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刑法学 上 I
刑法学 上 I

刑法学 上 I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忠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3660996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西南政法大学系列教材之一,根据刑法典顺序设置章节,共分十九章。
《刑法学 上 I》目录

第一章 刑法规范概述 1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属性 1

一、刑法的概念 1

二、刑法的性质 2

第二节 中国刑法发展概况 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的中国刑法 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发展 7

一、刑法的根据 9

第三节 刑法的根据与任务 9

二、刑法的任务 12

第四节 刑法的渊源与体例 14

一、刑法直接渊源与间接渊源 14

二、刑法典的编纂体例 19

第五节 刑法的解释 21

一、刑法解释的含义 21

二、刑法解释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21

三、刑法解释的基本立场 23

四、刑法解释的种类 25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31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渊源和历史发展 31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31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蕴涵 33

三、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体现 34

四、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 35

第二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36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思想渊源与发展 36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 37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 37

四、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司法适用 38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39

一、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思想渊源和发展 39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蕴涵 40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 41

四、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42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44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44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44

二、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46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53

一、刑法生效的时间 53

二、刑法失效的时间 53

三、刑法的溯及力 53

第一节 犯罪的本质 58

一、西方学者关于犯罪本质的观点述评 58

第四章 犯罪概念 58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论述 60

第二节 犯罪的一般特征 61

一、犯罪的定义 61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62

第三节 罪的分类 68

一、犯罪的理论分类 68

二、犯罪的立法分类 69

一、犯罪构成的历史渊源 72

第五章 犯罪构成概述 72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说 72

二、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75

三、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 77

四、犯罪构成的意义 77

第二节 犯罪构成要件概说 78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 78

二、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 79

三、基本的与选择的犯罪构成要件 82

第六章 犯罪客体 84

第一节 犯罪客体概述 84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84

二、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 86

三、犯罪客体的意义 87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88

一、犯罪客体的一般分类 89

二、犯罪的直接客体的分类 90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 92

第三节 犯罪对象 92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 93

第七章 犯罪主体 96

第一节 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 96

一、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 96

二、研究犯罪主体要件的意义 98

第二节 自然人犯罪主体一般要件 99

一、刑事责任能力 100

二、决定和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101

第三节 自然人犯罪特殊主体要件 108

一、自然人犯罪的特殊主体与特殊主体要件 108

二、自然人犯罪特殊主体要件的分类 109

第四节 单位犯罪主体要件 110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 110

二、单位犯罪主体要件 112

二、犯罪主观要件的特点 117

一、犯罪主观要件的概念 117

第一节 犯罪主观要件概述 117

第八章 犯罪主观要件 117

三、犯罪主观要件的客观性 120

四、犯罪主观要件的意义 120

第二节 犯罪故意 121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121

二、犯罪故意的内容 122

三、犯罪故意的法定类型 123

四、犯罪故意的学理分类 125

五、犯罪的目的与动机 126

第三节 犯罪的过失 127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127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 128

三、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131

第四节 刑法中的意外事件 132

一、刑法中意外事件的概念和特征 132

二、刑法中意外事件与几种犯罪行为的区别 133

二、犯罪客观要件的特征 135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概念 135

第一节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 135

第九章 犯罪客观要件 135

三、犯罪客观要件的意义 137

第二节 危害行为 138

、危害行为的概念 138

二、危害行为与其他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在联系 139

三、决定危害行为客观性质的条件 141

四、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 141

一、危害结果的概念 143

第三节 危害结果 143

二、危害结果的特征 144

三、危害结果在我国刑法中的表现形式 145

第四节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146

一、刑法中因果关系的概念 146

二、指导刑法中因果关系研究的哲学原理 147

三、认定刑法中因果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150

第五节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150

三、特定的犯罪手段 151

二、特定的犯罪地点 151

一、特定的犯罪时间 151

第十章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一、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 153

二、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特征 154

三、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本质及分类 155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156

二、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 156

第二节 正当防卫 156

三、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161

第三节 紧急避险 162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162

二、紧急避险成立的条件 162

三、避险过当的刑事责任 165

第四节 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165

一、履行法定义务 165

二、执行上级命令 165

四、正当的业务行为 166

三、行使合法权利 166

五、经被害人同意的行为 167

第十一章 犯罪未完成形态 169

第一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概述 169

一、犯罪的形态与犯罪的结束形态 169

二、犯罪的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 170

三、研究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意义 171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 172

