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蔡尚思全集  第2册
蔡尚思全集  第2册

蔡尚思全集 第2册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尚思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2540391
  • 页数:634 页
图书介绍:蔡尚思教授1905年出生于福建省德化县,天资聪明,青年时期负笈北京,先后拜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为师,是他们目前在国内唯一的最后的弟子。他一生淡泊明志,视学术为第一生命,用于争鸣,追求真理,故不仅著述丰富,且新建纷呈,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蔡先生曾先后任七所大学的教授,解放后担任过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现为复旦大学顾问,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2005年是蔡尚思教授百岁寿诞,也是复旦大学建校百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蔡尚思全集》也缘此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本书不仅收入了他全部已经出版的专著、论文集,并且尽力收集未结集出版的论文,约360万字,精装八册,对相关专业的研究者、爱好者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
《蔡尚思全集 第2册》目录
标签:全集

目录 9

序例 9

(一)学力问题 9

(二)材料问题 13

(三)方法问题 15

(四)态度问题 18

(五)程度问题 18

改编自序 21

首部 绪论 27

第一编 国学之定义及分类 27

第一章 国学二字之解释 27

第二章 论古来分中国学术为经史子集四库之悖谬 29

第三章 论世人认经皆史或理或文之错误 33

第四章 与国中诸研究院所分国学种类之商榷 35

第五章 应改定中国学术为字文史哲新四部之我见 37

第二编 至低限度之国学书籍及其研究之次序 41

第一章 至低限度之代表书籍 41

第二章 研究之次序 47

中部 分述 48

第一编 中国文字学 48

第一章 文字与工具 48

第二章 小学之定义及其起源 50

第一节 小学之定义 50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 51

第三章 小学之分类——三字与六书 53

第四章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 54

第一节 象形 54

第三节 会意 56

第二节 指事 56

第四节 谐声 57

第五节 转注 58

第六节 假借 59

第五章 三字——象形、训诂、音韵 61

第一节 象形 61

第二节 训诂 64

第三节 音韵 67

第二编 中国文学 73

第一章 文学与应用 73

第二章 文学之定义及其分类 74

第一节 文学的定义 74

第二节 文学的分类 75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 85

第三章 文学之起源及其变迁 85

第二节 文学的流变 86

第四章 手段的自由的文学——多属无声无形无情 94

第一节 史学的文学——记事文 94

第二节 哲学的文学——论理文 95

第三节 小学的文学——释字文 97

第五章 目的的限定的文学——多属声韵形式感想 102

第一节 文学的文学——叙情文 102

第六章 文评(旧作) 119

第一节 文之各种相对问题——如骈散、朴美、雅俗、深浅等 119

第二节 古文之代表——庄子、马史、韩文 125

第七章 诗评——古、近、白话等体 129

第八章 文学新论 131

第一节 文是手段 131

第二节 文之标准 132

第一章 史学与广大 133

第三编 中国史学 133

第二章 史学之起源及其变迁 134

第三章 史学之定义及其分类 139

第四章 纪传体 146

第五章 编年体 150

第六章 纪事本末体 157

第七章 三体之比观 159

第八章 史学评论 161

第一节 古今史评家 161

第二节 最后之结论 163

第四编 中国哲学(思想) 170

第一章 思想与根本 170

第二章 中国思想唯一代表的先秦诸子 172

第三章 子学之定义 175

第四章 诸子之产生 176

第五章 子学之分类 184

第六章 四家与四学(玄学伦理宗教政治) 189

第一节 道家老子多属纯正哲学 189

第二节 儒家孔子多属人生哲学(或狭言伦理学) 201

第三节 墨家墨子多属宗教哲学 222

第四节 法家韩非多属政治哲学 231

第七章 诸大家要评 245

第八章 外来的佛学 251

第一节 诸宗略纪 251

第二节 中国佛学之特色及其伟人 258

第九章 混成的理学 263

第一节 朱熹 264

第二节 王守仁 270

第十章 中国哲学思想之变迁 288

第十一章 哲学思想之新方针 290

后部 结论 321

第一编 四学大家之分比及其总比 321

第二编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321

第三编 字文史哲四学之比观 321

在本书中关于近人之一部分参考书 321

念五自序——过去之我与现在社会 323

上半篇 323

下半篇 340

总说 355

附录 国学系一个名称之商榷 361

重要订正——补遗与声明 363

学术革命 375

(一)形式革命、手段革命——文字学、文学等类 376

(二)实质革命、目的革命——史学、哲学等类 381

(三)两种学术总论——字文与史哲之重要比示 385

评驳梁启超之代表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 388

(一)诗经商颂非出于殷代 388

(二)仁恕非绝对的不同 389

(三)大同说非出于儒家 390

(四)儒家何尝无三纲之主张 391

(五)误解老子之自然 392

(六)误认法家韩非子反对势治术治 393

(七)法家韩非亦自有一种之人生哲学 397

略评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附论梁任公、胡适之、梁漱溟等代表著作 398

(一)绪论 398

(二)分评 401

(三)结论 40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