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领导干部“十一五”规划精神学习读本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杰玲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7067259
- 页数:383 页
第一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学习导读第一部分 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年规划”重要精神贯彻传达胡锦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 3
温家宝:东部沿海地区建设和谐社会要走在前面 5
温家宝: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7
我国“十一五规划”将突出六大重点 12
五中全会特稿:科学发展引领中国人本化改革 13
十六届五中全会:谋划关键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 16
“十一五规划”制定基础分析与前景展望 19
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的意义 28
比较“十五”看“十一五” 29
“十五”回眸一:强农业基础地位 31
“十五”回眸 31
“十五”回眸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33
“十五”回眸三:扬改革开放风帆 39
“十五”回眸四:人均GDP超1000美元 41
“十五”回眸五:关注能源大势 43
“十五”回眸六:知情权“催化”政府百姓良性互动 44
“十五”回眸七:2万把“尺子”衡量百姓生活质量 45
“十五”回眸九:农民收入呈现出V形走势 48
“十五”回眸十:蓝色产业初长成 49
“十五”回眸十一:向着创新型国家迈进 50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53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历次“五年计划”总体回顾 53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55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56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57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5年) 58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0年—1985年) 59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61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63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65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66
第一章 “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挑战及发展目标 67
第二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67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学习辅导 67
第二章 加快政府改革与职能转变 79
第三章 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 89
第四章 科教兴国和科技创新体系 107
第五章 人才强国与人力资源体系 120
第六章 产业优势与产业集群 132
第七章 现代服务业与产业结构调整 142
第八章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150
第九章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160
第十章 国资管理体制与国企改革 171
第十一章 跨区域协作及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建设 190
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理论 203
第二篇 “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综合测评 203
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地区、部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量化标准体系 212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地区、部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测评模型研究 228
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国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验借鉴 236
第三篇 经济结构调整评价方法与对策体系建设 257
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理论 257
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的评价方法体系 265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的专题研究报告 274
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国外产业结构调整评价 311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实质 319
第四篇 “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实施指南 319
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 319
第二节 区域发展与区域开发的区别与联系 324
第三节 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 326
第四节 区域发展的框架体系 338
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原理 342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嬗变 342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与结构体系 347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的规范化生成过程 352
第四节 区域发展战略案例分析 357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模式的基本属性及其结构 370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模式 370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空间组合战略模式 374
第三节 区域发展的优势导向战略模式 383
第四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模式 387
第五节 区域发展战略模式案例分析 393
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产业 400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400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产业的形成与演变 409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产业优选的指标体系与模型 412
第四节 战略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调整案例分析 420
第一节 战略空间的定义与类型 433
第五章 “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空间 433
第二节 战略空间选择的理论基础与标准 436
第三节 战略空间发展的基本模式与思路 439
第四节 战略空间发展与产业投资基金运营 451
第六章 “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457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内涵与研究内容 457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指标体系 463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发展趋向 471
第四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与实施病理及根治途径 479
第五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案例分析 488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决策机制及调控手段 499
第七章 “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决策 499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综合战略决策 504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综合战略决策 511
第四节 重大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综合战略决策 518
第五节 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政策保障体系 520
第八章 “十一五”期间区域发展企业战略 528
第一节 企业发展战略及其编制意图 528
第二节 企业发展战略模式及操作流程 531
第三节 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案例分析 537
第一节 以大城市群战略提升城市竞争力 549
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城市发展新理念 549
第五篇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总体方案 549
第二节 江浙十五市首脑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思路 554
第三节 突破一体化“瓶颈” 加快城市融合步伐 565
第四节 夯实城市群基础让大城市真正大起来 570
第五节 以城市圈为着力点让中城市真正强起来 573
第六节 挖掘城市带潜力 让小城市真正特起来 576
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城市竞争新趋势 582
第一节 城市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582
第二节 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的概念 587
第三节 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 590
第四节 城市价值最大化和城市形态的五种演化模式 601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城市经营新模式 607
第一节 以环境革命提升城市竞争力 607
第二节 城建规律与城市资本 622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品牌之路 627
第四节 “城中村”改造与中国城市化进程 635
第五节 资源型城市与城市转型 641
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城市战略新比较 648
第一节 城市模式——温台苏南开始新一轮分化重组 648
第二节 城市改革——诸城海城渴望新动力 653
第三节 城市基石——广东“四小龙”铺就新型工业化之路 657
第四节 城市目标——上海北京广州三大领先城市目标定位 660
第五节 城市特色——大连与青岛城市现代化的两种模式 664
第六节 城市创新——南京与武汉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思想 666
