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广东民俗大典  第2版
广东民俗大典  第2版

广东民俗大典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春生,施爱东主编;徐霄鹰,信力健副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36139282
  • 页数:5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采用辞书与志相结合的手法写就,收入民俗事象2000多条,彩图100多幅。本书首先概述广东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接着是主体部分,共四编:广东境内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民俗各一编,五个世居广东的少数民族(瑶族、壮族、畲族、满族、回族)和汉族一些特殊社区民俗合为一编。内容涵盖物质生产、生活、岁时节日、人生仪礼、民间信仰、巫信与禁忌、民间文艺、游艺竞技等民俗事象。第五编对广东民俗研究作简略的回顾。最后,附上广东民俗、民间文艺书目和广东方言常用口语与普通话的对照表。
《广东民俗大典 第2版》目录

概述 广东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 1

一、清丽的山川孕育着一方秀美的人情 1

二、三大民系(广府、客家、福佬)的形成及其人文特征 3

三、百越古族的遗风逸韵和水上人家的特异风采 5

四、从广东民俗的嬗变看广东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与特质 8

第一编 广府民俗 15

第一章 导论 15

一、广府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15

二、广府民俗的地域特征 16

三、广府民俗在岭南文化中的地位 18

第二章 生产 20

一、农业 20

插禾花树 20

开耕 20

谷神诞 20

插稻草人 20

吃蚊子脚 20

清明牛歇耕 20

峒主诞 20

神农诞 20

开镰节 21

禾了节 21

上田节 21

吃上田 21

蓝社节 21

祈雨 21

插青示禁 21

新安种茶不上肥 22

沙田的耕作与围垦 22

屯田 22

公尝 22

春分拜荔园 22

开芋屋日 22

撒壳于道 22

猪屎会 23

分猪角 23

放鱼花 23

返塘 23

扑禾花雀 23

二、手工业 23

广彩 23

广绣 24

牙雕 25

玉雕 25

木雕 26

根雕 26

角雕 27

阳江漆器 27

石湾陶业 27

石湾公仔 28

“三行”业 28

金饰业 29

铸造业 29

酱园业 29

莞席 30

新会葵扇 30

端砚 30

三、商业 31

店号招牌与店徽 31

店铺装潢 31

做牙 31

猪市买卖 31

卖猪留尾 32

算盘拨动,生意兴隆 32

同行莫过铺 32

唱市和街担 32

趁圩 32

袖笼交易 32

天光圩 32

料田古道 33

高留圩 33

东粤四市 33

牛肉圩 33

媒人圩 34

楼冈网圩 34

狗仔圩 34

古玩街 35

同行一条街 35

花渡头 35

怀远驿 35

十三行 35

埋单 35

鸡公榄 36

巡城马 36

水客 36

做会 36

四、民间杂业 37

关帝厅人马 37

江相派 37

旧广州的烟赌 38

旧广州的娼妓 39

棺材庄 39

仪仗铺 40

当押业 40

清粪业 40

倒屎婆 41

头发换火柴 41

敬惜字纸 41

大耳窿 41

顺德妈姐 41

平洲奶妈 41

草庵 41

大衿姐 42

捻妹花 42

喊口婆 43

净面婆 43

剃头佬 43

炭相佬 43

收买佬 43

卖唱 43

瞽姬 44

吹打佬 44

龙舟演唱 44

卖武 44

耍猴戏 44

面塑 45

广东昆仑奴 45

第三章 生活 46

一、饮食 46

日常饮食习惯 46

团年饭 46

煎堆 46

压年蔗 46

罗汉斋 46

开年饭 46

吃汤圆 47

斗米粉印饼 47

通心粥 47

龙船饭 47

广式月饼 47

广式腊味 48

拜月芋头 48

栾樨饼 48

龙凤礼饼 48

聘礼茶果 48

迎亲响糖 48

寿、丧、神诞供品 48

菊花餐 49

莲叶餐 49

木耳宴 49

中秋鱼宴 49

粤菜 50

粤菜三绝 50

无鸡不成宴 51

白切鸡 51

文昌鸡 51

太爷鸡 51

清平鸡 51

路边鸡 51

沙司鸡 52

三杯鸡 52

油泡虾仁 52

帝赐肉 52

龙虎斗 52

红烧果子狸 53

红棉加积鸭 53

东山羊 53

吃鱼生 53

鱼三味 53

黄埔蛋 53

瓦甑焗文屷鲤 54

做狗社 54

打边炉 54

煲仔饭 54

片皮乳猪 54

佛跳墙 54

鼎湖上素 55

煲老火汤 55

大暑冬瓜煲水鸭 55

炒田螺 56

煎禾虫 56

炙知了 56

炒蚕蛹 56

岭南粥品 56

及第粥 56

艇仔粥 56

沙河粉 57

盲公饼 57

杏仁饼 57

鸡仔饼 57

红枣饼 58

西樵大饼 58

娥姐粉果 58

肇庆裹蒸 58

新塘鱼包 58

大良崩砂 58

大良炒牛奶 58

双皮奶 59

炖品 59

伦教糕 59

九层糕 59

状元糕 59

薄皮鲜虾饺 60

甜品 60

糖不甩 60

老鼠扒泥 60

冬果 60

油器 60

笔嘴粽 60

九江煎堆 60

食槟榔 61

臭脚醋 61

柱侯酱 61

从化蜂蜜 61

新会陈皮 62

肇庆芡实 62

萝岗柳橙 62

泮塘五秀 62

佛山扎蹄 62

女人狗肉 62

水烟筒 63

饮食行会组织 63

饮早茶 63

三楚馆 63

晏店 64

二厘馆 64

一盅两件 64

扣指谢茶 64

开盖续水 64

饮凉茶 64

王老吉 65

神农茶 65

盒仔茶 65

风趣的广州饮食别名 65

二、服饰 66

大襟衫 66

补服 66

马褂 66

黑胶绸 66

斗篷 66

坎肩 66

中山装 67

太子装 67

军干装 67

学生装 67

妈姐装 67

