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新编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6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庆炳,马新国主编;教育部百所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3074597
- 页数:3087 页
第十辑 文学的思潮流变 2065
一、古典主义 2065
马克思论古典主义 2065
茅盾论古典主义及其代表作家 2065
朱光潜论古典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2070
卡斯特尔维屈罗论三一律 2071
高乃依论三一律 2072
波瓦洛论三一律 2075
席勒论素朴的诗(古典主义)和感伤的诗(浪漫主义) 2075
歌德论“古典诗”从客观世界出发 2076
雨果论三一律的不合理 2077
别林斯基论法国古典主义 2078
赫尔岑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2079
苏联大百科全书论古典主义 2081
波德莱尔论古代作品的艺术研究 2084
巴赫金论古典主义和命运 2084
勒斐伏尔论古典主义以协调为先决条件 2085
萨特论古典主义作家为有教养者写作 2086
巴尔特论古典主义写作 2087
二、浪漫主义 2089
马克思恩格斯论浪漫主义 2089
列宁论幻想 2091
茅盾论浪漫主义 2093
朱光潜论西欧浪漫主义的历史背景和特征 2095
席勒论浪漫主义是以理想代替真实 2099
歌德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区别 2099
渥兹华斯论浪漫主义与田园生活题材 2101
巴尔扎克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不同特点 2102
雨果论浪漫主义文学 2103
雨果论浪漫主义文学的两个流派 2104
雨果论浪漫主义 2105
雨果论浪漫主义的真正定义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2107
雨果论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不同点 2108
乔治·桑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2109
乔治·桑论浪漫主义的特点 2109
左拉论浪漫主义 2110
莫泊桑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小说的不同特点 2112
别林斯基论浪漫主义诗歌是幻想的诗和理想领域里漫无羁束的迸发 2113
别林斯基论席勒《强盗》的浪漫主义 2114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区别 2115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浪漫主义 2116
普列汉诺夫论法国浪漫主义 2116
高尔基论浪漫主义是在既定现实的基础上依据假想的逻辑来虚构形象 2118
高尔基论革命的浪漫主义 2118
高尔基论个人主义的浪漫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浪漫主义 2119
卢那察尔斯基论不同的浪漫主义 2120
苏联大百科全书论浪漫主义 2120
波德莱尔论浪漫派的摧毁性 2121
波德莱尔论何谓浪漫主义 2121
本雅明论浪漫主义的反思概念 2122
本雅明论浪漫主义的批评概念 2123
本雅明论浪漫主义的认识理论 2123
本雅明论浪漫派的艺术作品理论 2124
本雅明论浪漫派的象征形式理论 2125
葛兰西论浪漫主义 2126
卡西尔论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特征 2127
卡西尔论浪漫主义由诗转向现实 2127
卡西尔论浪漫主义的基本特性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 2128
卡西尔论浪漫主义的艺术理论 2129
弗莱论浪漫故事的人物 2130
弗莱论浪漫故事的情节 2130
弗莱论浪漫故事的性质 2131
弗莱论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诗人 2132
巴赫金论浪漫型性格 2133
贝尔西论浪漫主义 2133
亚·曼佐尼论浪漫主义与真理的表现 2134
赫拉普钦科论浪漫主义的分类 2135
赫拉普钦科论浪漫主义者 2136
詹姆逊论浪漫主义 2136
三、现实主义 2137
马克思恩格斯论现实主义 2137
何其芳论现实主义 2139
朱光潜论欧洲现实主义流派运动 2140
蔡仪论欧洲现实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2141
莎士比亚论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 2143
菲尔丁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 2144
巴尔扎克论形象文学和观念文学 2144
巴尔扎克论文学应真实而典型地描绘生活 2145
福楼拜论现实主义 2147
福楼拜论描写的客观性 2148
莫泊桑论“现实主义者” 2149
莫泊桑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 2149
别林斯基论现实主义 2150
赫尔岑论现实主义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溶化 2152
普列汉诺夫论法国早期现实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153
高尔基论文学上两个主要潮流 2155
高尔基论现实主义的特征 2155
高尔基论批判现实主义 2156
卢那察尔斯基论现实主义的基本特性 2159
卢那察尔斯基论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 2159
苏联大百科全书论现实主义 2161
卢卡契论高尔基创作中真正的现实主义 2163
布莱希特论现实主义应该具有开放性 2164
卡西尔论现实主义作家的艺术想象力 2166
韦勒克论现实主义 2167
阿恩海姆论现代派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 2167
马尔库塞论现代艺术与现实主义 2168
雷·威廉斯论“现实主义” 2168
雷·威廉斯论向现实主义传统学习的必要性 2171
雷·威廉斯论现实主义的要求——创造性 2171
克洛德·西蒙论现实主义小说的自行消亡 2172
贝尔西对表现现实主义的质疑 2173
贝尔西论古典现实主义的意识形态实践 2174
贝尔西论古典现实主义的特征 2174
马利坦论超现实主义对美的排斥 2175
马利坦论超现实主义的意义 2175
赫拉普钦科论现实主义的人物和环境问题 2176
赫拉普钦科论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差别 2176
赫拉普钦科论现实主义 2177
詹姆逊论现实主义的特点 2177
詹姆逊论金钱对现实主义的作用 2179
四、自然主义 2180
列宁论自然主义的作品 2180
朱光潜论自然主义的起源 2180
何其芳论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 2181
龚古尔兄弟论自然主义 2181
左拉论自然主义 2182
莫泊桑论左拉的自然主义及其创作 2185
普列汉诺夫论自然主义用生理学病理学观点解释人们的生活 2187
高尔基论自然主义描写手法异常无力和没有生气 2187
卢那察尔斯基论自然主义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本质 2188
苏联大百科全书论自然主义 2188
梅林论自然主义的社会主义倾向 2189
梅林论自然主义 2190
拉法格论自然主义原则 2191
阿多诺论自然主义 2192
五、现代主义 2193
茅盾论世纪末的象征主义——“现代派”的先驱 2193
茅盾论“现代派”诸家——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2194
梅林论印象主义与艺术自由 2198
梅林论现代艺术的悲观主义特征 2199
普列汉诺夫评唯美主义 2200
普列汉诺夫评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 2200
普列汉诺夫评象征主义 2201
波德莱尔论现代性 2202
詹姆斯论意识流 2203