第七节 城市产业——成都杭州休闲城市产业与城市休闲产业分析 669
第八节 城市“克隆”——对江西经济“浙江化”的思考 672
第九节 城市未来——从“沈阳困惑”到“深圳激情” 676
附录 682
中国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注释 682
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概念注释 687
中国663个城市基础数据一览表 705
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729
第一节 产业的形成与分类 729
第六篇 “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政策调整 729
第二节 产业结构理论与产业结构演变 733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 738
第四节 产业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 743
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 746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概述 746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750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755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产业政策概述 766
第一节 产业政策的含义 766
第二节 产业政策的类型 769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781
第四节 产业政策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783
第四章 回顾“十五期间”中国产业政策实施的效果分析 787
第一节 产业政策实施的总体效果 787
第二节 政策效果与政策手段的关系 797
第三节 产业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剖析 802
第七篇 “十一五”期间“三农”问题解决实施纲要 811
第一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改革精神文件传达 8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8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 819
温家宝:没有农村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现代化 826
温家宝: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 827
坚持增粮增收稳步发展不动摇 828
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 830
中央一号文件:让9亿农民增收 832
第二章 “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836
第一节 地区产业结构分析评价及优化准则和方法 836
第二节 落后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一般问题 842
第三节 落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选择 847
第三章 “十一五”期间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 871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871
第二节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及趋势 874
第三节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变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879
第四节 促进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884
第四章 “十一五”期间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带动经济结构调整 888
第一节 我国农村工业化的道路 888
第二节 苏南七都镇工业化历程 890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道路与经济结构调整 901
第五章 “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906
第一节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 906
第二节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的特点 911
第三节 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919
第四节 以后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921
第六章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城市化与城镇化的现状 926
第一节 我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现状 926
第二节 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948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 956
第七章 “十一五”期间保证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 956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转移劳动力对农民致富的促进 998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转移劳动力的发展前景 1039
第八章 “十一五”期间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精简队伍强化职能提高效率 1068
第一节 农业税全部取消之后乡镇政府机构改革 1068
第二节 农业税全部取消之后乡镇政府财政制度改革和地方转移支付 1071
第三节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职能的转变 1080
第八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小康社会 1093
第一章 总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 1093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 1102
第二章 “和谐”的历史渊源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思考 11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与任务 1106
第三节 借鉴历史经验,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1109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1112
第一节 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指向 1112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核——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 1116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 1120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全面、协调、可持续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1124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改革发展稳定 1127
第一节 和谐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的有机统一 1127
第二节 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主要问题 1128
第三节 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推动和谐社会进程 1132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1135
第一节 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1135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发展 1137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 1139
第四节 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1141
附录 推进和谐创业,构建和谐社会 1145
第六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经济结构调整 1151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1151
第二节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1154
第三节 协调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1157
第四节 协调区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1159
第五节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 1162
第七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164
第一节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矛盾 1164
第二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1166
第八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完善分配制度 1176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有效的分配制度 1176
第二节 完善分配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180
第九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口就业 1185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面临人口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1185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1189
第三节 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1191
第十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195
第一节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 1195
第二节 当前我国社保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缺陷 1197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00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城乡统筹发展 1205
第一节 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 1205
第二节 目前我国城乡关系不和谐的种种表现 1208
第三节 关于促进我国城乡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些措施 1211
