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科长手册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宇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燕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40211350
- 页数:842 页
第一节 人事管理是一门科学 3
一、人事管理学的涵义 3
第一编 人事与人事管理 3
第一章 人事管理是一门科学 3
二、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5
一、人事管理的产生 6
第二节 人事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6
一、人事管理的地位 7
第三节 人事管理的地位、作用和原则 7
二、人事管理的发展 7
二、人事管理的作用 8
三、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9
二、现代管理学科的发展丰富人事管理学的理论 11
一、社会环境巨变催促人事管理学的发展 11
第二章 人事管理学的未来与发展 11
第一节 人事管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三、人事制度改革扩大人事管理学的理论源泉 12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积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 13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13
二、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14
三、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 15
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6
五、公务员制度的实施情况 17
一、人事统一律 19
第三节 人事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 19
二、人法统一律 20
三、育用统一律 22
第一节 人事科在人事管理组织系统中的地位 27
第一章 人事科长工作综述 27
第二编 人事科长工作综述 27
第二节 人事科的管理运行机制 29
一、决策机制 30
三、控制机制 31
二、执行机制 31
第三节 人事科的职责 32
四、反馈机制 32
第一节 人事科长工作的内容 33
第二章 人事科长工作综述 33
第二节 人事科长工作的职责 34
一、实事求是与理论联系实际作风 35
第三节 人事科长的领导作风 35
二、民主作风 36
三、严于律己作风 37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8
第一节 党管干部的原则 38
第三章 人事科长的工作原则 38
二、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 39
二、正确处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 40
一、德才兼备的概念及意义 40
第二节 德才兼备的原则 40
一、对法制管理原则的基本认识 41
第三节 法制管理的原则 41
三、德才兼备要具体化 41
一、对人事管理民主监督的认识 42
第四节 民主监督的原则 42
二、为了认真贯彻我国人事工作的法制管理原则,必须首先抓好立法工作 42
一、分类管理的含义及必要性 43
第五节 分类管理的原则 43
二、人事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方面 43
一、“五湖四海”原则的含义 44
第六节 “五湖四海”的原则 44
二、我国目前人事管理分类的基本情况 44
三、与“五湖四海”的原则相悖的观念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45
二、在干部管理中强调“五湖四海”的重要性 45
四、人事管理搞“五湖四海”的基本措施 46
一、综述 49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综述 49
第三编 人事科长的素质修养 49
第一章 人事科长的职业道德素质 49
二、内容 50
一、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52
第二节 人事科长的道德观 52
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 53
三、共产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社会 54
一、能力综述 55
第一节 人事科长能力综述 55
第二章 人事科长的能力素质 55
二、能力构成 57
一、感知能力 58
第二节 人事科长能力素质的构成 58
三、提高能力的意议 58
二、思维能力 65
三、创造能力 70
四、激励能力 73
五、凝聚能力 76
六、组织协调能力 80
一、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一——学习 83
第三节 人事科长能力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83
二、提高能力的途径之二——能力锻炼 90
一、人事科长应具备较高的知识素质 96
第一节 人事科长的知识结构 96
第三章 人事科长的文化知识素质 96
二、人事科长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97
三、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辩证统一 98
二、政治制度 99
一、政治学 99
第二节 人事科长的政治学知识 99
三、政党 100
四、权力和政治权力 101
六、国家的概念 102
五、选举制度 102
七、政治参与 103
一、法学 104
第三节 法律知识 104
八、利益集团 104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共产党的政策 106
三、宪法 107
四、行政法 108
五、刑法 109
六、民法 111
八、婚姻法 114
七、经济法 114
九、民事诉讼法 115
十、国际法 116
一、管理学 117
第四节 人事科长的组织管理学 117
二、行政管理学 127
三、组织行为学 135
一、职业生涯(career) 144
第一节 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概述 144
第四章 人事科长的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艺术 144
三、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145
二、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 145
四、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作用 146
一、终身计划和职业生涯意识 147
第二节 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 147
二、职业选择 148
三、自我评价 149
四、做有效的管理者的准备工作 150
五、做有效的管理者 151
六、职业生涯发展战略 152
七、跟踪与再评价 154
第三节 组织职业生涯设计和管理 155
二、组织职业生涯通路计划 156
一、职业咨询 156
三、职业评价 157
四、管理发展计划 158
第四节 管理者失败的原因 159
二、群体因素 160
一、个人因素 160
三、案例与思考 161
一、改革与创新 163
第一节 对改革与创新的管理概述 163
第五章 人事科长的改革与创新意识 163
二、改革与创新的两种模式 164
三、处长在改革与创新中的意识 165
一、外部诱因 166
第二节 改革与创新的诱因 166
二、内部诱因 167
一、改革与创新需求的认知 169
第三节 改革与创新的过程 169
三、改革与创新方案的确立与选择 170
二、行政诊断 170
五、改革与创新的评估 171
四、改革与创新方案的实施 171
一、改革与创新的阻力 172
第四节 改革与创新的阻力与对策 172
二、克服改革与创新阻力的对策 173
三、改革与创新管理中的重点问题 174
四、案例与思考 177
一、什么是沟通 178
第一节 理解沟通 178
第六章 人事科长的公共关系艺术 178
二、沟通的基本形式 180
三、沟通的障碍 182
四、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方法 184
一、冲突的性质与功能 187
第二节 冲突管理 187
二、冲突的基本类型 188
三、冲突的根源 189
四、冲突的解决 190
第三节 训导技能 191
二、有效训导的技能 192
一、有效训导的原则 192
三、人事科长正确处理协调好人际关系的“十忌”、“十要” 193
四、案例与思考 195
一、统计与人事统计的涵义 203
第一节 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的涵义及意义 203
第四编 人事科长业务知识修养 203
第一章 人事统计与信息管理 203
二、信息与人事信息的涵义 204
三、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管理的意义 207
一、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210
