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比较与超越  世纪之交中西文论之比较研究  文艺理论阐释专著
比较与超越  世纪之交中西文论之比较研究  文艺理论阐释专著

比较与超越 世纪之交中西文论之比较研究 文艺理论阐释专著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艺声,王建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448252
  • 页数:369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奇特的较量下一篇:绣像小说 9
《比较与超越 世纪之交中西文论之比较研究 文艺理论阐释专著》目录

目录 1

序 阎国忠 1

第一章 新文论走向: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中西文论概观 1

第一节 裂变期的人文文化开拓 2

一 时序,星移斗转 2

二 地缘,天接云涛 4

三 意识,一天风露 5

第二节 转型期的中西文论走向 8

一 创作与理论的反差 8

二 中西文论的错位 12

三 走出反差的怪圈 16

第三节 创新期的中西文论景观 21

一 文学创作的态势 21

二 文艺批评的特色 23

三 文学理论的承启 26

第二章 新解《文心雕龙》:王元化《文心雕龙讲疏》的现代转化 31

第一节 《文心雕龙》学理的时序衍化 32

一 《龙》学创作论的时序承前 32

二 《龙》学诗学论的范畴理念 39

三 《龙》学赏评论的时序独创 47

第二节 《讲疏》文本的总体结构与治学方法 58

一 《讲疏》的创作契机 58

二 《讲疏》的文本结构 59

三 《讲疏》的治学方法 67

第三节 《讲疏》文本的学理对话与现代转化 73

一 儒、释、道三教的误差语境 74

二 古代与现代的转化对话 81

三 中国与西方的交融对话 86

第三章 新理性精神:钱中文理性学理的比照解读 95

第一节 理性意识历代出线的时域流变因 96

一 西方理性意识的时域流变 96

二 中国新儒学的出线流变 99

三 新理性精神的出线背景 101

第二节 理性意识同构异态的学理文质因 103

一 欧洲理性与非理性意识流变概况 103

二 钱氏新理性精神的三大系列特征 107

第三节 新理性精神本体结构的核心因子 118

一 弘扬人文精神 119

二 倡导对话交流 122

三 营造精神家园 126

四 审美创造工程 130

第四章 新“文化诗学”:童庆炳“走向文化诗学”研究之一 137

第一节 文化诗学提出的现实语境 138

一 童、葛文化诗学论比较 138

二 新时期文论的四次转变 141

三 童庆炳的“文化研究”观 144

一 文化研究与文化诗学 146

第二节 文化诗学的基本内涵 146

二 文化诗学的现实性品格 148

三 文化诗学的审美性品格 150

第三节 文化诗学的操作方案 153

一 古代诗学的现代学理性解读 153

二 童心说与天真说的比较研究 158

三 古代诗学现代转化的三个原则 163

第五章 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探究:王元骧文学原理的哲学思考 168

第一节 反映论的新探索 169

一 传统反映论的衍化 170

二 机械反映论的弊端 171

三 新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品格 174

第二节 实践论的新思辨 180

一 实践论的新解读 181

二 知行关系异同性 187

三 知行说中西比较 188

第三节 本体论的新拓展 193

一 自然本体论 194

二 人类本体论 198

三 生命本体论 201

第六章 新美学原则:孙绍振审美创造论的中西比照 207

第一节 欧洲美学的历时性透视 208

一 康德的哲学批判性与美学判断力 208

二 黑格尔《美学》构架与美学理念 213

三 当代西方哲学相应学派的共时性观照 218

第二节 孙氏新美学原则当代性的反思判断 224

一 反思判断的契机 225

二 反思判断的学理 230

三 反思判断的模式 236

第三节 孙氏新美学原则独创性的比照解读 242

一 整体结构的比照解读 242

二 错位理论的比照解读 248

三 叙述话语的比照解读 254

第七章 新美学认知结构:许明意识形态批评与方法论 260

第一节 审美学理的比照解读 261

一 《美的认知结构》的本位解读 261

二 康德两种美论的学理性阐释 269

三 康德美学的贡献与局限 273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反思比照 276

一 意识形态的历史话语 277

二 意识形态的流变话语 280

三 意识形态的比照话语 285

第三节 人文研究的三元方法 292

一 发现方法论 293

二 溯因方法论 294

三 实验方法论 296

第一节 批评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299

一 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学批评 299

第八章 新文学批评论:南帆当代文学批评观的走向比照 299

二 英美新批评等各类学派的文学批评 302

三 南帆文学批评的文本意识 305

第二节 审美的历史文化模式与革命 308

一 艺术形式置于主体品格 308

二 “文学冲突”置于历史语境 312

三 语言符号置于文化网络 316

第三节 语言文化的权力与解读 319

一 文本的话语符号 319

二 文学的社会历史 322

三 文论的意识形态 329

第四节 电子文化的传播与震荡 331

一 新型的文化符码的推出 331

二 电子符号与文学符号的比较 333

三 电子传媒及其权力机制 336

一 文化产业发展 341

第一节 文化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出台 341

第九章 新世纪文论景观:展望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西文论 341

二 网络文化出台 342

第二节 创新文论版本与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版本 345

一 文艺美学的相关版本 345

二 文艺生态学的版本 346

三 文艺社会学的版本 348

四 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生命力 350

第三节 西语逻各斯与华文逻各斯的错位 353

一 西语逻各斯的反拨 354

二 华文逻各斯的反思 355

三 中西逻各斯的对话 357

第四节 后殖民理论与民族意识论:全球化逻各斯的剖析 359

一 后殖民理论的剖析 359

二 民族意识论的弘扬 361

三 全球化逻各斯的剖析 363

后记 3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