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
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

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大伟,魏清光著;方梦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0113978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词汇、语法、篇章、语义等各方面对翻译进行探讨,有时针对某一问题,笔者从不同角度加以阐述。某些句子结构的安排,既从语法,又从篇章与信息的角度来探讨。从多视角来进行交叉分析,或许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更灵活地掌握翻译技巧。所选例句涵改面宽,涉及经济、政治、法规、交通、外交、文学等话题,其实用性是不言而喻的。
《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目录

总序 1

目录 1

1 词汇 1

1.1 词义准确 1

1.1.1 褒、贬义的准确 1

1.1.1.1 使用褒义词 1

前言 3

1.1.1.2 使用中性词 3

1.1.1.3 使用贬义词 5

1.1.2 语义的准确 7

译例出处及书中简称 7

1.2 一词双义引起的简练 12

1.2.1 动词的一词双义 12

1.2.2 名词的一词双义 13

1.2.3 介词的一词双义 16

1.3 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用词 16

1.4 变换用词 21

1.5 汉英词汇视点之差异 26

1.6 动态与静态 28

1.7 填充词 30

1.7.1 虚词填充词 30

1.7.2 实词填充词 34

1.8 冠词 37

1.9 范畴词 40

1.10 词语的搭配能力 43

1.10.1 选用正确搭配 43

1.10.2 选用搭配能力强的词 45

1.10.3 添加词汇以满足搭配要求 46

1.11 数字的模糊表达 47

1.12 倍数、百分比的译法 49

2 句法结构 53

2.1 介词词组 53

2.1.1 将介词词组转为从句 54

2.1.2 用语义具体的实词修饰远处的相关词 57

2.2.1.1 缩短状语与被修饰对象之间的距离 59

2.2 状语 59

2.2.1 解决修饰不清的问题 59

2.2.1.2 是否修饰两个对象 63

2.2.1.3 限制性与非限制性状语 68

2.2.2 多个状语的安排 69

2.2.2.1 状语的位置 69

2.2.2.1.1 分置状语以求结构平衡 69

2.2.2.1.2 将相关状语安排在一起 72

2.2.2.2 将状语转为其他句子结构 74

2.3 定语 75

2.3.1 前置与后置定语 75

2.3.1.1 使用名词性定语 76

2.3.1.2 前置定语与后置定语的选择 77

2.3.1.2.1 前置定语的使用 78

2.3.1.2.2 后置定语的使用 80

2.3.1.3 含有介词的名词词组作前置定语 82

2.3.1.4 前置定语中避免过多地叠用名词 83

2.3.2 多定语与长定语的处理 84

2.3.2.1 平衡前置定语与后置定语 84

2.3.2.2 将隔离的词组定语改为从句定语 87

2.3.2.3 将长定语分流到从句或主句中 88

2.3.2.4 将长定语分流到并列结构中 91

2.3.2.5 将长定语分流到同位结构中 92

2.3.2.6 调整长、短定语的前后位置 95

2.3.2.7 修改全句句型 96

2.3.2.8 括号内容的翻译 98

2.4 汉语无主句、无宾句的处理 99

2.4.1 补上人称代词作为主语 100

2.4.2 补上语义虚泛或具体的词语充当主语 102

2.4.3 转为被动语态 103

2.4.4 将非主语成分转为主语 104

2.4.5 补上省略的宾语 106

2.4.6 使用英语名词以省略宾语 107

2.5 主从关系的处理 108

2.5.1 词汇、词组的主从 109

2.5.2 分句的主从 111

2.6 合并与分拆 114

2.6.1 连接词并句 114

2.6.2 非连接词并句 115

2.6.2.1 副词并句 116

2.6.2.2 形容词并句 118

2.6.2.3 介词并句 119

2.6.2.4 分词并句 120

2.6.2.5 名词词组并句 121

2.6.3 分拆 121

2.7.1 把汉语并列结构译成英语并列结构 124

2.7 并列结构 124