第二节 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管理的内容 210
三、人事统计调查 211
二、人事统计与信息管理的内容 211
四、人事统计分析 213
五、人事预测 214
一、人事统计与信息管理的原则 215
第三节 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215
二、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管理的方法 216
三、人事统计的主要指标和计算方法 224
一、电子计算机在人事统计与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226
第四节 人事统计与人事信息的现代化手段 226
二、人事统计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 227
一、人事计划管理的概念 230
第一节 人事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230
第二章 人事计划与编制管理 230
二、人事计划管理的重要意义 232
一、实事求是原则 233
第二节 人事计划管理的原则 233
三、政策性原则 234
二、整体性原则 234
五、协调性原则 235
四、重点性原则 235
一、人事计划管理程序 236
第三节 人事计划管理程序和方法 236
六、时限性原则 236
二、人事计划管理方法 237
二、人事编制管理的历史渊源 239
一、人事编制管理的概念 239
第四节 人事编制管理 239
七、就业训练中心的经费 (1 240
三、我国人事编制管理的原则 240
四、我国人事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42
一、人事档案的涵义 245
第三章 人事档案管理 245
第一节 人事档案的涵义及作用 245
二、人事档案的作用 246
三、人事档案作用实现的条件 247
二、人事档案的正、副本 248
第二节 人事档案的内容、特征及其与其他档案的区别 248
一、人事档案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248
三、人事档案所具有的特征 249
四、人事档案与其他档案的区别 250
一、必须坚持为人事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的宗旨 251
第三节 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251
二、必须集中统一、分级管理 252
第四节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及要求 253
三、必须维护人事档案的准确、完整和安全 253
一、人事档案的收集工作 254
二、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 255
三、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 256
四、人事档案的保管 257
五、人事档案的转递和利用 258
六、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259
一、概述 260
第四章 劳动人事管理与计算机应用 260
第一节 劳动人事管理主结构信息系统 260
二、模式设计 261
三、劳动人事管理主结构系统软件 274
二、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279
第二节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279
一、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79
三、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运行设计 286
一、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的基本设计 288
第三节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 288
二、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系统 290
三、个人信息数据结构 292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293
四、集体信息数据结构 293
一、系统硬件设备的特点 294
二、单机、联机和网络系统的结构形式 296
三、数据处理方式的选择 298
一、评估——德才原则 303
第五编 人事科长的用人艺术 303
第一章 人事科长与用人艺术 303
第一节 用人是一门艺术 303
第二节 用人的基本原则 303
二、遴选——目标原则 313
三、使用——开发原则 323
四、激励——实绩原则 333
五、我国新时期的用人战略方针 339
一、扬其所长原则 341
第三节 用人的具体原则 341
二、提携超已原则 346
三、充分信赖原则 350
四、选用偏长原则 353
五、因事用人原则 358
六、容短护短原则 361
七、无功即过原则 365
八、用人处事原则 368
九、等距接触原则 371
十、发掘优点原则 373
十一、承担责任原则 377
十二、鼓励冒尖原则 379
商汤重才用伊尹 381
第二章 名人用人范例 381
第一节 求贤若渴 381
穆公智求百里奚 382
齐桓公庭燎求贤 382
“市骨”筑台引贤才 383
善待士卒振军心 384
威王视才胜珠宝 385
无忌诚招天下才 386
罗尽英才成帝业 387
韩信重才纳敌手 387
武帝良策致良才 388
刘秀诚请严子陵 389
陈蕃悬榻敬贤才 390
曹操三下求贤令 391
三顾茅庐请诸葛 392
武皇爱才敬国老 393
太宗宏论重人才 393
重待贤臣创伟业 394
宣宗用才振唐室 395
重才堪称“小尧舜” 396
神宗重用王安石 397
弯弓射雕亦重贤 398
左公惜才激后生 399
朱元璋求贤若渴 399
遣用良将固边防 400
康熙开科征鸿儒 401
肃顺力荐举汉臣 402
宰牛人实是非凡之士 403
第二节 慧眼识珠 403
不计私怨识将才 404
拜阶下囚为相国 404
孟尝君慧眼识冯谖 405
缪贤举荐蔺相如 406
开明始皇用李斯 407
萧何月下追韩信 408
细柳营中识大将 409
仇家成为股肱巨 410
少年英才堪大任 410
孔明识“社稷之器” 411
苻坚“草堆”挖“珍珠” 412
行伍之中拔俊才 413
门客马周宰相才 414
识人以本委重任 414
临危识将度难关 415
独具慧眼识诗才 416
穆宗识人重清廉 417
不以小疪掩大贤 417
小中见大任良将 418
选良将宁冒摘冠险 419
新人新作有新意 420
落榜者中觅遗才 420
从奴隶到宰相 421
第三节 不拘一格 421
宁戚潦倒知遇桓公 422
樵夫识得千里马 423
刘邦大度封仇敌 424
毛遂自荐说楚王 424
厚待燕雀以引鹤 425
一代文豪出狱中 426
从马馆中选贤能 426
诸葛亮破格用才 427
孙权大胆用新人 428
破格任人伐蜀成功 429
倡导选官废门资 430
李世民放手用人 431
从敌对营垒中揽才 432
降将才高亦重用 433
仇虏之中拔良相 433
贬官莫弃为我用 434
化敌为友诚相待 435
用人不拘出身 436
不问新旧惟贤是用 437
明太祖三论身资 438
改过迁善亦举用 438
上书军卒得迁升 439
朱瞻基越级拔人才 440
张居正议用人不唯资 441
重用汉将收台湾 442
闯王用人不计前嫌 442
任官不以年龄论 443
祁奚举贤不避亲与仇 444
第四节 举贤任能 444
子产量才用人 445
脱袍让位荐贤相 446
治国用人重德行 446
李克秉公选良相 447
栋梁何妨出身低 448
诸葛亮爱才收姜维 449
曹操重用荀彧 449
许允举贤不避嫌 450
李世民内举不避亲 451
谢安荐侄充大任 451
太宗不偏老部下 452
狄仁杰桃李满天下 453
两老臣同荐杜如晦 453
宋璟力除裙带风 454
不计前过用异已 455
赵普犯颜荐俊杰 455
吕蒙正选贤无私 456
老宰相力举寇准 457
不忽木为国让相 458
欧阳修知人爱贤 458
荐贤不分亲与疏 459
王翱用人不徇私 460
魏象枢广荐清官 461
黄孔昭举才唯贤 461
雍正重用鄂尔泰 462
沈葆桢为国举官 463
人各有能 因异而任 464
第五节 人尽其才 464
子思识苟变之长 464
用其所长 因人授任 465
大有大使 小有小用 465
汉武帝起用汲黯 466
燕昭王重用乐毅 466
是才皆须取 岂可闭馆外 467
陆贽论用人所长 468
赵匡胤促张美改过 469
宋太祖重用读书人 469
奉旨填词成大家 470
晏殊重才不重名 470
刘基荐人重其所长 471
章宗皇帝用孝子 471
岳钟琪变盗贼为功臣 472
赵鞅重赏全军奋勇 473
第六节 赏罚分明 473
有功必赏之军不可攻 473
勾践揽过灭吴雪耻 474
齐威王明察行赏罚 475
司马穰苴军纪严明 475
宿仇受封疑惧消 476
恩威并施用猛将 477
诛吕复汉奖功臣 478
行赏论功不论资 479
张释之依法论罪 479
王莽严明纪法 481
依法论处昭平君 481
光武帝严办作假官 482
硬脖子县令董宣 483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484
刘秀奖来歙 484
严惩贪污受贿者 485
高欢支持弹劾权贵 486
孝文帝治吏有方 486
隋文帝奖赏绩优官员 487
赵绰执法如山量刑分明 488
奖惩不分贵与贱 489
太宗重赏进谏人 490
唐太宗论功定赏 490
大义灭亲明奖惩 491
明太祖执法不徇私 492
重奖贤臣 严惩赃吏 492
朱元璋擢升无私官员 493
“考成法”奖优罚庸 494
戚继光治军严明惩舅父 494
彭玉麟峻法除民害 495
秦穆公归过于己 496