穆卡诺夫斯基论现代艺术的矛盾 2204
帕皮尼论未来主义运动的特征 2206
卢卡契论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础 2206
卢卡契论现代主义对主观性表现的损害 2210
卢卡契论现代主义对现实性的削弱 2211
布莱希特论现代主义是一种革命性“试验” 2211
布莱希特论表现主义 2213
葛兰西论未来主义者 2213
阿多诺论现代主义的不和谐因素 2214
阿多诺论现代主义的艺术实验观念 2215
本雅明论达达主义 2215
布勒东论超现实主义的特殊意义 2216
赫拉普钦科论先锋派艺术与大众商业性艺术的相互关系 2217
赫拉普钦科论现代主义艺术“非人化”的美学倾向 2218
萨特论超现实主义 2221
马利坦论现代文学的双重疾病 2223
巴尔特论现代主义兴起的背景 2224
巴尔特论现代主义诗学与古典主义诗歌 2225
瓦尔登论表现主义 2225
弗莱论象征主义 2226
麦·布雷特勃莱论现代与现代化 2227
詹·麦克法兰论现代主义的思想方法 2229
欧文·豪论现代主义概念的审美文化内涵 2231
阿尔弗雷德·卡津论现代主义运动的体制化 2233
艾布拉姆斯论现代主义的先锋性 2234
博乔尼论未来主义绘画的原则 2235
阿恩海姆论现代派艺术与现实主义艺术的差异 2236
阿恩海姆论现代派艺术的扭曲性 2237
杜夫海纳论现代艺术的特征 2237
丹尼尔·贝尔论现代主义的特点 2237
丹尼尔·贝尔论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 2238
哈贝马斯论现代艺术的自律性 2240
詹姆逊论现代主义文化的乌托邦色彩 2241
詹姆逊论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问题在于表达 2242
詹姆逊论现代主义的焦虑性 2243
詹姆逊论现代主义与风格 2244
詹姆逊论新旧现代主义的区别 2244
詹明信论现代主义对主观心理的开掘 2244
詹明信论现代主义阶段的历史特性 2245
六、后现代主义 2246
马尔库塞论反艺术或非艺术存在的前提 2246
福柯论作者的匿名性 2246
霍尔·福斯特论“反美学” 2247
伊哈布·哈桑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2248
利奥塔论崇高的美学和后现代美学 2252
利奥塔论后现代的非合法化运动 2253
哈贝马斯论三种保守派 2254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的零散化病状 2255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建筑 2255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大众化 2256
詹明信论后现代主义的局限 2256
詹明信论后现代主义的构成元素 2257
詹明信论后现代主义的拼凑 2258
詹明信论后现代主义的逻辑 2258
詹明信论后现代主义的心理经验 2258
詹明信论后现代主义对历史意识的取消 2259
詹明信论后现代主义与精神分裂症的同构关系 2259
詹明信论后现代主义中的技术因素 2260
詹明信论后现代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关系 2261
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262
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262
毛泽东论文艺界应该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上团结起来 2262
茅盾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包含着革命浪漫主义 2262
周扬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鼓舞作家前进的力量 2264
周扬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中国文学前进的道路 2265
周扬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需要批判 2267
秦兆阳论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 2267
苏联作家协会章程: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269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要同旧世界的残余和有害影响作斗争 2270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必须从未来伟大目标的高峰来观察现实 2271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必须描写第三种现实 2273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社会主义创造实践的真实反映 2274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允许夸张 2275
卢那察尔斯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276
阿·托尔斯泰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281
西蒙诺夫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定义的缺点 2282
布莱希特论戏剧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282
韦勒克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2283
勒斐伏尔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概念的性质、范围与有效性 2284
威廉斯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285
赫拉普钦科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2286
赫拉普钦科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积极作用 2287
赫拉普钦科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兼容性 2287
伊格尔顿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资源 2288
八、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289
毛泽东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2289
周恩来论“浪漫是理想;现实是基础” 2289
周扬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291
普列汉诺夫论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独创的融合 2296
高尔基论社会主义文学必须把现实主义和浪漫精神结合起来 2298
阿·托尔斯泰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2299
第十一辑 文学的社会性质 2303
一、文学是上层建筑之一 2303
恩格斯论宗教、哲学、艺术等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 2303
列宁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304
毛泽东论文学艺术是从属于政治的 2304
毛泽东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305
毛泽东论文艺斗争必须服从于政治的斗争 2305
毛泽东论“暴露”与“歌颂” 2305
邓小平论文艺不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 2307
季札论诗乐与时局变化的关系 2307
商君论文艺须为耕战服务 2308
荀子论为文应合先王,应顺礼义 2309
韩非论文艺须为法治服务 2309
班固论文学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2310
