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  第2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  第2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春贵主编;许全兴,张峰,侯才,赵玉瑾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3528184
  • 页数:4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哲学研究生教学用书,1995年由我社出版,去年入选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2002~2003年度推荐的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本书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补充和修订。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 第2版》目录

目录 1

序言 邢贲思 1

绪论 1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18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18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8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23

三 对共产主义的经济学、哲学论证和异化劳动学说 31

四 科学实践观的确立和“新唯物主义”的构建 36

五 唯物史观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46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革命时期的运用和发展 50

一 对1848年革命经验的哲学总结 51

二 对1871年巴黎公社经验的理论概括 55

三 在反对各种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挥 60

第三章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68

一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运用、验证和发展 69

二 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阐发 88

三 对人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92

第四章 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构建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 100

一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性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102

二 阐发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105

三 阐明辩证逻辑与认识论 107

四 论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重要原理 111

五 阐释作为自然、社会与思维运动共同规律的辩证法 114

一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古代社会的研究 119

第五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119

二 恩格斯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 123

三 恩格斯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 126

四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说明和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 130

五 恩格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新阐发 135

第六章 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141

一 狄慈根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探索 141

二 拉法格对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论证 147

三 拉布里奥拉对唯物史观的阐发 150

四 梅林对唯物史观的捍卫和对哲学史的研究 153

五 考茨基对唯物史观的宣传和解释 156

一 普列汉诺夫是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 164

第一章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164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 164

二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贡献 166

三 普列汉诺夫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 170

四 普列汉诺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175

第二章 列宁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述 182

一 批判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论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182

二 批判“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客观主义,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86

三 批判经济派的自发论,阐述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等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89

四 批判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组织路线,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中的若干辩证关系 192

第三章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196

一 发展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 197

二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原理 200

三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丰富和发展 203

四 阐明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 205

五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原理 207

第四章 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阐述和发展 210

一 阐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211

二 阐述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215

三 阐述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原则 218

四 揭示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221

五 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 224

第五章 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哲学总结 229

一 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理论 229

二 关于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学说 232

三 正确处理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236

四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指导思想 241

五 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 247

六 对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及其方法论原则 253

第六章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 256

一 布哈林和德波林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256

二 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阐述 261

三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272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8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280

一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理论的宣传 281

二 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 289

三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 295

四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 30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308

第二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系统化 308

二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初步形成 313

三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 317

第三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各个领域的运用和发展 335

一 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的完善 335

二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全面形成 343

三 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系统阐述 348

四 对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的新发挥 352

五 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成熟与完备 355

第四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毛泽东哲学思想 363

一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创立 363

二 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新阐发 371

三 毛泽东在哲学上的失误 38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389

一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90

二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实践中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98

三 坚持生产力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破除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 406

四 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416

第六章 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想 427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428

二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435

三 代表人民利益、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 443

四 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 450

附录:当代国外“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459

一 早期“新马克思主义” 459

二 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 469

三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4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