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河南通典  下
河南通典  下

河南通典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3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悌云,张文彬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6273972
  • 页数:1422 页
图书介绍:暂缺《河南通典》简介
上一篇:董必武下一篇:泰格·伍兹
《河南通典 下》目录
标签:主编

第一节 地理位置 1

第二节 行政区划 1

《河南通典》目录 1

第一编 自然概况 1

第一章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与人口 1

一、河南历史上人口的发展变化 3

第三节 人口 3

二、建国后河南省人口概况 4

三、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5

二、河南地形地貌基本格局 7

一、河南在全国地形地貌格局中的位置 7

第二章 地形、土壤与气候 7

第一节 地形地貌 7

三、河南地形地貌特征 8

一、土壤类型 10

第二节 土壤 10

三、土壤开发利用 12

二、土壤分布特点 12

二、气候资源 13

一、气候特征 13

第三节 气候 13

三、气象灾害 14

四、气象事业的发展 15

二、地表水资源及其分布特点 16

一、地表水资源的生成背景 16

第三章 水资源 16

第一节 地表水资源 16

三、入过境水量及其特点 17

二、含水岩类富水规律和分布情况 18

一、概况 18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 18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 19

一、水资源总量及其分布 20

第三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0

二、水质评价 23

四、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24

三、地表水的开发利用 24

六、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25

五、行业用水分析 25

二、动物区系的划分和分布 27

一、概况 27

第四章 动物、植物资源 27

第一节 动物资源 27

三、动物区系及经济种类 28

一、植物区系 29

第二节 植物资源 29

二、植被类型 30

三、植被分区 31

四、资源植物 32

五、珍稀、古物种 33

一、能源矿产 34

第一节 矿产种类 34

第五章 矿产资源 34

三、非金属矿产 35

二、金属矿产 35

第二节 矿产分布 36

一、能源矿产 38

二、金属矿产 39

三、非金属矿产 40

二、矿产勘查现状 42

一、矿产勘查历程 42

第三节 矿产勘查 42

一、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5

第二节 主要自然保护区 45

三、矿产勘查前景 45

第六章 自然保护区 45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分类 45

一、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45

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45

二、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6

二、氏族公社 48

一、原始群 48

第二编 历史 48

第一章 古代的河南 48

第一节 原始社会时期 48

一、夏 50

第二节 奴隶社会时期 50

二、商 51

三、西周 53

四、春秋 54

一、战国 56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 56

二、秦、汉 57

三、魏、晋、南北朝 60

四、隋、唐 62

五、宋、元 66

六、明、清(前中期) 69

一、河南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3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的河南 73

第二章 近代的河南 73

一、辛亥革命前后的河南政治 74

第二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河南 74

二、河南人民反对宗教侵略的斗争 74

三、河南人民的反清斗争 74

二、辛亥革命前后的河南经济 76

一、新旧军阀在河南的统治 79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79

第三章 现代的河南 79

二、中共河南党组织的建立及其所领导的工农革命 80

三、大革命时期的河南经济 82

一、国民党统治下的河南 83

第二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83

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84

一、抗日救亡热潮在河南的兴起 87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87

三、“一二九”运动在河南 87

二、日军的侵略和河南的正面战场 88

四、河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89

三、日伪政权在河南的残暴统治 89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南人民力争和平 90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 90

五、河南的“小延安”——竹沟 90

六、河南沦陷区的收复与抗战胜利 90

三、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 91

二、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 91

六、河南人民的反内战斗争与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92

五、淮海战役中的永城歼灭战 92

四、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的崩溃 92

八、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河南经济 93

七、省人民政府的成立 93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95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95

第四章 当代的河南 95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97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99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99

二、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 101

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105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时期 105