郑玄论诗与政治 2311
刘勰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2311
李百药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2312
姚思廉论文应崇教义之本 2312
孔颖达论诗歌对政治的反映 2312
崔元翰论文事助王政 2313
梁肃论文章之道与政通 2313
韩愈论道文合一,陈言务去 2314
韩愈论不平则鸣 2314
柳宗元论文以明道 2314
柳冕论文章以治乱为本 2315
白居易论音声之道与政通 2316
周敦颐论文以载道 2317
李觏论文为治物之器 2317
曾巩论文章得失系于治乱 2317
朱熹论文章和时局的关系 2318
朱熹论道为文之根本,文为道之枝叶 2318
郝经论文道结合 2319
鲁迅论政治先行,文艺后变 2319
鲁迅论文学不能超越政治 2319
鲁迅论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2320
柏拉图论诗人与理想国政治 2322
柏拉图论诗歌应当由法律守护人监督和批准 2324
夏夫兹博里论文艺的繁荣有赖于政治的自由 2325
莱辛论立法机关应从教育观点出发对文艺作出规定和进行监督 2325
莱辛论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2325
歌德反对诗人过问政治 2326
歌德论文学的力量在于作家的智力上和道德上的质量 2327
歌德论宗教对艺术的关系 2327
雪莱论诗是社会改革的先驱、伙伴和追随者 2327
巴尔扎克论作家能够与政治家分庭抗礼 2328
巴尔扎克论文学的歌颂与暴露问题 2328
雨果论诗歌与政治 2330
雨果论诗人与政治 2331
别林斯基论诗应对当前社会问题作出解答 2332
别林斯基论当代性是构成真正诗人的一个必要条件 2332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2333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是时代愿望的体现者和时代思想的表达者 2333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总是某一种思想倾向的体现者 2334
列夫·托尔斯泰论作者对事物的正确的即道德的态度是一本真正艺术作品所必须具备的主要条件之一 2336
杜勃罗留波夫论文学是社会欲望的第一个表达者 2337
杜勃罗留波夫论文学是教育的旅伴 2338
葛兰西论艺术的斗争与文化建设 2338
本雅明论艺术生产的示范性质 2339
萨特论艺术家是食客 2341
贝尔西论意识形态 2341
二、文学的倾向性 2343
马克思恩格斯论资产阶级把诗人、艺术家变为雇佣劳动者 2343
马克思论每个人都要加入一定的阶级 2343
马克思恩格斯论作家的阶级立场是可以转变的 2343
马克思论革命歌曲《血腥的屠杀》的强烈的革命倾向性 2344
马克思论维尔特诗作的倾向性 2344
马克思论人民性 2344
恩格斯论埃斯库罗斯等诗人、作家全是有倾向的诗人、作家 2345
恩格斯论海涅诗歌的倾向性 2345
恩格斯论爱尔兰歌谣的人民性 2345
列宁论重要的是作家所宣扬的观点对谁有利 2347
列宁论文学的党性原则 2348
列宁论严格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者和结果 2351
列宁对“无党派性”的批驳 2351
列宁论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等口号的虚伪性和反动性 2354
列宁论无产阶级文化的阶级性、党性 2355
列宁论艺术是属于人民的 2356
列宁论作家应该为工人和农民创造真正伟大的艺术 2356
列宁论马克思是怎样使用“人民”这个概念的 2356
毛泽东论文艺的阶级性 2357
毛泽东论文学等意识形态都有阶级性 2357
毛泽东论革命文化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 2357
毛泽东论无产阶级文艺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2358
毛泽东论作家的立场、态度问题 2359
毛泽东论文艺家要纯洁自己的党性 2360
毛泽东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 2361
魏源论文道主“逆” 2361
鲁迅论作家的阶级性 2362
鲁迅论文学的阶级性 2363
鲁迅评“为艺术的艺术” 2365
瞿秋白论文艺的阶级性 2365
周扬论阶级社会里的任何文艺都有一定的阶级性 2366
郭沫若论人民的文艺 2366
黄药眠论什么叫做人民性 2367
黄药眠论文艺的政治性与艺术性 2371
黄药眠论文学中的人民性一般规律 2372
黄药眠论文学中的人民性的复杂性 2375
黄药眠论现代资产阶级艺术的一般倾向 2376
黄药眠论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 2378
狄得罗论艺术的倾向性 2380
戈蒂耶论“为艺术而艺术” 2380
别林斯基对“为艺术而艺术”观点的批判 2381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美的阶级性 2381
列夫·托尔斯泰论上层阶级的艺术不可能成为全民的艺术 2382
契诃夫论艺术家的自由 2383
克罗齐论艺术不是功利的道德的活动 2384
普列汉诺夫论阶级的根源在文艺性质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2384
尼采论虚无主义的特点 2385
克罗齐论“为艺术而艺术” 2386
贝尔论艺术家与艺术的属性 2386
卢纳察尔斯基论资产阶级颓废精神 2387
卢纳察尔斯基论表现主义的反抗是笼统的反抗 2388
托洛茨基论艺术虚无主义 2389
布勒东论文艺创作的独立性和阶级性 2390
狄慈根论形而上学对美的观念的神秘化 2390
高尔基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虚伪性 2391
梅林论纯艺术和文学的党性 2392
李卜克内西论“为艺术而艺术” 2393
李卜克内西论倾向性艺术 2393
卢卡契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荒凉与平淡 2395
赫拉普钦科论艺术的民主性和人民性 2396
布莱希特论戏剧的阶级性 2396
布莱希特论无产阶级文学的斗争性 2396
萨特论作家状况的原始冲突 2397
萨特论环境产生作家 2398
萨特论为保卫自由而写作 2399
萨特论超现实主义 2399
萨特论共产党的否定是暂时的 2400
韦勒克论浪漫主义 2401
伊格尔顿论具有党性的文学要辩证地认识 2401
三、文学的民间性 2403
白居易论惟歌生民病 2403
朱熹论诗之作多出于里巷 2403
王叔武论真诗乃在民间 2403
邓云霄论民间真音 2404
李开先论真诗只在民间 2404
冯梦龙论山歌 2405
刘毓崧论古谣谚 2405
黄遵宪论山歌是“难学”的“天籁” 2406
鲁迅论作家、诗人对民间文学养料的摄取 2406
钟敬文论民间文艺学之必要 2407
钟敬文论民间文艺学的内容 2410
钟敬文论民间文艺学的方法 2412
钟敬文论民俗文化学的兴起及其历史因缘 2414
卡斯特尔维屈罗论诗的目的只在人民大众的娱乐 2415
雨果论艺术和人民 2416
别林斯基论文学是人民的意识 2417
别林斯基论文学的人民性在于描绘生活图画的忠实性 2417
别林斯基论人民性和世界性 2418
别林斯基论不应把人民性和通俗性混淆 2418
别林斯基论人民的诗是反映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 2419
别林斯基论人民原始的诗表现了人民的精神、性格和生活 2419
别林斯基论民间诗的价值 2419
裴多菲论真正的诗歌是人民的诗歌 2420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的人民性 2420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民间文学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斗争的联系 2421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民间文学的优点 2422
列夫·托尔斯泰论人民自己的文学是优美绝伦的 2422
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为人民服务 2422
杜勃罗留波夫论人民性 2424
杜勃罗留波夫论民间歌谣的美 2424
罗曼·罗兰论作家要做人民的喉舌 2425
高尔基论人民总是第一个哲学家和诗人 2425
