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良春主编
  • 出 版 社: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532882
  • 页数:3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十六大以后干部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对教材的内容、章节进行修订和调整。
《新编领导科学教程》目录

第三版说明 1

自序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中国特色领导科学——学习江泽民论领导科学 1

第一章 领导与领导科学 1

第一节 领导的含义及其产生与发展 2

一领导的含义与本质 2

二领导的要素与规律 4

三领导的产生与发展 5

四现代科学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7

五领导与管理(或被领导)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 8

第二节 从早期管理思想到管理科学的诞生 10

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10

二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世界意义 11

三产业革命对管理思想的影响 12

四从“科学管理”到“管理科学” 13

第三节 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5

一领导科学的产生 15

二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 17

第四节 领导体制 18

三现代领导科学的发展趋势 18

一领导体制的模式 19

二领导体制的结构 20

三我国组织与领导的基本制度 21

第五节 现代领导原理与理论 22

一以人为本 22

二贯彻“三个面向” 23

三引进“三论” 25

四动力与激励 28

五能级与效益 31

六统筹与调控 32

第六节 领导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33

一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35

二领导科学的研究内容 35

三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的意义 36

四学习与研究领导科学的方法 37

第二章 建设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 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38

二邓小平及其理论地位与体系 39

一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本特征 39

三我党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40

四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2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3

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模型” 44

第二节 建设领导科学的中国特色 47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47

二“三个代表”及其与“三讲”、“三观”的关系 49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2

四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53

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53

六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54

第三节 提高宪法的权威意识 56

一“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 56

二《宪法》是人民与政府的契约 57

三“依法治国”首先是“依(照)宪(法)治国” 57

四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58

第四节 增强执政能力提高领导水平 59

一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的根本建设 60

二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61

三执政能力建设的规范要求 62

四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在基层 64

五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65

第五节 贯彻落实领导干部的“新三观” 65

一科学的发展观 66

二公仆的权力观 67

三“为民”的政绩观 71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2

第六节 新时期的新形势与新任务 7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3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75