第二节 犯罪预备 172

二、犯罪预备的类型 173

三、预备犯的刑事责任 173

第三节 犯罪未遂 174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 174

二、犯罪未遂的特征 174

三、犯罪未遂的分类 176

四、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 177

二、犯罪中止的特征 178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178

第四节 犯罪中止 178

三、犯罪中止的分类 179

四、犯罪中止的刑事责任 180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 182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182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182

二、国内外共同犯罪的理论论争 182

一、两个以上符合犯罪主体条件的共同犯罪人 183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183

二、共同的犯罪故意 184

三、各共同犯罪人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行为 185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分类 187

一、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 187

二、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188

三、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 188

四、一般的共同犯罪和特殊的共同犯罪 188

五、犯罪集团 188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189

第四节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189

二、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190

第十三章 定罪 198

第一节 定罪概述 198

一、定罪的概念和特征 198

二、定罪的意义 201

第二节 定罪的原则和方法 202

一、定罪的原则 202

二、定罪的方法 204

一、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的概念 205

第三节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与定罪 205

二、行为人对法律规定的认识错误与定罪 206

三、行为人对与行为有关的事实的认识错误与定罪 206

第四节 危害行为的情节 与定罪 209

一、定罪情节 的概念 209

二、定罪情节 在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情况 210

三、定罪情节 的内容 211

一、区分罪数的意义 214

第一节 罪数的区分 214

第十四章 罪数 214

二、认定罪数的标准 215

第二节 一罪 216

一、简单的一罪 216

二、复杂的一罪 216

第三节 数罪 224

一、数罪的概念 224

二、数罪的类型 225

一、刑事责任概述 228

第十五章 犯罪的法律后果 228

第一节 刑事责任 228

二、单位的刑事责任 231

三、刑事责任的根据 232

四、刑事责任的实现 234

第二节 刑罚概述 237

一、刑罚与刑罚权 237

二、刑罚的功能 239

三、刑罚的目的 241

第十六章 刑罚的体系 245

第一节 刑罚体系概述 245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 245

二、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246

第二节 主刑 247

一、管制 247

二、拘役 248

三、有期徒刑 249

四、无期徒刑 250

五、死刑 251

第三节 附加刑 253

一、罚金 253

二、剥夺政治权利 255

三、没收财产 256

四、驱逐出境 258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258

一、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 258

二、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259

三、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意义 260

第十七章 量刑 261

第一节 量刑概述 261

一、量刑的概念 261

二、量刑的意义 262

三、量刑的一般原则 262

第二节 量刑情节 264

一、量刑情节 的概念 264

二、量刑情节 的种类 265

三、法定情节 的刑罚裁量 269

四、无法定减轻处罚情节的减轻处罚 269

第三节 累犯 270

一、普通累犯 270

二、特殊累犯 271

三、累犯的处罚 272

第四节 自首和立功 272

一、自首 272

二、立功 276

一、数罪并罚的概念与特征 278

二、数罪并罚制度的意义 278

第五节 数罪并罚 278

三、数罪并罚的原则 279

四、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 282

第六节 缓刑 284

一、缓刑的概念 284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 284

四、对缓刑犯的考察 285

三、缓刑考验期 285

五、缓刑的法律后果 286

六、缓刑的撤销 287

七、特别缓刑 287

八、缓刑与免予刑事处分、监外执行及死缓的区别 288

第十八章 减刑和假释 292

第一节 减刑 292

一、减刑的概念 292

二、减刑的条件 293

三、减刑的限制 294

四、减刑的程序 294

五、减刑后刑罚的执行 295

第二节 假释 296

一、假释的概念 296

二、假释的条件 297

三、假释的程序 298

四、假释的考验期及考验期的监督 298

五、假释及其撤销的法律后果 299

第十九章 时效与赦免 301

第一节 时效 301

一、时效的概念和意义 301

二、追诉时效期限 302

三、追诉期限的起算 304

四、追诉时效的中断和延长 304

第二节 赦免 305

一、赦免制度 305

二、我国的特赦及其特点 3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