2.7.2 把汉语非并列结构改成英语并列结构 127

2.8 多层次并列关系 128

2.8.1 改变英语词形 129

2.8.2 使用大型连接词 132

2.8.3 添加或减少连接词语 134

2.8.4 减少语法层次 138

2.9 提取“公因式” 141

2.9.1 显性提取“公因式” 141

2.9.2 隐性提取“公因式” 145

2.10 管辖问题 149

3.1 衔接 154

3.1.1 指代 154

3 篇章 154

3.1.1.1 使用代词 155

3.1.1.2 使用实词 158

3.1.2 省略、替代 160

3.1.3 标点符号衔接 161

3.2 连接词语的衔接力 165

3.2.1 使用适当长度的连接词语 165

3.2.2 连接词语的联用 168

3.2.3 使用从句连接词增强拖动力 173

3.2.4 添加总结词 175

3.2.4.1 添加前置总结词 175

3.2.4.2 添加后置总结词 178

3.2.5 简化总分结构中的连接词语 181

3.2.6 重复介词以增强衔接性 185

3.3 语段衔接 187

3.3.1 缩短两个语段之间的距离 188

3.3.1.1 前面语段向后移 188

3.3.1.2 后面语段向前移 192

3.3.1.3 缩减两相关语段之间的词汇 194

3.3.2 利用搭配关系遥相呼应 196

3.4 尾心与尾重 198

3.4.1 尾心 198

3.4.1.1 使用正常语序取得尾心 198

3.4.1.2 将一结构移前以取得尾心 199

3.4.2 尾重 202

3.4.2.1 将长结构移到句末 202

3.4.2.2 拉长句末结构或缩短前面结构 206

3.4.3 尾重与尾心的综合处理 207

3.4.3.1 尾重与句首信息中心 208

3.4.3.2 尾重与句中信息中心 210

3.4.3.3 尾心及适当增大尾重 211

3.4.3.4 仅保留尾心 213

3.4.3.5 综合分析 215

3.5 汉语主题的几种译法 217

3.5.1 将汉语主题转为英语主语 217

3.5.2 “关于……”句型的译法 219

3.5.3 长主题的译法 221

4 修辞与语义 226

4.1 形象的处理 226

4.1.1 保留形象 226

4.1.2 转换形象 228

4.1.3 删去形象 229

4.1.4 加强形象 232

4.2 拟人化 233

4.2.1 将汉语非人物性主语转为英语的人物性主语 233

4.2.2 将汉语非人物性主语中的人物转为英语的人物性主语 235

4.2.3 使用与人类活动较密切的非人物名词充当主语 237

4.2.4 使用与汉语非人物主语中与人类活动较密切的名词充当主语 238

4.2.5 将汉语非人物性主语转为非主语 239

4.3 减弱语气 242

4.3.1 改用语气不太强烈的词语 243

4.3.2 删除语气强烈的词语 245

4.4 加强语气 247

4.5 重复的处理 250

4.5.1 显性重复 251

4.5.1.1 删除不必要的重复 251

4.5.1.2 变换用词 253

4.5.2 隐性重复 255

4.5.2.1 描述整体时的重复 255

4.5.2.2 描述“进一步”时的重复 258

4.5.2.3 其他重复 259

4.6 可推断地点、时间、人体的省略 260

5 译者的主体性 264

5.1 基础语法项目 266

5.1.1 时与体 266

5.1.2 虚拟语气 273

5.1.3 情态 276

5.1.4 词性转换 279

5.1.5 冠词 284

5.2 词语语义的模糊性 286

5.2.1 词汇语义的模糊性 287

5.2.2 词组语义的模糊性 291

5.3 句子结构 293

5.3.1 添加主语、宾语中的主观性 293

5.3.2 对主从关系的不同理解 297

5.3.3 对语序的不同处理 299

5.3.3.1 词组顺序 300

5.3.3.2 全句语序 304

5.3.4 对逻辑关系的不同理解 309

5.4 语篇 311

5.5 意象、修辞的处理 317

5.5.1 删除 318

5.5.2 转换 321

5.5.3 添加 325

5.6 逻辑准确 329

5.6.1 时间上的准确 330

5.6.2 数量、范围上的准确 331

5.6.3 推理上的准确 335

5.6.4 缺损语义的补充 337

5.7 对文化信息丰富的词语的解释性翻译 340

5.7.1 政治术语的解释 340

5.7.2 历史文化术语的解释 343

5.7.3 地理名称的解释 345

5.7.4 礼貌用语的添加 348

5.7.5 标题与图片说明的翻译 350

参考文献 3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