第七节 用才有方 496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497
赵王释疑用姚贾 498
魏文侯用人不疑 499
始皇自责请王翦 500
凡事皆由卿作主 501
曹孟德宽容部下 502
刘秀以诚收冯异 502
不念旧恶重用陈琳 503
诸葛亮平等待人激人勇 504
以信为本服人心 504
孝文帝善用慕容契 505
七擒七纵攻心为上 505
李世民用人知长短 506
关心侍臣臣尽责 507
皇太极攻心得降将 508
清世宗重才更护才 509
用才不为人言遮眼 509
敬贤尊才为国安 510
雍正量才用所长 510
第八节 爱才惜才 510
楚惠王创造机会炼人才 511
赏贤诚得肝胆照 512
以礼相待贤才献计 513
孟尝君舍家招门客 513
设公车广揽人才 514
不信谗言抚将才 515
曹操惜才收刘备 516
解后顾之忧请鲁肃出山 517
蔡邕倒履迎才子 517
力排众议选主帅 518
举天下之才授天下之务 519
才子檄文恕骂女皇拍案叫绝 520
真才大事不糊涂 521
惜才不吝破军制 522
宋仁宗苦心孤诣锤炼良才 522
将功补过委重任 523
明太祖劝将惜人才 524
左光斗惜才如子 524
一、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取决于挑选出能干的人 526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家论用人 526
第一节 马恩列斯论用人 526
二、干部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是人民的公仆 527
三、大胆提拔年轻干部,让接班人挑重担 528
四、充分发挥优秀专业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 530
五、细心考察和培养干部正确挑选和使用干部 532
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534
六、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 534
第二节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用人 534
二、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535
三、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要搞“五湖四海” 538
四、选择中青年干部是一个战略问题 542
二、人才的特征 551
第六编 人才的开发与管理 551
第一章 人才的概念和素质 551
第一节 人才的基本概念 551
一、何谓人才 551
三、人才的类型和层次 553
一、德 554
第二节 人才成长的四大素质要求 554
二、智 558
四、美 564
三、体 564
一、安定的社会条件 568
第二章 人才成长的外部条件 568
二、正确的方针政策 569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 570
四、良好的教育 571
五、名师的指导 572
六、幸福的家庭 574
一、领导的概念 577
第三章 领导与人才成长的关系 577
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共性与类型 577
二、领导的共性 578
第二节 领导素质与人才成长 579
三、领导意识行为类型 579
二、为人才开发创造适宜的“组织气候” 580
一、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580
三、重视和运用科学管理人才的方法 581
四、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582
五、善于调查研究 584
一、现代人才选拔与人才管理的理论要求 586
第四章 人才选拔与管理 586
二、人才选拔制度 587
三、人才管理的原则 592
一、我国古代人才思想和人才制度简介 599
第五章 我国古代近代人才思想和人才制度简介 599
二、我国近代人才思想的历史特点和基本内容 609
量大 面大 质优 613
第六章 美、德、日三国对人才的开发与管理 613
第一节 美国吸引国际人才的招数 613
得益巨大 614
主要做法—在吸引中争夺 616
第二节 德国重新崛起的原因 618
由模仿走向创造 620
第三节 日本培养人才的决窍 620
施行危机感的教育和措施 621
日本式的广集人才 622
第一节 关于人员素质的概念 627
第七编 人员素质测评 627
第一章 人员素质测评概述 627
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法的概念与分类 628
二、定量法 629
一、定性法 629
一、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633
三、定性法与定量法的关系 633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633
八、素质测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 634
二、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634
三、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634
四、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 634
五、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相结合 635
六、要素测评与行为测评相结合 635
七、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635
二、静态定量分析阶段 636
第四节 国外人员素质测评法的发展 636
一、传统的评定阶段 636
二、特定的测定方法 637
第二章 人员素质测评的内容及作用 637
第一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内容 637
一、评定量表的编制和运用方法 637
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 638
三、职务分析及其相关测评方法 638
四、人员选择和考核的综合程序 638
一、选拔性测评 639
二、配置性测评 640
三、开发性测评 642
五、考核性测评 643
四、诊断性测评 643
二、人员素质测评的研究有利于知人善任,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 645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 645
一、人员素质测评的研究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 645
四、人员素质测评有利于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646
三、人员素质测评有利于促进人事制度的改革 646
二、集中趋势分析 647
第四节 人员素质测评常用统计方法 647
一、次数分布分析 647
三、离中趋势分析 649
一、测定法的特点 653
第三章 人员素质测定的基本方法 653
第一节 测定法的基本概念 653
二、测定法的分类 654
三、测定方法选择与设计的基本程序 655
第二节 智力测验 656
一、知识考试的特点和作用 660
第三节 知识考试 660
二、知识考试的形式和运用 661
二、操作能力测验 662
第四节 特点能力测验 662
一、文书倾向测验 662
三、注意测验 663
五、创造能力测验 664
四、机械能力倾向测验 664
一、操作类情境模拟测验 665
第五节 情境模拟测验 665
二、管理类情境模拟测验 666
三、案例分析 669
四、现场模拟测验 671
第六节 群体讨论测定法 672
一、专家面谈法的三种形式 674
第七节 专家面谈法 674
二、专家面谈法的不足之处 675
一、测定法的优点 676
第八节 测定法的利弊分析 676
二、测定法的缺点 677
一、选择方法的多样性与局限性 679
第四章 评定法和测定法的综合运用 679
第一节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必要性 679
一、方法和制度相结合 681
二、参加人员的多层次和主观性 681
第二节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原则 681
二、评定和测定相结合 682
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683
四、科学性和民主性相结合 685
一、对党政部门领导人员阶段性考核的一般程序 686
第三节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一般程序 686
二、对担任领导职务人选全面考核选拔的一般程序 687
三、对担任领导职务人选公开竞争选拔的一般程序 689
一、推荐信 692
第五章 其它测评方法与应用 692
第一节 书面介绍信息的分析 692
二、申请表 693
一、履历表 695
第二节 履历档案的分析 695
二、档案 698
三、产品分析 699
第三节 实证分析 699
一、现场调查 699
二、体检 699
四、测评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700
二、非生产性工作 701
第四节 绩效考评 701
一、生产性工作 701
四、绩效考评方法比较 702
三、中、高层管理人员工作 702
五、有关问题的研究 703
第五节 流行民间的几种测评方法 704
二、面相分析与批判 705