高尔基论民谣是与悲观主义完全绝缘的 2426
高尔基论民间文学对诗人、作家的哺育作用 2427
菲德勒论“高雅趣味”攻击大众文化同时也不信任严肃文学 2428
四、文学的人性与人道主义 2431
马克思论人的本性是历史地发生变化的 2431
恩格斯对“抽象的人”的观点的批判 2431
马克思对博爱论者的批判 2431
列宁论“纯粹民主”是自由主义者用来愚弄工人的谎话 2432
列宁对托尔斯泰主义的批判 2433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自由的批判 2433
恩格斯论道德的阶级性 2433
毛泽东对“人性论”、“人类之爱”的批判 2434
周恩来论无产阶级的人性 2435
孔子论仁 2437
孔子论忠恕 2438
孟子论人性 2438
告子论人性无善恶 2440
荀子论人之性恶 2440
韩非论爱人 2440
董仲舒论性有三品 2441
王充论人之善恶在教化不在性 2441
颜之推论作文与做人 2442
韩愈论性有三品,情有三品 2442
李贽论至文出于童心 2442
袁枚论人之性情不移 2443
鲁迅论永久不变的人性是不存在的 2443
鲁迅论各阶级共同的人性是不存在的 2444
鲁迅论“人性论”的虚伪性和反动本质 2446
梁实秋谈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标准 2447
朱光潜论在文艺作品中人情味就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东西 2448
朱光潜论共同美感 2448
黄药眠论文学中的人性 2450
黄药眠论共同美感 2453
钱锺书论文德 2454
钱锺书论人之道德培养 2454
钱锺书论“我”与“性” 2454
郎加纳斯论大自然在人的心中根植了对伟大事物的爱 2455
但丁论爱是美德的种子 2455
薄伽丘论爱情是人的天性 2456
薄伽丘论人类是天生平等的 2456
莎士比亚论慈悲与同情是人的最高贵的品质 2457
狄德罗论人道是全人类的仁爱精神 2457
卢梭论人性的首要法则是维护自身的生存 2457
约翰孙论莎士比亚表现永恒的普遍的人性 2458
席勒论艺术家的使命 2459
荷尔德林论诗的精神的内在冲突 2460
渥兹华斯论诗人是捍卫人类天性的磐石 2461
雪莱论诗的基本原则是爱 2462
巴尔扎克论人性非恶也非善 2463
雨果论人心是艺术(诗歌)的基础 2463
雨果论以仁爱代替暴力 2464
乔治·桑论艺术家的任务是宣传互相信任和培养友谊 2464
泰纳论人性中最有益的特征是“爱” 2465
别林斯基论普希金作品中的人情味和人性美 2466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爱、好感是人有生俱来的 2467
列夫·托尔斯泰论艺术的使命是促进人类友爱与联合 2468
爱默生论诗表现普遍的人性:爱和希望 2469
普列汉诺夫论人的本性随文化发展过程一同改变 2470
克罗齐论诗人的平民性 2470
布勒东论超现实主义对人和自然的态度 2471
卢卡契论现时代的人道主义 2472
卢卡契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2472
卢卡契论“事物的诗意”与人的命运 2473
杜夫海纳论人道主义与人的异化 2474
梅林论席勒审美问题的意义 2474
马利坦论利己主义对诗性活动的影响 2475
加缪论艺术家的自由与责任 2475
巴赫金论人是审美客体建构中的具体的价值中心 2477
马斯洛论自我实现的动机 2477
马期洛论人的基本需要呈等级排列 2478
马斯洛论心理分析 2478
马斯洛论基本需要的满足可导致良好的后果 2479
马斯洛论人的动物性并非邪恶 2480
马斯洛论人的欲望或需要是否为本能 2481
马斯洛论满足引起的病态 2482
马斯洛论基本需要的满足理论 2483
马斯洛论基本需要与超越性需要之间的关系 2484
马斯洛论超越性需要与欢乐 2484
马斯洛论价值生命与动物生命 2485
马斯洛论自我实现的人 2486
第十二辑 文学的文化维度 2491
一、文学与神话 2491
马克思论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 2491
毛泽东论神话与现实的关系 2491
尼采论音乐与悲剧神话是民族醉境能力之体现 2492
克罗齐论艺术与神话 2492
本雅明论神话 2493
卡西尔论神话有理论和艺术创造两个要素 2493
卡西尔论神话、宗教等是人类文化的保守力量 2495
卡西尔论神话是人类的第一个教师 2496
卡西尔论神话是按计划编造的 2497
卡西尔论神话萌发于人类情感 2497
卡西尔论神话是人的社会经验的对象化 2497
卡西尔论神话主题的多样性 2498
卡西尔论语言与神话有共同起源 2498
弗莱论文学模式与神话的关系 2500
弗莱论悲剧虚构型模式与神话 2500
弗莱论喜剧虚构型模式与神话 2501
弗莱论神话把自己投射为神学并形成相应的文学结构 2501
弗莱论神话模式是一切文学模式中最抽象、最程式化的模式 2502
布洛克论神话批评 2502
列维-斯特劳斯论神话的消亡 2503
巴尔特论神话是一种言谈 2503
巴尔特论神话是一种双重的体系 2504
巴尔特论神话是去政治化的言谈 2505
韦勒克、沃伦论神话 2506
赫拉普钦科论神话与文学 2507
二、文学与宗教 2509
叶梦得论以禅语论诗文 2509
胡应麟论诗与禅 2509
吴可论参禅与学诗 2509
韩驹论参禅与学诗 2510
赵蕃论参禅与学诗 2510
王士祯论诗与禅之关系 2510
都穆论参禅与学诗 2510
梁宗岱论哲学家、宗教家和诗人 2511
钱锺书论鬼神崇拜之由来 2511
钱锺书论神秘经验文学和宗教 2512
科林伍德论巫术与巫术艺术 2513
狄德罗论文学与哲学、雕刻、宗教对人性的表现的不同 2513
尼采论酒神的魔力 2514
尼采论悲剧文化的特征和现代宗教蜕化为学术信仰 2514
尼采论宗教起源于极端的权力感 2515
卡西尔论图腾崇拜和巫术仪式 2516
卡西尔论原始宗教 2517
荣格论希腊艺术精神的宗教属性 2518
弗莱论《圣经》 2519
弗莱论魔怪意象 2519
弗莱论神启意象 2520
朗格论宗教养育了艺术 2521
朗格论艺术如何从宗教中独立 2522
詹姆逊论新教与美学观念的简朴化 2524
马利坦论诗性经验与神秘经验 2524
马利坦论但丁的神学信仰与诗歌的关系 2525
贝尔论艺术与宗教之关系 2526
艾略特论宗教与文学 2526
加德纳论悲剧与宗教 2527
加德纳论悲剧诗人的灵感与宗教之关系 2528
加德纳论悲剧的衰落与宗教的式微相关 2529
韦斯、沃格特论宗教与喜剧 2529
曾巩论良史 2530
蒋大器论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2530
袁枚论“古文”与“考据” 2531
章学诚论“史德” 2531
三、文学与历史 2532
雨果论诗与历史、哲学 2532
席勒论现代机械生活 2533
王尔德论现代性与返回自然 2533
王尔德论艺术的发展即技巧的完善 2535
克罗齐论历史与艺术的同异 2536
瑞恰慈论艺术的时代性 2537
弗莱论文学模式的演变 2538
艾略特论文学的历史意识 2538
艾略特论诗人与艺术的关系 2539
马尔库塞论西方的高级文化 2539
伽达默尔论效果意识与处境意识 2540
韦勒克论文学与“历史知识”的关系 2542
韦勒克、沃伦论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2542
巴尔特论文学与历史发展 2543
贝尔论艺术与历史的关系 2544
詹姆逊论文化分期 2545
沃季奇卡论文学规范的发展在于规范结构的内部组织 2546
克洛德·西蒙论作家在历史中的地位 2546
佩特论文艺复兴的含义 2548
扎塞论文学自律性观念的演变 2549
奥尔巴克论传奇与历史的差异 2549
四、文学与科学 2552
亚里士多德论批评要注意分清艺术本身的错误和科学知识上的错误 2552
雨果论艺术与自然、诗歌与科学 2553
雨果论艺术与科学的区别 2554
克罗齐论艺术与科学 2555
克罗齐论艺术与科学的区分 2556
布莱希特论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557
布莱希特论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点 2557
葛兰西论媒体对人民的影响 2558
本雅明论技术进步是作家政治上进步的基础 2559
马尔库塞论科学理性与艺术理性 2560
马尔库塞论艺术与技术 2561
海德格尔论技术的制造造成平庸 2561
海德格尔论技术统治和人性的物化 2562
加登纳论艺术的逻辑存在 2563
杜夫海纳论技术对象成为审美对象的条件 2563
杜夫海纳论技术与艺术 2563
杜夫海纳论技术对象与审美对象的差异及关系 2564
加登纳论新技术与符号 2565
赫拉普钦科论科学是艺术的战友 2565
赫拉普钦科论现代艺术和科技进步的实际联系 2566
赫拉普钦科论科技进步对现代文艺的影响 2566