二、全面夺权与持续抗争 106

三、党和人民的胜利 107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08

第四节 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08

四、“文化大革命”中的河南经济 108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 110

三、治理整顿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112

四、“八五”时期的河南 113

山涛 117

马宁 117

第三编 人物 117

一画 117

一行 117

二画 117

丁声树 117

卜商 117

三画 117

子产 117

马金凤 118

马忠臣 118

万俟? 118

万海峰 118

干宝 118

于一川 118

于黑丁 118

上官仪 118

上官婉儿 118

王节亭 119

王从吾 119

四画 119

孔红文 119

牛皋 119

王建 119

王勇 119

王铎 119

王弼 119

王天纵 119

王化云 119

王息坤 120

王秉璋 120

王永民 120

王仙芝 120

王廷相 120

王延均 120

王审知 120

王国华 120

王国权 120

王忠殿 120

尤太忠 121

方心芳 121

王梦奎 121

王梦恕 121

王富洲 121

王新安 121

元稹 121

文敏生 121

石玉殿 122

石申 122

尹达 122

五画 122

邓艾 122

邓亚萍 122

邓颖超 122

冯梅梅 123

申凤梅 123

白居易 123

冯健 123

冯友兰 123

冯玉祥 123

司马师 124

史来贺 124

冯景兰 124

卢光东 124

卢怀慎 124

玄奘 124

白朗 124

史可法 124

刘杰 125

刘冰 125

司马炎 125

司马昭 125

司马彪 125

司马懿 125

申不害 125

六画 125

列子 125

刘丰 125

刘茂恩 126

刘向三 126

刘秀 126

刘九学 126

刘小光 126

刘少文 126

刘正威 126

吉星文 127

刘敬宜 127

刘知侠 127

刘青霞 127

刘建勋 127

刘禹锡 127

刘镇华 127

汤恩伯 128

江淹 128

吉鸿昌 128

朱理治 128

朱载堉 128

任访秋 128

庄周 128

许世友 129

许慎 129

阮咸 129

阮瑀 129

阮籍 129

阮孝绪 129

吕不韦 129

齐慎 129

贠宝山 130

共伯和 130

许继慎 130

成少甫 130

孙占元 130

孙叔敖 130

孙殿英 130

毕占云 130

乔典运 130

吴其浚 131

吴志国 131

阴丽华 131

纪登奎 131

七画 131

吴广 131

吴起 131

吴德 131

吴芝圃 131

吴先恩 131

陈凤桐 132

陈元光 132

吴道子 132

吴焕先 132

陈平 132

陈胜 132

陈小旺 132

陈大喜 132

陈星聚 133

陈俊武 133

陈少敏 133

陈天然 133

陈再道 133

陈明义 133

张玺 134

张良 134

陈梓化 134

张立 134

张仪 134

张庆 134

张忱 134

张轸 134

张苍 134

张仲景 135

张全合 135

张衡 135

张一弓 135

张子和 135

张子信 135

张池明 135

张祖谅 136

张钟瑞 136

张伯声 136

张体学 136

张树芝 136

张树德 136

张思卿 136

李季 137

李耳 137

张炳熹 137

张皓若 137

张蓉芳 137

张傧生 137

张镇芳 137

李延寿 138

李亚敏 138

李岩 138

李诫 138

李贺 138

李唐 138

李莉 138

李斯 138

李文成 138

李长春 138

李商隐 139

李海欣 139

李钟玄 139

李俊贤 139

李春煜 139

李雪三 139

李雪峰 139

杨靖宇 140

杨析综 140

李德生 140

杨森 140

杨一辰 140

杨兰春 140

杨廷宝 140

杜诗 141

杜甫 141

苏秦 141

苏之勃 141

苏天福 141

苏金伞 141

苏殿选 141

杜俨 141

谷德振 142

何运洪 142

杜凤瑞 142

杜秀升 142

岑参 142

何伟 142

何晏 142

何广位 142

何竹康 142

宋学义 143

宋玉玺 143

汤仲明 143

沈琼 143

宋祁 143

岳云 144

岳飞 144

辛小丽 144

汪基笑 144

巫兰英 144

肖永银 144

时乐濛 144

八画 144

尚钺 145

尚坦 145

弦高 145

林英海 145

罗玉川 145

罗国杰 145

郑维山 145

秉志 145

赵倜 146

姜尚 146

范雎 146

范晔 146

范缜 146

范蠡 146

范文澜 146

范朝利 146

九画 146

赵紫阳 147

赵秉均 147

赵普 147

赵文甫 147

赵东宛 147

赵先顺 147

赵春娥 147

钟香崇 148

钟繇 148

赵章成 148

赵趁妮 148

赵毅敏 148

南振中 148

钟会 148

姚崇 149

胡景翼 149

荀攸 149

荀彧 149

荀慧生 149

柏杨 149

胡炜 149

胡立教 149

袁世凯 150

袁绍 150

姚雪垠 150

段君毅 150

贺铸 150

侯宗宾 150

侯镜如 150

十画 150

袁术 150

钱均 151

郭毓彬 151

袁宝华 151

袁家骝 151

郭嘉 151

郭熙 151

郭重庆 151

郭振乾 151

铁瑛 152

高敬亭 152

贾谊 152

徐旭生 152

高拱 152

高云峰 152

高济宇 152

高振西 152

高厚良 152

黄维纲 153

黄继善 153

晁错 153

倪祥明 153

桑弘羊 153

十一画 153

黄帝 153

黄忠 153

黄亮 153

黄宇宙 153

常香玉 154

曹靖华 154

黄樵松 154

曹丕 154

曹植 154

曹操 154

曹刚川 154

曹保勤 154

谢安 155

谢玄 155

崔兰田 155

庹震 155

商鞅 155

阎立品 155

阎济民 155

梁晓天 155

十二画 155

韩愈 156

韩琦 156

谢灵运 156

谢瑞阶 156

惠施 156

童贯 156

韩非 156

彭雪枫 157

程维高 157

韩暨 157

韩侂胄 157

韩擒虎 157

程颐 157

程颢 157

程世清 157

滑寿 158

焦裕禄 158

彭清源 158

嵇文甫 158

焦若愚 158

韶华 159

翟俊杰 159

十三画 159

褚遂良 159

靳云鹗 159

十四画 159

蔺相如 159

管仲 159

蔡邕 159

蔡琰 159

翟让 159

潘复生 160

潘焱 160

谭知耕 160

十五画以上 160

墨子 160

樊钟秀 160

魏紫熙 161

魏无忌 161

黎原 161

霍裕平 161

穆青 161

憨玉琨 161

魏延 161

魏巍 161

魏子青 161

灌婴 162

戴苏理 162

第一节 历史沿革 16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组织 163

第四编 社会政治组织和地方立法司法 163

二、历次代表会议 164

一、历次代表大会 164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164

一、历任领导成员 165

第三节 中共河南省委员会 165

二、主要工作机构及职责 169

二、主要职责 170

一、历史沿革 170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顾问委员会 170

三、历任主要负责人 171

二、主要职责 171

三、历任主要负责人 171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171

一、历史沿革 171

第一节 历史沿革 172

第二章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 172

第三节 历任常委会主要负责人 173

第二节 职权 173

第五节 历次代表大会 174

第四节 常务委员会及工作机构 174

三、河南省人民委员会 177

二、河南省人民政府政务委员会 177

第三章 河南省人民政府 17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177

一、中原临时人民政府 177

第二节 性质、组成及任期 178

五、河南省人民政府 178

四、河南省革命委员会 178

第四节 历任主要负责人 179

第三节 职权 179

一、组成部门 181

第五节 工作机构及其职责 181

二、部门管理的行政机构 194

三、直属事业单位 196

四、部门领导的事业单位 19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198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 198

一、常务委员会 199

第三节 主要工作部门及职责 199

第二节 历任主要负责人 199

二、工作机构 200

第四节 历届会议 20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河南省委员会 203

第五章 民主党派 203

第五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河南省委员会 204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南省委员会 204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河南省委员会 204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河南省委员会 204

第一节 河南省总工会 205

第六章 人民团体 205

第六节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员会 205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河南省委员会 206