一、骨相分析与批判 705
五、体型分析与批判 706
三、手相分析与批判 706
四、血型分析 706
七、个体经验体察 707
六、姿势窥测 707
第六节 测评方法在人员录用中的综合运用 708
八、笔迹分析与批判 708
一、基本依据 709
三、几种可参考的组合程序 710
二、基本原则 710
二、微型计算机基础 712
第六章 计算机在人员素质测评中的应用 712
第一节 素质测评与计算机应用 712
一、计算机分类 712
三、测评工作的步骤 713
四、微型机的应用方法 714
第二节 软件的设计与构成 715
一、XMZBZ.PRG 716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程序 716
二、XMZBZ1.PRG 718
三、XMZBZ2.PRG 719
四、XMZBZ3.PRG 720
五、XMZBZ4.PRG 721
六、人员素质测评结果报告单打印程序 722
一、一般工人素质测评表 728
第四节 几种常用素质测评表 728
三、生产班组群体素质测定表 729
二、一般业务干部人员素质测评表 729
五、企业科技人员素质调查表 730
四、职能组群体素质测评表 730
六、企业科技人员测评标准 732
七、问题式测评表 735
二、干部吸收录用制度的历史沿革 739
第八编 干部的管理和使用 739
第一章 干部的吸收录用 739
第一节 干部吸收录用的涵义和意义 739
一、干部吸收录用制度 739
三、干部吸收录用的意义 741
二、干部吸收录用的条件 742
第二节 干部吸收录用的对象和条件 742
一、干部吸收录用的对象 742
一、国家机关干部录用的原则 743
第三节 国家机关干部录用的原则和方式 743
二、干部录用的方式 744
三、干部录用的程序 747
一、毕业生分配的录用制实质 748
第四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748
三、毕业生分配、录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749
二、现行的毕业生分配录用制度 749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751
第二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 751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751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753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754
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756
一、国家公务员的权利 757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 757
二、国家公务员的义务 765
三、国家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教育 769
四、规定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现实意义 770
二、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指导思想 772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 772
一、我国确立职位分类制度的意义 772
三、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内容 773
四、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特征 784
一、科举制度对考试录用制度的影响 785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 785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基本原则 788
三、国家公务员的报考条件 791
四、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 792
五、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 796
六、国家公务员的录用 800
七、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组织机构与组织管理 802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程序 808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操作 808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注意事项 815
一、国家公务员考核的涵义与意义 817
第六节 国家公务员考核 817
二、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 822
三、国家公务员考核的操作 839
一、政治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843
第七节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843
二、廉政行为规范的要求 852
三、业务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856
四、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861
五、保密行为规范 866
六、公务员外事行为规范 872
七、撰制和处理公文行为规范 878
八、公务员各种场合的语言行为规范 885
九、仪表举止的基本要求 890
二、惩罚的种类和方式 898
十、交际行为规范的内容 898
第八节 申诉制度与控告制度 904
一、申诉控告制度概述 904
二、申诉制度的内容 906
三、控告制度的内容 910
四、申诉制度与控告制度的共同内容 913
第九节 职务升降程序与任免规定 916
一、职务升降的原则 917
二、职务晋升的标准条件 918
三、职务晋升的程序 920
四、降职 921
五、任用方式 923
六、任免权限 925
七、任免情形和任免程序 926
八、有关职务任免的其他规定 927
第十节 公务员辞职辞退及退休制度 930
一、辞职制度 930
二、辞退制度 935
三、退休制度概述 940
四、退休的方式、条件及退休审批 943
五、退休后的待遇、安置和管理 946
第十一节 管理与监督 950
一、管理 950
二、监督 953
第三章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 956
第一节 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的内涵及意义 956
一、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956
二、职务资格评定的内涵及意义 957
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内涵及意义 959
第二节 职务系列及其设置 960
一、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划分依据 960
二、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的原则和范围 961
三、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分类、名称 961
第三节 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的原则和条件 961
一、资格评审的原则 961
二、职务聘任的原则 964
第四节 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的方法和程序 965
一、任职资格评审方法 965
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 966
三、职务聘任方法和程序 967
第五节 职称制度改革的展望 968
一、职称制度发展的必然性 968
二、处理好职称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969
第四章 人事考核 971
第一节 人事考核的涵义 971
一、人事考核的由来和发展 971
二、人事考核的含义 972
第二节 人事考核的作用 973
一、人事考核是了解识别干部的途径 973
二、人事考核是合理使用干部的基础 973
三、人事考核是实施干部培训的依据 973
四、人事考核是激励干部奋进的动力 974
第三节 人事考核的种类 974
一、按时间可分为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 974
二、按用途可分为晋升考核、转任考核、培训考核、增资考核等各种专项考核 974
第四节 人事考核的内容 975
一、考德 975
二、考能 975
三、考勤 975
四、考绩 975
第五节 人事考核的方法 976
一、阅卷法 976
二、访问法 977
三、述职法 977
四、臆断考核法 977
五、测评法 977
六、考试法 978
七、鉴定法 978
第六节 人事考核的原则 979
一、实事求是原则 979
二、立体考核原则 980
三、民主化原则 980
四、重实绩原则 981
第七节 人事考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982
一、在人事考核中,重定性考核、轻定量考核的现象依然存在,两者结合尚不够好 982
