 201

三 牲畜的阉割 203

四 对牲畜外形的观察 205

五 对牲畜的保护 207

第四节 牧场的设置 210

一 设于商王室畿内的牧场 212

二 在诸侯国境内的牧场 217

第五节 畜牧生产的劳动者——芻 222

一 芻的来源 224

二 芻的身份 226

第六节 畜牧业的管理体制 229

一 牧官的设置 230

二 牧场管理者向王朝报告牧情 233

三 商王对牧群的巡察 234

四 对优者的奖赏 234

第五章 补充肉食来源的渔猎活动 237

第一节 狩猎所获禽兽种类 237

一 猎获的兽类动物 238

二 捕获禽鸟的种类 250

第二节 狩猎技术 253

一 狩猎活动通称为“田” 254

二 商人狩猎使用的具体方式 256

第三节 狩猎活动的参加者和组织 271

一 狩猎活动的参加者 272

二 狩猎活动的组织 276

第四节 狩猎活动的经济效益 281

一 提供肉食品和手工业原料,是农牧业经济的补充 281

二 对农牧业的保护作用 283

第五节 捕鱼活动 285

一 鱼类资源 287

二 捕鱼方法 290

三 对鱼类资源的保护 294

第六章 发达的手工业 300

第一节 青铜冶铸业(上) 300

一 青铜器的种类 300

二 青铜器的合金成分 305

三 铸造青铜器的矿料来源 313

四 铜矿的开采与冶炼 322

第二节 青铜冶铸业(下) 323

一 型范的制造工艺 323

二 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流程 328

第三节 陶瓷业 336

一 陶器的质料与颜色 336

二 日用陶器:泥质陶和夹砂陶 340

三 白陶 349

四 硬陶 350

五 原始瓷器 351

六 陶窑和陶器的烧成温度 354

第四节 建筑业 358

一 城垣的建筑 358

二 宫殿的建筑 366

三 民居建筑 385

四 村落的布局 395

第五节 纺织业 396

一 纺织物原料的种类 398

二 纺织技术 402

三 织机 409

四 染色 410

第六节 玉器制造 411

一 玉器的种类 414

二 商代玉器的原料产地 417

三 制玉工艺 420

四 制玉作坊 427

第七节 骨角牙器制造 428

一 广泛使用的骨制品 428

二 骨器制造作坊 434

三 制造骨器的材料 436

四 制造骨器的工具 436

五 制造骨器的工艺流程 438

六 角器的制造 439

七 牙器的制造 440

第八节 手工业劳动者及管理 444

一 手工业劳动者——工 444

二 手工业的管理 445

第七章 活跃的商业 448

第一节 商代社会的分层及贫富差异 449

第二节 社会分工的深化与城市的发展 451

一 社会分工的深化 452

二 城市的发展 455

第三节 社会各阶层在商品交换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459

一 奴隶阶级 460

二 国王及王室成员 460

三 奴隶主贵族 461

四 平民 462

第四节 贝是商代的货币 466

一 贝所具的价值尺度职能 467

二 贝的支付手段职能 468

三 贝的流通手段职能 470

四 贝的储藏职能 472

第八章 商代的财政制度 476

第一节 财政收入 477

一 甲骨文中有关贡纳活动的用语 478

二 贡物的种类 482

第二节 财政支出 498

一 商王及其后妃的消费 500

二 王宫戍卫及杂役人员的费用 501

三 军事方面的支出 502

四 对王室直属产业中劳动者的生活供给 502

五 对死者的丧葬费用 503

六 祀神的费用 505

七 对贵族、官吏的飨宴 511

八 赏赐的费用 516

第九章 商代方国经济(上) 519

第一节 晋地诸方国经济 520

一 农业、家畜饲养及渔猎经济 521

二 青铜器铸造业 529

三 陶器制造 539

四 建筑技术 544