猎装 67

柔姿装 67

乞儿装 67

牛仔服 67

喇叭裤 67

百褶裙 67

弓鞋 68

草鞋 68

伯父鞋 68

木屐 68

月亮帽 68

铜鼓帽 68

荷兰帽 68

鸡罩帽 68

蓄须 68

画眉 68

簪 68

梳篦 69

穿耳 69

镯 69

染指甲 69

三、居住建筑 69

西关大屋 69

花园式洋房 69

竹筒屋 69

骑楼 70

镬耳屋 70

开平门楼 70

碉楼 70

连家艇 71

旱船 71

寮房 71

沙面古建筑物 71

蕃坊 72

广东四大名园 72

陈家祠 72

破土 73

麻石地基不发 73

姜太公在此 73

上梁大吉 73

择“孙梁” 73

记火号 74

不做北炉 74

入伙 74

乔迁新居 74

蚝墙 74

四、行旅 74

轿 74

畜力车 75

人力车 75

三脚鸡 75

鸡公车 75

野鸡车 75

打的 75

轮渡 75

花尾渡 75

孖舲 75

大飞 75

竹筏 75

祭桥神 76

市舶司 76

五、医药 76

医寓 76

坐堂 76

草药医 76

儒医 77

五爪金龙 77

何首乌 77

阳春砂仁 77

化州橘红 77

中草药偏方 77

刮痧 77

拔火罐 78

艾灸 78

食疗 78

巫医并举 78

第四章 岁时节日 79

一、传统节日 79

送灶 79

入年关 79

扫尘 79

轧年 80

行花街 80

卖懒 81

开门炮 81

置全盒 81

卖发财大蚬 81

行大运 81

开年 81

异年 81

开小正 82

人日游花地 82

打春 82

春节盲妹歌 82

喊好禾 82

舞醒狮 82

舞龙 84

舞凤 85

舞麒麟 85

舞貔貅 86

烧炮仗 86

采大鸡公 86

元宵灯节 87

豆腐节 87

摆灯酒 88

红花炮和白花灯 88

行通济桥 88

做年例 88

逛花桥 89

偷青 90

清明拜山 90

清明插柳 91

买清明扇 91

龙山利是 91

寒食节 91

端午节 91

挂五月艾 92

饮雄黄酒 92

洗龙舟身 93

午时符 93

旺龙 93

趁景 93

斗标 93

犒标 94

仁威老龙 94

七娘会 94

七夕水 96

拜牛郎 96

摆中元 96

中秋节 96

竖中秋 96

拜月娘 97

月光书 97

打秦桧 97

耍碌仔 97

追月 97

扛竹篱 98

重阳登高放纸鹞 98

重阳照好运相 99

冬至大过年 99

二、农历时令 99

立春迎土牛 99

盲年 99

茶果节 99

雨水补天穿 100

惊蛰祭白虎 100

打小人 100

拜社 100

卖身节 101

春社日 101

花朝节 101

浴佛节 101

夏至狗,没啶走 102

六月初六天贶节 102

祭霜降 102

石狗节 102

田了节 102

祝社日秋祭 103

三、民间诞会 103

粤人俗鬼 103

牛仔王诞 103

生菜会 103

土地诞 104

六祖诞 104

波罗诞 105

观音诞 106

北帝诞 106

圣妃诞 107

何仙姑诞 107

天后诞 107

龙王诞 108

金花诞 108

婆娘诞 109

黄大仙诞 109

悦城龙母诞 110

关帝诞 111

彭祖公忌 111

鲁班先师诞 111

白云诞 112

财神诞 112

盘古王诞 112

日娘诞 113

九皇诞 113

华光诞 113

冼夫人诞 113

谭氏游会 114

第五章 人生仪礼 115

一、生育寿辰仪礼 115

有喜 115

分娩留婆家 115

安置脐带 116

腥苏 116

添喜 116

放姜落井 116

坐月挂物 116

满月 116

讨百家饭 116

做百家衣 116

百日 116

周岁 116

命名 117

上契 117

契神 117

奶祭 117

广府人过生日 117

重行花烛 118

二、教学仪礼 118

破蒙 118

私塾 119

家塾 119

乡塾 119

坊塾 119

堂塾 119

祭孔圣人 119

三、婚姻仪礼 120

媒家馆 120

择婚 120

聘媒提亲 120

栽四方竹 120

送年庚 120

相睇 121

小聘 121

大聘 121

催妆 121

哭嫁 121

安床 121

送嫁妆 121

送日 122

赠厨 122

冠礼 122

落阁 122

三梳 122

开眉 122

新郎上头与公鸡上头 122

抢新郎 122

打阁 123

砸媒婆 123

兄弟背上轿 123

打伞积阴德 123

撒米 123

踢轿门 124

打扇头 124

打糖梅 124

佛山迎亲必经之路 124

钉字 124

拜天地 124

九大簋 125

闹新房 125

牵猪公 125

化州婚礼三鸡 125

看三朝 126

吃和合蛋 126

鸡米酒 126

回门烧猪 126

落家 126

招赘 126

自梳女 127

不落家 127

番头婆 128

穿底姑婆 128

姑婆屋 128

异婚 128

四、丧葬及祭祀仪礼 129

送终 129

出厅 129

呼号 129

服孝 129

报丧 129

买水 129

小殓 129

大殓 129

两头寿和一头寿 130

成服 130

安座 130

设灵堂 130

吊唁 130

丧事饮食一色白 130

九碗头 130

鸡蛋、墨鱼、螃蟹祭祖先 130

出殡 130

担幡 131

毛箍驴 131

过洋乐 131

抛路瘗钱 131

安葬 131

点主陛座 131

活人神主牌 132

做七 132

百日 132

周年 132

脱孝 132

烧花衣 132

长堆墓与圆墓 132

盂兰胜会 132

拜义冢 133

阳东三月三上坟日 133

五、社交仪礼与社会组织 134

跪拜礼 134

鞠躬礼 134

拱手礼 134

握手礼 134

造访礼 134

活鲤拜门 134

手信 134

贺仪 134

粉仪 135

奠仪 135

利是 135

结拜 135

凿齿 135

意头语 135

长生会 136

分蒸尝 136

洪门 136

金兰会 136

西关小姐 136

东山少爷 137

中山慈善万人行 137

第六章 民间信仰、巫信与禁忌 138

一、民间信仰 138

天神 138

玉皇大帝 138