赫拉普钦科论艺术感受和科学创造 2568
赫拉普钦科论艺术与科学之间时常存在冲突 2569
马斯洛论科学家与艺术家的不同 2569
马斯洛论艺术与科学 2570
施普兰格尔论审美态度与纯理论科学态度之间的关系 2570
伊格尔顿论科学与艺术的区别 2571
五、文学与政治 2572
梁启超论改良群治必自新小说始 2572
梁启超论文学传“国民性”之薪火而管其枢机 2574
章太炎论革命舆论的必要及其策略 2574
沈从文论文学不能和政治关系太密切 2575
沈从文论政治对文学的负面影响 2575
柏拉图论要用政治标准来衡量文艺 2576
柏拉图论政治标准比艺术标准更重要 2578
莱辛论“为艺术立法” 2578
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与政治 2578
卡西尔论政治神话 2579
卡利论未来主义的政治涵义 2580
科林伍德论政治与艺术家 2581
葛兰西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2582
布莱希特论政治戏剧 2582
阿多诺论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2583
阿多诺论艺术作品可否介入政治 2584
恩斯特·布洛赫与汉斯·艾斯勒论先锋派艺术与群众结合的必要性 2585
威尔逊论革命后的俄国政府与文学 2588
威尔逊论艺术武器说的不正确性 2590
马尔库塞论艺术中的政治如何呈现 2591
马尔库塞论文学的革命性 2591
马尔库塞论艺术与政治实践的冲突 2591
马尔库塞论文学对社会的秘密反抗 2592
巴尔特论政治式写作 2593
巴尔特论马克思主义式写作 2593
巴尔特论革命式写作 2594
伊格尔顿论审美的矛盾性 2594
伊格尔顿论想象的政治性功能 2595
伊格尔顿论政治宽容感性的原因 2596
詹姆逊论诠释学是一门政治学科 2596
詹姆逊论政治文化美学 2597
六、文学与哲学 2598
庄子论“道”与“言” 2598
司马光论学道 2599
赵湘论“文”之根本 2599
钱锺书论“理趣” 2599
克罗齐论文艺批评与哲学的关系 2600
卢卡契论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 2600
卡西尔论人类的文化世界不是事实之单纯集结 2601
艾略特论“哲人” 2602
艾略特论诗与哲学的关系 2602
阿多诺论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2602
马尔库塞论新感性的革命性 2603
韦勒克、沃伦论文学中的思想与哲学 2604
韦勒克、沃伦论文学与思想史的关系 2604
韦勒克、沃伦论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2605
韦勒克、沃伦论“哲理诗” 2606
加登纳论文化选取个体自我 2606
杜夫海纳论现代哲学对意义的忽略及其思想资源 2607
杜夫海纳论美的价值 2607
马利坦论诗与形而上学 2608
杰姆逊论模式与真理的关系 2609
伊格尔顿论哲学产生的原因 2610
伊格尔顿论直觉的悖论与哲学的基础 2610
伊格尔顿论哲学的意义 2611
第十三辑 批评理论与方法 2615
一、精神分析学 2615
弗洛伊德论精神分析学在艺术分析中的应用 2615
弗洛伊德论性本能的升华 2615
弗洛伊德论精神分析学 2616
弗洛伊德论俄狄浦斯情结与《哈姆雷特》 2616
弗洛伊德论艺术家与梦 2617
弗洛伊德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618
弗洛伊德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2618
弗洛伊德论自我、本我和超我 2619
弗洛伊德论双重角色 2620
弗洛伊德论俄狄浦斯情结 2620
霍兰论解释再现本体 2622
霍兰论文本与自我、整体与本体 2622
霍兰德论精神分析的后现代转变 2623
霍兰德论精神分析学所经历的三个学科的过渡 2625
拉康论象征与想象 2625
拉康论镜子阶段 2626
拉康论无意识与语言、主体 2626
拉康论弗洛伊德与语言 2627
拉康论主体间关系与语言 2628
拉康论语言的结构、无意识与主体 2629
戈德曼论力比多和潜意识 2630
戈德曼论精神分析学在文学批评方面的用途 2630
詹明信论拉康的实在之物 2631
詹明信论拉康的精神分析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遇 2632
詹明信论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在结构上的相似 2632
伊格尔顿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传统美学的颠覆 2633
二、原型批评 2634
荣格论集体无意识和原型概念 2634
荣格论原型的艺术价值 2635
荣格论观念与原型模式 2636
荣格论象征过程 2636
荣格论心理学与艺术的关系 2637
荣格论分析心理学对艺术研究的态度 2637
荣格论心理学对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的研究 2638
荣格论压抑与艺术和精神创造 2639
弗莱论神话原型的四个阶段 2640
弗莱论悲剧观与喜剧观的主要模式 2641
弗莱论原型批评 2642
弗莱论原型复杂的可变性 2642
弗莱论文学是重构的神话体系 2643
弗莱论神话意象的世界 2643
弗莱论神话和原型象征的三种组织形式 2644
三、形式主义批评 2645
什克洛夫斯基论艺术的反常化手法 2645
托马舍夫斯基论诗学的任务 2647
托马舍夫斯基论艺术语 2648
日尔蒙斯基论艺术形式 2648
日尔蒙斯基论诗的材料 2650
日尔蒙斯基论实用语和诗语 2650
日尔蒙斯基论把文学作品看成是一种纯艺术现象 2651
贝尔论再现 2651
贝尔论简化与构图 2652
弗莱论形式批评 2653
列维-斯特劳斯对形式主义的批评 2654
斯拉文斯基论形式主义的诗歌语言理论 2654
格拉夫论形式主义 2655
卡勒论俄国形式主义 2656
阿恩海姆论形式主义是狭隘意识的可悲表现 2656
布鲁克斯论形式主义批评家 2657
布鲁克斯论形式主义文学观 2658
韦勒克论俄国形式主义 2659
詹姆逊论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 2660
詹姆逊论陌生化作为一个纯形式概念的长处 2660
詹姆逊论描述小说形式的规则并不存在 2661
詹姆逊论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关系及区别 2662
詹姆逊论形式主义观点生成的背景及缺陷 2662
杜夫海纳论现代艺术中的形式主义 2663
伊格尔顿论形式主义是一种抽象的主观性 2663
卢纳察尔斯基论形式主义的实质、代表及其衰落 2664
四、新批评 2666
瑞恰慈论语境 2666
瑞恰慈论文学批评 2666
瑞恰慈论价值理论 2667
瑞恰慈论语言的用法 2667
燕卜荪论朦胧 2668
燕卜荪论统一概念 2668
燕卜荪论朦胧产生于客观的需要 2669
燕卜荪论第一种朦胧 2670
燕卜荪论第二种朦胧 2670
燕卜荪论第三种朦胧 2671
燕卜荪论第四种朦胧 2671
燕卜荪论第五种朦胧 2672
燕卜荪论第六种朦胧 2672
燕卜荪论第七种朦胧 2672
兰色姆论批评家的工作 2673
兰色姆的构架、肌质说 2674
退特论诗的张力 2675
布鲁克斯论结构 2676
布鲁克斯论诗人的任务 2676
韦勒克、沃伦论创作意图 2677
韦勒克、沃伦论传记式文学研究 2677
韦勒克、沃伦论文学研究的出发点 2677
韦勒克、沃伦论艺术品存在一种“结构”的本质 2678
韦勒克、沃伦论艺术品的层面 2678
韦勒克、沃伦论作家意图 2679
韦勒克论文学研究 2679
韦勒克论新批评 2680
贝尔西论新批评 2681
瓦特论作品分析的历史传统 2681
伊瑟尔论新批评 2683
卡勒论新批评 2683
韦勒克论新批评 2684
五、结构主义与符号学 2685
穆卡洛夫斯基论文学的语言 2685
雅各布逊论言语交往行为的基本构成成分 2685
雅各布逊论诗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2686
列维-斯特劳斯论神话和故事与语言形式的关系 2687
列维-斯特劳斯论神话是语言的一部分 2687
巴尔特论结构主义 2688
巴尔特论符号学研究的目的 2690
巴尔特论组合轴和联想轴对应于隐喻和换喻 2690
巴尔特论能指的性质 2691
巴尔特论所指的性质 2692
巴尔特论能指和所指结合构成记号 2692
巴尔特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关系 2693
巴尔特论语言结构 2694
巴尔特论符号学 2695
巴尔特论结构主义是一种活动 2696