五 盐业生产 551

六 其他手工业 553

七 商品交换 554

第二节 渭河流域的诸方国经济 556

一 渭河流域的商时期文化及其方国 556

二 商时期渭河流域诸方国的农业 562

三 家畜饲养和渔猎经济 570

四 青铜器制造业 577

五 陶器制造业 583

六 建筑技术 592

七 其他手工业 599

第三节 北土诸方国经济 601

一 北土诸方国的农业、家畜饲养及渔猎活动 603

二 青铜器制造业 612

三 陶器制造业 622

四 建筑技术 632

五 纺织业 639

第四节 东夷诸方国经济 642

一 农业 646

二 家畜饲养 650

三 手工业 654

四 商品经济——贝 662

第十章 商代方国经济(下) 665

第一节 两湖地区的商时期方国经济 665

一 农业、家畜饲养和渔猎活动 667

二 青铜器铸造 670

三 铜矿的开采和冶炼 678

四 陶瓷器制造 682

五 建筑技术 686

六 其他手工业 692

第二节 赣鄱地区的商时期方国经济 693

一 农业、家畜饲养和渔猎经济 694

二 青铜器铸造 699

三 铜矿的开采 708

四 陶瓷器制造 717

五 建筑技术 720

六 玉器制造 723

第三节 商时期蜀国的经济 726

一 商代甲骨文中的蜀与四川的三星堆文化 727

二 蜀国的农业、家畜饲养和渔猎 735

三 青铜器铸造 740

四 金器制造 752

五 玉、石器制造 755

六 陶器制造 761

七 建筑技术 763

八 纺织业 767

九 关于制盐业 769

十 商品交换 772

第十一章 商代的天文与历法 774

第一节 甲骨文天象记录的证认 774

一 甲骨文的月食刻辞 774

二 关于卜辞中的“星” 779

第二节 殷商时期的历法 782

一 关于历日的研究 783

二 关于历月的研究 798

三 关于历年的研究 806

后记 815

图1—1 契刻有中商受年的甲骨 5

图1—2 商及四土受年甲骨 6

图1—3 河南省地势地貌分区图 7

图1—4 《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图 15

图1—5 豫西第四系黄土分布图 26

图1—6 洛阳北310国道路堑黄土剖面图 27

图1—7 河南境内历代黄河变迁图 32

图1—8 挪威雪线与中国温度迁变图 34

图1—9 黄土剖面硅酸体变化与古气候图 37

图1—10 获象的甲骨 39

图1—11 黄土剖面磁化率曲线图 41

图1—12 帝降旱的卜辞 57

图1—13 焚女巫求雨的卜辞 60

图2—1 进入诸侯国垦田的卜辞 64

图2—2 井字形的田字甲骨文 76

图3—1 称年的甲骨文 93

图3—2 带穗头的禾字甲骨 97

图3—3 受章年与受黍年同版甲骨 110

图3—4 记载有高粱的甲骨 114

图3—5 郑州南关外铸铜遗址出土的青铜 120

图3—6 1.罗山蟒张后李出土的铜锸 122

2.马王堆三号墓出土汉时带柄铁口锸 122

图3—7 甲骨文男字 124

图3—8 甲骨文耤字 125

图3—9 殷墟灰坑壁上的双齿耒痕迹 125

图3—10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铲 128

图3—11 郑州二里岗上层一期石铲 129

图3—12 郑州二里岗时期出土的蚌铲 130

图3—13 郑州二里岗下层二期出土的石刀 131

图3—14 殷墟苗圃期石镰 133

图3—15 殷墟苗圃期蚌镰 134

图3—16 土地分等的商代青铜器 136

图3—17 五百四旬七日甲骨 141

图3—18 ?田卜辞 144

图3—19 幽勿牛与黄勿牛甲骨 148

图3—20 战国铁犁头复原图 149

图3—21 殷墟出土的骨锥 156

图3—22 百汫的甲骨 159

图3—23 种田的众逃亡卜辞 168

图4—1 用千头牛祭祀的甲骨 179

图4—2 驾马车打猎的甲骨 184