二、在考核标准的确定和掌握上还常常出现偏差,影响考核的效果 982
三、考核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983
第五章 奖惩 984
第一节 奖惩的涵义和作用 984
一、奖惩的涵义 984
二、奖惩的作用 984
三、奖惩的原则 985
第二节 奖励的条件、种类和方式 986
一、奖励的条件 986
二、奖励的种类和方式 987
第三节 惩罚的条件、种类和方式 988
一、惩罚的条件 988
三、惩罚的权限 990
第四节 奖惩的权限和程序 990
一、奖励的权限 990
二、奖励的程序 990
四、惩罚的程序 991
一、奖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92
第五节 奖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992
二、惩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93
三、解决方法 994
二、教育培训的意义 995
第六章 干部的教育培训 995
第一节 干部教育培训的涵义和意义 995
一、教育培训的涵义 995
一、教育培训的方针和原则 997
第二节 干部教育培训的方针、原则和途径 997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和途径 998
第三节 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000
三、建立和健全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制度 1001
一、教育培训的内容 1001
二、干部教育培训的形式 1001
三、转业军官安置工作的作用 1002
第七章 转业军官安置工作 1002
第一节 转业军官安置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002
一、转业军官设置工作的性质 1002
二、转业军官安置工作的地位 1002
一、转业军官的安置去向 1004
第二节 转业军官的安置去向、工作和待遇 1004
二、转业军官的工作安排 1005
三、转业军官的待遇 1006
第三节 转业军官的培训 1008
二、专业培训的原则 1009
一、培训工作的性质、地位和意义 1009
三、转业军官培训的内容 1010
四、转业军官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1011
一、转业军官安置工作与军队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 1012
第四节 转业军官安置工作中的基本关系 1012
三、转业军官安置部门与有关方面的关系 1013
二、转业军官安置工作与培训工作的关系 1013
五、转业军官安置改革与各项改革的关系 1014
四、社会各方面与广大转业军官的关系 1014
一、退休、离休、退职的涵义 1015
第八章 退休 离休 退职 1015
第一节 退休、离休、退职的涵义、性质及其作用 1015
三、退休的作用 1016
二、退休的性质 1016
二、离休条件与程序 1017
第三节 退休、离休、退职的条件与程序 1017
一、退休条件与程序 1017
四、延迟退休、离休条件 1018
三、退职条件与程序 1018
一、生活待遇 1019
第三节 退休、离休、退职的待遇 1019
二、政治待遇 1024
三、退休、离休干部待遇的性质 1025
一、退休、离休、退职干部的安置 1026
第四节 退休、离休、退职干部的安置与管理 1026
二、退休、离休、退职干部的管理 1027
三、退休、离休干部再工作的管理 1028
一、退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029
第五节 退休 离休、退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29
二、退休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思考 1030
一、人事监察的涵义 1035
第九编 人事法制建设 1035
第一章 人事监察 1035
第一节 人事监察的作用 1035
二、人事监察的作用 1036
一、对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官僚主义、违法失职行为的监察 1038
第二节 人事监察的内容 1038
三、控告、检举和申诉的受理 1039
二、对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行为的监察 1039
二、依法监察的原则 1040
第三节 人事监察的原则和方法 1040
一、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的原则 1040
四、依靠人民群众的原则 1041
三、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1041
一、党对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监察 1042
五、公开性原则 1042
第四节 人事监察的类型 1042
二、行政系统自身对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 1043
四、舆论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 1044
三、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 1044
一、人事立法的涵义 1047
第五节 人事监察的改革与发展 1047
第二章 人事立法 1047
第一节 人事立法的作用 1047
一、人事立法的基本内容 1048
二、人事立法的作用 1048
第二节 人事立法的基本内容和分类 1048
二、人事立法的分类 1049
第三节 人类立法的原则 1050
一、人事立法的程序 1051
第四节 人事立法的程序与实施 1051
二 人事法律规范的实施 1052
二、现有人事法规的实施 1053
第五节 我国近期人事立法和现有法规的实施 1053
一、人事立法规则 1053
二、工资的实质与职能 1061
第十编 工资 保险和福利 1061
第一章 工资 1061
第一节 工资概述 1061
一、社会生产决定社会分配 1061
三、社会主义国家工资的主要原则 1062
四、工资形式 1063
一、结构工资的特点和构成 1065
第二节 现行结构工资制 1065
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现行的结构工资制度 1066
三、军官转业工资待遇 1069
第三节 干部工资待遇及其管理 1069
一、工资管理体制 1069
二、毕业生工资待遇 1069
六、工作人员职务变动后的工资待遇 1070
四、退伍军人安置工作后的工资待遇 1070
五、工作人员调动工作后的工资待遇 1070
七、录用、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 1071
九、受处分人员的工资待遇 1072
八、工作人员学习期间工资待遇 1072
十、做好工资基金和奖金的管理工作 1073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及特征 1075
第二章 社会保险和福利 1075
第一节 社会保险基本知识 1075
二、社会保险管理机构 1077
三、社会保险主体 1079
四、社会保险基金 1080
五、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1082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结构 1087
第二节 养老保险 1087
一、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 1087
三、养老保险的主要资格条件 1088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1092
五、养老保险的待遇给付 1093
二、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1101
第三节 医疗保险 1101
一、医疗保险的意义 1101
四、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 1102
三、医疗保险的资格条例 1102
六、医疗保险的待遇给付 1103
五、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 1103
七、医疗保险的管理 1104
一、工伤保险的原则和实施范围 1108
第四节 工伤保险 1108
二、工伤保险待遇及基金费率 1111
三、劳动能力及评残鉴定标准 1115
四、工伤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1119
五、工伤的预防措施 1121
六、我国工伤保险改革的主内容 1124
一、生育保险的特征 1135
第五节 生育保险 1135
三、生育待遇的内容 1136
二、生育保险的范围 1136
四、生育保险费用的补偿方式 1137
五、生育保险基金的管理 1138
六、计划生育系列保险 1141
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特点 1143
第六节 失业保险 1143
二、失业保险的性质 1144
三、失业保险待遇及享受条件 1145
四、我国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1148
一、职工福利的概念及类型 1162
第七节 职工福利 1162
二、职工福利的性质和特征 1164
三、职工福利的实行原则 1166
四、我国职工福利制度改革的内容 1167