托多罗夫论结构诗学的特征 2697
托多罗夫论诗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2697
布雷蒙记叙事作品的符号学研究 2698
格雷马斯论行动元和角色 2698
卡勒论结构主义诗学的特征 2699
卡勒论结构主义诗学的任务 2700
卡勒论主体的消失对结构主义构想产生的影响 2700
卡勒论语言的共时研究 2701
卡勒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的对立 2702
卡勒论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批评的影响 2702
卡勒论结构主义 2703
卡西尔论人是符号的动物 2704
卡西尔论人生活在符号宇宙之中 2705
卡西尔论语言的三重功能和价值 2705
朗格论生命形式的形成条件 2707
朗格论艺术幻象的作用 2708
朗格论构成符号形式的要素 2710
朗格论艺术形式非物理形式 2711
戈德曼论语言学结构主义与发生学结构主义 2711
戈德曼论伟大作品与集体主体的关系 2712
戈德曼论发生学结构主义的几个一般原则 2712
戈德曼论有意义的结构 2713
戈德曼论结构的概念 2714
戈德曼论发生结构主义的基本文明 2714
阿尔都塞论结构主义 2715
杜夫海纳对结构主义的批评 2716
杜夫海纳论结构主义的哲学背景 2716
贝尔西论语言的所指 2717
贝尔西论结构主义方法 2717
詹姆逊论巴尔特与萨特的文学理论的区别 2718
詹姆逊论结构主义的两种阅读方法 2719
詹姆逊论能指过剩在解释文学功能中的作用 2720
詹姆逊论双项对立 2720
詹姆逊论结构主义是对传统的心/身对立的取代 2721
詹姆逊论符号矩形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2721
詹姆逊论结构主义叙事分析方法 2722
詹姆逊论叙事分析的假设 2723
詹姆逊论现代语言学与结构主义 2723
伊格尔顿对发生学结构主义的批评 2724
六、解构主义 2725
德里达论逻各斯中心论的涵义 2725
德里达论汉字的非逻各斯中心论性质 2726
德里达论逻各斯时代贬低文字 2728
布鲁姆论诗的历史和诗的影响 2729
布鲁姆论诗的影响是一种忧郁症或焦虑原则 2729
布鲁姆论诗的六种误读 2730
卡勒论解构主义 2731
贝尔西论后结构主义的政治意蕴 2732
贝尔西论解构的目标 2733
贝尔西论解构批评 2733
詹明信论德里达的寓言的批评方法 2734
詹姆逊论后结构主义对四种深度模式的消解 2734
七、现象学与阐释学 2738
伽达默尔论阐释学 2738
伽达默尔论理解是视域的融合过程 2738
伽达默尔论时间距离的解释学作用 2740
杜夫海纳论现象学的首要主题:构成的主观性 2742
杜夫海纳论结构主义与现象学的相辅相成 2743
杜夫海纳论现象学的还原 2744
杜夫海纳论审美对象是被感知的艺术作品 2745
杜夫海纳论意向性的矛盾性 2745
英加登论现象学认识论 2746
却尔论意义与意味之间的区别 2747
却尔论作者意图与本文意义关系 2747
却尔论语境与本文意义的关系 2748
却尔论文学作品的意义逻辑上取决于作者的意图 2748
却尔论文学作品解释多样性的俄国 2749
却尔论文学作品只有一个唯一正确的解释 2750
詹明信论现象学批评 2751
詹明信论精神分析和马克思主义同为一种阐释学 2752
卡勒论现象学 2752
八、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 2754
尧斯论文学的历史 2754
尧斯论重新撰写文学史 2754
尧斯论接受美学 2756
耀斯论净化式认同 2757
耀斯论反讽式认同 2757
耀斯论互动模式 2758
耀斯论互动模式与意识形态 2758
耀斯论同情式认同 2759
耀斯论钦慕式认同 2759
耀斯论联想式认同 2760
耀斯论审美经验的基本范畴 2761
耀斯论审美经验的特异性 2761
伊瑟尔论对作者的界定 2762
伊瑟尔论真实的读者与理想的读者 2763
伊瑟尔论本文生成过程 2764
伊瑟尔论暗隐的读者 2764
伊瑟尔论本文的保留剧目及其作用 2766
伊瑟尔论文学的功能 2768
伊瑟尔论文学的再编码 2768
伊瑟尔论阐释 2769
伊瑟尔论作品的生成 2770
伊瑟尔论意义的生成 2770
伊瑟尔论文学本文发起了寻求意义的“行为” 2771
伊瑟尔论批评家、读者与本文 2772
伊瑟尔论空白的意义 2773
伊瑟尔论文学作品的理解是一个生产性的反应 2773
伊瑟尔论本文的意义 2774
伊瑟尔论阅读活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2774
扎塞论接受美学的价值论 2774
冯贝格论对批评本文的接受 2775
格里姆论意义与接受问题 2776
格里姆论读者的类型 2776
格里姆论接受美学原则对出版业的影响 2777
菲什论读者 2778
普莱论阅读 2779
普兰斯论叙述接受者 2779
吉布森论阅读 2780
吉布森论冒牌读者 2780
九、西方马克思主义 2781
卢卡契论马克思主义美学 2781
布莱希特论批判的立场 2781
布莱希特论现代人类状况 2782
葛兰西论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 2783
葛兰西论新文明的建设 2784
葛兰西论连载小说的文化起源 2784
本雅明论韵味的消失与群众影响的增大有关 2785
本雅明论韵味的消失 2786
本雅明论文化史 2787
本雅明论艺术与礼仪的关系 2787
本雅明论现代文化状况 2788
本雅明论艺术作品的技术复制与氛围的消失 2789
本雅明论艺术作品的复制 2789
阿多诺论现代艺术与工业生产 2790
阿多诺论文化产业批判 2791
阿多诺论艺术与消费的关系 2792
阿多诺论艺术的衰落 2793
阿多诺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2794
阿多诺论艺术与苦难 2795
阿多诺论艺术与黑色理想 2795
马尔库塞论想象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 2796
马尔库塞论艺术作为生产力 2796
马尔库塞论审美反抗的虚幻性 2797
马尔库塞论艺术反升华的实质 2797
马尔库塞论技术理性取消了艺术的异在化 2798
马尔库塞论文学与艺术的异在化 2799
马尔库塞论技术现实使艺术的实质失去了效力 2799
阿尔都塞论矛盾与多元决定 2800
阿尔都塞论如何认识“总问题” 2801
阿尔都塞论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 2802
阿尔都塞论实践 2802
阿尔都塞论意识形态 2803
阿尔都塞论理论实践 2804
阿尔都塞论艺术暗指着意识形态 2805
阿尔都塞论艺术作品有着美学的和意识形态的意图 2806
马歇雷论批评的对象在于作品的不完全性 2806
马歇雷论揭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须用文学性概念 2807
马歇雷论从历史观点解释文学的意义 2807
费歇尔论作家要把现实当作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反映 2808
费歇尔论艺术的作用是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 2808
詹明信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体异化” 2809
詹明信论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均依赖于意义上的历史 2809
詹明信论唯物主义的缺陷 2810
詹明信论科学方法与辩证方法的不相容性 2810
詹姆逊论法兰克福学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点 2811
詹姆逊论多元决定 2811
詹姆逊论区别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2811
詹姆逊论意识形态 2812
詹姆逊论辩证思维 2813
詹姆逊论过去与现在的辩证关系 2814
詹姆逊论历史想像力和政治潜意识 2815
詹姆逊论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和历史 2816
伊格尔顿论文学理论只是一种幻觉 2817
伊格尔顿论批评话语的权力 2817
伊格尔顿论一切批评都是政治批评 2818
伊格尔顿论艺术形式 2818
伊格尔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商业行为 2819
安德森论西方马克思主义 2819
十、女权主义 2821
波伏娃论妇女解放 2821
波伏娃论基督教观念形态对女人的压迫 2821
