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大中华的价值及实际方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中华的价值及实际方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中华的价值及实际方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洪力,李秀芝主编;秦锦文,孙青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217127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和实现方式入手,以独特的视角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的环境特点;重点阐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及功能;结合高校的特点概括了当代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性及实现方式,是一本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著作。
《马克思主义大中华的价值及实际方式研究》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概述 1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及其界定 1

(一)大众化的涵义 2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 7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学术界研究观点 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 11

(一)中国化是前提 13

(二)时代化是灵魂 14

(三)大众化是目的 15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概述 18

(一)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大众化历史进程 18

(二)苏联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及经验 25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3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功能及影响因素 39

一、价值与价值功能解析 39

(一)价值的概念界定 39

(二)价值与必要性 40

(三)价值与意义 41

(四)功能的语义解析 41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功能 41

(一)意识形态含义的演变 41

(二)意识形态的价值功能 44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功能 53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 59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 59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价值 61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价值 63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发挥的制约因素 64

(一)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发挥的经济因素 64

(二)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发挥的政治因素 66

(三)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发挥的文化因素 66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和实现方式 69

一、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和实践 69

(一)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特点 69

(二)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方式及特点 72

(三)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经验 76

二、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实现方式的特点 77

(一)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因 77

(二)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的特点 79

(三)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及经验 81

三、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实现方式的特点 84

(一)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的特点 85

(二)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 88

四、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实现方式的特点 89

(一)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的特点 90

(二)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经验 94

五、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的特点与经验 95

(一)加强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创新和丰富军事理论 96

(二)在战略决战和夺取全国胜利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97

第四章 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实现方式及启示 99

一、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背景及时代价值 99

(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99

(二)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价值 101

二、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及实现方式 103

(一)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历史阶段 103

(二)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式 107

三、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就与失误 111

(一)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就 111

(二)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失误 113

四、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116

(一)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教训 116

(二)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119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历史回顾和基本经验 124

一、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 124

(一)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价值 124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价值 126

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回顾 132

(一)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1982年党的十二大前 132

(二)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 1992年党的十四大前 134

(三)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至2002年党的十六大前 135

(四)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 136

(五)2007年十七大召开至今 136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138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138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40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以大众为本 142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 146

(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念:通俗性、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 149

(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 153

(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多种并举 155

(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关注主体,系统推进,注重实效 156

第六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现实依据与理论基础 160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现实依据 160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国际环境 160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国内环境 163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理论基础 165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大众化的思想 165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发展 166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贡献 169

(四)毛泽东、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发展 170

三、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的学术观点 172

(一)马克思主义学说本质是实践,基本观点是群众性 172

(二)中国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基础 173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路径具有实现大众化的可能性 174

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174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研究 174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含义的研究 176

(三)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的研究 178

(四)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 179

(五)关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的研究 180

(六)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建议研究 182

第七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式 183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 183

(一)思想认识领域存在的误区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 183

(二)实践中的问题影响了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84

(三)理论实效性不足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 185

(四)理论宣传工作方式、方法、形式、载体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187

(五)理论宣传工作缺乏保障机制的约束和支持 187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90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 190

(二)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逻辑和规律,防止庸俗化 191

(三)以“服务人民”的态度宣传和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191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式 192

(一)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192

(二)关注民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 198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采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 203

(四)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保障机制 204

(五)因人施教,突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8

第八章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性及其实现方式 212

一、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 212

(一)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12

(二)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14

(三)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15

(四)有利于高校加强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 216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表现 216

(一)当代大学生信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7

(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原因分析 219

三、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式 224

(一)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 224

(二)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校园环境 230

(三)利用党团及社团活动,渗透理论教育 231

(四)利用互联网络,拓展教育新阵地 232

四、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注意的问题 233

(一)切实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33

(二)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 234

(三)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36

(四)发挥社会环境的合力作用 237

(五)树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期性观念 238

参考资料 240

后记 2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