住房贷款的概念、实质和作用 1169
第八节 住房贷款 1169
住房贷款的条件 1171
住房抵押贷款 1173
国外住房贷款简介 1175
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贷款 1180
休假政策规定与企业实施 1183
第九节 休假 探亲 1183
探亲政策规定与企业实施 1187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1195
第十一编 职业教育 1195
第一章 职业教育 1195
第一节 职业教育综述 1195
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196
二、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 1196
四、职业教育的原则 1197
五、职业教育的管理 1198
一、职业教育法的调整对象 1199
第二节 职业教育法 1199
二、职业教育法的作用 1200
三、职业教育法的法律渊源 1201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念和建立原则 1202
第三节 职业教育体系 1202
三、职业培训的形式 1203
二、职业学校教育的种类 1203
二、职业培训实体 1204
第四节 职业教育机构 1204
一、职业教育机构概述 1204
一、职业教育实施的主体 1211
三、技工学校 1213
四、职业高中 1218
五、技术学校 1219
第五节 职业教育的实施 1221
二、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 1221
三、职业教育的实施 1222
一、职业教育经费 1223
第六节 职业教育的保障 1223
二、职业教育师资 1224
四、职业教育教材 1225
三、职业教育实习基地 1225
五、违反职业教育法的责任 1226
一、就业训练的概念 1228
第二章 就业训练 1228
第一节 就业训练的概念和原则 1228
三、就业训练的作用 1229
二、我国就业训练的历史发展 1229
四、就业训练的原则 1230
五、就业训练的管理 1231
第二节 就业训练合同 1232
一、报名 1233
第三节 就业训练的程序 1233
四、考核发证 1234
二、自选专业 1234
三、进行就业训练 1234
一、就业训练中心的概念和任务 1235
五、择优推荐就业 1235
第四节 就业训练中心 1235
二、就业训练中心的成立和终止 1236
三、就业训练中心的管理 1237
五、就业训练中心的教材 1238
四、就业训练中心的师资 1238
六、就业训练中心的考核和鉴定 1239
一、非劳动部门办就业训练的含义 1240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责划分的通知 1240
第五节 非劳动部门办就业训练 1240
四、非劳动部门办就业训练的管理 1241
二、非劳动部门办就业训练的条件和程序 1241
三、非劳动部门就业训练单位的变更、终止 1241
一、就业训练经费的收取 1242
五、非劳动部门办就业训练的考核鉴定 1242
第六节 就业训练经费 1242
三、就业训练费用管理制度 1243
二、就业训练经费的使用 1243
二、违反就业训练规定法律责任的形式 1244
第七节 违反就业训练规定的法律责任 1244
一、违反《就业训练规定》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244
四、相关人违反《规定》的责任 1245
三、就业训练单位违反《规定》的责任 1245
一、在职培训的涵义 1246
第三章 在职培训 1246
第一节 在职培训的涵义和特点 1246
二、我国在职培训制度的历史发展 1247
四、在职培训制度的特点 1248
三、在职培训的基本原则 1248
第二节 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1249
五、在职培训与就业前培训的关系 1249
一、在职培训制度的内容 1251
第三节 在职培训制度 1251
三、在职培训合同与技术培训合同的区别 1252
二、在职培训合同 1252
一、岗位培训概述 1253
第四节 工人岗位培训 1253
三、工人岗位培训的种类 1256
二、工人岗位培训的概念和意义 1256
六、工人岗位培训的实施 1257
四、工人岗位培训的原则 1257
五、工人岗位培训的内容 1257
二、停产、半停产和生产任务不足企业职工培训的主要内容 1258
第五节 停产半停产和生产任务不足企业的职业培训 1258
一、停产、半停产和生产任务不足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必要性 1258
一、厂校合作培训 1259
三、培训形式 1259
第六节 特殊人员的在职培训 1259
二、企业班组长的在职培训 1260
四、职业培训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1261
三、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岗位职务培训 1261
五、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 1263
二、专业证书教育的对象及其管理 1264
第七节 专业证书制度 1264
一、专业证书制度的性质 1264
三、职业技术培训教师专业证书制度 1265
一、转业培训的概念 1267
第四章 转业培训 1267
第一节 转业培训的概念和特点 1267
三、转业培训的特点 1268
二、转业培训的种类 1268
第二节 转业培训的意义 1269
第三节 转业培训的原则 1270
二、转业培训合同 1271
第四节 转业培训的实施 1271
一、转业培训主体 1271
三、转业培训考核鉴定 1272
一、转业培训的经费保障 1273
四、转业培训结业证书的发放 1273
第五节 转业培训的保障 1273
二、转业培训的制度保障 1274
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1276
第五章 技术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 1276
第一节 职业分类和国家技能标准 1276
一、职业分类 1276
三、工人岗位规范 1277
一、工人技术考核的涵义 1278
第二节 工人技术考核 1278
三、工人技术考核的适用范围 1279
二、建立工人技术考核制度的意义 1279
四、工人技术考核的种类 1280
五、工人技术考核的内容 1282
六、工人技术考核的方法 1282
七、工人考核组织的建立和管理 1283
八、证书的核发和管理 1283
九、违反《工人考核条例》的法律责任 1284
第三节 职业技能鉴定 1284
一、职业技能鉴定的涵义 1284
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适用范围 1285
三、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体制 1286
四、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职责 1286
五、职业技能鉴定站(所) 1287
六、职业技能鉴定 1287
七、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1289
八、违反《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的法律责任 1289
第四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290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涵义 1290
三、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 1291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作用 1291
四、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 1292
第十二编 政策法规篇 1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295
人事工作1996—2000年规划纲要 1303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外事工作2000年规划》的通知 1314
人事部关于印发《“九五”期间人事系统留学人员工作规划》的通知 1317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320
人事部关于印发《1996—2010年全国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纲要》的通知 1323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九五”计划 1324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 1328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问题的通知 1330
人事部 国家经贸委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扩大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的通知 1331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更换补发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关问题的通知 1336