第一节 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1214
第十二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对外开放 1214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要不断解决对外开放中的新问题 1219
第三节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25
第十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主政治建设 1228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228
第二节 重视解决目前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1231
第三节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233
第十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先进文化建设 1236
第一节 先进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1236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文化建设问题 1238
第三节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41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1245
第十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加强党的领导 1245
第二节 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领导作用 1247
第九篇 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党和国家最新政策精神文件传达第一章 学习胡锦涛讲话详解和谐社会28字论述 1255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 1255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1256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 1257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 1258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 1259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260
第二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相关文件 1262
温家宝: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1262
温家宝: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1267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1268
有节约政府才有节约社会 1274
人民日报社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1275
中央国家机关全面启动建节约型政府活动 1276
第十篇 “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路 1281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 1281
第一节 什么是循环经济 1281
第二节 国际循环经济的发展 1286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1289
第四节 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 1291
第一节 系统论 1296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科学基础 1296
第二节 信息论 1297
第三节 控制论 1300
第四节 循环经济系统控制论 1303
第三章 循环经济的实践基础 1308
第一节 什么是生态系统 1308
第二节 水生态系统 1311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1314
第四节 生态经济学 1319
第一节 资源系统工程管理学 1323
第四章 循环经济的指导学科 1323
第二节 资源系统分析的新观念 1325
第三节 十大自然资源 1330
第四节 资源的若干特性 1336
第五章 水资源与循环经济 1338
第一节 水资源系统的循环 1338
第二节 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形势 1343
第三节 水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能力 1353
第五节 生态用水 1357
第六节 循环经济的水资源管理 1360
第一节 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1364
第六章 能源与循环经济 1364
第二节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循环经济 1369
第三节 中国的能源形势 1373
第四节 中国的能源循环经济 1377
第七章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380
第一节 增长的极限 1381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 1384
第三节 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程 1388
第四节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390
第八章 循环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先导 1392
第一节 八大高技术 1392
第二节 信息科学技术与循环经济 1397
第三节 生命科学技术与循环经济 1399
第四节 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与循环经济 1404
第五节 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1407
第九章 循环经济的市场与消费 1409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要素市场是不完全市场 1409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商品市场要求绿色消费 1413
第三节 循环经济中合理水价机制的建立 1416
第四节 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调节市场误区 1421
第十章 区域循环经济的建立 1424
第一节 区域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1424
第三节 区域循环经济的新产业 1429
第四节 生态系统建设是区域循环经济的基础 1433
第一节 循环经济城市建设的目标体系 1440
第十一章 循环经济的城乡建设 1440
第二节 从江浙边界水污染看乡镇建设 1449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乡村建设 1452
第十二章 企业的循环生产 1456
第一节 循环经济的产品生产 1456
第二节 循环经济中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 1457
第三节 网络矩阵循环管理法 1461
第四节 ISO14000产品认证制度 1462
第五节 我国循环经济的企业发展战略 1464
第一节 什么是科技工业园区 1466
第十三章 科技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新工厂 1466
第二节 科技工业园区理论 1468
第三节 试办生态型科技工业园区 1470
第十四章 循环经济的人力资源建设 1476
第一节 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比较 1476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教育 1480
第三节 循环经济的人才 1483
第四节 循环经济的干部实绩考核 1487
第十五章 从循环经济走向小康社会和知识经济 1489
第一节 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1489
第二节 “知识(智力)经济”的由来 1491
第三节 知识经济的定义 1493
第四节 知识经济的特征 1494
第五节 初析现行国际生态经济学 1497
第十一篇 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 1503
第一章 区域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1503
第二章 城市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1510
上海市推进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1510
天津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与实践 1515
盘锦市探索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之路 1521
葫芦岛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两手抓 1525
常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与措施 1528
张家港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与体会 1532
昆山市通过多层次试点发展循环经济 1537
青岛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战略工作来抓 1542
第三章 园区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1546
上海化学工业区努力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1546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与做法 1551
太仓港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区的运行模式 1561
烟台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1564
石河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工作思路 1568
第四章 企业循环经济实践经验 1574
宝钢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 1574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 1580
- 《迟子建作品 少年读本 草地上的云朵》迟子建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少年读本 没有夏天了》迟子建 2018
- 《殖民统治时期印度文官招录制度研究》周红江著 2019
- 《领导力是怎样炼成的》伟宸编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3》路丽明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6》路丽明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4》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5》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20》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野火·黎明哈尔滨 上》荀鹿著 2020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二十五史中的浙江人 1》王志邦主编;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