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民权县志
民权县志

民权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民权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4814391
  • 页数:809 页
图书介绍:
《民权县志》目录

序一 1

概述 1

目录 1

序二 3

序三 5

大事记 6

凡例 6

第二节 建置隶属 49

第一节 地理位置 49

第一篇 地理 49

第一章 位置建置 49

第三节 区域变更 52

第四节 行政区划 54

附:各乡镇主要村庄名称 55

第一节 黄河故道变迁 58

第二章 古黄河 58

第二节 黄河决溢 60

第一节 地质 61

第三章 地质地貌 61

第二节 地貌 64

第一节 气候概况 67

第四章 气候 67

第二节 气候资源 70

第三节 主要气象灾害 72

第一节 河流 75

第五章 水文和水资源 75

第二节 水库和坑塘 77

第四节 地下水 78

第三节 地表水 78

第一节 土壤分类与分布 79

第六章 土壤 79

第二节 主要土壤概述 80

第三节 土壤改良 82

第一节 植物概况 83

第七章 植物 83

第二节 植物资源 84

第二节 野生动物 87

第一节 饲养动物 87

第八章 动物 87

第一节 县城 88

第九章 城镇 88

第三节 鱼类资源 88

第二节 集镇 92

第一节 人口演变 95

第一章 人口演变与构成 95

第二篇 人口 民族 95

第二章 人口普查 97

第二节 人口构成 97

第一节 人口素质 100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00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01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04

第四章 民族 104

第二节 回族 105

附:一、伯党回族乡简介 108

第三节 民族工作 109

二、胡集回族乡简介 109

第一节 建国前党的活动 11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民权县地方组织 111

第三篇 政党 111

第二节 历次党代表大会 115

第三节 党的组织与党员 118

第四节 县委中心工作 125

第五节 党务工作 129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领导人更迭 141

第二章 国民党民权县地方组织 141

附:民权县三青团 142

第二节 基层组织与党员 14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143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143

第四篇 人大 政府 政协 143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44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148

第一节 民国县政府 149

第二章 政府 149

第四节 历届人民代表普选 149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府 151

附:日伪县政府 151

第三节 人民政府 153

第四节 干部队伍 164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167

第三章 政协 167

第三节 政协工作 169

第二节 机构设置 169

第一节 政治保卫 171

第一章 治安 171

第五篇 政法 171

第二节 刑事案件侦破 172

第三节 治安管理 173

第四节 治安综合治理 174

第一节 刑事检察 175

第二章 检察 175

第二节 法纪检察 176

第三节 经济检察 177

第四节 监所检察 178

第一节 刑事审判 179

第三章 审判 179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179

第三节 经济审判 180

第二节 民事审判 180

第四节 审判监督 181

第二节 民事调解 182

第一节 法制宣传 18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182

第四节 公证工作 183

第三节 律师工作 183

第一节 民权在兵防上的战略地位 184

第一章 兵防 184

第六篇 军事 184

第三节 地方武装 185

第二节 建国前军事机构 185

第一节 十年内战时期 186

第二章 战事 186

附:日伪地方武装 186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187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190

第一节 武装部的建立及其演变 191

第三章 武装部及兵役工作 191

第三节 兵役工作 193

第二节 武装部自身建设 193

第一节 民兵组织 194

第四章 民兵工作 194

第二节 民兵训练 195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196

第一章 工会 196

第七篇 群众团体 196

第二节 历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197

第三节 工会活动 198

第四节 劳保福利 200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201

第二章 共青团 201

第二节 历次代表会议 202

第三节 团的活动 203

第四节 少儿工作 205

第二节 妇女代表会议 206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206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206