王母娘娘 138

天妃娘娘 138

泰山娘娘 138

福禄寿三星 138

如来佛祖 138

南极仙翁 139

五斗星君 139

观音菩萨 139

北帝 139

华光大帝 139

祝融 139

文昌帝君 139

雷公雷祖 140

灶君 141

九天玄女 141

十二奶娘 141

花婆 141

龙母飓 141

真君飓 142

天后飓 142

祖宗神 142

太上老君 142

鲁班 142

华佗 142

嫘祖 142

黄道婆 142

无量祖师 142

达摩 142

六祖慧能 142

吕洞宾 142

何仙姑 142

张果老 142

紫姑神 143

金花娘娘 143

郑仙 143

妈祖 143

黄大仙 143

张天师 143

财神 143

关帝 144

姜太公 144

齐天大圣 144

五谷主 144

岳飞 144

伏波神 144

孔夫子 144

冼夫人 145

包公 145

苏东坡 145

韩文公 145

葛仙翁 145

鲍姑 145

地藏王 145

龙王 145

东岳大帝 146

太岁 146

灵石崇拜 146

城隍 146

阎罗王 146

判官 146

钟馗 146

门神 146

无常爷 146

夜叉 146

夜游神 146

野鬼游魂 146

吊颈鬼 147

月难鬼 147

溺水鬼 147

摄青鬼 147

二、巫、卜、兆、忌 147

求签 147

问杯 147

通书卜 147

鸡骨卜 147

卦命 147

看相 148

风水佬 148

阳宅 148

阴宅 148

男觋 148

女巫 148

起犯 149

喊惊 149

贿鬼与逐鬼 149

吹簕古笛 149

打醮 150

打席 150

拜斋 150

拜桄榔树 150

收鸡头 150

落降头 151

送火神 151

拦火社 151

打龙潭 151

石敢当 151

过桥 151

太极 152

卦图 152

走侯王 152

万年缘 152

万佛诞放生 152

行银路 152

摸龙床 152

过火练 153

打仔日 153

喊太阳 153

风水树 153

老鼠嫁女 153

榕树多者地必兴 153

孕妇墓前种蕉树 153

降八仙 153

迷魂 154

迷童子 154

扶乩 154

去阴阳街 154

烧军塔 155

放鸭仔 155

喜鹊飞鸣 155

乌鸦啼叫 155

半夜鸡叫 155

母鸡啼鸣 155

铁树开花 155

火兆 155

眼皮跳 155

梦兆 155

日常生活禁忌 155

食禁 156

语忌 156

年禁 156

婚忌 156

丧忌 156

送礼禁忌 157

旅行禁忌 157

凶忌 157

杨公忌 157

女子不得上龙船 157

第七章 民间文艺 158

一、粤剧与广东音乐 158

粤剧 158

粤曲 159

粤剧、粤曲茶座 160

私伙局 160

星腔 161

薛腔 161

虾腔 161

女腔 161

乞儿腔 161

粤曲唱法 161

开台、破台与开身 161

红船 162

广东音乐 162

二、其他民间艺术 163

粤俗好歌 163

讲古 163

数白榄 164

木鱼 164

龙舟 165

南音 165

粤讴 165

鲤鱼歌 165

盲佬歌 165

颠倒歌 166

锣鼓柜 166

卖鸡调 166

鬼仔戏 166

白戏 167

春班戏 167

贵儿戏 167

三、民间文学 167

五羊仙人 167

海珠石传说 168

三石传说 169

三山两湖掌故 169

珠玑巷的传说 169

白鹅潭的传说 169

龙母的传说 169

伦文叙的故事 170

何仙姑与增城挂绿 170

包公掷砚 170

吴隐之与沉香浦 170

佛山得名的由来 170

从化温泉的传说 171

白鹤洞的传说 171

蒲涧廉泉 171

杨孚与河南雪松 171

罗浮山的传说 172

虎门的传说 172

洪宣娇与金鸡岭 172

高弟与高第街 173

西南二伯父 173

谚语 173

谜语 174

歇后语 175

旧广州市井俚语 176

四、民间工艺美术 177

佛山剪纸 177

镇濠泥鸡 178

孔明灯 178

宫灯 178

灰批 179

佛山木版年画 179

第八章 民间游艺竞技 180

一、龙舞 180

新会纱龙舞 180

中山醉龙 180

紫莱金龙 181

罗定香火龙 181

西关草叶龙 182

沙湾戆龙 182

二、狮子舞 183

醒狮的传说 183

佛山狮 183

鹤山狮 184

中山健武狮 184

三、其他动物舞 185

貔貅上牌山 185

舞火狗 185

乌石蜈蚣舞 186

雄鸡舞 187

鲤鱼化龙 187

舞鲤鱼 187

鳌鱼舞 187

舞纸马 188

麒麟白马舞 188

五马巡城 189

舞春牛 190

莲船舞 190

蝴蝶舞 190

舞鹰雄 190

鹤舞 191

狮燕舞 191

四、其他游艺竞技赛会 191

佛山秋色 191

沙湾飘色 192

南国水色 193

紫坭春色 194

佛山十番 195

阳江赛风筝 195

跳禾楼与驳歌仔 195

清远赛南歌 196

月姐歌堂 197

化州踏月歌 197

西江花炮会 198

大沥狮子会 198

中山小榄菊花会 199

梅箓陶鼓舞 200

打龙船 200

划凤船 201

游邓公 201

耍岩节 201

洗涌节 201

跳棚 202

放鸽会 203

放纸鹞 203

泮村舞灯 203

舞亚妹 203

跳飞机 204

碌钱鸡 204

画芝兰根 204

扭历历落 204

跳大海 204

点兵捉贼 204

打蟀 205

第二编 客家民俗 209

第一章 导论 209

一、客家的地理和人文环境 209

二、客家民俗的文化特征 211

三、中原文化对客家民俗的影响 213

第二章 生产 215

一、农业 215

迎春牛 215

撒石灰 215

炒惊蛰 216

耕牛开教 216

帮工 216

刀耕火种 216

封山育林 216

乐昌杉业 216

看“油托”、“伏托” 217

闹大河 217

二、手工业 217

五华石匠 217

五华铁匠 217

祭窑伯公 217

“封荆口”和“开片石” 218

泥水木匠师傅 218

做地师 218

三、商业和其他行业 218

束裤带出门 218

