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创新与借鉴  中国教育技术路径研究
创新与借鉴  中国教育技术路径研究

创新与借鉴 中国教育技术路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立志,孟昭宽主编;杨丽娜,肖克曦,李燕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4744159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沿袭了时间脉络、政权更迭的顺序、教育史的线索、技术史的路径、地理区分的维度、制度史和思想史的逻辑等几条线索,找寻推动教育技术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讲述了我国教育技术路径的历史及其特点。
《创新与借鉴 中国教育技术路径研究》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关于教育技术的起源问题 1

二、相关概念界定 4

三、相关文献综述 6

四、理论框架 11

五、研究方法 15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教育技术 17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技术 17

一、教育技术的萌芽 17

二、文字前的记事方式 18

三、教育器具的出现 20

第二节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技术 21

一、夏朝的教育技术 21

二、商朝的教育技术 22

三、西周的教育技术 23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技术 23

一、春秋时期的教育技术 24

二、战国时期的教育技术 26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技术思想 28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技术 30

第一节 秦朝的教育技术 30

一、崇尚技术的风气 30

二、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31

三、造纸术的萌芽 31

第二节 汉朝的教育技术 32

一、西汉时期的教育技术 32

二、东汉时期的教育技术 34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技术 39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教育技术 39

一、教学设计的雏形 39

二、学位考试出现 40

三、著录弟子延续 41

四、魏晋时期教育技术衰弱的原因 41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技术 42

一、国学中的教育技术 42

二、蒙学教材的突破 43

三、胎教方法的倡导 44

四、私学中教育技术的尝试 45

五、音乐教育的兴盛 46

六、南北朝时期教育技术落后的原因 49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技术 51

第一节 隋代的教育技术 51

一、科举制中的教育技术 51

二、雕版印刷中的教育技术 51

第二节 唐代的教育技术 53

一、科举中的教育技术 53

二、音乐教育技术 53

三、半工半读的艺徒制 54

四、官学的直观教学 55

五、唐朝教育技术发展的原因 57

第三节 五代十国的教育技术 58

一、印刷技术的进展 58

二、医学教育技术进展 59

三、音乐教育技术进展 60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教育技术 62

第一节 北宋时期的教育技术 62

一、中国教育技术学的诞生 63

二、中国教育技术的革命 64

三、中国教材设计的跃进 65

第二节 南宋时期的教育技术 66

一、教学设计日趋完善 67

二、教学工具日益改进 68

三、医学教育技术不断发展 69

四、宋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原因 70

第七章 元明时期的教育技术 72

第一节 元代时期的教育技术 72

一、医学教育技术的延续 72

二、教学设计的继承 73

三、印刷术的改进 73

四、舆图的直观运用 73

五、元朝教育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 74

第二节 明代时期的教育技术 75

一、教学媒介的进展 75

二、教学工具的革新 76

三、教学手段的改进 78

第八章 前清时期的教育技术 81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发展 81

一、设计与开发学习资源 81

二、创造与使用技术性学习资源 82

三、扩大教学媒介的范围 84

第二节 函授教育的萌芽 85

一、早期国子监的异地教学形态 85

二、早期国子监异地教学的分析 85

第三节 戴震的教育技术思想 86

一、注重直观教学 86

二、注重实物验证 87

三、教育技术思想的影响 88

古代部分小结 89

第九章 晚清时期的教育技术 92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延续 92

一、中国照相技术的出现 92

二、工学的教育技术发展 93

三、医学教育技术繁盛 96

四、古代蒙学教材的延续 98

第二节 电化教育的开端 100

一、国外电影的传入 100

二、我国电影教育的发端 101

三、教会学校电化教育的发轫 101

第三节 函授教育的肇始 102

一、近代最早的函授教育活动 102

二、近代最早的函授教育机构 103

第四节 特殊教育手段的创立 103

一、教会学校的盲人教育技术 103

二、教会学校的聋哑人教育技术 104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技术 105

第一节 国民政府统治区域的电化教育 105

一、相关术语的由来 105

二、电化教育的组织机构 109

三、有关电化教育的法律法规 112

四、电化教育的经费 114

五、电化教育的内容 117

六、函授教育的发展 121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电化教育 123

一、抗日根据地的电化教育 124

二、解放区的电化教育 127

第三节 日伪占据时期的电化教育 128

一、“满铁”对我国电化教育的染指 128

二、“满映”在我国电化教育的行径 128

三、汪伪政府电化教育的卖国鼓噪 129

第四节 舒新城的电化教育思想 129

一、生平和政治观点 130

二、电化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131

三、对后世的影响 134

第五节 郭有守的电化教育思想 135

一、生平与信仰 135

二、电化教育的主要思想与活动 137

三、电化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评价 140

近代部分小结 142

第十一章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教育技术 145

第一节 我国电化教育的制度 145

一、电化教育管理机构的变迁 145

二、电化教育政策的变迁 146

三、电化教育仪器生产变迁 147

第二节 学校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148

一、电化教育专业的初步发展 148

二、广播电视大学的建立和发展 150

三、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建立 152

四、函授教育的发展 154

第三节 社会电化教育的大力发展 156

一、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突破进展 157

二、电影教育的蓬勃发展 158

三、电教期刊的发展 160

第四节 萧树滋的电化教育思想 160

一、主要生平 160

二、电化教育思想的内涵 162

三、电化教育思想的评价 165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至今的教育技术 167

第一节 电化教育的飞跃 167

一、电化教育政策的沿革 167

二、电化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168

三、电影教育的发展与衰退 170

四、教育技术设备不断创新 170

五、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 174

六、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75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科建立与发展 177

一、教育技术学科建立 177

二、教育技术学科发展 181

三、远程教育学的创立 181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文献分析 189

一、我国现阶段教育技术期刊概况 189

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分析 192

第四节 最新教育技术热点问题 194

一、教育技术理论建设 194

二、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 197

三、创新性技术研究 200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201

五、绩效技术与企业培训 206

第五节 南国农电化教育思想 207

一、主要社会经历 207

二、电化教育理论贡献 208

三、电化教育思想评价 210

第十三章 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教育技术 211

第一节 中国台湾的教育技术 211

一、日据时期的电化教育(1895—1945年) 211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技术(1945—1978年) 213

三、革新后教育技术(1978年至今) 214

第二节 中国香港的教育技术 220

一、回归前的教育技术 220

二、回归后的教育技术 222

第三节 中国澳门的教育技术 223

一、早期的教育技术 224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澳门电化教育 225

三、回归后的教育技术 227

现当代部分小结 231

参考文献 234

附录一 中国教育技术大事记 242

附录二 外国教育技术大事记 267

后记 2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