第三节 河南省妇女联合会 207

第五节 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8

第四节 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 208

一、经济法规建设 209

第一节 地方法规建设 209

第六节 河南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209

第七节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9

第七章 立法与司法 209

第二节 公安机关 210

四、精神文明法规建设 210

二、社会治安法规建设 210

三、民主法规建设 210

二、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 211

一、加强反对敌对势力的斗争 211

一、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212

第三节 人民检察机关 212

三、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212

二、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213

四、处理民事、经济案件 214

三、建立和完善少年审判制度 214

第四节 人民法院 214

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 214

二、从严惩处经济犯罪分子 214

二、加强劳教工作 215

一、监管改造罪犯 215

五、积极开展行政审判 215

六、平反纠正冤假错案 215

第五节 司法行政机关 215

五、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216

四、强化公证职能 216

三、发展律师事业 216

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217

一、经济制度特征 218

第一节 建国前的河南经济 218

第五编 经济发展 218

第一章 概况 218

二、国民经济概况 219

一、五年计划 229

第二节 建国后河南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229

二、年度概况 235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53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253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 253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255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260

一、发展概况 262

第一节 农业 262

第三章 农业经济 262

二、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266

三、种植业 274

一、发展概况 278

第二节 林业 278

二、平原绿化 279

三、林业基地建设 280

四、经济林 281

五、科技兴林 283

一、发展概况 284

第三节 畜牧业 284

二、科技兴牧 287

第四节 水产业 288

第五节 乡镇企业 289

第四章 固定资产投资 295

一、发展概况 304

第一节 煤炭工业 304

第五章 能源化工 304

二、管理体制及机构 306

第二节 石油工业 307

第三节 电力工业 309

一、电源建设 310

二、高压输电网络 312

三、先进科技应用 316

四、电力企业改革 318

一、发展概况 319

第四节 化学工业 319

二、主要行业 320

一、发展概况 323

第一节 冶金工业 323

第六章 冶金建材 323

二、钢铁工业 326

三、有色金属工业 327

一、发展概况 330

第二节 黄金工业 330

二、行业管理 331

一、发展概况 332

第三节 建材工业 332

二、行业现状 335

一、发展概况 338

第一节 机械工业 338

第七章 机械电子 338

二、主要行业 339

三、技术进步 343

五、机电产品出口创汇 344

四、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 344

一、发展概况 346

第二节 电子工业 346

二、主要行业 348

一、发展概况 353

第一节 轻工业 353

三、教育与科研 353

第八章 轻纺医药 353

二、食品工业 357

三、制盐工业 360

九、家用电器工业 361

八、电池工业 361

四、造纸工业 361

五、自行车工业 361

六、皮革工业 361

七、塑料工业 361

第二节 纺织工业 362

一、发展概况 366

第三节 医药工业 366

四、化学医药工业 368

三、饮片加工业 368

二、中成药工业 368

五、医疗器械工业 369

六、重点企业 371

第一节 烟叶生产 373

第九章 烟草 373

第二节 卷烟工业 376

第三节 烟草销售 379

第四节 经营管理 382

一、河南境内的国家铁路 383

第一节 国家铁路 383

第十章 交通运输 383

二、郑州铁路局 393

三、河南境内的铁路分局 398

第二节 地方铁路 402

一、公路网 403

第三节 公路 403

二、客货运输 404

三、重要企、事业单位 406

一、机场建设 407

第四节 民用航空 407

二、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运输 410

四、管理体制与机构沿革 415

三、地方航空 415

第五节 内河航运 416

二、建国后的河南邮电 418

一、建国前的河南邮电 418

第十一章 邮电 418

第一节 概况 418

一、邮政网络 422

第二节 邮政 422

二、邮政业务 424

一、电信网络 426

第三节 电信 426

二、电信业务 430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31

第十二章 城镇建设 431

第二节 城镇规划 433

第三节 城镇房地产 434

第四节 市政设施 436

第五节 公用事业 437

第六节 城镇环境建设 439

一、发展概况 440

第七节 建筑业 440

二、行业改革 442

一、商业 444

第一节 国内贸易 444

第十三章 商业贸易 444

二、饮食业 450

三、服务业 451

一、发展概况 453

第二节 供销合作贸易 453

二、主要经营业务 457

一、流通体制沿革 459

第三节 粮油贸易 459

二、粮油贸易现状 462

第四节 物资贸易 464

一、出口贸易 467

第一节 对外贸易 467

第十四章 外贸外经 467

二、进口贸易 476

一、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477

第二节 利用外资 477

二、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贷款 480

二、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481

一、概况 481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481

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482

一、概况 483

第一节 财政 483

四、双边与多边经济技术合作 483

第十五章 财税金融 483

二、财政收入 485

三、财政支出 487

四、财政体制改革 489

一、概况 491

第二节 税务 491

二、国家税收 493

三、地方税收 494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业 496

第三节 金融 496

二、改革开放后的金融体系与金融发展 506

第一节 计划 524

一、概述 524

第十六章 经济管理与监督 524

二、计划管理体制 526

三、计划管理形式 527

一、概述 530

第二节 统计 530

二、管理体制及机构 532

三、统计内容与调查方法 533

五、统计服务与统计监督 535

四、统计计算与传输技术 535

一、管理体制和法制建设 536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536

二、主要管理内容 538

一、概述 546

第四节 物价 546

二、物价水平 548

三、物价管理 552

四、价格改革 555

一、概述 558

第五节 审计 558

二、审计机构 559

三、审计监督 560

四、主要审计制度 561

一、管理体制与机构 562

第六节 技术监督 562

三、质量监督 563

二、质量管理 563

四、标准化 565

