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第3版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第3版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盖军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3526416
  • 页数:37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增订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以充分吸收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反映党的十五大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为广大中共党史人员提供一部系统完备的教材。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第3版》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1919年5月—1923年6月) 1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 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化和辛亥革命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4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8

五四运动的爆发 8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2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2

党的一大的召开 16

党的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17

第四节 党在创立初期的活动 17

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其他各界运动 19

第二章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1923年6月—1927年7月) 23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3

党的三大和国共合作方针的确定 23

国共合作的建立 25

第二节 大革命的兴起 28

国共合作对革命运动的推动 28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31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 34

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 35

第三节 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高潮 38

党在北伐前的准备 38

国民革命军的胜利北伐 40

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42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44

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 44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46

党的五大和大革命的最后失败 49

第三章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曲折前进的十年(1927年7月—1937年7月) 54

第一节 为建立工农革命政权的斗争 54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54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56

第一次“左”倾错误的危害 57

中间力量受到打击 58

第二节 城乡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 60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60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 61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63

土地革命的开展 65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思想的提出 68

第三节 “左”倾错误的一再出现及其危害 70

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70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72

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74

九一八事变,党领导东北的抗日斗争 76

左翼文化运动的开展 77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危害 79

第四节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82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82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 84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87

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88

第五节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 88

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斗争策略的转变 9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党为促进国共第二次 92

合作的努力 92

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 94

第四章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37年7月—1945年8月) 96

第一节 开创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96

卢沟桥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96

洛川会议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97

八路军改编和在华北的协同作战 98

敌后战场的开辟 99

党的持久战理论 101

王明的右倾错误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102

打退第一次反共高潮 104

第二节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04

党的统一战线策略的发展 106

敌后抗日战争的展开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0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形成 109

第三节 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措施 111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 111

战胜敌后抗战严重困难的措施 113

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115

敌后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 118

党在国统区和敌占区的工作与斗争 121

第四节 党的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123

挫败第三次反共高潮 123

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和党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125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27

敌后军民的局部反攻 130

抗日战争的胜利 133

第五章 争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45年8月—1949年10月) 136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36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 136

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提出 138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40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144

捍卫政协协议,准备自卫战争 145

第二节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开辟第二条战线 147

全面内战爆发 147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48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151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153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53

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 154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156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57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纲领、路线、政策和策略 157

伟大的战略决战 159

粉碎和谈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 161

第五节 筹建新中国 163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新中国的蓝图 163

人民政协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 16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67

第六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10月—1956年8月) 169

第一节 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大陆的统一 16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69

建立新型对外关系 170

中国大陆的空前统一 172

统一全国财经 174

第二节 巩固新政权的斗争 174

抗美援朝战争 176

土地改革运动 178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 180

恢复和发展生产 180

“三反”、“五反”运动 181

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184

第四节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86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86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 188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191

第五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92

“一五”计划的编制 192

工业化建设的开展 194

政治、文化建设和外交等工作 198

第七章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年9月—1966年4月) 203

第一节 党的八大和探索的良好开端 203

探索任务的提出 203

八大的贡献 205

八大后的继续探索 207

第二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09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209

整风运动的发动 211

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 211

第三节 “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13

“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213

农业浮夸和大炼钢铁 215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17

初步纠“左”的努力 219

第四节 初步纠“左”及其中断 219

从纠“左”到反右的逆转 221

继续“大跃进”及其恶果 223

第五节 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225

八字方针的提出及初步贯彻 225

大规模的深入调整 228

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十年建设的成就 230

第六节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发展 233

中苏两党论战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233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36

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批判 239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966年5月—1976年10月) 242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42

对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估计 242

“文化大革命”发动的直接导火线 243

两次中央会议的发动 246

“红卫兵”运动与全国大串连 251

第二节 从“全面夺权”到“天下大乱” 253

“一月风暴”掀起夺权狂潮 253

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 255

全国动乱的升级 256

第三节 九大后的“斗、批、改”,全国局势相对稳定 259

共和国主席蒙冤 259

九大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合法化 261

“左”倾方针指导下的“斗、批、改”运动 262

第四节 林彪集团的覆灭与纠“左”工作的努力 265

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 265

“九一三”事件与林彪集团的覆灭 267

批判极左思潮与纠“左”的各项政策 269

纠“左”工作的中断 273

第五节 全面整顿与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 274

“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 274

“四人帮”组阁梦的破灭 276

全面整顿的新气象 277

伟大的“四五”群众运动与江青集团的覆灭 280

第九章 历史的伟大转折——开辟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1976年10月—1982年9月) 283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283

社会的初步安定和“两个凡是”的提出 283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新的冒进 286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287

第二节 历史的伟大转折与拨乱反正 29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91

端正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294

平反冤假错案,调整社会关系 297

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00

第三节 经济调整与改革开放起步 305

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调整的展开 305

农村改革的突破、城市改革的试点 307

创办经济特区 310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提出 312

第十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历史新局面(1982年9月—1991年12月) 315

第一节 全面改革纲领的制定 315

党的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315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17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调整 323

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325

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 328

党的十三大的突出贡献 3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 330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和确立 332

对1984—1988年改革发展的评价 333

第三节 治理整顿 保持稳定 336

治理整顿的开始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 33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338

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 340

狠抓党的建设,取信于民 342

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343

第十一章 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92年1月—2002年11月) 347

第一节 新阶段的到来 347

邓小平南方谈话 347

党的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350

理论武装和“两手抓” 35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 353

第二节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宏观调控的成功实施 355

改革的全面推进与跨世纪宏伟蓝图 355

宏观调控的决策与“软着陆”的实现 359

“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361

第三节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64

邓小平逝世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庄严宣告 364

党的十五大,跨世纪的发展战略 365

经受考验,应对挑战 368

第四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371

建设小康社会 371

“三讲”教育的开展与“三个代表”的提出 371

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宣言和纲领 373

宝贵的经验 庄严的使命 375

后记 3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