人事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职称改革工作统一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1337
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的通知 133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职称改革工作统一管理的通知 1338
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职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339
劳动部 人事部关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的通知 1341
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评聘和考试工作中证书管理的通知 1342
人事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国际商务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1343
人事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国际商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1347
人事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印发《国际商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 1347
人事部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民营科技企业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 1349
审计署 人事部关于印发《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的通知 1350
建设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1353
人事部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1357
人事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及《执业中药师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 1361
人事部 审计署关于印发《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13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 1369
建设部 人事部关于建立注册建筑师制度及有关工作的通知 1373
人事部 国家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1373
人事部 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执业药师资格认定办法》的通知 1382
人事部 国家经贸委 司法部关于印发《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1384
人事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 1392
人事部关于非在职人员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发放问题的通知 1395
人事部关于当前金融系统经常化评聘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 1396
人事部 建设部关于印发《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 1397
人事部 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珠宝玉石质量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通知 1400
人事部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印发《民用航空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 1403
国家技术监督局 人事部关于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认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414
人事部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1419
人事部关于印发《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的通知 1424
人事部关于加强对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综合管理的通知 1428
人事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的通知 1428
人事部关于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监督巡视员有关工作的通知 1431
公安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基本素质考试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1433
人事部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管理的通知 1435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调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工作的通知 1438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调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种类、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1439
建设部 人事部关于全国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 1440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行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442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会计人员解除专业技术职务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1451
人事部 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部分科目免试的通知 1451
人事部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印发《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和《关于〈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若干问题的说明》的通知 1452
人事部 办公厅 关于转发福建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人事局 1458
《关于重申全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1458
人事部关于新建事业单位核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数额、结构比例有关问题的通知 145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 1460
人事部 国家计委 国家教委关于下达一九九七年从合格民办教师中转公办教师专项指标的通知 1462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462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及所属在京单位接收中专以上毕业生有关问题的通知 1465
人事部、公安部、国家粮食储备局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后调整办法》的通知 1467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部关于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迁)入有关人员审批办法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1468