五、计量 566

一、发展概况 567

第一节 旅游事业的发展 567

六、行政执法 567

第十七章 旅游 567

二、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点 568

第二节 旅游服务设施 571

一、郑州主要景点 572

第三节 旅游景点 572

二、洛阳主要景点 578

三、安阳主要景点 582

四、开封主要景点 585

五、新乡主要景点 587

六、焦作主要景点 588

七、鹤壁主要景点 590

八、濮阳主要景点 592

九、商丘主要景点 593

十、周口主要景点 594

十一、许昌主要景点 597

十二、漯河主要景点 598

十三、驻马店主要景点 599

十四、信阳主要景点 600

十五、南阳主要景点 601

十六、平顶山主要景点 603

十七、三门峡主要景点 604

一、名产 607

第十八章 名优土特产 607

二、名中草药 615

三、名工艺品 618

四、名酒 621

五、名菜、名小吃 623

六、名糕点 630

一、收入状况 632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32

第六编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632

第一章 人民生活 632

二、生活消费 635

三、生产支出 644

四、储蓄节余 645

一、收入状况 647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647

二、生活消费 649

一、劳动工资管理体制 656

第一节 管理体制和法制建设 656

第二章 劳动工资 656

二、劳动法制建设 658

一、劳动力的招收 659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659

二、劳动力的调配 661

三、劳动制度 662

四、私营企业的劳动管理 664

一、概况 666

第三节 劳动就业 666

二、失业救济与失业保险 668

三、就业政策与就业安置 669

一、概况 671

第四节 工资 671

二、工资调整 673

三、工资改革 676

四、工资区类别 685

六、奖励制度 687

五、计件工资制度 687

七、津贴、补贴和其他工资 688

一、城镇社会保险 691

第一节 社会保险 691

第三章 社会保障 691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693

一、社会优抚 694

第二节 社会优抚与优待 694

二、优待 699

一、农村社会救济 700

第三节 社会救济 700

二、城镇社会救济 703

一、社会福利设施 704

第四节 社会福利与社区服务 704

二、社区服务 705

第一节 省军区 706

第一章 领导机构 706

第七编 军事 706

第二节 军分区与人民武装部 709

一、政治教育 710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 710

第二章 军队政治工作 710

第一节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710

一、军队党组织的建设 710

二、党的双重领导制度 710

三、政治委员与政治机关 710

三、文体活动 711

二、文化教育 711

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712

一、拥政爱民活动 712

四、立功创模运动和学英模活动 712

第三节 群众工作 712

三、抢险救灾 713

一、部队基础训练 714

第一节 训练 714

四、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 714

第三章 训练与后勤 714

二、部队应用训练 716

二、装备 717

一、供给 717

第二节 后勤工作 717

四、生产 718

三、卫生 718

第二节 机构设置 719

第一节 历史沿革及职能 719

第四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河南省总队 71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720

第五章 民兵 720

一、组织建设 721

第二节 民兵工作 721

二、民兵政治工作 722

三、军事训练 723

二、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 724

一、剿匪反霸,保卫土改 724

四、四项基本建设 724

第三节 重要贡献 724

四、抢险救灾 725

三、参加生产建设 725

五、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26

第一章 概述 727

第八编 教育 727

一、概况 729

第一节 小学教育 729

第二章 基础教育 729

二、教学 732

三、德育 735

四、教师 737

五、管理 740

六、重点小学选介 741

一、概况 742

第二节 幼儿教育 742

二、幼教改革 743

三、幼儿园选介 744

一、概况 745

第三节 中学教育 745

二、教学 746

三、思想政治教育 749

四、教师 751

五、学生 753

六、管理 754

七、著名中学选介 755

一、概况 761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 761

第三章 职业技术教育 761

二、教学 762

五、学生及学校管理 763

四、教师 763

三、思想政治教育 763

六、学校选介 764

二、教学 767

一、概况 767

第二节 职业技术学校 767

四、教师 768

五、学生及学校管理 768

三、思想政治教育 768

六、主要特点及经验 769

七、学校选介 771

二、教学 774

一、概况 774

第三节 技工学校 774

五、学生 775

四、教师 775

三、思想政治教育 775

六、学校管理 776

一、概况 777

第一节 成人初等教育 777

第四章 成人教育 777

二、教学 778

三、教师 779

四、学员 780

五、管理 781

一、概况 782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 782

二、教学 783

四、学员 785

三、教师 785

五、管理 786

一、概况 787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787

二、教学 788

四、教师 789

三、思想政治教育 789

五、学员 790

六、管理 791

第一节 概况 792

第五章 普通高等教育 792

一、学制和专业设置 793

第二节 学制、专业和教学改革 793

三、教学管理与改革 794

二、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794

第三节 教材建设 796

一、自然科学研究 797

第四节 科研与科技开发 797

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799

三、学术活动 801

一、高校党的建设 802

第五节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802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803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805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806

二、待遇 808

一、教师队伍 808

第六节 教师 808

三、培训、进修 809

五、对外交流与合作 811

四、资格与职称 811

一、机构设置 812

第七节 管理 812

二、图书资料 813

一、校舍 813

二、人员编制 813

第八节 设备 813

一、郑州大学 814

第九节 著名高校选介 814

三、实验设备 814

三、郑州工业大学 815

二、河南大学 815

五、河南师范大学 816

四、河南医科大学 816

七、河南财经学院 817

六、河南农业大学 817

八、郑州粮食学院 818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科学技术 819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科学技术 819

第九编 科学技术 819

第一章 概述 819

第一节 历史回顾 819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技术 819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科学技术 821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方针 822

