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体育养生学
中国体育养生学

中国体育养生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兆杰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742753
  • 页数:5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把现代体育学中对养生有益的成分,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中医养生学中,进行创新性地探索,创立中国体育养生学,系统了相关理论,详细介绍了实际有效的养生功法,是体育养生、健身益寿的宝典。
《中国体育养生学》目录

继承创新 才能求得发展(代序) 1

体育养生新篇 健康长寿指南(代序) 1

第一篇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 1

第一章 中医学发展概述 1

第一节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

第二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3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概述 4

第一节 上古时期 4

第二节 先秦时期 5

第三节 汉唐时期 10

第四节 宋元时期 14

第五节 明清时期 17

第六节 近代与现代 21

第三章 阴阳学说 23

第一节 阴阳的基本概念 23

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3

第三节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4

第四章 五行学说 26

第一节 五行的基本概念 26

第二节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6

第三节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8

第五章 中医养生学概论 28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28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29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 30

第六章 藏象 31

第一节 脏腑 32

第二节 气、血、津液 42

第七章 经络 46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组成 47

第二节 经络的循行分布概况 47

第三节 经络的作用 48

第八章 病因、病机 49

第一节 病因 49

第二节 病机 55

第九章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概念 57

第一节 生命 57

第二节 天年 59

第三节 衰老 61

第四节 天人相应 66

第五节 形神合一 70

第六节 动静互涵 72

第七节 协调平衡 75

第八节 正气为本 77

第九节 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79

第十章 运动养生 85

第一节 运动养生机理、特点和原则 85

第二节 运动养生的形式和流派 87

第三节 气功保健 88

第四节 常用的传统运动养生法简介 89

第十一章 精神养生 96

第一节 情志变化 97

第二节 调神养生法 99

第三节 调摄情绪法 104

第十二章 房事养生 107

第一节 房事养生教育的重要性 107

第二节 房事的生理作用 108

第三节 节制房事的意义 109

第四节 房事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111

第五节 强肾保健功法 112

第六节 房事禁忌 114

第一章 健康与体能 119

第一节 健康的定义 119

第二篇 体育与健康 119

第二节 体能的类别 121

第三节 体能的自我评价 123

第四节 体育锻炼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28

第二章 人体运动健康的科学基础 133

第一节 人体运动健康的社会学基础 133

第二节 人体运动健康的心理学基础 140

第三节 人体运动健康的生理学基础 147

第三章 人体运动健康 152

第一节 人体运动健康概论 152

第二节 影响人体健康的基本因素 156

第三节 人体运动的健康效应 160

第四节 人体运动健康的基本要素 166

第一节 人体运动健康的基本原则 168

第四章 人体运动健康的基本原理 168

第二节 人体运动健康的基本内容 170

第三节 人体运动健康的方法学原理 171

第四节 发展健康体能的基本原理 175

第五节 人体运动负荷效应的评估 186

第五章 运动的生物学基础 191

第一节 极点和第二次呼吸 191

第二节 超量恢复 191

第三节 快肌和慢肌 191

第四节 运动与免疫 192

第五节 运动与适应 193

第六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195

第一节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96

第二节 应激的征兆和模式 197

第三节 体育锻炼与应激控制 199

第四节 应对应激的放松方法 202

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社会健康 205

第一节 社会健康概述 205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社会健康 208

第三节 体育养生对促进社会健康的作用 211

第八章 体育锻炼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212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概述 213

第二节 冠心病的影响因素 215

第三节 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218

第九章 增强体能的锻炼原则和方法 219

第一节 增强体能的锻炼原则 220

第二节 运动处方的制定 223

第三节 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 226

第十章 健美运动与人体健康 235

第一节 健美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36

第二节 健美运动健身的分类 236

第三节 健美运动健身的基本特点 238

第十一章 武术与气功 239

第三篇 体育养生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243

第一章 运动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243

第一节 运动养生的原则 243

第二节 运动养生的方法 245

第二章 因人养生 247

第一节 胎孕养生 247

第二节 少儿养生 250

第三节 青少年养生 255

第四节 中年养生 257

第五节 老年养生 259

第六节 妇女养生 263

第七节 体力劳动者的养生 266

第八节 脑力劳动者的养生 268

第三章 运动卫生 270

第一节 运动训练卫生 270

第二节 个人卫生 271

第三节 自我身体检查 272

第四节 运动场地卫生 273

第五节 老年体育卫生 274

第六节 妇女体育卫生 274

第二节 娱乐养生的方法 275

第四章 娱乐养生 275

第一节 娱乐养生的意义 275

第五章 体育娱乐养生 282

第六章 娱乐养生技术设计简表 287

第七章 房中娱乐养生 289

第一节 房中健身概述 289

第二节 房中术史略 293

第三节 房中术与健康长寿 296

第四节 张景岳论房中术——十机 297

第八章 舞蹈养生 299

第九章 怎样做运动 301

第十章 不同时间的健身运动方法 306

第一节 不同季节的健身运动方法 306

第三节 一天中健身运动的时间选择 308

第二节 每周健身运动的时间选择 308

第四节 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健身运动 309

第十一章 心身疾病的行为治疗与自我训练治疗 310

第一节 行为疗法 310

第二节 自我训练 312

第三节 松弛训练 314

第十二章 健美运动 316

第一节 健美运动概述 316

第二节 健美运动的设计 317

第三节 健美运动的基本方法 320

第十三章 武术与剑术 328

第一节 武术运动的基本技法 328

第二节 武术运动健身的基本功 331

第三节 武术运动健身的锻炼方法 333

第四节 剑术的基本技法 334

第十四章 气功 335

第十五章 运动按摩养生 343

第一节 运动按摩的生理意义 343

第二节 按摩的基本要求 344

第三节 运动按摩的基本手法 344

第四节 经穴按摩的常用手法 347

第五节 按摩的分类应用 348

第一章 道教养生学的源流与特点 351

第一节 道教养生学的渊源 351

第四篇 中国古代儒道佛的体育养生 351

第二节 道教养生学的形成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352

第二章 道教养生术 362

第一节 呼吸修炼的理论 362

第二节 文献和流派 363

第三节 呼吸修炼方法 364

第三章 道教形体锻炼养生术 366

第一节 道教形体锻炼 366

第二节 导引的理论、作用与发展 367

第三节 形、息、意三结合与太极拳 368

第四节 按摩与咽津(唾) 369

第五节 关于导引的著作与方法 369

第一节 导引术的历史渊源 372

第二节 部分功法、术式分析 372

第四章 马王堆《导引图》部分功法 372

第三节 导引健身法 374

第五章 敦煌养生法 375

第一节 静功养生图 375

第二节 吐纳导引法 376

第三节 劳动与气功 376

第五篇 体育养生实务 381

第一章 体育养生功法 381

第一节 气功 381

第二节 八段锦 400

第三节 五禽戏 409

第四节 扇子舞 411

第五节 龙游龟缩功 414

第六节 少林内功一指禅 415

第七节 抗癌健身法 420

第八节 其它功法 429

第二章 养生健身法 438

第一节 人体形体健美锻炼方法 438

第二节 中年男子健美运动处方 458

第三节 其它养生保健法 467

第三章 医疗健身法 488

第一节 运动性疾病的防治 488

第二节 心理障碍者的健身运动 493

第三节 一些常见疾病的体育养生疗法 494

第四节 中年常见病防治运动处方 509

第五节 癌症康复体操 512

第六节 其他医疗保健法 52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