人事部关于下发《资助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到非教育系统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1469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471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做好为新疆选派干部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472
公安部 人事部关于在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中录用人民警察问题的通知 1474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东西部地区人才市场建设对口支援试点工作的通知 1475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 公安部关于从全国高等学校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公安机关锻炼培养的通知 1476
劳动部 公安部 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颁发《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通知 1477
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的通知 1482
人事部关于印发《国务院所属部门成立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审批暂行办法》、《国务院所属部门成立的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年审暂行办法》及全国性人才交流会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 1483
人事部关于同意与济南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人事厅共同组建中国济南企业管理人才市场的复函 1487
人事部关于同意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组建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的复函 1491
人事部关于同意与兰州市人民政府、甘肃省人事厅共同组建中国兰州工程技术人才市场的复函 149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492
人事部 公安部关于下达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中第一批专项增干指标的通知 1496
国务院关于研究水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1496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核定国家税务局系统和地方税务所人员编制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1497
人事部 劳动部善于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工作协调意见的通知 1499
人事部关于委托国家教委等部门对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认定的通知 1500
人事部关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依照执行《劳动法》有关问题的复函 1502
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进行技术等级岗位考核有关问题的通知 1502
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职务)考试、考核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 1503
人事部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通知 1505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统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 1514
“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 1516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等部门关于培养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意见的通知 1520
中共中央组织部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国家教育委员会 财政部 人事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培训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522
人事部 国家科委 国家教委 财政部国家计委 中国科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强化“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培养的通知 1524
中共中共组织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1525
公安部 国家教委关于做好全国高等学校公安机构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 1527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法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1528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1531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1533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1536
人事部关于落实《企业管理人才测评系统》常模抽样工作的通知 1539
人事部关于给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获得者奖励晋升职务工资档次的通知 1542
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通知 1543
人事部关于印发《新录用国家公务员任职定级暂行规定》的通知 1544
人事部关于国家公务员辞职或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154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通知 1546
人事部办公厅关于报送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情况的通知 1547
人事部关于公务员受到行政处分能否办理退休手续问题的函 1548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若干规范》的通知 1548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1551
关于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通知 1553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1553
各地迅速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1555
股份有限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规定 1557
劳动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各类企业全面实行《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制度的通知 155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 1559
国家统计局 劳动部 人事部关于认真执行《统计法》准确统计工资数据的通知 1560
人事部关于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奖励晋升工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1561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办法 1562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2014年全新版浙江省人事考试参考用书 申论》曹文彪 2013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同仁眼科手册系列 同仁儿童眼病手册》付晶编 2018
- 《环境噪声监测实用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2018
- 《高度关注物质(SVHC)毒性手册 上》顾爱华主编 2019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