五、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技术 822

二、“面向、依靠”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 823

一、“面向、依靠”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 823

第三节 科学技术工作的战略部署 827

一、“六五”科技发展计划 828

第四节 科技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828

二、“七五”科技发展计划 830

三、“八五”科技发展计划 831

一、“科教兴豫”的提出 832

第五节 “科教兴豫”战略 832

三、“科教兴豫”的实施 833

二、“科教兴豫”的目标任务 833

第一节 科技机构 834

第二章 科技机构、队伍和重要设施 834

第二节 科技队伍 843

第三节 知名专家 844

第四节 重要科技设施 846

二、重要科技事业单位 847

一、大型精密仪器 847

一、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项目 848

第一节 概述 848

第三章 科学技术成果 848

二、获省级科技成果奖励项目 849

第二节 工业科技成果 850

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 851

第五节 软科学研究成果 852

第四节 医药卫生科技成果 852

第四章 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853

第六节 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853

二、新材料技术的种类 854

一、概况 854

第一节 新材料技术 854

一、概况 855

第二节 生物技术 855

一、概况 856

第三节 电子技术 856

二、生物技术的应用 856

第四节 计算机技术 857

二、电子技术的应用 857

一、概况 858

第五节 机电一体化技术 858

一、新能源技术及其产业 859

第六节 新能源、高效节能与环保技术 859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859

三、环保技术及其产品 860

二、高效节能技术及其产业 860

三、实用阶段 861

二、发展阶段 861

第七节 核技术 861

一、导入阶段 861

第一节 科技拨款制度改革 862

第五章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862

第三节 科研机构体制改革 863

第二节 科研单位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863

第五节 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 864

第四节 科技人员管理制度改革 864

第六节 民办科技机构 865

第七节 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 866

第九节 农村科技体制改革 867

第八节 科技成果管理制度改革 867

第一节 发展历程 868

第六章 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868

第十节 企业科技体制改革 868

一、机构 869

第二节 科技外事工作 869

三、基本原则 870

二、职能 870

第三节 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成就 871

第一节 技术市场的管理 872

第七章 技术市场 872

二、贯彻落实《技术合同法》 873

一、制订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 873

第二节 发展技术市场的措施 873

二、技术交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874

一、技术市场成交额不断上升 874

三、发挥技术经营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作用 874

四、重视对技术市场人才的培训 874

第三节 技术市场的成就 874

第一节 专利管理机构 876

第八章 专利事业 876

三、技术市场服务领域得到拓宽 876

第二节 专利工作成就 87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879

第一节 哲学 879

第十编 哲学社会科学 879

第一章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87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881

三、哲学应用问题研究 882

四、西方哲学研究 884

五、逻辑学研究 885

七、中国哲学史研究 886

六、伦理学研究 886

八、二程哲学思想研究 888

一、农业经济研究 889

第二节 经济学 889

九、宗教研究 889

二、工业经济研究 892

三、财政金融学研究 896

四、经济战略和经济管理研究 899

五、其他经济理论研究 903

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906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 906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问题 907