客家商号 219

敬财神 219

耕石街 219

中人 219

罗贞先师 219

理发业“暗语” 219

剃头学徒 219

厨馆师傅 220

敬船头伯公 220

三板船 220

长布清明圩 220

第三章 生活 221

一、饮食 221

八大碗 221

回菜 221

夹食 221

七样菜 222

吃和合蛋 222

吃鸡碗 222

冬至羊,夏至狗 223

新安盆菜 223

粗茶淡饭 224

干饭 224

熟米 224

粗货半年粮 224

客家粄 224

红粄 224

发粄 224

猪笼粄 225

清明粄 225

七药粄 225

仙人粄 225

粄条 225

珍珠粄 225

忆子粄 225

锅笃粄 225

人缘粄 225

味窖粄 226

糍粑 226

漉汤糍和米晒目 226

客家米粉 226

打冬糍 226

粞丸 226

?糍 226

客家菜(东江菜) 226

酿豆腐 227

盐焗鸡 227

梅菜 227

娘酒鸡 228

南雄红冻肉 228

蘸仔鸭 228

咸菜 228

薄饼 228

火镰饼 228

糟麻 228

蓼花 229

擂茶 229

娘酒 229

长乐烧酒 230

二、服饰 230

唐装 230

侧襟衫 230

褂哩 230

四围齐 230

大裆裤 230

马裤 230

猫耳鞋 230

客家凉帽 230

苏公笠 231

客家头帕 231

黑头帕 231

花额 231

船子髻 231

掩腹 232

银链“裤缰” 232

狗牙毡布 232

客家银簪 232

辟邪童装 232

三、居住建筑 232

客家围龙屋 232

围楼 234

圆楼 234

方楼 234

五凤楼 235

枕头屋 235

孔雀形屋 235

檐街屋 235

一字屋 235

二字屋 235

上下堂方形屋 235

泥砖屋 236

客家瓦屋 236

山寨 236

府第 236

粤北殿堂屋 236

四门归厅 236

石旗杆 237

四、行旅 237

过番 237

梅岭古道 237

阴那山灵光寺 237

珠玑巷人南迁分布图 238

南雄三影塔 238

五、医药 238

放血 238

民间药方 240

做好事 240

银簪的医用 240

第四章岁时节日 241

一、传统节日 241

腊月忙年 241

谢灶神 241

入年卦 241

烧猪牯火堆 241

点年光 241

换水盅 242

正月初二转妹家 242

送穷 242

出年卦 242

开小正 242

人日 242

月半大过年 242

五月初一过端午 242

五月节挂葛藤 243

七月半 243

八月半 243

兜尾节 243

完冬节 243

二、农历节令 243

接春 243

做春分 243

天穿节 243

祭野鬼 243

食新 243

秋节 244

做秋 244

处暑节 244

大清明 244

三、民间诞会及其他特殊节日 244

观音生日 244

山村姐妹节 244

太阳生日 244

佛爷生日 245

做“四月八” 245

天贶节 245

六月妹子节 245

灶君生日 245

邹应龙诞 245

十月朝 245

第五章人生仪礼 247

一、生育仪礼 247

得喜 247

胞衣迹 247

派红蛋 247

洗三朝 247

看七朝 247

送姜酒 247

奉台神 247

满月酒宴 247

命名 248

留胎毛 248

对岁 248

上灯 248

过继 248

大生日 248

二、婚姻仪礼 249

过年庚 249

报日子 249

行嫁 249

呼彩 249

哭嫁 249

蔬菜嫁妆 249

换青 249

避花园 249

请三朝 249

童养媳 250

等郎妹 250

花顿妹 250

隔山娶 250

二婚亲 250

插青 250

入赘 251

三、丧葬仪礼 251

停尸 251

着寿衣 251

报丧 251

落枕 251

摆孝堂 251

入材 251

陪夜 251

家祭 251

过奈何桥 251

出柩 252

煮寿饭 252

点主陛座 252

做斋 252

醮三朝 252

做七 252

圆七 252

走七 253

妇女称孺人 253

大葬地 253

捡金 253

寄岩子 253

阴城 253

衣冠冢、葬银牌 254

出门讣 254

四、社会组织 254

客家宗族 254

家法族规 255

族长 255

家长制 255

公尝(祖尝) 255

客家堂号 256

堂联 256

第六章 民间信仰、巫术与禁忌 258

一、民间信仰 258

伯公 258

三山国王 258

三奶娘 259

保生大帝 259

了拳祖师 260

花婆 260

刘三妹 260

紫姑 261

大伯公 261

二、巫术与禁忌 261

求雨 261

打醮 261

打龙潭 262

住房风水 262

出日子看时候 263

下魔镇 263

摘福 263

扶门 263

排桁钉角 264

许六甲神 264

犯胎神 264

四目人 264

保胎灵符 264

见人生,鬼缠身 264

锁子鬼 265

不回头 265

斩煞 265

墓碑刻字 265

喊太阳 265

送鬼 265

打蛇送鬼 265

禁忌日 266

讲彩头 266

客家数字迷信 266

伏仙姑 266

菜篮神 266

请桌神 266

请笠嬷哥 266

神药 266

烧檐吊 266

打灶头的禁忌 267

孕妇饮食禁忌 267

客家月忌 267

客家丧忌 267

第七章 民间文艺 268

一、客家山歌 268

客家山歌 268

客家情歌 269

道情歌 270

散歌 271

尾驳尾 271

逞歌 272

拉翻歌 272

叠字歌 272

赋比兴 272

重复 273

双关 274

山歌醮 274

二、民间戏曲 275

山歌剧 275

广东汉剧 275

花朝戏 275

粤北采茶戏 276

乐昌花鼓戏 277

五句板 277

耍歌 277

“满”字艺人 277

南雄莲花落 277

中军班 277

锣鼓吹 278

八音班 278

三、民间文学 278

石古大王的传说 279

三仙奶娘学法的传说 279

罗隐的传说 279

宋湘的传说(三则) 280

过年舞狮子的传说 280

元宵烧龙的传说 281

八月初一起坟的由来 281

泮坑公王保外乡的传说 281

