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环境教育教师指导书
环境教育教师指导书

环境教育教师指导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正威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04107174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
《环境教育教师指导书》目录

第一部分 环境问题概述 1

一、环境概念 1

(一)什么是环境 1

1.地理环境 1

2.生态环境 2

3.人类环境 2

(二)人类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3

(三)生态平衡和有关环境研究的几个概念 4

1.生态平衡 4

2.有关环境研究的几个概念 5

二、环境问题的起因、分类和实质 6

(一)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环境问题 6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10

1.第一环境问题 10

2.第二环境问题 11

3.第三环境问题 11

(三)环境问题的实质 11

三、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和基本防治对策 14

(一)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4

1.自然灾害频发和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14

2.三种类型环境问题形成“复合效应” 15

3.人口膨胀对环境的压力 16

4.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17

5.能源问题造成的煤烟型污染及生态破坏 18

6.城市“四害”污染是防治重点 19

7.工业污染的防治任务艰巨 19

8.从国情及国力出发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20

(二)保护环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1

1.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 21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2

3.保护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4.保护环境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23

(三)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防治对策 24

1.稳定人口的对策 24

2.变通发展战略的对策 24

3.加强规划和管理的对策 25

4.保护资源的对策 26

5.强化人均意识的对策 26

6.改变价值观念的对策 27

7.依靠科技进步的对策 28

8.防治结合和预防为主的对策 29

9.从专家参与到群众参与的对策 30

第二部分 环境问题和教育改革 31

一、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31

(一)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力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 32

(二)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33

(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应教育所处社会的自然、文化和人的环境 34

(四)教育应有一定的超前性,以摆脱教育使人在一个过时的社会中生活的窘境 35

二、加强环境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37

(一)环境教育必须是一种全民教育,而基础教育首当其冲 37

(二)环境问题是综合性问题,环境教育必须各学科通力合作 39

(三)环境教育是终生教育,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应具有鲜明的基础教育性质 39

三、环境教育的实施,将促进教育改革 41

(一)环境教育包含对未来公民的品行教育,将丰富和促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41

(二)环境教育的综合性,将促进S·T·S精神在科学教育中的贯彻 42

(三)环境教育的实践性,将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43

(四)环境教育的地域性,将促进学校教育为地区发展服务 44

(五)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将促进受教育者深切地理解全人类的利害息息相关,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45

第三部分 环境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47

一、环境教育的目标 47

二、环境教育的原则 52

(一)全面性原则 53

(二)科学性原则 53

(三)实践性原则 54

(四)具体性原则 54

(五)参与性原则 55

(六)连续性原则 55

三、环境教育的方法 55

(一)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 55

1.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 56

2.开展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 57

3.开设选修课 60

(二)环境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62

1.启发式讲授的方法 62

2.观察和实践的方法 63

3.发现的方法 64

4.讨论的方法 65

5.演示的方法 66

6.实验的方法 67

(三)环境教育手段的革新 69

四、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71

第四部分 环境教育内容 73

一、地理环境 73

(一)地球在宇宙中 73

1.太阳系 73

2.太阳概说 75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75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75

2.地球的运动 76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78

1.大气圈 79

2.水圈 80

3.生物圈 80

二、生态系统的一般概念 86

(一)生物圈 86

(二)生态系统 87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88

1.生产者 88

2.消费者 89

3.分解者 89

4.非生物环境 89

(四)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征 90

1.生态系统的类型 90

2.生态系统的特征 91

(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92

(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97

1.水循环 97

2.碳循环 98

3.氮循环 100

4.磷循环 101

(七)生态平衡 102

(八)自然保护 105

1.保护森林资源 105

2.保护草原资源 106

3.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106

三、环境污染与防治 109

(一)大气 109

1.大气圈的结构 109

2.大气的组成 111

3.大气污染 112

4.大气污染的危害 114

5.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126

6.大气环境教育活动 131

(二)水 138

1.水的重要性 138

2.水资源概况 139

3.水环境问题 141

4.缺水危机 142

5.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对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 145

6.水的污染及防治 146

7.水环境教育活动 159

(三)土壤和土地 160

1.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161

2.人类活动引起的对土壤和土地资源的破坏 165

3.土壤污染 167

4.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171

5.土壤环境教育活动 173

(四)固体废弃物 175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175

2.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危害 176

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 178

4.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处置 184

5.固体废弃物的监测 185

6.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教育活动 185

(五)噪声 186

1.什么是噪声 186

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86

3.声音的量度与人的听觉 188

4.噪声对人类的危害 189

5.噪声产生的根源 191

6.噪声污染的防治 193

7.防治噪声污染环境教育活动 195

(六)其它 196

1.放射性污染 196

2.电磁污染 204

3.光污染 210

4.热污染 212

5.食品污染 213

四、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220

(一)人口增长的历史与现状 220

(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223

1.人类生存空间的有限性 223

2.人类生存资源的有限性 223

(三)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环境相协调 228

第五部分 家庭、学校、文化和道德环境 231

一、家庭环境 231

(一)住宅环境 231

(二)家庭气氛 232

(三)电视在家庭中 234

二、学校环境 237

(一)学校环境的社会方面 238

1.建立现代学校的伦理 238

2.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和行政能力 239

3.有效的意见沟通 239

(二)学校环境的物质方面 240

1.学校建筑 240

2.学校绿化 241

(三)学校噪声 242

三、文化和道德环境 243

(一)文化环境 244

(二)道德环境 246

附录 249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课程大纲 24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84

三、参考文献 29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