三、毛泽东和邓小平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908

四、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909

五、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党建设研究 911

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研究 914

六、统一战线理论研究 914

一、先秦史研究 915

第四节 历史学 915

二、秦—唐史研究 920

三、宋—清史研究 927

四、中国近代史研究 934

五、历史学理论研究 938

六、地方史志研究 942

七、历史人物研究 943

八、世界史研究 944

一、史前考古 946

第五节 考古学 946

二、夏商周考古 948

三、楚文化考古 953

四、秦—唐考古 955

五、宋代考古 957

二、郑州大学 959

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959

第二章 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团体和知名专家 959

第一节 研究机构 959

六、河南财经学院 960

五、信阳师范学院 960

三、河南大学 960

四、河南师范大学 960

九、河南省人民政府和省直单位 961

八、其他院校 961

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961

一、省社会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非经济学科类 962

第二节 学术团体 962

二、省社会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经济学科类 964

第三节 知名专家 965

附录二: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获奖名单 966

附录一:河南省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 966

附录三: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969

第二节 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983

第一节 建国前的医疗卫生 983

第十一编 医疗卫生 983

第一章 概述 983

二、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987

一、河南省人民医院 987

第二章 医疗单位和卫生工作 987

第一节 重要医疗单位 987

六、河南省胸科医院 988

五、河南省肿瘤医院 988

三、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988

四、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988

十、洛阳正骨医院 989

九、郑州市骨科医院 989

七、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989

八、河南省中医院 989

第二节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990

十一、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990

第三节 农村饮用水卫生 991

第四节 农村改厕工作 992

第五节 创建卫生城市 993

第六节 健康教育 994

三、食品中毒防治 995

二、检验与监测 995

第三章 公共卫生 995

第一节 食品卫生 995

一、监督与管理 995

二、垃圾无害化处理 996

一、给水卫生 996

四、公共营养卫生 996

第二节 环境卫生 996

六、环境污染的防治 997

五、化妆品卫生 997

三、住宅卫生 997

四、公共场所卫生 997

三、学校卫生监督 998

二、学生常见病防治 998

第三节 学校卫生 998

一、学生生长发育 998

二、职业危害调查与职业病防治 999

一、卫生监督 999

第四节 劳动卫生 999

二、封闭源(包括X线)工作的卫生防护 1000

一、环境放射性监测 1000

第五节 放射卫生 1000

一、婚姻保健 1001

第一节 妇女保健 1001

三、开放源放射性工作的卫生防护 1001

第四章 卫生保健 1001

二、孕产期保健 1002

三、妇女病普查普治 1003

五、优生与计划生育 1004

四、妇女劳动保护 1004

六、妇幼保健的科学研究 1005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006

第二节 儿童保健 1006

七、母婴保健合作项目 1006

二、儿童营养调查和强化食品研制 1007

四、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 1008

三、儿童心理卫生与智力测验 1008

五、儿童保健科学研究 1009

一、流行性出血热 1011

第一节 传染病 1011

六、儿童保健项目工作 1011

第五章 疾病防治 1011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1012

三、钩端螺旋体病 1013

五、伤寒、副伤寒病 1014

四、麻风病 1014

六、布鲁氏菌病 1015

二、地方性氟中毒 1016

一、碘缺乏病 1016

第二节 地方病 1016

四、克山病 1017

三、大骨节病 1017

二、疟疾 1018

一、黑热病 1018

第三节 寄生虫病 1018

三、丝虫病 1019

五、钩虫病 1020

四、人体猪绦虫病与囊虫病 1020

第四节 恶性肿瘤 1021

七、蛔虫病 1021

六、肝吸虫病(中华分支睾吸虫病) 1021

二、高血压病、心肌梗塞、冠心病 1022

一、脑血管病 1022

一、食管癌 1022

二、宫颈癌 1022

第五节 心脑血管病 1022

第六节 医院疾病谱及医学模式 1023

第六章 医疗保障制度 1024

第一节 公费医疗 1024

第二节 社会医疗保险 1025

第一节 历史变迁 1026

第七章 传统医药学 1026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 1026

第二节 “八五”期间的发展成就 1027

第二节 机构设施 1029

第一节 历史与现状 1029

第八章 医学科学研究 1029

第三节 主要科研成果 1030

第一节 药品管理 1032

第九章 药品和药政管理 1032

二、省药品检验所 1034

一、省卫生厅药政管理局 1034

第二节 省级药政、药检机构 1034

第一节 古代体育 1035

第一章 概述 1035

第十二编 体育 1035

一、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体育 1039

第二节 近、现代体育 1039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体育 1040

第三节 当代体育 1043

三、革命根据地的体育运动 1043

第一节 学校体育 1049

第二章 群众体育 1049

第二节 城市体育 1051

第三节 农民体育 1052

第四节 少数民族体育 1054

第六节 伤残人体育 1055

第五节 老年人体育 1055

第七节 妇幼体育 1056

第一节 少林拳 1057

第三章 传统体育 1057

一、陈氏太极拳 1058

第二节 太极拳 1058

五、孙式太极拳 1059

四、武式太极拳 1059

二、杨式太极拳 1059

三、吴式太极拳 1059

第三节 气功医疗体育 1060

一、足球 1062

第一节 球类 1062

第四章 主要体育项目技术水平 1062

三、排球 1063

二、蓝球 1063

七、网球 1064

六、垒球 1064

四、手球 1064

五、棒球 1064

第二节 田径 1065

九、曲棍球 1065

八、乒乓球 1065

一、游泳 1066

第四节 水上运动 1066

第三节 体操 1066

二、摔跤 1067

一、武术 1067

二、跳水 1067

三、划船 1067

第五节 举重 1067

第六节 武术、摔跤、柔道、散打、拳击 1067

一、射击 1068

第七节 射击、射箭、击剑 1068

三、柔道 1068

四、散打 1068

五、拳击 1068

一、航空模型 1069

第八节 航模、无线电、赛车 1069

二、射箭 1069

三、击剑 1069

五、自行车 1070

四、摩托车 1070

二、航海模型 1070

三、无线电 1070

一、围棋 1071

第十节 棋类 1071

第九节 现代五项 1071

一、省体育运动委员会 1072

第一节 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 1072

二、国际象棋 1072

第十一节 跳伞 1072

第五章 体育机构、社团、学校和设施 1072

一、河南省体育总会 1073

第二节 体育社团 1073

二、省体育场 1073

三、省航空运动学校 1073

四、省体育工作大队 1073

五、省陆上运动学校 1073

六、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1073

十、省网球运动协会 1074

九、省体操运动协会 1074

二、省田径运动协会 1074

三、省篮球运动协会 1074

四、省排球运动协会 1074

五、省足球运动协会 1074

六、省游泳运动协会 1074

七、省武术运动协会 1074

八、省乒乓球运动协会 1074

十九、省信鸽协会 1075

十八、省伤残人体育协会 1075

十一、省自行车运动协会 1075

十二、省棋类运动协会 1075

十三、省老年人体育协会 1075

十四、省体育科学学会 1075

十五、省旱冰运动协会 1075

十六、省气功医疗体育协会 1075

十七、省钓鱼协会 1075

五、洛阳体育运动学校 1076

四、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 1076