自古山歌松口出的传说 282

刁嫂子山歌调的由来 282

有耳唔捉捉鼻的故事 282

廖昆玉的故事(二则) 282

李文固的故事 283

屙疤县长的故事 283

“狗绊线,食唔掣”的故事 283

三山国王庙的由来 284

无尖尾石螺和单面鳞鱼的传说 284

南雄不在屋内煲蛇习俗的由来 284

客家谚语、俗语、歇后语 284

第八章 民间游艺竞技 288

舞花环龙 288

舞黑蛟灯 288

舞火烧龙 288

舞香火龙 289

舞金狮 289

舞青狮 289

舞仔狮 289

舞席狮 290

舞鲤鱼灯 290

舞马灯 291

舞花灯 291

舞船灯 292

舞春牛 292

舞磨石 292

舞青蛙狮 293

铙钹花 293

马色 293

客家秧歌 293

九连环 294

三山国王游龙船 294

爬山赶龙和松明赛火 294

梅县山歌节 294

第三编 潮汕(福佬)民俗 297

第一章 导论 297

一、潮汕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风貌 297

二、潮汕的人文特点 298

三、潮汕民俗的主要特征 300

第二章 生产 302

农忙 302

走仔、姿娘的劳作 302

看女婿唱生产歌 302

浸田与晒田 303

水稻浸种仪式 303

种沙田 303

帮工吃饭不进屋 303

贴圈 304

结红 304

盖红印 304

挂蟹壳 304

烧炭谢山神 304

摘乌榄拜土地 304

猫给狗作揖 304

鲎母掠来刣(宰),鲎公放落海 304

乌鹅白鹅,从有掠到无 304

赛大鹅 304

养鸡俗 305

猪牛养殖俗 305

抱大猪 305

猪仔码 305

潮州纸遮 306

生意开门红 306

竹木行“指语” 306

顶天行 306

斗圩 306

第三章 物质生活 307

一、饮食 307

做桌 307

头甜尾甜 308

中和进补 308

护国菜 308

来不及 308

烧雁鹅 308

卤水拼盘 308

蚝烙 309

膏烧 309

吃鱼生 309

食虫俗 309

饮血 309

菜脯 309

腌乌榄 309

腌咸菜 309

熬橄榄菜 310

贡腐 310

贡菜 310

鱼丸 310

牛肉九 310

潮州薄饼 310

粽球 310

芋味三绝 310

潮州南瓜芋泥 311

粿 311

粿印 311

豆沙粿 311

菜包粿 311

鼠曲粿 312

韭菜粿 312

炒糕粿 312

普宁油炸豆干 312

甜丸卵 312

潮州老婆饼 312

柑饼 313

?饼 313

腐乳饼 313

潮阳姜薯 313

工夫茶 313

海丰擂咸茶 315

海陆丰菜茶 315

喝灯茶 315

女子茶 316

二、服饰 316

仿效苏淞 316

百褶礼裙 316

腰兜 316

同心腰兜 317

水布 317

韩公帕 317

帕仔 317

葵笠 318

打鬃 318

龟鬃 318

方发髻 318

留尊长 318

潮屐 318

本相鞋 319

老人御寒三件宝 319

三、居住建筑 319

四点金 320

驷马拖车 320

下山虎 320

平房灰屋 320

涂库 320

竹竿厝 321

书斋 321

照壁 321

更楼 321

潮州厝,皇宫起 321

吓土 322

“抱楹头”做四句 322

净油火 322

留灵 322

净棚 322

眠床、衫橱、饭床 322

陈慈黉故居 323

四、行旅 323

轻便车 323

雨亭 324

独木桥 324

渡船 324

汽船 324

唢呐船 325

红头船 325

造船俗 325

置渔船、分大饼 326

生肖渔船 326

过番 326

送顺风 326

落马 326

第四章 岁时节日 327

一、传统节日 327

筅尘 327

吃团年饭 327

兆年景 328

贴春联 328

贴门神 328

吃五果汤 328

拜正“送大吉” 329

压腰兜 329

摜春? 329

摇钱树 329

迎神接福 329

初七吃“七样羹” 329

十三过大年 330

上元节 330

元宵坐大菜 330

元宵摇竹丛 330

唱采茶歌 330

走三桥 331

吃春饼、春卷 331

抬春色 331

清明挂春纸 331

踏青春游 331

饮龙舟水 331

龙舟帖 331

送纸 332

放花灯 332

三参灯 332

六月六 332

中元施孤 332

中元人仔粿 333

布田 333

中元舞榕狮 333

中秋拜月娘 333

卜针影 333

跪月华 333

烧瓦塔 333

烧烟堆 333

荡秋千 333

传递拜祖先 333

剥鬼皮 334

彩青 334

中秋食鱼粥 334

重阳节祭祖 334

放纸鸢 335

太阳神诞 335

结缘 335

九皇诞 335

冬节 335

食圆大一岁 335

二、民间诞会及特殊节日 335

牛狮爷诞 335

天地生 336

天公生 336

摆社 336

妈生 336

伯公生 337

浴佛节 337

关爷生 337

五谷神诞 337

财神诞 338

土地神生日 338

红心节 338

公婆生 338

孔子爷生 338

五显爷生 338

五谷主生日 339

谷母节 339

神上天 339

一岁两过年 339

闰月再热 340

第五章 人生仪礼 341

一、生育仪礼 341

求子 341

催月 341

锁天狗 341

报添丁 341

上腊 342

坐腊 342

开荤礼 342

挂百家锁 342

上喜灯 342

见天地 342

吃剩饭 342

洗浴诀 342

栽须 343

上契 343

进学礼 343

扛大猪 343

出花园 343

二、婚姻仪礼 344

带“眼镜”、看“三斗” 344

合婚 344

看家风 344

茶仪 344

开聘 344

送聘 344

报日 344

食甜 344

男女同心 344

送嫁妆 344

陪嫁三桶 344

陪嫁针梳 345

传授家规 345

分钱米 345

送花粉 345

姐妹钱 345

吃姐妹饭 345

睡草铺 346

洗十二样花水 346

提油舅 346

吊猪? 346

泼水上轿 346

哭花轿 346

压轿 346

踢轿 346

看新娘 347

青娘做四句 347

讨香包 347