第四节 妇联活动 207

第三节 妇女参政 207

第一节 学术团体 209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 209

第五节 托幼工作 209

第二节 科协活动 210

第二节 农协工作 211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211

第五章 农民协会 211

第六章 文学艺术联合会 212

第一节 优抚 213

第一章 民政 213

第八篇 民政 劳动 213

第二节 社会救济 219

第三节 生产救灾 222

第四节 婚姻 224

第五节 殡葬改革 225

第一节 职工管理 226

第二章 劳动 226

第二节 工资福利 229

第四节 离休退休 233

第三节 劳动保护 233

第五节 知青下乡 234

第二节 封建剥削形式 240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 240

第九篇 经济综述 240

第十篇 所有制和经济体制 240

第一章 土地制度变革 240

第三节 土地改革 241

第一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43

第二章 农业经济体制变革 243

第二节 人民公社 245

第三节 农业体制改革 246

第一节 国营、合作商业 248

第三章 商业体制变革 248

第二节 私营商业 250

第一节 工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51

第四章 工业体制改革 251

第二节 冒进与调整 252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 253

第一节 两合土粮、棉、桐、果间作区 256

第二节 小两合土粮、棉、桐间作区 256

第十一篇 农业 256

第一章 农业区划 256

第五节 盐碱地粮、棉、林果区 257

第四节 沙土粮、油、林网区 257

第三节 淤土粮、棉区 257

第二节 粮食作物 258

第一节 作物结构 258

第二章 农作物 258

第三节 经济作物 261

第二节 轮作制度 264

第一节 种植制度 264

第三章 耕作制度 264

第三节 田间耕作 265

第一节 良种繁育和引进 266

第四章 农业技术 266

第二节 肥料施用 267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268

第二节 农机具种类 27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71

第五章 农机具 271

第三节 农机管理 278

第五节 农机修理 279

第四节 农机供应 279

附:商丘地区国营民权农场简介 280

第一节 国营育苗 283

第一章 育苗 283

第十二篇 林业 283

第三节 个体育苗 284

第二节 集体育苗 284

第一节 防护林 285

第二章 造林 285

第二节 四旁植树 289

第三节 经济林 290

第一节 科技队伍 291

第三章 林业科技 291

第二节 科研成果 292

第三节 科技交流 293

第一节 林业政策 294

第四章 林木管护 294

第三节 林木保护 295

第二节 抚育管理 295

附:商丘地区国营民权林场简介 296

第一节 主要河道 299

第一章 河道治理 299

第十三篇 水利 299

第二节 支流沟河 301

第一节 除涝治碱 303

第二章 除涝防洪 303

第二节 防汛抗洪 304

第一节 引黄工程 305

第三章 引黄蓄灌 305

第二节 蓄灌建筑 307

第三节 引黄灌溉 309

第二节 机井 311

第一节 泉井 311

第四章 井灌 311

第二节 堤河管理 313

第一节 引黄工程管理 313

第五章 工程管理 313

第四节 井站管理 314

第三节 桥闸管理 314

第一节 水域资源 315

第六章 水产 315

第三节 水产种植 316

第二节 水产养殖 316

附:水利纠纷与迁赔 317

第一节 家畜 319

第一章 家畜家禽 319

第十四篇 畜牧 319

第二节 家禽 321

第三节 品种改良 323

第二节 饲料 324

第一节 饲草 324

第二章 饲草饲料 324

第一节 传染病 325

第三章 疫病防治 325

第二节 寄生虫病 328

第三节 常见病 329

第四节 防治工作 330

第一节 集体工业 331

第一章 工业概况 331

第十五篇 工业 331

第二节 国营工业 333

第三节 职工队伍 334

第一节 电力工业 335

第二章 产业 335

第二节 机械工业 339

第三节 化学工业 341

第五节 印刷工业 342

第四节 建材工业 342

第六节 手工业 343

第二节 计划管理 345

第一节 企业管理 345

第三章 工业管理 345

第五节 劳动管理 346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46

第三节 质量管理 346

第七节 企业整顿 347

第六节 安全管理 347

第一节 种植规划 348

第一章 葡萄种植 348

第十六篇 葡萄 348

第四节 管理技术 349

第三节 栽培方法 349

第二节 选种育苗 349

第二节 经营方针 351

第一节 经营形式 351

第二章 经营管理 351

第一节 收购 352

第三章 收购与加工 352

第二节 加工 353

第一节 贮存与陈酿 354

第四章 葡萄酒酿造 354

第三节 发酵 354

第二节 成品酒生产 355

第一节 包装装璜 356

第五章 包装与销售 356

第四节 产品出口 357

第三节 国内销售 357

第二节 储存外运 357

第六章 名优产品 358

附:典型简介 361

第一节 百货 364

第一章 国营商业 364

第十七篇 商业 364

第二节 纺织品 365

第五节 五金、交电、化工 366

第四节 糖、烟、酒、副食品 366

第三节 食盐蔬菜 366

第七节 食品 367

第六节 石油、煤炭 367

第八节 饮食、服务 368