二十、省体育系统文理术研究会 1076

二十一、省体育记者协会 1076

二十二、省少数民族体育协会 1076

二十三、省职工体育协会 1076

第三节 体育学校 1076

一、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1076

二、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1076

三、河南师范大学体育系 1076

一、河南省体育场 1077

第三节 主要体育场馆简介 1077

六、许昌体育运动学校 1077

七、安阳体育运动学校 1077

八、新乡体育运动学校 1077

九、开封体育运动学校 1077

十、南阳体育运动学校 1077

十一、濮阳体育运动学校 1077

十三、开封市体育馆 1078

十二、河南省田径馆 1078

二、河南省射击场 1078

三、河南省航空运动学校机场、垒球场 1078

四、河南省体育馆 1078

五、河南省游泳池 1078

六、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田径场 1078

七、河南省综合训练馆 1078

八、河南省室内游泳训练池 1078

九、郑州国家篮球训练基地 1078

十、河南省汽枪射击馆 1078

十一、河南省自行车赛场 1078

二十二、新乡市体育馆、体育场 1079

二十一、洛阳炼油厂体育馆 1079

十四、开封市工人文化宫体育场 1079

十五、郑州市体育场 1079

十六、郑州市体育馆 1079

十七、郑州市工人文化宫体育场 1079

十八、火车头体育场、体育馆 1079

十九、洛阳市体育场、体育馆 1079

二十、洛阳拖拉机制造厂体育馆 1079

第六章 国际体育交往 1080

二十八、平顶山矿务局体育馆 1080

二十三、焦作市体育馆 1080

二十四、许昌市体育馆 1080

二十五、鹤壁市体育场 1080

二十六、荥阳市体育馆 1080

二十七、中原油田体育馆 1080

一、前当代文学 1082

第一节 概况 1082

第十三编 文学艺术 1082

第一章 文学 1082

二、文学创作 1083

一、现代小说创作 1089

第二节 小说 1089

二、当代小说创作 1090

一、建国前的诗歌创作 1098

第三节 诗歌 1098

二、建国初期的诗歌创作 1099

四、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1103

一、建国前的散文 1104

二、建国后的散文创作 1104

第四节 散文 1104

一、文艺理论研究 1105

第五节 文学及理论研究 1105

三、新时期散文作家作品简介 1105

二、当代文学状况研究 1107

第一节 概述 1109

第二章 艺术 1109

三、“大跃进民歌”及诗歌创作 1110

一、戏剧 1111

第二节 戏剧、电影、电视剧 1111

三、电视剧 1115

二、电影 1115

一、音乐 1116

第三节 音乐、舞蹈 1116

二、舞蹈 1119

一、曲艺 1121

第四节 曲艺、杂技 1121

二、杂技 1123

一、美术 1124

第五节 美术、书法、摄影 1124

二、书法篆刻 1126

三、摄影 1128

附: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1129

二、河南省歌舞团 1131

一、河南省豫剧三团 1131

第三章 主要艺术表演团体 1131

四、河南省豫剧一团 1132

三、河南省曲剧团 1132

七、河南省话剧团 1133

六、河南省京剧团 1133

五、河南省豫剧二团 1133

八、河南省越调剧团 1134

九、河南省曲艺木偶剧团 1135

第一节 概述 1136

第一章 文物 1136

第十四编 文物与文化设施 1136

三、少室阙 1138

二、太室阙 1138

第二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38

一、龙门石窟(包括白居易墓) 1138

十一、殷墟 1139

十、郑州商代遗址 1139

四、启母阙 1139

五、嵩岳寺塔 1139

六、祐国寺塔(铁塔) 1139

七、白马寺 1139

八、观星台 1139

九、仰韶村遗址 1139

十七、社旗山陕会馆 1140

十六、宋陵 1140

十二、郑韩故城 1140

十三、汉魏洛阳故城 1140

十四、巩县石窟 1140

十五、修定寺塔 1140

二十七、打虎亭汉墓 1141

二十六、张衡墓 1141

十八、风穴寺及塔林 1141

十九、净藏禅师塔 1141

二十、平粮台古城遗址 1141

二十一、二里头遗址 1141

二十二、尸乡沟商城遗址 1141

二十三、隋唐洛阳城遗址 1141

二十四、北宋东京遗址 1141

二十五、钧台钧窑遗址 1141

三十五、酒店冶铁遗址 1142

三十四、蔡国故城 1142

二十八、张仲景墓及祠 1142

二十九、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 1142

三十、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 1142

三十一、西山遗址 1142

三十二、王城岗及阳城遗址 1142

三十三、羑里城遗址 1142

四十七、周口关帝庙 1143

四十六、开封城墙 1143

三十六、戚城遗址 1143

三十七、虢国墓地 1143

三十八、汉梁王墓群 1143

三十九、潞简王墓 1143

四十、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 1143

四十一、济渎庙 1143

四十二、南阳武侯祠 1143

四十三、归德府城墙 1143

四十四、太昊陵庙 1143

四十五、比干庙 1143

一、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44

第三节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44

四十八、内乡县衙 1144

四十九、灵泉寺石窟群 1144

五十、千唐志斋石刻 1144

五十一、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1144

一、洛阳 1145

第四节 历史文化名城 1145

二、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45

四、南阳 1147

三、安阳 1147

二、开封 1147

一、河南省博物院 1148

第一节 博物馆 1148

五、商丘(县) 1148

六、郑州 1148

七、浚县 1148

八、其他 1148

第二章 博物馆、革命纪念馆 1148

五、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1149

四、郑州市博物馆 1149

二、黄河博物馆 1149

三、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1149

十、洛阳古墓博物馆 1150

九、洛阳石刻艺术馆 1150

六、开封市博物馆 1150

七、洛阳博物馆 1150

八、洛阳民俗博物馆 1150

十六、焦作市博物馆 1151

十五、新乡市博物馆 1151

十一、三门峡博物馆 1151

十二、三门峡市车马坑博物馆 1151

十三、安阳市博物馆 1151

十四、安阳民间艺术馆 1151

二十二、岳飞纪念馆 1152

二十一、商丘地区博物馆 1152

十七、许昌市博物馆 1152

十八、南阳市博物馆 1152

十九、南阳汉画馆 1152

二十、张仲景纪念馆 1152

二、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 1153

一、郑州二七革命纪念馆 1153

二十三、内乡县衙博物馆 1153

第二节 革命纪念馆 1153

五、杨靖宇纪念馆 1154

四、吉鸿昌纪念馆 1154

三、洛阳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 1154

八、淮海战役陈官庄歼敌纪念馆 1155

七、张星江纪念馆 1155

六、彭雪枫纪念馆 1155

四、冯玉祥所属北伐军阵亡将士墓地 1156

三、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旧址 1156

第三节 革命旧址及纪念建筑 1156

一、太平天国北伐军指挥部旧址 1156

二、白朗故居 1156

七、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 1157

六、新县革命旧址群 1157

五、赤城县苏维埃旧址 1157

十一、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领导机关旧址 1158

十、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 1158

八、杞县大同中学旧址 1158

九、李馆地道站旧址 1158

十四、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旧址 1159

十三、周恩来旧居 1159

十二、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旧址 1159

十八、吴焕先烈士故居 1160

十七、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 1160

十五、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 1160

十六、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殉难处 1160

一、概况 1161

第一节 全省图书馆事业 1161

十九、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地 1161

二十、二七纪念堂 1161

第三章 图书馆 1161

二、主要成就 1162

一、文化系统图书馆 1163

第二节 全省图书馆体系 1163

二、教育系统图书馆 1164

五、共青团系统图书馆(室) 1165

四、工会系统图书馆(室) 1165

三、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政府系统及社会团体的专业图书馆、厂矿企业技术图书馆 1165