图4—3 子黄尊铭 185

图4—4 妇好墓铜罍上的水牛角纹 187

图4—5 妇好墓出土的玉雕绵羊 189

图4—6 甲骨文“为”字 196

图4—7 妇好墓出土的玉鹅 199

图4—8 百只去势的猪 205

图4—9 猪产子甲骨文 209

图4—10 九牧的卜辞 211

图4—11 右、中牧场卜辞 217

图4—12 贡刍506人的甲骨 225

图4—13 河北丰宁亚牧铭文 230

图5—1 虎骨刻辞 239

图5—2 获兕四十的甲骨 241

图5—3 狩猎阱麋的卜辞 244

图5—4 焚田获兽卜辞 259

图5—5 陷坑获七百只麋鹿 260

图5—6 裒大兕甲骨 270

图5—7 获三万尾鱼甲骨 287

图5—8 捕获鲔(鲟鱼)卜辞 288

图5—9 捕鱼的拦网 290

图5—10 《井鼎》铭文 298

图6—1 郑州张寨杜岭出土的青铜方鼎 302

图6—2 妇好三联甗 303

图6—3 苗圃北地陶模与内范 324

图6—4 苗圃北地陶外范 325

图6—5 苗圃北地方形陶范安装示意 328

图6—6 郑州熔铜坩埚和“将军盔” 329

图6—7 苗圃北地陶鼓风管 330

图6—8 司母戊鼎的铸型及其装配 331

图6—9 铜觯浇铸示范图 331

图6—10 龙头提梁卣 332

图6—11 提梁卣的多次铸接 333

图6—12 郑州铭功路出土的陶拍 342

图6—13 郑州二里岗上下层主要陶器比较图 343

图6—14 郑州商城出土的陶水管 346

图6—15 郑州商城出土的板瓦 347

图6—16 妇好墓出土陶埙 348

图6—17 殷墟白陶罍 350

图6—18 郑州南顺城街H1出土的原始瓷器及硬陶器 352

图6—19 郑州商代陶窑 355

图6—20 孟庄商代陶窑复原图 357

图6—21 偃师商城大小城平面图 360

图6—22 郑州商城平面图 362

图6—23 洹北商城位置图 365

图6—24 妇好墓出土偶方彝 373

图6—25 郑州商城C8F15平面图 374

图6—26 郑州商城C8F16平面图 375

图6—27 郑州商城C8F15复原图 375

图6—28 洹北商城一号基址平面图 378

图6—29 小屯F11残壁画墙皮 378

图6—30 偃师商城宫城遗址平面图 380

图6—31 郑州商城石板水池 380

图6—32 郑州商城井3平、剖面图 382

图6—33 安阳殷墟出土的陶水管 384

图6—34 殷墟白家坟商代“丁”字形陶水管道 385

图6—35 孟庄圆形房子平面图 386

图6—36 小屯西地GH405平、剖面图 387

图6—37 小屯北地F10、F11平、剖面图 389

图6—38 紫金山北商代铸铜遗址探沟及遗迹分布图 391

图6—39 木骨泥墙结构图 393

图6—40 柘城孟庄商代房屋平、剖面图 394

图6—41 孟庄商代房屋复原透视图 394

图6—42 着衣石人(左)和玉人 398

图6—43 殷墟出土麻布残片 399

图6—44 蚕示甲骨 405

图6—45 后岗圆坑发现的成束丝 406

图6—46 商代丝绸图案 409

图6—47 玉凤 416

图6—48 玉龙 416

图6—49 《天工开物》琢玉图 422

图6—50 钻头与钻孔 424

图6—51 妇好墓出土的骨笄 431

图6—52 妇好墓出土的雕花骨匕 432

图6—53 宰丰雕花骨 433

图6—54 夔鋬象牙杯 441

图6—55 三星堆二号坑象牙埋藏情况 443

图7—1 遽伯还簋铭文 470

图7—2 甲骨文买字 470

图7—3 亢鼎铭文 471

图8—1 贡羊三百甲骨 479

图8—2 贡牛百头甲骨 487

图8—3 贡犬二百甲骨 489

图8—4 来象甲骨 490

图8—5 取盐卜辞 493

图8—6 用五百仆祭祀 505

图8—7 小子?簋 513

图9—1 贡白马、入龟 527

图9—2 铜簋和骡子图形 527

图9—3 旌介村出土含铁铜钺 531

