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念然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0454937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中国古代文论如何在20世纪初发生的现代转换作了详细研究。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目录

序言 黄霖 1

绪论 现代性视域中的古代文论研究 1

“现代”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基本能指的“新”——文化体验的变更——“学”与“术”之重审——“知识资源”向“学术资源”的过渡——“整理意识”的兴起——作为解释框架的“现代性”第一章 近现代之交古代文论研究的现实语境 35

第一节 近现代之交的教育与学制 35

一、停废科举 36

二、从“经史掌故词章之学”到“文学” 38

第二节 整理国故与古代文论研究 47

一、胡适方法论意见的学术效应 50

二、“历史的眼光”与“现在的眼光” 63

第三节 “文学革命”与古代文论研究 68

一、批桐城派 72

二、批“文以载道” 73

三、批《诗序》 80

第四节 西方文艺理论之译介 83

第二章 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与古代文论研究 99

第一节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观念的转型 100

一、清末民初三派的相互驳诘 100

二、文学革命家的三重视域 106

三、文学史家对文学革命的回应 115

第二节 文学观念转型中的古代文论研究 124

一、批判:来自内部的颠覆 125

二、重审:自身特质的确认与内在体系的挖掘 130

三、考量:关于“诗文评”与“文学批评”之内涵及其关系 134

四、展拓:现代文学批评界的认识景观 137

五、命名: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形成 1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的转型 143

第一节 二十世纪以前的古代文论研究方法 143

一、史志目录 144

二、纂辑与汇编 151

三、考证或校注 155

四、经籍批点 156

五、解题与提要 157

第二节 古代文论方法论的科学化之路 162

一、“科学”能指的频现与科学理性的张扬 164

二、传统朴学的内在科学精神之发掘 172

三、复古与新变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176

第三节 两种主要研究范式的形成 184

一、理论阐释型研究范式 185

1.理论体系的建构或爬梳 186

2.批评史的建构及其演化规律的探寻 188

3.关系图式法的引入 193

4.作为解释框架的范畴对举法的运用 194

5.直面“他者”的现代阐发 195

6.从“照着讲”到“接着讲” 200

二、历史考辨型研究范式 204

1.融文本校释与理论分析于一体 208

2.以诗证史 210

3.现代定量分析与统计法的引入 211

第四章 文学史观的转型 214

第一节 从循环论文学史观到进化论与唯物论文学史观 215

一、循环论文学史观的消歇 215

二、进化论文学史观的创造性解读 225

三、唯物论文学史观的确立与兴盛 235

第二节 批评史观的分野及其解释范式的形成 244

一、批评史观的分野 245

二、三种解释范式的形成 254

三、批评史话语特征的流变:从自足性到浑融性 259

第五章 话语生产的结构性转型 265

第一节 话语主体知识结构的改变 265

一、经学“话语权势”之余波 267

二、西学的输入与话语主体知识结构的改变 275

一、作为生产场所的大学和现代学术研究机构 283

第二节 制度化生产场域的形成 283

二、作为生产载体的现代学术刊物 290

三、作为传播载体的演讲 296

四、从依附到独立的学术评论 298

第三节 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型 300

一、从隐喻型言说到归纳型言说:“气”论文学批评观的个案分析 306

二、从隐喻型言说到演绎型言说:王国维和朱光潜的比较 308

结语 “既济”与“未济” 314

一、“既济”:传统的形成与创造性思维品格的生成 315

2.让学术成为思想的风骨 316

1.“身体感觉”的发掘 316

3.矛盾开示知识学新境界 320

二、“未济”:内在于古代文论研究之历史与现实的真问题 323

1.两大研究范式的过早定型与互相隔膜 324

2.体系欲望尚待“祛魅” 331

3.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论述模式与学术感觉模式尚待“祛魅” 336

4.学术自主性问题尚未充分“问题”化 338

5.知识社会学向度的反思之阙如 342

6.更加高张的学院化壁垒 344

参考文献 346

致谢 3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