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先秦教育史  中华文化与教育的源流
先秦教育史  中华文化与教育的源流

先秦教育史 中华文化与教育的源流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馥茗著
  • 出 版 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1
  • ISBN:9571124176
  • 页数:674 页
图书介绍:
《先秦教育史 中华文化与教育的源流》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中华文化与教育的哲学基础(一)—易 1

第一节 宇宙观 7

第二节 本体观 10

第三节 人道观 19

结语 28

附注 33

参考书目 36

第二章 中华文化与教育的哲学基础(二)—书 37

第一节 史承统绪 40

第二节 天人合德 43

第三节 德政善政 49

第四节 建统立绪 61

附注 80

第三章 中华文化与教育的哲学基础(三)—诗 87

第一节 由心理到人文 90

第二节 人文的发皇 96

第三节 丰富的文化内涵 102

一、陶融情感为情操 102

二、安于社会生活情状 106

三、宗教意识人文化 111

四、知识与思想的开展 115

第四节 礼乐教化冶于一炉 120

附注 129

第四章 虞舜至周代的教育 135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内容 141

一、求和谐 141

二、用乐教 147

三、礼乐合德 154

第二节 教育制度与实际 161

一、教育系统与政务联系 162

二、学校的功能 173

第三节 教师与教学方法 186

一、教师条件在教学有方 187

二、尊师的意义 190

三、教学法 192

结论 203

附注 208

第五章 东周的教育思想家(一)—儒宗孔子 213

第一节 东周教育形式的改变 216

第二节 正宗的教育家 221

一、宗师孔子 223

二、名儒传流 227

第三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229

一、孔子思想的渊源 229

二、孔子思想的文化精神 231

第四节 孔子的教育主张与实际 243

一、孔子的教育主张 243

(一)发扬人的「精神」而至于「仁」的境地 243

(二)修正人的「作为」以合乎「礼」的原则 248

(三)克尽人的「职责」俾成为「君子」 257

二、孔子的教育精神 265

三、孔子的教育方法 268

附注 271

第六章 东周的教育思想家(二)—孟子 277

第一节 孟子教育思想的基础 281

一、私淑孔子 284

二、阐述孔子的思想 285

(一)阐释论语 285

(二)心知孔子 288

(三)申春秋之义 291

第二节 孟子的人道观点 293

一、仁义为人道核心 293

二、仁义为王道准则 297

三、善与性善 301

四、由存心以养性而归于善 309

第三节 孟子的教育主张 313

一、保持善性 314

(一)为教之道 323

二、教育有道 323

(二)教育的实施 328

附注 332

第七章 东周的教育思想家(三)—荀子 337

第一节 荀子教育思想的基础 340

一、诗书礼乐的传统文化精神 341

二、道德教化的政治整体观念 345

第二节 荀子思想中的进步观点 354

一、阐释概念 355

二、心理观点 361

三、以礼义法贯穿伦理 369

四、划分人文和自然的科学趋向 378

第三节 荀子的教育主张 384

一、教育在化性起伪 385

二、以师法礼义为教育的准绳 389

三、以君子为人的典范 396

四、教师与儒者 405

附注 412

第八章 儒家的承传与教育体系之完成 415

第一节 礼记的出现 417

一、礼记与大戴的时间问题 418

二、检证孔门后学 420

三、典籍的传流 423

四、礼记中出现的孔门承传 426

第二节 教育之形上根原—教育的本质 428

一、天道本诚 429

二、人道本天道——致诚 432

三、人道体天道——修仁 438

第三节 学习目的及次第 445

一、止于至善 446

二、由格致至平天下 451

第四节 礼的承传 458

一、礼的义理 459

二、礼的范式 470

第五节 教育形式 476

一、幼年教育 476

二、治者的教育 479

三、老幼一贯 481

附注 483

第九章 本期著名家思想家及其思想 487

第一节 老子 490

一、道观 492

二、德观 496

三、人世观 497

四、政治观 504

五、外身以观人观物 510

六、从教育立场看老子的观点 514

(一)系统的形上学概念 514

(二)人的特性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516

(三)对世道人心的矫正作用 518

第二节 庄子 521

一、释道 522

二、喻人 528

三、人生观 534

(一)胸襟开阔 534

(二)外生死 536

(三)外物 539

四、知识论 543

(一)知无涯际 544

(二)相对辩证 545

(三)精一入神 548

五、从教育立场看庄子的观点 550

(一)胸怀开朗 551

(二)超然物外 552

(三)知识的态度 554

(四)知识的境界 555

第十章 墨家与法家思想及其对教育的作用 559

第一节 墨家 561

一、政治主张 563

(一)尚贤 563

(二)尚同 564

(四)非攻 565

(三)节用 565

(五)教人兼爱 566

二、宗教信念 567

(一)天志 567

(二)明鬼 568

(三)非命 569

三、概念学 570

四、从教育立场看墨子的观点 575

第二节 法家 580

(一)法令因时制宜 582

一、商鞅 582

(二)专壹农战 583

(三)错法禁言 583

(四)明法定分 584

二、韩非 584

(一)法 585

(二)术 593

(三)势 598

(四)从教育立场看法家的主张 601

结论 605

辞汇 6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