图9—4 李家崖类型具地方特色的铜器 533

图9—5 带角兽形青铜觥 534

图9—6 第二类型文化铜器铭文 536

图9—7 敛口三足瓮 541

图9—8 垣曲商城二里岗下层陶窑平、剖面图 543

图9—9 东下冯二里岗时期圆形基址F502、506平、剖面图 546

图9—10 垣曲商城平面图 548

图9—11 李家崖古城平面图 549

图9—12 东下冯商代圆形建筑基址平面图 552

图9—13 扶风壹家堡羊圈平、剖面图 573

图9—14 老牛坡出土的镞范 581

图9—15 老牛坡商文化三期陶器部分纹饰 588

图9—16 老牛坡6号陶窑平、剖面图 591

图9—17 碾子坡深土窑式房屋基址平、剖面图 593

图9—18 老牛坡第二号建筑基址上的石柱础 598

图9—19 藁城台西出土的骨锥 606

图9—20 镇江营出土的鹿角镢 607

图9—21 卢龙出土弓形器背上的犀牛 612

图9—22 平谷刘家河出土的部分铜器 614

图9—23 唐山雹神庙出土的石范 619

图9—24 林西古采矿四号采坑图 621

图9—25 筒腹形陶鬲 626

图9—26 古冶陶窑 631

图9—27 双碑陶窑 632

图9—28 台西第六号房子平、剖面图 636

图9—29 商时期台西房屋布局复原 638

图9—30 台西商代晚期水井平、剖面及井盘视意图 639

图9—31 台西铜觚上丝织品组织示意图 642

图9—32 济南发现的青铜犁铧 648

图9—33 苏埠屯出土的铜铲 648

图9—34 大辛庄发现的铜镰 649

图9—35 半月形有孔石刀 650

图9—36 前掌大商代马具复原 651

图9—37 前掌大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 657

图9—38 盔形器的形制演变图 660

图9—39 出土盔形器的部分遗址位置示意图 663

图10—1 随县发现的青铜工具 668

图10—2 大铜铙 674

图10—3 矿井支撑木框架结构复原图 679

图10—4 铜绿山炼铜竖炉复原图 681

图10—5 双燕咀圆形竖穴窑 685

图10—6 费家河“8”字形陶窑 686

图10—7 盘龙城位置图 688

图10—8 盘龙城一号宫殿复原剖面图 689

图10—9 炭河里遗址地形、位置示意图 690

图10—10 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犁铧 694

图10—11 兽面纹虎耳铜方鼎 700

图10—12 商代中期(J72)矿井支架示意图 710

图10—13 商代晚期矿井支架示意图 711

图10—14 商中期巷道支架示意图 711

图10—15 商晚期巷道支架结构示意图 712

图10—16 商时期的木滑车 713

图10—17 溜槽选矿示意图 715

图10—18 选矿溜槽及尾砂池平、剖面图 716

图10—19 吴城6号龙窑平、剖面图 719

图10—20 吴城城址地形图 721

图10—21 陶屋盖 722

图10—22 侧身羽人玉佩饰 724

图10—23 翻越秦岭的古道 734

图10—24 三星堆铜人面具 741

图10—25 三星堆Ⅰ号大神树 745

图10—26 金杖纹饰图案 753

图10—27 人物山图案玉璋 758

图10—28 金沙遗址跪坐人石雕 760

图10—29 三星堆遗址分布图 763

图10—30 成都十二桥干栏式房屋复原图 767

图10—31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768

图10—32 重庆地区大量出土尖底杯和圜底罐的遗址分布 770

图10—33 尖底器 771

图11—1 乙酉夕日食 775

图11—2 十三月甲骨文 800

图11—3 十四月甲骨文 8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