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科目考试应试辅导  法律卷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科目考试应试辅导  法律卷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科目考试应试辅导 法律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剑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365127
  • 页数:263 页
图书介绍: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科目考试应试辅导 法律卷》目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

一、法及其基本特征 1

目录第十章 法学基础理论 1

二、权利和义务 2

(一)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

(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

(三)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3

三、法律关系 4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4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5

(三)法律关系的构成 5

(四)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7

(一)法的历史分类 8

(二)法的一般分类 8

一、法的分类 8

第二节 我国当代法的体系 8

(三)法的其他特殊分类 9

二、部门法体系 9

(一)部门法体系的概念 9

(二)我国的部门法体系 10

(三)法的效力等级体系 11

第三节 法的制定 12

一、立法及立法权 12

二、立法体制 12

(一)中央一级  13

(二)地方一级  13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  14

(二)我国现行的立法程序  14

三、立法程序 14

四、立法技术 15

第四节 法的实施 15

一、法的实施的含义及意义 15

二、法的适用 15

(一)法的适用的概念与特点 15

(二)法的适用原则 16

三、法的效力 17

(一)法的时间效力 17

(二)法的空间效力 18

(三)法对人的效力 18

四、法律解释 19

(一)法律解释的分类 19

(二)法律解释的意义 19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20

(三)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 20

五、法律责任 20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 21

(三)产生法律责任的主要原因——违法行为 21

(四)法律责任的构成 22

(五)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22

(六)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 23

六、法律监督 24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及意义 24

(二)法律监督的分类 25

(三)法律监督的构成 25

(四)法律监督的原则 25

(五)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体系 26

一、法治与人治 27

(一)法治的概念 27

第五节 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27

(二)法治与人治 28

(三)法治与人权 28

二、依法治国及其主体、对象和目标 28

(一)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 28

(二)依法治国的主体、对象 29

(三)依法治国的目标 29

三、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0

(一)民主政治的内涵 30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0

(三)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 31

关键词表 32

(一)关于法律规范 33

(二)关于法的基本特征 33

重点提示 33

(三)关于权利和义务 35

(四)关于法的历史分类 36

(五)关于立法体制 38

(六)关于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8

(七)关于法的实施 39

(八)关于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39

(九)关于法治与法制  40

(十)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理论的论述  41

(十一)当代中国与西方国家在人权理论上的主要区别  42

(十二)法治的几种不同含义 42

第十一章 宪法 44

第一节 宪法概述 44

一、宪法的概念 44

(一)宪法规定的内容和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于其他法律 44

二、宪法的本质 45

(二)宪法的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45

(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其他法律 45

三、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6

(一)宪法的指导思想  46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46

四、宪法的作用 46

(一)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 46

(二)宪法对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作用 47

(三)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47

(四)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 47

(五)宪法对法制的作用 47

五、宪法解释 47

六、宪法监督 48

二、我国的国家形式 49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49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和基本制度 49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49

七、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49

(二)国家的结构形式 50

(三)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50

三、我国的基本制度 51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51

(二)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 53

(三)选举制度 54

(四)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56

第三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56

一、国家机构概述 56

(一)国家机构的特征 56

(二)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57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8

二、中央国家机关 58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9

(三)国家主席 59

(四)国务院 60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 60

三、地方国家机关 60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60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1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62

(四)“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 62

四、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63

(一)人民法院 63

(二)人民检察院 64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65

五、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65

第四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65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66

(一)平等权  66

(二)政治权利与自由 66

(三)宗教信仰自由 66

(四)人身自由 67

(五)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受损索赔权 67

(六)社会经济权利 67

(七)文化教育权  67

(八)特定主体权利的保护 68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68

四、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68

(一)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69

二、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构成要件 69

一、国家赔偿的概念与意义 69

第五节 国家赔偿制度 69

(二)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 70

三、国家赔偿的范围 70

(一)行政赔偿范围 70

(二)刑事赔偿范围 71

(三)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赔偿范围  71

四、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71

(一)行政赔偿请求人与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71

(二)刑事赔偿请求人与刑事赔偿义务机关 72

五、国家赔偿程序 72

(一)行政赔偿程序  72

(二)刑事赔偿程序 73

关键词表 74

(二)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  74

(一)国家赔偿的方式 74

六、国家赔偿的方式与计算标准 74

重点提示 75

(一)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75

(二)宪法监督  76

(三)现行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76

(四)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78

(五)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79

(六)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80

(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81

(八)“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 82

(九)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83

(十)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83

(十一)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84

(二)行政法的特征 85

(一)行政法的概念  85

第一节 行政法 85

第十二章 有关部门法 85

一、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 85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86