一、河南省图书馆 1166

第四节 主要图书馆选介 1166

第三节 图书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166

三、郑州大学图书馆 1168

二、郑州市图书馆 1168

四、河南大学图书馆 1169

五、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1170

一、河南省新闻出版局 1171

第一节 新闻出版行政机关和群众团体 1171

第十五编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1171

第一章 新闻出版 1171

二、河南省版权局 1172

三、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与河南省新闻学会 1173

四、河南省报纸行业经营协会 1174

五、河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 1175

九、河南省音像协会 1176

八、河南广播电视技术委员会 1176

六、河南省版权学会 1176

七、河南广播电视学会 1176

第二节 主要报纸 1177

十、河南省书报刊发行业协会 1177

一、《河南日报》 1179

三、《洛阳日报》 1181

二、《郑州晚报》 1181

五、《南阳日报》 1182

四、《开封日报》 1182

八、《焦作日报》 1183

七、《安阳日报》 1183

六、《新乡日报》 1183

十二、《平顶山日报》 1184

十一、《鹤壁日报》 1184

九、《商丘日报》 1184

十、《信阳日报》 1184

十六、《漯河内陆特区报》 1185

十五、《驻马店日报》 1185

十三、《濮阳日报》 1185

十四、《三门峡日报》 1185

十八、《周口日报》 1186

十七、《许昌日报》 1186

一、河南人民出版社 1189

第三节 主要出版社 1189

四、海燕出版社 1192

三、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192

二、中州古籍出版社 1192

六、河南美术出版社 1193

五、大象出版社 1193

八、文心出版社 1194

七、中原农民出版社 1194

十二、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195

十一、河南文艺出版社 1195

九、河南大学出版社 1195

十、黄河水利出版社 1195

十五、河南音像出版社 1196

十四、河南教育音像出版社 1196

十三、黄河音像出版社 1196

十六、河南银海音像出版社 1197

第四节 主要期刊 1198

一、《党的生活》 1200

五、《史学月刊》 1201

四、《河南社会科学》 1201

二、《学习论坛》 1201

三、《领导科学》 1201

十、《农村·农业·农民》 1202

九、《商贸大观》 1202

六、《中州学刊》 1202

七、《河南教育》 1202

八、《市场经济导报》 1202

十五、《莽原》 1203

十四、《法制世界》 1203

十一、《河南年鉴》 1203

十二、《时代青年》 1203

十三、《妇女生活》 1203

二十一、《河南中医》 1204

二十、《中州煤炭》 1204

十六、《东京文学》 1204

十七、《名人传记》 1204

十八、《人生与伴侣》 1204

十九、《人民黄河》 1204

二十二、《河南科技》 1205

第五节 主要印刷厂 1216

一、河南第一新华印刷厂 1217

第六节 主要发行单位 1218

二、河南第二新华印刷厂 1218

一、河南省新华书店 1219

二、河南省外文书店 1221

二、市、地、县级广播电台 1222

一、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1222

第二章 广播与电视 1222

第一节 河南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222

四、市、地、县级电视台 1223

三、河南电视台 1223

六、河南广播电视中心 1224

五、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1224

一、广播电视宣传概况 1225

第二节 河南广播电视宣传与改革 1225

二、新闻宣传与评论 1226

四、广播电视文艺 1227

三、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整体优势 1227

一、宣传管理 1228

第三节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1228

四、各市地记者站的管理 1229

三、音像管理 1229

二、事业管理 1229

五、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 1230

第一节 概述 1232

第一章 民族 1232

第十六编 民族、宗教 1232

一、回族 1233

第三节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1233

第二节 民族分布 1233

三、满族 1234

二、蒙古族 1234

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235

一、改变带侮辱、歧视性的称谓 1235

第四节 贯彻民族平等政策 1235

四、建立民族区、乡(镇) 1236

三、少数民族积极参政议政 1236

五、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1237

二、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1238

一、中南民族访问团访问河南 1238

第五节 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1238

四、民族关系的新发展 1239

三、检查民族政策落实情况 1239

第六节 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1240

一、少数民族教育事业 1241

第七节 少数民族社会事业 1241

二、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1242

三、少数民族体育事业 1243

一、佛教 1244

第一节 概况 1244

四、少数民族卫生事业 1244

第二章 宗教 1244

二、道教 1245

四、天主教 1246

三、伊斯兰教 1246

一、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 1248

第二节 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团体 1248

五、基督教 1248

七、河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1249

六、河南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 1249

二、河南省佛教协会 1249

三、河南省道教协会 1249

四、河南省伊斯兰教协会 1249

五、河南省天主教爱国运动委员会 1249

一、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1250

第三节 新时期宗教工作 1250

八、河南省基督教协会 1250

社会相适应 1251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1251

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1251

第一节 概况 1254

第一章 郑州市 1254

第十七编 市、地、县概况 1254

第二节 巩义市 1256

第三节 荥阳市 1257

第四节 登封市 1258

第五节 新密市 1259

第六节 新郑市 1260

第七节 中牟县 1262

第一节 概况 1263

第二章 洛阳市 1263

第二节 偃师市 1266

第三节 孟津县 1267

第四节 新安县 1268

第五节 伊川县 1269

第六节 宜阳县 1270

第七节 汝阳县 1271

第八节 洛宁县 1272

第九节 嵩县 1273

第十节 栾川县 1274

第一节 概况 1275

第三章 开封市 1275

第二节 开封县 1277

第三节 兰考县 1278

第四节 通许县 1279

第五节 尉氏县 1281

第六节 杞县 1282

第四章 平顶山市 1283

第一节 概况 1283

第二节 汝州市 1286

第三节 舞钢市 1287

第四节 襄城县 1288

第五节 鲁山县 1288

第六节 宝丰县 1289

第七节 叶县 1290

第八节 郏县 1292

第五章 新乡市 1292

第一节 概况 1292

第二节 辉县市 1294

第三节 卫辉市 1295

第四节 新乡县 1296

第五节 获嘉县 1297

第六节 原阳县 1299

第七节 延津县 1300

第八节 封丘县 1301

第九节 长垣县 1302

第六章 焦作市 1303

第一节 概况 1303

第二节 沁阳市 1305

第三节 济源市 1307

第四节 孟州市 1308

第五节 温县 1309

第六节 修武县 1310

第七节 博爱县 1311

第八节 武陟县 1313

第七章 安阳市 1315

第一节 概况 1315

第二节 林州市 1318

第三节 安阳县 1320

第四节 汤阴县 1321

第五节 滑县 1322

第六节 内黄县 1323

第八章 濮阳市 1325

第一节 概况 1325

第二节 濮阳县 1329

第三节 清丰县 1330

第四节 南乐县 1332

第五节 范县 1333

第六节 台前县 1334

第九章 鹤壁市 1336

第一节 概况 1336

第二节 淇县 1338

第三节 浚县 1339

第十章 三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