新娘坐斗米 348

结房圆 348

按落头 348

吃甜饭 348

种草祈福 348

拉渀缸 348

头返厝、二返厝 348

食红桌 348

抱瓶卜男女 349

看花园 349

新娘落祠堂 349

文明花 349

粜米换豆 350

娶接枝 350

入赘 350

试婚 350

走贼日 350

百日百到直 351

乞奸 351

三、丧葬仪礼 351

筑生居 351

叫油火 351

更寿衣 351

报钟与报丧 351

入殓 352

成服 352

做功德 353

出柩 353

点主 354

脱孝 354

毛箍驴 354

替身葬 354

家神牌 354

翻金瓮 354

金箔剪纸 355

四、其他仪礼 355

敬番客 355

钟爱红花 355

送鸡蛋 355

吃鸡碗 356

宾临大吉 356

做大生日 356

第六章 社会组织 357

一、宗族与家庭 357

祭祖 357

谒祖 357

出祖 358

潮汕家族成员称谓 358

兄弟分家 358

二、社区关系 359

会乡 359

乡约 359

民间诉讼 359

洋寮 360

善社 360

月兰会 360

父母会 360

金厝地,银亲情 360

放青贷 360

观戏男女线 360

闲间 361

三、特殊社团风俗 361

正字母生白字仔 361

童伶制 361

莿榴馆 361

河婆鸦片 362

赌馆及乡村赌场 362

娼妓 363

妓馆神祇 363

六篷船 363

第七章 信仰、巫术及禁忌 364

一、民间信仰 364

三山国王 364

安济圣王 365

公婆神 366

田元帅 366

英长年 367

枫溪窑神 367

城隍 367

土地 367

司命帝君 368

关神 368

青龙老爷 369

月神 369

树爷宫 369

二、巫信 369

游神 369

隆城游神 370

游安济圣王 371

游火帝 371

三山国王特使出游 372

游竹龙 373

游青龙 373

拖老爷 373

绞老爷 374

走老爷 374

禳乡 374

抛神 374

摸肚脐 374

降神 374

忌平安 375

投桥度厄 375

鬼过桥 375

拖死鬼 375

落三姑 375

拜仙 375

祈雨 376

打龙潭 376

演蛇戏 376

吊喜灯与取神物 377

吊三圣草 377

驱邪石碑和纸符 377

关扁担神 377

相五形 377

梦兆 378

三、禁忌 378

饮食禁忌 378

行旅禁忌 379

船民禁忌 379

孕妇禁忌 379

儿童禁忌 379

嫁娶禁忌 380

丧葬禁忌 380

新春禁忌 380

数字禁忌 381

仪礼禁忌 381

女裤禁忌 382

男忌穿靴,女忌戴髻 382

四、巫医及方术 382

压惊 382

收魂 382

端午圣日 382

脚痹痹,挽草来贴鼻 382

绞鱼鳞赘 383

鸡翁鸡母诀 383

谷刺眼疮 383

挖“火炭” 383

止痛诀 383

给狗戴孝 383

麻雀螆 383

蜈蚣咬,鸡母孵 383

鱼瓯上头,鱼骨胶落 383

刮?公,刮?母 383

治“猪头肥” 384

写“马”字止血 384

生蠍,杀头斩脚 384

治“麦粗” 384

痔无三拍 384

大风痨 384

烧“钱”治病 384

井底泥 384

换肚肠 384

包着胎 384

搬重物、泼泔水 384

送鬼 384

送册子鬼 385

第八章 民间文艺 386

一、音乐戏曲 386

潮剧 386

潮州歌册 386

五福连与太子爷 386

白字戏 387

正字戏 387

纸影戏 387

开灯戏 388

落马戏 388

头标戏 388

图春戏 388

神生戏 388

踮脚戏 388

椰胡 388

走唱 389

扣歌 389

潮阳笛套 389

海丰婚嫁渔歌 390

营锣鼓 391

大锣鼓 392

二、民间文学 392

潮州歌谣 392

灯谜之乡 393

潮汕民间故事与传说 393

潮汕俗语 394

三、工艺美术 398

潮绣 398

香包 399

潮汕抽纱 399

纱丁 399

金漆木雕 399

贝雕 400

浮洋泥塑 400

潮阳香稿塑 400

木屑工艺 400

潮汕剪纸 400

花灯 401

第九章 民间游艺竞技 402

一、游艺 402

元宵灯会 402

饶平莲花灯 402

拾灯 402

游香船 402

滚地金龙 403

土地公婆牵狮子拜年 403

青狮和红狮 403

擎标旗 403

搬涂戏 404

烧烟架 404

掷喜童 404

竹马戏 404

走五方 405

扣英歌 405

钱鼓舞 406

蜈蚣舞 406

舞九鳄 407

骆驼舞 407

双咬鹅舞 407

鳌鱼舞 408

车鼓舞 408

布马舞 408

鲤鱼舞 408

水鬼上埔 408

老鹰捕小鸡 409

宰猪宰羊 409

蛇剥壳 409

一鼠二牛 409

抬轿 409

织布 409

踢印 409

芭蕉杆枪 409

朴粒枪 409

跳草绳 409

打水波 409

玩甲虫 409

抛网捕鱼 410

斗鱼 410

二、竞技 410

击鼓报猜 410

猜童谜 410

猜“状元标” 411

托手尾 411

顶肚脐 411

提砖石 411

顶石磨 411

斗鸟 411

斗鹅 412

斗锣鼓 412

斗鸡翁蹬 412

斗龙虾 412

第四编 广东少数民族及汉族特殊社区民俗 415

第一章 导论 415

第二章 瑶族民俗 416

概述 416

一、生产 416

太公田 416

火耕水耨 416

砍山烧畬 416

种茶制茶 417

号标 417

日用三件宝 417

赶山 417

放青 418

捉石蚧 418

挑花刺绣 418

蜡染 418

雕刻 418

二、生活 419

竹筒饭 419

香粳烤肉饭 419

熏猪肉 419

猪红香肠 419

酿竹笋 419

大苋焖豆腐 419

苦斋鸡汤 419

天鹅菇鲜汤 419

野蕨糍 419

大汤糍 419

水酒 420

竹水笕 420

插羽翎 420

银饰花冠 420

龙凤髻 420

椎髻 420

高架帽 421

三角帽 421

尖头、平头 421

琵琶襟衣 421

裙 421

红刀鞘 421

过山傍 422

挂袋 422

窑子 422

火炉塘 422

牛角车 422

