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一兵主编;刘怀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099486
  • 页数:4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列斐优尔的日常生活哲学的研究专著。
《现代性的平庸与神奇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目录

丛书总序 张一兵  1

第一章 “广为人知”而“罕为人解”的日常生活批判家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现状 1

第二节 基本评价 11

第三节 传奇一生 17

第四节 日常生活批判的辩证法家 26

第五节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概念及其前后转变 38

第二章 早期日常生活批判之路 45

第一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与日常生活研究著作 47

第二节 “被神秘化的意识”:日常生活的异化批判 53

第三节 《被神秘化的意识》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法国版”吗? 58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正名还是歪曲? 65

第五节 总体人的辩证法:未来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导论 76

第三章 为日常生活批判辩护 94

第一节 《日常生活批判导论》的创作背景及其历史地位 94

第二节 列斐伏尔前期的日常生活批判概念 99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学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发现”及其误解 107

一、现代语言炼金术,或现代主义文学的金融资本主义社会基础 109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三重主题及其不自觉的日常生活批判倾向 111

三、超现实主义文学的日常生活批判倾向 112

第四节 现代戏剧(卓别林、布莱希特)与日常生活批判 116

第五节 哲学史上的日常生活问题及其解决 124

第六节 从异化劳动批判到日常生活异化批判 129

一、“日常生活批判时代已经到来” 129

二、异化、劳动异化和日常生活异化 132

第四章 日常生活批判与马克思主义 14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的“互补” 14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就是“日常生活批判的认识论” 156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概念的存在主义改造 168

第四节 日常生活批判的任务就是研究“我们如何生活” 174

第五节 在永恒轮回的日常生活深处寻找人类的希望 178

第六节 日常生活的节日化想像 180

第七节 现代日常生活的初步批判 186

第五章 日常生活的现代性本质批判 202

第一节 中后期日常生活批判序曲 204

第二节 为日常生活批判再辩护 219

一、清理地基:“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自我批判 222

二、面对种种质问与挑战:日常生活批判如何可能? 226

第三节 日常生活批判概念的重新制定 229

第四节 “瞬间的星丛”:日常生活革命新理想 232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与资本主义新阶段 238

第一节 《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的新探索 238

第二节 列斐伏尔对日常生活历史的重新认识 243

第三节 现代世界:一个“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 249

第一节 何谓“消费受控制社会”? 258

一、消费社会概念之由来及其意义 258

第七章 “消费受控制社会”的日常生活批判 258

二、日常生活的异化成为现代性主导特征 261

三、消费社会批判的法国与德国版本 269

四、消费社会还是公共领域:两种日常生活批判思路 275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碎片化神秘化 278

第三节 一个欲望被制造被引导的心理躁动世界 283

第四节 符号—想像的“假装”成为“现实” 286

第五节 次体系:控制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最高物神 295

一、结构主义、技术体制、符号消费 306

第八章 消费社会、符号拜物教与日常生活中的恐怖主义 306

第一节 “语言学转向”与日常生活的符号拜物教 306

二、社会批判、日常生活批判、语言学批判 313

第二节 语言技术统治与日常生活的恐怖主义 321

一、恐怖主义社会与抽象的空间统治 321

二、书写:恐怖主义社会的技术基础及其演变 335

第三节 技术语言空间统治与日常生活的零度化 348

一、日常生活的形式化与抽象空间的统治 349

二、零度空间:“孤独的人群”与情感的荒漠 353

第九章 “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 358

一、对马克思“生产主义”经典理论范式的批判 359

第一节 走向“后马克思”的现代社会批判理论 359

二、三位一体的“后马克思”式的总体性革命概念 365

第二节 “让哲学重新发现日常生活” 368

一、修复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68

二、现代哲学的生长点与实践方式是都市化日常生活 372

第三节 走向总体性的都市日常生活文化革命 375

一、都市日常生活文化革命是一种诗性创造实践 375

二、身体—性别、空间的革命与节日的复活 379

三、反生产主义的文化革命理想:脱离经济基础的空中楼阁 385

第四节 走向“诗创实践本体论”的“后马克思哲学” 388

一、生产实践、诗创实践与元哲学 388

二、诗创实践、瞬间奇遇、欲望造反 393

第十章 日常生活批判的空间化转向 399

第一节 从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到空间的生产 399

第二节 辩证法的空间化转向:“超越历史唯物主义”? 406

第三节 空间(化):一个动词及其社会本体论意义 407

第四节 空间化:一个后生产的身体实践概念 409

第五节 “空间生产的历史方式”:对社会形态概念的重新图绘 411

第六节 三重性辩证法:一种后现代式的辩证认识论想像 414

第七节 “空间的生产”:一种新的生活政治策略或解放议程 418

主要参考书目 426

后记 4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