四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76

第三章 领导者及其权力、能力与魅力 79

第一节 领导者的素养 79

一素质与修养及其转化 80

二领导素养的类型与特性 81

三现代领导者修养的基本要求 82

四社会主义领导者的世界观改造 84

一加强领导作风建设 86

第二节 领导者的作风 86

二领导作风的主要内容 87

三发扬优良传统 89

四防止和反对不正之风 90

五倡导以诚为本 91

第三节 领导者的权力 93

一领导权的构成 93

三科学授权 95

二领导权的使用 95

四职、权、责的关系问题 98

第四节 领导者的能力 99

一观察思维能力 99

二自我管理能力 100

三组织指挥能力 103

四协调控制能力 104

五创新应变能力 106

六智力开发能力 106

七情报捕捉能力 107

八科学决策能力 108

九统揽驾驭能力 109

十能力与层次的关系 110

第五节 领导者的魅力 110

一领导魅力的含义 111

二领导魅力的类型 112

三领导魅力的要素 112

四领导魅力的障碍 113

第六节 “领导三力”与权威的关系 115

一“领导三力”的性质及其异同 115

二权力和权威的关系 116

三“领导三力”的相互关系 117

四领导权威的维护 117

第四章 现代领导班子的建设与管理 119

第一节 领导人才的使用 119

一领导人才的个性特点 119

二领导人才的最佳使用 120

三领导人才的测评 122

四领导人才的甄别 123

五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 126

第二节 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监控机制 127

一强化党内权力的监督 128

二充分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 129

三齐抓共管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129

四对各级领导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方式 130

五实行激励与监督并举 130

第三节 现代领导方式的个性化 131

一权力型领导方式 132

二魅力型领导方式 133

三知识型领导方式 134

一结构优化的标准 135

第四节 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 135

二结构优化的内容 136

三结构优化的原则 142

四结构优化的途径 148

第五节 领导班子的构成 151

一怎样当好“班长” 152

二怎样当好“副班长” 154

三其他领导成员与辅助人员 157

一战略的含义与特性 160

第五章 领导的一般职能 160

第一节 制定战略 160

二为什么要制定战略 161

三怎样制定和实施战略 162

第二节 组建机构 164

一程序与标准 164

二主要原则 165

三纵向层次 165

四横向系统 166

五推行“全程代理制” 168

第三节 科学管理 170

一加强人性化管理 170

二抓好现代经营管理 171

三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171

四深化股份制改造 173

五建立和健全问责制 174

第四节 编制法规 176

一岗位规范 177

二责任制度 179

三奖惩法规 181

第五节 思想教育 185

一作用意义与形势分析 185

二把“三贴近”作为指导原则 187

三体现“三贴近”的本质要求 188

四当前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189

五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 191

六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拓宽渠道 192

七现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点 193

第六章 领导的科学决策 196

第一节 什么是领导的科学决策 196

一领导决策的含义与要素 196

二领导决策的作用与地位 197

三领导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198

四建立决策责任制 200

五现代西方决策的理论与思想 201

第二节 现代领导决策的层次、类型与体制 203

二现代领导决策的类型 204

一现代领导决策的层次特点 204

三现代领导决策的体制 207

第三节 领导决策的程序、原则与方法 208

一领导决策的程序 208

二领导决策的原则 211

三领导决策的方法 213

第四节 现代领导决策的情报信息基础 215

一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16

二现代领导决策的情报信息基础 216

三现代领导决策的科学预测基础 219

四情报、预测与决策的关系 220

第五节 现代智囊团的建设 221

一什么是“智囊团” 221

二智囊团的产生与发展 221

三现代智囊团的类型与特点 223

四现代智囊团的功能 224

五现代智囊团成员的条件 225

六现代智囊团的结构 227

七走“文献情报一体化”道路 228

一现代领导者在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 229

第六节 领导者在决策中的角色及其素质要求 229

二现代领导决策者的素质要求 230

三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 232

第七章 干部人才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234

第一节 人才及其成长规律 234

一人才的概念、特性、类型与层次 234

二人才的素质要求 235

三人才的成长规律 236

四领导者的人才观 237

一加强在职教育 242

第二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42

二鼓励自学成才 243

三防止人才外流 244

四完善激励机制 245

五引导合理流动 246

六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247

第三节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48

一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 248

二改革的基本目标、方针与原则 251

三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 252

第四节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255

一政策精神 256

二“申论”考试 257

三选拔方式 258

第五节 建设三支干部队伍 261

一党政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261

二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 263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 264

一科学领导的方法论基础 271

第一节 领导方法 271

第八章 领导方法及其范畴的延伸 271

二传统与基本的领导方法 272

三思维推理方法 273

四调查研究方法 274

五沟通协调方法 276

六检查总结方法 278

第二节 领导艺术 279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特性与基础 279

二领导艺术的类型 280

三领导艺术的内容 282

四领导艺术的社会性 293

第三节 领导谋略 297

一领导谋略的概念、意义与作用 297

二领导谋略的生成与特性 299

三领导谋略的原则要求 300

四领导谋略的运用艺术 300

五领导谋略水平的提高 303

一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的关系 306

第四节 领导方法的范畴结构 306

二领导谋略与领导方法的关系 308

三领导方法的范畴结构 308

第九章 团队的建设与领导 310

第一节 团队与团队精神 310

一什么是团队 310

二团队的兴起 312

三团队的产生与发展 313

四团队的类型 314

五团队精神 315

六团队对其成员的影响 316

第二节 团队的组织建设 318

一团队的组建 318

二团队的构成要素 320

三团队的设计原则 322

四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324

五团队的领导模式 326

第三节 团队的文化建设 327

一培养团队精神 327

二建立共同理想 328

三搞好团队学习 329

四团队文化建设的领导 330

第四节 成功的团队领导 331

一团队领导者的效能与素质 331

二团队的领导思想 332

三团队的远景规划 334

四团队领导的成功标准 335

五高效团队的特征 337

二团队运用的基本观点 339

一团队的利弊优劣 339

第五节 团队的运用与发展 339

三团队的发展 341

四团队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案例) 344

第十章 面向知识经济领导新方向 347

第一节 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 347

一社会经济变革的酝酿 347

二什么是“知识经济” 348

四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对策 349

三知识经济的支柱产业 349

五知识经济的负效应 353

第二节 永不枯竭的无形资源 355

一知识的特性 355

二知识的社会功能 356

三知识是现代“第一生产要素” 357

四知识的管理 358

第三节 “非群体化”及其社会影响 358

一“非群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359

二“数字家庭”给工作带来的影响 359

三全面深刻的社会影响 360

第四节 开拓网上领导关系 362

一网上领导关系及其性质与特点 363

二网上领导的职能与权力演变 364

三网上领导关系的能力 364

第五节 实施电子政务 366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 367

二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 367

三改革政府体制与管理方式 368

四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370

一知识经济时代领导角色的转变 372

第六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者 372

二从“替代领导”到“超级领导” 374

三提高领导知识经济的能力 377

四知识经济领导人才的培训 380

第七节 知识经济与共产主义的依存关系 383

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384

二知识经济的发展呼唤共产主义保驾护航 384

三共产主义的实现呼唤知识经济创造条件 385

主要参考书目 3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