(一)合法行政原则 86

(二)合理行政原则 86

三、行政法律关系 86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86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与变动 86

四、行政组织、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 87

(一)行政组织与行政组织法  87

(二)行政主体  87

(三)国家公务员 87

五、行政行为 87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87

(四)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 88

六、行政立法 88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 88

(三)行政行为的效力 88

七、行政许可 89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点 89

(二)行政许可程序 89

八、行政处罚 89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点 89

(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89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 90

(四)行政处罚的设定 90

(五)行政处罚程序 90

九、行政强制 90

(一)行政强制措施 90

(二)行政复议的原则 91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与特征 91

(二)行政强制执行 91

十、行政复议 91

(三)行政复议的范围 92

(四)行政复议的管辖 92

(五)行政复议的程序 93

十一、行政法制监督 94

第二节 民法 94

一、民法概述 94

(一)民法的概念 94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94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 95

(四)民法的适用范围 95

(五)民事法律关系 95

二、民事主体 95

(一)公民(自然人) 96

(二)法人 97

三、民事法律行为 98

(一)概念与特征 98

(二)分类 98

(三)有效要件 98

(四)无效民事行为 98

(五)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99

(六)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的后果 99

(七)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99

四、代理 99

(一)概念与特征 99

(六)代理关系的终止 100

(五)表见代理 100

(四)无权代理 100

(二)种类 100

(三)滥用代理权 100

五、物权 101

(一)概念及特征 101

(二)分类 101

(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01

六、财产所有权 102

(一)概念及特征 102

(二)财产所有权的权能 102

(三)财产所有权的取得 102

(四)善意取得制度 102

(五)财产所有权的移转 102

(六)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 102

(一)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103

(三)合同的分类 103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03

(八)相邻关系 103

七、合同 103

(七)共有 103

(四)合同成立的要件 104

(五)要约与承诺 104

(六)合同的内容 104

(七)合同的形式 104

(八)合同的效力 104

(九)无效合同 105

(十)可撤销的合同 105

(十一)合同履行的原则 105

(十二)合同的变更 105

(十三)合同的转让 105

(十七)有名合同 106

(十六)缔约过失责任 106

(十四)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106

(十五)违约责任 106

八、担保 107

(一)债的担保 107

(二)保证 107

(三)抵押 107

(四)质押 107

(五)留置 108

(六)定金 108

九、人格权 108

(一)生命权 108

(二)健康权 108

(三)身体权 108

(四)名誉权 108

十、知识产权 109

(二)著作权 109

(一)概述 109

(五)肖像权 109

(八)隐私权 109

(七)名称权 109

(六)姓名权 109

(三)商标权 110

(四)专利权 111

十一、民事责任 112

(一)概念与特征 112

(二)民事责任的分类 112

(三)侵权的民事责任 112

(一)公司法 113

一、企业法律制度 113

(四)民事责任的承担 113

第三节 经济法 113

(二)合伙企业法 116

(三)个人独资企业法 117

(四)外商投资企业法 117

二、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119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 119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19