第九节 计划物资供应 369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 370

第二章 供销合作商业 370

第二节 棉花收购 372

第三节 土产品收购 374

第四节 基层供销社 375

第一节 商品出口 376

第三章 对外贸易 376

第五节 代购代销 376

第二节 新品种引进 379

第五章 个体商业 380

第四章 集体商业 380

第六章 集市贸易 381

第一节 市场交易 386

第一章 粮油购销 386

第十八篇 粮油 386

第二节 统购统销 387

第三节 议购议销 389

第四节 城镇粮油供应 390

第一节 粮油储存 393

第二章 粮油储运 393

第二节 粮油调运 394

第二节 油脂加工 395

第一节 粮食加工 395

第三章 粮油加工 395

第一章 乡镇企业概况 397

第十九篇 乡镇企业 397

第一节 工业企业 398

第二章 行业 398

第三节 建材建筑 401

第二节 农业企业 401

第五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402

第四节 运输业 402

第一节 土特产简介 403

第三章 典型简介 403

第二节 专业村、专业户简介 404

第二节 生产管理 405

第一节 经营管理 405

第四章 企业管理 405

第三节 劳动管理 406

第一节 线路 407

第一章 铁路 407

第二十篇 交通 邮电 407

第三节 车站 408

第二节 客、货运量 408

第一节 道路 409

第二章 公路 409

第四节 货运 411

第三节 路政管理 411

第二节 养路费征收 411

第五节 客运 413

第六节 交通监理 414

第一节 邮政 415

第三章 邮电 415

第二节 电讯 417

第三节 邮电管理 41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税收 421

第二章 工商税收 421

第二十一篇 财税 421

第一章 预算管理 421

第二节 建国后地方税收 422

第三章 农业税 427

第四章 财政收支 430

第一节 税收管理 433

第五章 税收管理及利润监交 433

第六章 财政监察 435

第二节 利润监交 435

第一章 货币 437

第二十二篇 金融 437

第一节 民间借贷 438

第二章 信贷 438

第二节 银行信贷 439

第四章 发行业务与金银管理 444

第三节 储蓄 444

第三章 存款储蓄 444

第一节 财政金库存款 444

第二节 企业存款 444

第五章 公债、国库券发行 447

第一节 保险业务 448

第六章 保险事业 448

第二节 保额、保费及费率 449

第一节 旧县城 45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53

第二十三篇 城乡建设 453

第二节 新县城 454

第三节 市政建设 455

第一节 公房 457

第二章 房地产 457

第一节 集镇演变 458

第三章 集镇建设 458

第二节 房地租 458

第一节 农房式样和质量 459

第四章 乡村建设 459

第二节 重点集镇简介 459

第二节 流通新村简介 460

第三节 建筑材料 461

第二节 建筑技术 461

第五章 建筑业 46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61

第一章 农民生活 463

第二十四篇 人民生活 463

第二章 职工生活 466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71

第二十五篇 经济管理 471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74

第二章 工商管理 474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477

第四节 商标管理 478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478

第一节 建国后物价政策 479

第三章 物价管理 479

第二节 价格管理 480

第三节 物价调整 481

第一节 计量器具演变 484

第五章 计量管理 484

第四章 审计监督管理 484

第二节 计量监督 4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87

第一章 科技机构 487

第二十六篇 科学技术 487

第三节 科技推广机构 488

第二节 科研机构 488

第一节 科技干部队伍 489

第二章 科技队伍 489

第二节 林业科技研究 495

第一节 农业科技研究 495

第二节 农民科技队伍 495

第三章 科技研究 495

第四节 工业技术研究 496

第三节 农机技术研究 496

第一节 农业技术推广 497

第四章 科学技术推广 497

第五节 科技情报 497

第二节 林业技术推广 499

第四节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 500

第三节 农机具推广 500

第二节 成果奖励 501

第一节 成果鉴定 501

第五章 科技成果 501

第三节 成果类别 502

第六章 地震测报 504

第二节 体制 506

第一节 沿革 506

第二十七篇 教育 体育 506

第一章 教育体制 506

第二节 建国后学制 507

第一节 清末民初学制 507

第二章 学制 507

第一节 幼儿园 508

第三章 学前教育 508

第一节 初等教育 509

第四章 学校教育 509

第二节 育红班 509

附:主要小学简介 511

第二节 中等教育 512

附:主要中学简介 514

第五节 电化教学 516

第四节 推广普通话 516

第三节 教学改革 516

第一节 农民教育 517

第五章 成人教育 517

第二节 职工教育 518

第一节 师资发展 519

第六章 教师队伍 519

第三节 师资培训 520

第二节 师资整顿 520

第四节 教师待遇 522

第七章 教育设施 524

