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忠好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09061248
  • 页数:30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目录

导言 1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问题 1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作用 1

目录 1

二、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重新审视 4

第二节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理论探索 11

一、关于农村土地所有制制度变革 11

二、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19

三、对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理论的扼要评价 27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 28

注释 31

第一节 人的行为假设 42

一、“经济人”假设 42

1 理论准备(Ⅰ)基本假设及基本范畴的界定 42

二、需求偏好的差异性 43

三、有限理性 43

四、搭便车或机会主义倾向 44

第二节 若干基本范畴的界定 45

一、制度 45

二、土地 47

三、土地制度及其功能 53

四、土地产权 59

注释 64

2 理论准备(Ⅱ)关于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的理论 77

第一节 定义辨析和路径依赖 77

一、定义辨析 77

二、路径依赖 79

第二节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80

一、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的收益、费用分析 82

二、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经济学上的基本条件 84

第三节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过程分析 84

第四节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方式研究 88

一、帕累托改进型和非帕累托改进型 88

二、一致同意型(协商型)和非一致同意型(强制型) 89

注释 92

3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101

第一节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简略回顾 102

一、原始社会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102

二、奴隶社会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103

三、封建社会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106

四、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108

五、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概略 109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 113

第二节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113

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历史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115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 124

注释 127

4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创新 137

第一节 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创新 138

一、文化与农地制度创新 138

二、道德与农地制度创新 139

三、伦理与农地制度创新 140

四、意识形态与农地制度创新 141

第二节 中国农村中一些主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创新 143

一、平均主义与农地制度创新 143

二、中央集权经济与农地制度创新 149

三、家庭和家族观念与农地制度创新 151

四、公私观念与农地制度创新 153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 155

注释 157

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农户心态实证分析及其启示 166

第一节 被调查地区基本情况介绍 167

一、江苏省基本情况介绍 167

二、河南省基本情况介绍 169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基本情况介绍 169

第二节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农户心态分析 170

一、467户农户基本情况介绍 170

二、承包地所有和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172

三、土地制度创新的农户心态分析 181

第三节 结论和启示 185

注释 188

一、农村土地的地租问题 193

第一节 来自现实的困惑对现行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理论和政策的挑战 193

6 中国农村新型土地制度创新的理论探索(Ⅰ)——关于我国农村土地的复合所有制 193

二、农村土地的处置权问题 195

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行结果 197

第二节 从制度变迁和创新的角度对三种农地所有制改革方案的简要评价 199

一、关于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问题 201

二、关于农村土地的国家所有制问题 204

三、关于农村土地的农民(农户)私有制问题 206

第三节 我国农村新型土地所有制创新的构想 208

一、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之谜及其对农地所有制创新的启示 208

二、关于我国农村土地的复合所有制 211

第四节 对农地复合所有制的进一步研究 219

一、农地复合所有制不同于农地私有制 219

二、农地复合所有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管理 223

三、农地复合所有制创新理论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25

第五节 简要结论 226

注释 227

7 中国农村新型土地制度创新的理论探索(Ⅱ)——关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组织形式的确立和重塑 234

第一节 家庭——目前中国农村土地微观产权主体的最佳组织形式 234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不宜采用团队生产方式 235

二、家庭——目前中国农村土地微观产权主体的最佳组织形式 237

三、农业家庭经营与农业规模经营关系之研究 240

第二节 中国农村土地宏观产权主体的重塑 242

一、确立和重塑我国农村土地宏观产权主体的必要性 242

二、确立和重塑农地宏观产权主体应遵循的原则 245

三、确立和重塑农地宏观产权主体的具体构想 248

第三节 简要结论 251

注释 251

第一节 我国农村土地市场现状分析 258

一、农用农地市场 258

8 中国农村新型土地制度创新的理论探索(Ⅲ)——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制度的建设问题 258

二、农地非农化市场 261

第二节 我国农地市场建设的主要障碍 263

一、理论研究认识上的误区 263

二、政策法规上的矛盾 264

三、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 265

第三节 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探讨 266

一、创立农地市场经营主体 266

二、健全农地市场结构 268

三、完善农地市场运行机制 270

四、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力度 271

第四节 简要结论 272

注释 273

主要参考文献 279

后记 29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