(三)产品质量法 120

三、金融法律制度 121

(一)银行法 121

(二)证券法 122

四、财税法律制度 123

(一)财政法 123

(二)税法 123

(一)对外贸易法 125

五、对外贸易与国际商贸法律制度 125

(二)国际商贸法律制度 127

第四节 社会法 128

一、劳动法 128

(一)劳动法的概念及内容 128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128

(三)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129

(四)劳动者 129

(五)劳动合同 130

(六)集体合同 130

(七)劳动争议 130

二、社会保障法 130

(一)概述 130

(五)社会优抚法律制度 131

(四)社会福利法律制度 131

(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131

(三)社会救助法律制度 131

第五节 环境法 132

一、自然资源法 132

(一)概念 132

(二)调整对象 132

(三)立法体系 132

(四)基本原则 132

二、环境保护法 132

(一)基本概念 132

(二)基本原则 133

(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133

(一)刑法的概念 134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34

第六节 刑法 134

一、刑法及其特有原则 134

(四)环境法律责任 134

二、犯罪及犯罪构成 135

(一)犯罪的概念 135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135

(三)犯罪构成 136

(四)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136

三、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 138

(一)共同犯罪 138

(二)单位犯罪 138

四、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139

(一)主刑 139

(三)非刑罚处罚方法 140

(二)附加刑 140

五、我国刑法分则中犯罪分类 141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 141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141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41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41

(五)侵犯财产罪 142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142

(七)危害国防利益罪 142

(八)贪污贿赂罪 142

六、与国家公务人员职务有关的犯罪 143

(一)贪污罪 143

(十)军人违反职责罪 143

(九)渎职罪 143

(二)挪用公款罪 144

(三)受贿罪 144

(四)行贿罪 145

(五)玩忽职守罪 145

(六)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145

(七)徇私枉法罪 145

(八)枉法裁判罪 146

第七节 诉讼程序法 146

一、刑事诉讼法 146

(一)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46

(二)管辖 146

(三)回避制度 147

(四)辩护 147

(七)刑事诉讼程序 148

(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148

(五)证据 148

二、民事诉讼法 149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149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149

(三)第一审普通程序 150

(四)简易程序 150

(五)第二审程序 151

(六)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 151

(七)审判监督程序 151

(八)督促程序 151

(九)公示催告程序 152

(十)破产程序 152

(十一)执行程序 152

(三)行政诉讼被告 153

(四)举证责任规则 153

三、行政诉讼法 153

(二)行政诉讼范围 153

(一)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153

(五)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 154

(六)行政诉讼的判决(一审) 154

(七)行政诉讼的裁定、决定 154

(八)行政附带民事诉讼 154

四、仲裁法 155

(一)仲裁的性质 155

(二)仲裁范围 155

(三)仲裁的基本原则 155

关键词表 156

(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59

(三)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有效成立要件 159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159

重点提示 159

(四)行政处罚的种类、设定与程序 160

(五)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与复议决定的种类 160

(六)民法的调整对象 161

(七)民事权利及其分类 162

(八)公民与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比较 162

(九)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163

(十)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163

(十一)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 164

(十二)代理与委托、行纪、居间等相近概念的区别 164

(十三)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65

(十四)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166

(十五)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66

(十六)定金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167

(十七)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68

(十八)知识产权的特点 169

(十九)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169

(二十)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170

(二十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 170

(二十二)欺骗性交易行为 171

(二十三)商业贿赂行为 171

(二十四)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171

(二十五)低价倾销行为的除外规定 171

(二十六)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172

(二十七)汇票、本票和支票 172

(二十八)刑法及其特有原则 172

(二十九)犯罪及犯罪构成 172

(三十)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 173

(三十三)与国家公务人员职务有关的犯罪 174

(三十二)我国刑法分则中犯罪分类 174

(三十一)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174

(三十四)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原则 176

(三十五)刑事诉讼的管辖 177

(三十六)刑事诉讼的回避 177

(三十七)刑事诉讼的证据 178

(三十八)刑事诉讼的辩护 178

(三十九)刑事诉讼程序 178

(四十)民事诉讼法 178

(四十一)行政诉讼法 180

(四十二)仲裁法 181

关键词音序索引 183

考核测试 188

十、法学基础理论 188

考核测试题 188

参考答案 203

考核测试题 210

十一、宪法 210

参考答案 217

十二、有关部门法 226

(一)行政法 226

考核测试题 226

参考答案 228

(二)民法、经济法、社会法、环境法 230

考核测试题 230

参考答案 241

(三)刑法 245

考核测试题 245

参考答案 249

(四)诉讼程序法 253

考核测试题 253

参考答案 26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