第二节 集资办学 525

第一节 勤工俭学 525

第八章 群众办学 525

第一节 经费收支 526

第九章 教育经费 526

第一节 重点项目 527

第十章 体育 527

第二节 经费管理 527

第二节 群众体育 529

第三节 学校体育 530

第五节 体育竞赛 531

第四节 体育培训 531

第一节 文化馆、站 535

第一章 群众文化 535

第二十八篇 文化 535

第二节 民间艺术 536

第一节 豫剧及其团体 543

第二章 戏曲 543

第二节 曲剧及其团体 544

第一节 电影 545

第三章 电影 影剧院 545

第三节 大评调及其团体 545

第四节 两夹弦及其团体 545

第五节 花鼓丁香及其团体 545

第一节 广播 546

第四章 广播 电视 546

第二节 影剧院 546

第二节 通讯 547

第一节 报纸 547

第二节 电视 547

第五章 报纸 通讯 547

第二节 书法 548

第一节 文学 548

第六章 文艺创作 548

第三节 绘画 549

第二节 发行 552

第一节 阅览 552

第七章 图书 552

第一节 历史文物 553

第八章 文物 553

第九章 档案 555

第三节 文物保护 555

第二节 革命文物 555

第二节 馆藏与利用 556

第一节 收集与整理 556

第一节 中医 558

第一章 医疗事业 558

第二十九篇 卫生 医药 558

第二节 西医 560

第一节 疫病防治 562

第二章 卫生防疫 562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562

第二节 预防接种 563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564

第一节 新法接生 565

第三章 妇幼保健 565

第四节 食品卫生 565

第三节 妇女病防治 566

第二节 儿童保健 566

第一节 医药简况 567

第四章 医药 567

第三节 医药管理 568

第二节 医药经营 568

第一节 伊斯兰教 570

第一章 宗教 570

第三十篇 宗教民俗 570

第三节 佛教 571

第二节 道教 571

第四节 基督教与天主教 572

附:反动会道门 574

第一节 婚俗 575

第二章 民俗 575

第二节 丧葬 578

第三节 生活习俗 580

第四节 回族习俗 582

第五节 节日 583

第七节 建国后社会新风 585

第六节 建国前社会陋习 585

第二节 韵母 592

第一节 声母 592

第三十一篇 方言 592

第一章 语音分析 592

第三节 声调和变调 594

第四节 儿化韵 597

第五节 轻声 599

第一节 声母比较 600

第二章 民权话与普通话语音比较 600

第二节 韵母比较 601

第三节 声调比较 604

第三章 音节 605

第四章 词汇 617

一、古代人物 629

传略 629

人物 629

二、革命烈士 645

三、知名人士 654

简介 675

一、革命烈士英名录 701

名录 701

二、民权籍副县(团)级以上干部名录 734

附:建国前民权籍县(团)以上旧职人员名录 747

三、省(军)以上机关命名的功臣、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 748

四、民权县著名艺术工作者、能工巧匠名录 751

五、民权籍在外地的知名教育、科技工作者名录 753

六、民权县明、清进士名录 757

七、民权县清代部分举人、贡生名录 759

(二)中共民权县委关于调整充实《民权县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762

(一)中共民权县委、民权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民权县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762

附录 762

一、文献 762

(三)民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民权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763

(四)中共民权县委员会、民权县人民政府关于更名调整民权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764

(五)民权县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征集文献资料的通知 765

(六)民权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公布全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766

(七)民权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告 767

(八)民权县人民政府批转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文物 769

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报告》 769

(九)山东省曹县与河南省民权县、兰考县关于贺李河退水问题协议书 771

(十)关于河南省开封专区与山东省菏泽专区边界水利问题的协议书 772

二、资料 773

(一)河南省民权县设治始末 773

(二)清咸丰三年至光绪十八年睢县兴建寨工摘录 776

(三)考城县下六地方图说 777

(四)杞县东北五社旧辖村庄 785

三、碑文 786

(一)考城县田腊黄城普恩院铭 786

(二)重修文庙记 786

(三)齐丞相江公祠碑记 788

(五)创建葵丘书院碑记 789

(四)重修总成寺双塔碑记 789

(六)王贯三墓表 790

(七)张良松碑记 792

(八)白云寺佛定大和尚塔铭 792

四、艺文 793

《民权县志》编纂始末 798

图表索引 800

《民权县志》编审人员名单 8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