木排 422

太阳伞 422

三、岁时节日 423

过新年 423

放牛出栏 423

送懒日 423

送神节 423

封鸟嘴 423

开耕节 424

父母节 424

穷节 424

开唱节 424

老君节 424

团圆节 424

尝新节 424

盘王节 424

耍歌堂 425

四、人生仪礼 427

坐月挂物 427

尝姜酒 427

安名 427

打幡 427

上刀山下火海 427

讴莎腰 427

游坡 428

讲缘 428

杯水定亲 428

咬手成亲 428

入赘 428

担名 429

转面 429

炒黄豆 429

过担 429

嫁肉 429

嫁妆柴 429

坐歌堂 429

举杯话别离 429

童婚 430

抢婚 430

共槽沐浴 430

打同年 430

买水浴尸 431

坐椅出殡 431

背尸入棺 431

打斋 431

“十王头”祭 431

先生公的葬礼 432

婴儿葬 432

童子葬 432

火葬 432

核心家庭 433

公众会 433

瑶甲 433

瑶老议事会 433

瑶老制 433

瑶长瑶练 434

习惯法 434

峒 434

瑶排 434

户 434

龙 434

砍鸡头、灭香火、滴鸡血 434

五、信仰、巫信与禁忌 435

盘瓠崇拜 435

火水崇拜 435

拜寄 435

拜土地伯公 435

峒主爷 435

肉公神 435

祭得力神 436

祈雨祭 436

担堂 436

安龙 436

先生公 436

跳王 436

瑶经 437

疏表咒语 437

神符 437

狩猎禁忌 437

六、民间文艺与游艺竞技 438

排瑶民歌 438

过山榜 438

盘王的传说 438

长鼓的来历 438

甘基王 438

水淹天 439

豆腐八王 439

盘古书 439

长鼓舞 439

舞春牛 440

舞火狗 440

舞火龙 441

舞金狮 441

舞火狮 441

舞木狮 441

顶杠 441

射箭比赛 442

第三章 壮族民俗 443

概述 443

一、生产 443

草标 443

斗四会 443

水利会 444

筑路会 444

禁火会 444

二、生活 444

五色糯米饭 444

糯米糍粑 444

拜山、拜咪 444

醋渍法 444

引 444

挪抓(挪候散) 444

巫帮 444

必劣迷 444

凤头大髻 444

大边衫 445

反膊衫 445

腊 445

裍 445

牛头裤 445

鞋猫 445

鞋头钩 445

一座三 445

干栏 445

三、岁时节日 446

联张 446

中和节(伯公诞) 446

三月三拜山祭祖 446

牛王诞 446

邦久那 447

七月香 447

探亲节 447

送火神节 447

四、人生仪礼 448

封典印 448

坐时 448

汲新水 448

坐家 448

开眉 448

黑色嫁衣 449

新婚床上抢糖瓜 449

角力 449

缠棺布 449

渡河布 449

拾骨重葬 449

认老翦 449

认同年 449

认老表 449

扯驾玛 449

班 450

门楼 450

都老制 450

婚姻会 450

长生会 450

建新会 450

五、信仰、巫信与禁忌 450

祭龙山 450

送火神 450

认契父 451

赶天狗 451

做火黑 451

公筛 451

壮经 451

火灶禁忌 451

忌打楔锤钉、打夯 451

六、民间文艺与游艺竞技 452

壮族八音 452

歌堂夜 452

年晚歌 452

呵哩歌 452

刘三姐 452

百鸟衣 453

望君顶 453

人熊带 453

舞寿星公与龟鹿鹤 453

舞木猫狮 454

舞犀狮 454

舞火龙 454

装古事 454

抢花炮 454

萝卜灯 455

追天灯 455

三六九 455

下三 456

围捕“老虎” 456

敲梆 456

壮锦 457

第四章 畲族民俗 458

概述 458

一、生产与生活 458

椎髻箕踞,跣足而行 458

钩花和彩带 459

寮 459

围屋 459

绕公厅 459

二、岁时节日 459

春节祭盘瓠 459

正月初一食“菜生” 460

隔年火种 460

招兵节 460

鸡公王生日 460

三月三吃“乌米饭” 460

拜祖节 461

雷王诞 461

三、人生仪礼 462

法名 462

吃饭心 462

合灯火 462

吊棺葬 462

做田孝 462

四、信仰、巫信与禁忌 462

盘瓠崇拜 462

蓝大将 462

两副三牲 463

祭打猎大王 463

祖杖 463

迎神 463

祈丰收 463

谢神 463

送龙船 463

三座香炉 464

禁吃狗肉 464

忌用脚踏碓 464

忌白蚁 464

五、民间文艺 464

高皇歌 464

盘瓠的传说 464

祖图 465

三公主石像 466

石狗 467

鱼龙木刻刻 467

第五章 满族民俗 468

概述 468

一、生产与生活 469

饽饽 469

萨其玛 469

烙饼 469

饭卷 469

酸辣面 469

甑糕 470

腊八粥 470

白片肉 470

猪血肠 470

巧心茶楼 470

大耳圈 470

长衫 470

旗袍 470

练武装 470

古老大屋 471

满洲大床、满洲大柜 471

广州八旗 471

二、岁时节日 472

阿婆诞 472

仓官诞 472

“月光模儿”与中秋节 472

三、人生仪礼 472

出名不出姓 472

钉门帘 472

偷一把筷子 472

认亲礼 472

穿装古 473

剪发陪葬 473

摔丧盆 473

辞灵 473

鞑子礼 473

叩头 473

打千 473

作揖 473

家族称谓 473

姑奶奶 473

四、信仰、巫信与禁忌 474

萨满教 474

祖宗袋 474

宗祠 474

观音楼 475

春祭 475

禁食狗肉 475

五、民间文艺与游艺竞技 476

满族歌谣 476

武功 476

第六章 回族民俗 477

概述 477

一、社会活动与经济生活 480

爱国爱教 480

参政议政 481

扶贫济困 481

当官从政 481

行医 481

寺院经济 481

涮羊肉 482

炸油香、搓馓子、拧麻花 482

回回帽 482

都哇 482

二、岁时节日 482

开斋节 482