波伏娃论女性艺术家的局限 2823
波伏娃论女性文学家的局限 2823
波伏娃论文学中男人的优势地位 2824
波伏娃论女人不是生就的 2825
波伏娃论女性作家对世界的态度 2826
波伏娃论女性艺术家的困境 2827
波伏娃论妇女作家的条件限制 2829
波伏娃论创造力和女性 2829
肖沃尔特论女权主义批评的三个阶段 2830
肖沃尔特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两大类型 2832
里奇论女性意识的觉醒 2833
里奇论女性作家和男性 2834
里奇论女性作家 2834
里奇论诗中的女性和女性写作 2835
里奇论传统的女人与想象力的颠覆作用的冲突 2836
里奇论当代女性诗歌 2836
里奇论当代西方男性诗人 2837
格巴论作为他者的女性 2838
西苏论妇女写作及目的 2839
西苏论男性写作对妇女的压制 2839
西苏论两个层次上的妇女写作 2840
西苏论妇女身上的母性 2842
西苏论妇女的新的历史开端 2843
西苏论女性的写作实践 2843
西苏论女性的双性 2844
西苏论女性身体写作领域的广泛和妇女力量 2845
西苏论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 2846
西苏论作品中的男人和女人 2847
肖瓦尔特论女性主义批评与美国黑人批评 2848
肖沃特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2848
肖沃特论女性主义批评的两个阶段 2849
肖沃特论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和人文科学的复兴 2850
肖瓦尔特论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 2850
肖瓦尔特评法国的“女性写作”观点 2851
朴维论解构主义对女性主义的贡献 2852
朴维论唯物主义女性主义者 2853
依利格瑞论性别差异研究的重要性 2854
布赖森论女权主义政治理论 2855
弗雷泽和尼科尔森论走向后现代的女性主义 2856
科渥德论体制与女性主义阅读 2857
雅各布斯论阅读妇女是一种两性分化的过程 2857
克里斯蒂瓦论母亲形象的复体化 2858
史密斯论黑人女性主义评论的几项原则 2859
十一、新历史主义 2861
海登·怀特论历史话语 2861
海登·怀特论历史话语和修辞分析 2862
海登·怀特论叙事虚构与意识形态 2862
海登·怀特论历史与诗歌 2863
海登·怀特论作为象征结构和隐喻的历史 2864
海登·怀特论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 2864
海登·怀特论历史叙事观点 2865
海登·怀特论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类同性 2866
海登·怀特论语言的不透明性 2866
海登·怀特论历史方法 2867
海登·怀特论文化诗学 2868
海登·怀特论新历史主义的本文主义的优势 2869
海登·怀特论新历史主义 2870
葛林伯雷论物质与话语的交流 2870
葛林伯雷论艺术作品 2871
葛林伯雷论社会话语与审美话语 2871
葛林伯雷论资本主义与审美生产 2872
杰诺韦塞论本文的历史性 2872
杰诺韦塞论历史和本文 2873
杰诺韦塞论新历史主义 2873
特迪曼论后结构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的差异与相似 2874
朱迪思·劳德·牛顿论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 2875
第十四辑 理论批评的哲学基础 2879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879
马克思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879
马克思论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2879
马克思恩格斯论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 2879
马克思恩格斯论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880
马克思论观念、范畴是社会关系的表现 2881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2881
恩格斯论思维和意识归根到底是自然界的产物 2882
恩格斯论概念是现实事物的反映 2882
恩格斯论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 2883
马克思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883
马克思论人们劳动的结果在劳动开始时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2883
马克思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2883
恩格斯论精神因素可以化为物质力量 2884
恩格斯论唯物主义不是套语 2884
列宁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2884
列宁论物质是第一性的,思想意识是高度发展的产物 2885
列宁论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 2886
列宁论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不是僵死的 2886
列宁论反映是被反映者近似正确的复写 2886
列宁论科学的抽象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2887
列宁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在有限范围内才有绝对意义 2887
列宁论人的意识反映并创造客观世界 2887
列宁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2888
列宁论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 2888
毛泽东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2888
毛泽东论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2888
毛泽东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2889
毛泽东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2890
毛泽东论代表先进阶级的思想可以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力量 2890
卢纳察尔斯基论古典哲学到实证主义的发展 2890
狄尔泰论生活与人生 2892
狄尔泰论世界观形成的法则 2894
狄尔泰论世界观 2895
尼采论意志薄弱 2895
尼采论艺术家说谎源于压抑 2896
荣格论精神与物质关系的变化 2896
荣格论物质和精神意识的关系 2898
罗杰斯论何为美好生活 2898
罗洛·梅论自我与“我在”体验的区别 2899
施普兰格尔论价值强度与体验 2899
施普兰格尔论经济价值与宗教价值 2900
阿恩海姆论人类精神的统一 2902
贡布里希论流行的原因 2902
贡布里希论文明对艺术才能的反作用 2903
贡布里希论人体装饰的三大类 2903
贡布里希论有规律性的表现形式是具有控制能力的人脑的产物 2904
伊格尔顿论意识形态是进行的话语 2905
伊格尔顿论美和崇高对于意识形态的作用 2906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2908
马克思论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而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2908
马克思论所有制形式与上层建筑 2909
马克思论分工的两重性 2909
恩格斯论在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时候,艺术和科学的创立只有通过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 2909
恩格斯论奴隶制为古代希腊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 2910
