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耀灿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10055343
  • 页数:5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充分吸收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以及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集中国内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本学科研究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目录

目录 1

序  1

导论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析 1

第一章 范畴建构 19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涵义、类型及内在关系 20

(一)范畴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 20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及内在关系 23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与逻辑功能 32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科学内涵 32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 38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功能 50

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体系的理论创新 59

(一)学科化 59

(二)科学化 62

(三)现代化 64

(四)民族化 66

第二章 价值追问 70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71

(一)问题的缘起 71

(二)研究的意义 74

(一)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简要历程 78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现状检视与反思 78

(二)中国价值论研究的历史轨迹 79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主要论域 82

(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简要评析 90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 91

(一)哲学基础 92

(二)理论体系 100

(三)研究视野 107

(四)研究方法 112

(一)研究意义 117

一、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的意义与理论基础 117

第三章 结构优化 117

(二)理论基础 121

二、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的现状述评 126

(一)关于基本结构的研究 126

(二)关于具体结构的研究 129

(三)关于结构优化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135

(四)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研究的简要评析 137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主要研究论域 139

(一)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深刻意义 139

(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评价标准 141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理论体系 142

(四)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约束条件 150

(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152

第四章 功能发挥 155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 155

(一)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155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与类型 161

(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意义 164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历史考察与现状述评 167

(一)历史考察 167

(二)现状述评 177

三、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191

(一)内部因素 191

(二)外部因素 194

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新思路 198

(一)把握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198

(二)整合学科资源 200

(三)加强实证研究 201

(四)细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功能 201

(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 203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 205

(一)哲学基点 205

第五章 过程分析 205

(二)含义、特征和本质 210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运行分析 216

(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 216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运行的基本环节 218

(三)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主体的理性行为 220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的非理性因素 222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体系 223

(一)矛盾体系 224

(二)规律体系 228

(一)哲学思维的升华 232

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的发展趋势 232

(二)研究方法的引鉴 235

(三)现实问题的关注 240

第六章 机制转换 250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述评 250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概览 250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257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的成功经验 263

三、对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的有益探讨 267

四、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是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 272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274

五、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 274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 277

(三)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 282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机制 285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机制 286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 290

(七)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292

(八)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 294

第七章 活动研究 299

(一)传统“社会需要论”的研究范式及其弊端 300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300

(二)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的研究范式转向 303

(三)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必须着眼于人的活动 307

(四)从人的活动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义 317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问题研究动态 323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328

(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理论的历史渊源 329

(二)马克思主义的活动观 329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人的存在和发展 332

(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分析 334

(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模式 338

第八章 主体间性 342

一、研究现状综述 343

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348

(一)主体性与客体性 348

(二)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349

(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与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355

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 361

(一)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 361

(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功绩 363

(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364

(一)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370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37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71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373

(四)网络社会的必然要求 375

五、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377

(一)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理想模式 377

(二)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378

第九章 文化环境 392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研究视域的确立 392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研究的相关概念 392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研究的基本问题 399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系统分析 402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结构 403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特征 411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功能 411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运行 422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系统内运行 422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系统外运行 437

第十章 社会归化 449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449

(一)研究背景 449

(二)研究意义 455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及其条件 458

(一)社会化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界定 458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逻辑路线 461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生条件 464

(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468

(五)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两个认识误区 474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研究方法 477

(一)历史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77

(二)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法 479

(三)宏观综合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79

(四)逻辑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80

第十一章 评估探讨 482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与意义 482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 482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特点 485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意义 488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 490

(一)方向性原则 491

(二)辩证性原则 493

(三)客观性原则 495

(五)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496

(四)全面性原则 496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497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 497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一般结构与特点 499

(三)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501

四、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具体方法 505

(一)实地调查评估法 505

(二)模拟情景评估法 507

(三)综合积分测评法 508

(四)模糊评估法 510

后记 5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