圣纪节 483

古尔邦节 483

大人忌 483

三、人生仪礼 484

礼拜 484

起“经名” 484

割礼 484

净礼 484

念女卡 484

洗米衣 485

丧葬仪式 485

互道“色俩目” 485

习惯用语 486

四、信仰、巫信与禁忌 486

伊斯兰教 486

《古兰经》 486

清真寺——宗教活动场所 487

阿訇 488

禁吃猪肉 488

禁酒 488

五、民族教育 488

经堂教育 488

学校教育 489

体育与武术 490

第七章 水上居民民俗 492

概述 492

一、生产与生活 492

疍家 492

沙田 493

舟楫为生 493

水鸡(咸水妹) 493

大船糕 494

扣肉 494

濑锅边 494

清蒸螺蚌 494

珠海雷公茶 494

包头布 494

狗牙毡布 494

未婚髻 494

背带 495

“沙艇”等船艇 495

紫洞艇 495

二、岁时节日 495

买力日 495

天后诞 496

三、人生仪礼 496

背葫芦 496

当婴 496

洗髻 497

哭嫁 497

斗歌和抢亲 497

叹家姐 497

坐高堂 497

婚宴讨乞 498

新婚之夜不同房 498

新郎独守洞房 498

爬旱船 498

鸳鸯船 498

冥婚 498

鱼虾替身葬 498

水葬·引魂·返魂 498

案兄弟、案姐妹 499

四、信仰、巫信与禁忌 499

南澳妈祖 499

祭土神 499

水陆烧幽 499

压槽母 500

驱龙 500

杀狗除晦 500

煞日下网 500

忌说“油”字 500

忌说“刀”字 500

忌说“猫”字 500

忌“翻”字 500

忌蛇和自来鱼 500

五、民间文艺 501

咸水歌 501

古人 501

字眼 501

高堂歌 501

大?歌 501

探歌 501

自口仔 502

叹命歌 502

后船歌谣 502

拖船歌谣 502

檀香的故事 502

掷石捕鱼的故事 502

开山公的故事 502

第八章 凤凰山民俗 503

概述 503

一、生产与生活 503

无鼻牛 503

单丛茶 503

宋茶 503

四脚鱼 503

红糟泡食 504

吃蜂虾 504

吃草仔 504

枕头粽 504

凤凰装 504

?美楼 505

薪仔火 505

二、仪礼与信仰 505

客情 505

三天不接客 505

殿沛祖祠 506

凤凰到此 506

三、民间文学 506

太子洞的传说 506

险石的传说 507

金鸡仔的传说 507

第九章 雷州半岛民俗 508

概述 508

一、生活 508

雷州年糕 508

南瓜饭 508

芋头饭 508

萝卜饭 509

蛤骝叶饭 509

番薯粥 509

雷州大粽 509

白粑 509

油炸虾饼 509

白斩狗 509

粟仔 509

糯米甜糟 509

腻煎焷 510

木叶挞 510

簸箕炊 510

艾? 510

薯粉漏 510

糖胶 510

清煮花蟹 511

鱼汁与蟹汁 511

“唐装”等衣饰 511

打屯 511

徙口宅 511

火车 511

牛车 511

轿子 512

鹿车 512

云车 512

二、岁时节日 512

年初三“钉赤口” 512

年初四“弹缺口” 512

年初五“迎公” 512

新年仔 512

元宵抢“炮头” 512

穿令 512

三月斋 513

清明“通阴” 513

端午节“食风筝肉” 513

关公磨刀节 514

天贶节 514

乞巧“蛛丝卜婚” 514

鬼节“回婆家” 514

中秋“祭文昌” 514

浮针 514

九月九,先生不走学生走 515

冬至“入冬祭” 515

冬至“放公牛” 515

三、人生仪礼 515

贺侬 515

婴儿的“入期”、“过期”、“安期” 515

吃老脱壳 515

上契取名 515

押命 516

问嘴 516

送字 516

冠头 516

哭嫁 516

哭上轿 516

新人半途不下车 516

打扇头 517

新娘吃饭留半碗 517

解贵 517

跨门槛 517

抢鸡头 517

旋桌 517

做二房 517

新郎拜年 517

龙杖祭礼 518

圆墓 518

走七 518

饮血碟 518

四、信仰、巫信与禁忌 518

雷神诞 518

雷州换鼓 518

雷坛斋 519

慈善神康公 519

忠勇神关公 519

树头公 519

日头公 519

祀土 520

祭石狗 520

做社 520

神主牌 520

五、民间文艺 521

雷歌打擂台 521

姑娘歌 521

雷剧 522

将军令 523

小牌 523

坐门楼 523

戏套 523

东海嫁 523

雷州佛教音乐 523

雷州道教音乐 523

公仔戏 523

傩舞 524

东海人龙舞 525

散花舞 525

舞鹰雄 525

舞蜈蚣 526

簕古龙 526

六、民间游艺竞技 526

走城 527

走铜钱 527

走裙婆妹仔精 527

走虎 527

走牛脚塞 528

赶狗 528

打青 528

排令子 528

跳大海 529

敲钱堆 529

两边猜 529

雷公打蛋 529

敲卡 529

砍山猪 529

藏痕 529

赶泥龙 529

勾手骨(扳手腕) 529

架桥 530

抵棒 530

踢毽球 530

丢窟子 530

第十章 特区新风 531

中国民俗文化村 531

锦绣中华 532

世界之窗 532

中英街 533

赤湾天后庙 533

宋帝墓 533

新安故城 534

赤湾炮台 534

深圳荔枝节 534

大家乐 534

渔灯舞 535

竹仙洞 535

珠海渔女 535

珠海温泉 535

黄金海岸 536

万人坟 536

第五编 广东民俗研究史略 539

第一章 古代的“越讴”、谚谣及明清时的文人采风辑集 539

第二章 “五四”运动以来民间文学的征集、研究及其对广东的影响 541

第三章 抗日战争前后民间文学处于曲折和转型阶段 546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俗及民间文学研究 548

附录一 广东民俗、民间文学书目 551

附录二 广东方言常用口语与普通话对照表 560

参考书目 563

后记 56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