恩格斯论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应由基础来说明 2910
恩格斯论艺术等观念形态应由基础来解释 2910
恩格斯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2911
马克思恩格斯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 2914
马克思论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2914
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生产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相敌对 2916
恩格斯论现代资产者阻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 2916
恩格斯论十七世纪末叶德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但在文学方面却是伟大的 2917
列宁论历史唯物主义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的区别 2917
列宁论人的社会认识反映社会经济制度 2918
毛泽东论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 2918
毛泽东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2919
毛泽东论上层建筑对基础的反作用 2919
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2920
尼采论艺术的发展与梦神和酒神有关 2920
阿多诺论艺术中“生产力的发展” 2921
马尔库塞论艺术的意识形态性质 2921
伊格尔顿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知觉形式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 2922
伊格尔顿论意识形态的含义 2923
三、主体与客体 2924
胡风论文艺的主观与客观 2924
黄药眠论文艺的主观与客观 2925
黄药眠论主体审美发生的条件 2928
王元化论主客关系 2930
科林伍德论艺术家和读者没有种类差别 2931
艾略特的诗歌客体论 2932
巴赫金论作者 2932
卡西尔论认识自我 2933
弗洛姆论创造性思维中的主体和对象 2934
马斯洛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2935
马斯洛论存在价值与事实的关系 2936
马斯洛论传统科学中方法中心论 2936
让-保尔·萨特论文学客体 2937
阿多诺论主客二分法的歧义性 2938
阿多诺论主客体的辩证法 2939
马尔库塞论主体性及马克思主义美学对主体性的低估 2940
杜夫海纳论情感先验地规定着主体和客体 2941
杜夫海纳论主体 2942
杜夫海纳论客体是被制造出来的物体 2942
戈德曼论主-客体一致是人文科学中的重要依据 2943
戈德曼论主体的实质 2943
戈德曼论集体主体 2944
戈德曼论古典哲学所谓的个体主体 2945
戈德曼对超验主体的批判 2945
戈德曼论主体是客体思想的组成部分,客体是主体精神结构的一个部分 2946
戈德曼论个人主体与超个人主体的冲突 2946
戈德曼对研究客体的分解 2946
戈德曼论传统哲学所谓的主体与客体 2947
戈德曼论主体 2947
卡勒论主体问题 2948
加登纳论儿童主客体的认识关系及符号隐义 2948
伊格尔顿论主体的本性 2949
伊格尔顿论客观性对于主体的意义 2951
伊格尔顿论主体扩张的后果 2951
伊格尔顿论资产阶级主体的困境 2952
四、现象与本质 2953
马克思论本质和现象是矛盾的统一 2953
恩格斯论透过表面偶然现象揭示内在规律性 2953
列宁论本质和规律 2953
列宁论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2953
列宁论假象与本质 2955
列宁论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的不断的深化过程 2956
毛泽东论现象是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实质 2956
毛泽东论本质和主流问题 2956
马尔库塞论艺术的真理存在于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中 2956
尼采论梦是诗的主要成分 2957
弗洛伊德论性本能与无意识活动 2958
荣格论意识心理学与无意识精神生活 2959
荣格论无意识与意识之间关系 2960
莫洛亚论无意记忆及其形式 2961
米歇尔·布托尔论瞬间记忆 2962
N.萨洛特论潜对话与朦胧的梦想 2963
贡布里希论学艺目的是达到无意识的自动动作 2964
五、意识与无意识 2965
狄德罗论节制热情 2965
狄德罗论感情与感受的差别 2965
康德论感性与理性 2966
康德论悟性 2967
尼采论酒神与梦神同盟和悲剧神话的起源 2967
尼采论节奏的造型能力和人需要象征世界 2968
克罗齐论直觉知识与理性知识的关系 2969
克罗齐论直觉与概念关系 2969
克罗齐论直觉与感受 2970
克罗齐论直觉与联想 2971
克罗齐论直觉与时空关系 2971
克罗齐论直觉与知觉 2972
克罗齐论直觉的知识 2972
克罗齐论直觉与理性关系 2973
六、理性与感性 2974
科林伍德论心理水平 2974
科林伍德论感觉与感受物 2974
弗洛姆论理性 2975
弗洛姆论如何解决人的生活两重性矛盾 2976
里·瓦格纳论理智胜过情感 2977
马尔库塞论激进的感性 2977
马斯洛论高峰体验 2978
马斯洛谈高峰体验与神秘体验之间的关系 2979
伊格尔顿论资本主义社会审美的异化 2980
加缪论荒诞是一种激情 2980
七、个体与群体 2982
屠格涅夫论自我主义及其解脱 2982
尼采论道德令自我变得名誉扫地 2982
尼采论道德乃是骗术 2983
克罗齐论艺术作品的整一性 2983
科林伍德论艺术是一种合作 2984
阿德勒论群体生活 2984
弗洛姆论个体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985
戈德曼论群体会取消个体的差异 2986
阿多诺论主体性与集体性 2987
贡布里希论单调与多样 2987
罗洛·梅论存在取决于“个人的世界” 2988
施普兰格尔论价值等级 2989
加登纳论文化对人格智能的影响 2990
加登纳论符号对自我感的作用 2991
加登纳论不同社会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2991
芬克斯坦论文学中个性现象与社会现象的辩证法 2991
里·瓦格纳论个人与习惯因素、道德的冲突 2993
八、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 2996
马克思论真理的客观性 2996
恩格斯论人的思维的至上与不至上 2996
恩格斯论人的认识的相对性 2997
列宁论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 2998
列宁论我们的知识向绝对真理接近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 2998
列宁论人不能完全把握全部自然界的整体 2999
列宁论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 2999
列宁论我们可以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 2999
毛泽东论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 3000
毛泽东论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完结 3000
毛泽东论真理的发展规律 3000
毛泽东论发现真理依靠客观实践 3000
毛泽东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3001
尼采论丑恶与不和谐也是一种艺术游戏 3001
海德格尔论作品生存与真理发生 3002
- 《SQL与关系数据库理论》(美)戴特(C.J.Date) 2019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英汉翻译理论的多维阐释及应用剖析》常瑞娟著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