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祖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838568
  • 页数:27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基于中国古代司法官的司法审判,对中国古代刑事证据种类形式、取得方式、证据规则与民事证据种类形式、取得方式与判断方法、证据规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的证据规则的适用并非是民刑不分,一概适用口供主义,而是民刑有分。
《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目录

导论 1

第一章 贯穿审问与判决的连结点:证据 19

一、证据:界于事实与规范之间 21

二、司法官的责任:审明事实、作出判决 28

三、证据、证据规则与理据 36

第二章 中国古代刑事证据及其规则 42

一、中国古代刑事证据种类形式 42

(一)供辞证据 42

(二)证人的证词、众证词 51

(三)赃、状 56

二、中国古代刑事证据的取得与判断 73

(一)笞掠得情 73

(二)以情得之 76

(三)现场勘查与检验 80

(四)明察暗访 88

(五)依常识法理推理 92

(六)用谲钩钜 94

(七)借助神灵 96

三、中国古代刑事证据规则 96

(一)“据供辞定罪”刑事证据首要规则 96

(二)“据状断之”刑事证据相对独立规则 102

(三)“据众证定罪”规则 112

第三章 中国古代民事证据及其规则 123

一、中国古代民事证据种类形式 124

(一)簿籍照证、干照、实物碑石等——裁断所有权纠纷的证据 125

(二)佃字、墨约等——裁断租赁、租佃纠纷的证据 130

(三)质剂、券、要、约、契等——裁断买卖纠纷的证据 132

(四)傅别、自证爰书、契券、借据等——裁断借贷纠纷的凭据 136

(五)遗嘱、阄书、议约、养膳老约等——裁断继承纠纷的凭据 140

(六)法定事由、判和婚书、婚约、休书等——裁断婚姻纠纷的凭据 145

(七)四邻、中保、知见人、代笔人等的证词 147

二、中国古代民事证据的获得方法与判断 149

(一)当事人“供称” 149

(二)讯供 150

(三)现场打量、定验、地头众证 152

(四)司法官对证据的判断方式 153

三、中国古代民事证据规则 157

(一)“交易有争,止凭契约”的民事证据基本规则 158

(二)“出簿籍相质证”民事证据规则 162

(三)“众辞相质证”民事证据规则 167

第四章 历史合理性证据规则之理据 171

一、中国古代鞫狱断刑证据规则提炼的可能性 171

(一)制度上的可能:追究司法官“不据供证定罪”的法律责任 172

(二)司法实践中的可能:判例判牍所载案例 177

二、中国古代刑事证据规则“口供主义”的理据 181

(一)国家“干涉主义”立场 181

(二)“口服”标志着“伏(服)判”、“认罪”、“伏法” 183

(三)“若赃状露验,理不可疑,虽不承引”:状服 185

(四)“反拷告人”:抑制滥告、验明首伏 187

(五)“特权”、“恤刑”关照:“据众证定罪” 188

三、中国古代民事证据规则“券证主义”的理据 189

(一)“告乃坐”的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相结合 190

(二)“券证”绝对观念 192

(三)当事人的券证意识 194

(四)簿籍、勘验结论的公证效力 195

四、中国古代证据适用规则的合理性分析 196

(一)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兼容性 196

(二)形式证明标准下主观真实的追求 204

(三)司法官所处的社会情境等制约因素与证据规则的运用 207

五、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引发的思考 220

第五章 比较证据制度 223

一、比较神誓证据制度 224

二、比较刑民证据混合立法 230

三、比较证据调查程序:讯问(询问)——审查——疑难求助——拷讯 233

四、比较证人的适格:依身份确定 238

五、比较司法官的证据采信规则:优势证据 241

六、比较作假证的后果:惩罚与“不名誉者” 244

结语:语词“供”、“证”的法文化解读 250

参考文献 258

后记 2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