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农村的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  以甘肃省为基础的研究
中国农村的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  以甘肃省为基础的研究

中国农村的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 以甘肃省为基础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志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307161X
  • 页数:229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的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 以甘肃省为基础的研究》目录

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表1.1 家庭教育决策与基础教育的实证研究举例 5

1.2 理论框架 7

1.3 研究目标与范围 11

1.4 数据来源 12

第2章 小学和初中教育的私人成本 14

2.1 分析框架 14

2.2 必需的教育私人直接成本 16

表2.1 小学和初中教育必需的私人直接成本 17

表2.2 小学和初中教育必需的私人直接成本与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支出的比较 18

图2.1 必需的私人教育成本随年级的变动趋势 19

图2.2 小学生均收费与农村小学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县级差异 20

图2.3 家庭负担的小学必需教育成本占各县财政预算内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的比例 21

2.3 家庭教育支出及其负担率 22

2.3.1 家庭的生均教育支出 23

表2.4 按支出组的年度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分布情况 24

表2.3 按收入组的年度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分布情况 24

图2.4 生均小学和初中教育支出随家庭收入的变动情况 25

表2.5 不同收入组的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率 26

2.3.2 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率 26

表2.6 不同支出组的家庭教育支出负担率 27

2.3.3 家庭教育支出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28

表2.7 家庭小学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基于意愿教育支出) 29

2.4 教育的机会成本 30

2.4.1 教育的Ⅰ类机会成本 32

表2.8 7~16岁在学儿童家庭农业劳动时间 33

表2.9 当地主要几种农产品的价格、产量和投入(2000年) 34

2.4.2 教育的Ⅱ类机会成本 34

2.5 家庭教育支出的决定因素 35

表2.11 家庭教育支出方程:家庭生均小学教育支出的决定 37

表2.10 各变量的含义及描述性统计特征 37

表2.12 家庭教育支出方程:家庭生均初中教育支出的决定 39

图2.5 县级财政预算内人均教育支出与小学教育支出回归系数的比较 41

2.6 小结 43

第3章 农村地区教育的个人收益 45

3.1 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收益率:文献综述 45

表3.1 中国农村居民教育的收益率:以往的文献 49

3.2 教育收益率的估算方法 50

3.3 教育收益率与教育的作用 54

3.3.1 工资收入样本的教育收益率 54

表3.2 工资收入样本的描述统计特征 55

表3.3 农村居民工资收入者的边际收入函数 55

表3.4 农村居民工资收入者的教育收益率(1) 56

表3.5 扩展的教育收入函数(1) 57

表3.6 非农劳动参与的Probit模型 59

表3.8 Heckman选择模型调整后的扩展收入函数 60

表3.7 Heckman选择模型调整后的教育收益率 60

3.3.2 根据经验估计的个人收入与教育的收益率 61

表3.9 农村男女劳动力家庭生产经营报酬的估计结果 62

表3.10 男女劳动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每天的报酬率 63

表3.11 男、女劳动力从事三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劳动时间 64

表3.12 根据经验估计的教育收益率(2) 64

表3.13 扩展的教育收入函数(2) 65

3.3.3 根据劳动力时间估计的个人收入与教育的收益率 66

表3.14 根据劳动力时间估计的个人收入与教育的收益率(3) 67

表3.15 扩展的教育收入函数(3) 68

3.3.4 用生产函数法估算的农村个体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教育收益 68

表3.16 生产函数中各变量均值与标准差 70

表3.17 农业收入的生产函数的回归估计 71

表3.18 农业生产力的四个基础阶段及其对学习的要求 74

3.3.5 教育对非农生产的作用 74

表3.19 按不同生产活动的农户的收入 75

表3.20 教育对家庭生产和劳动类型选择的影响:二元Probit模型 77

3.4 小结 78

3.5 附录: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意义 79

3.5.1 教育个人收益率研究的意义 80

3.5.2 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方法 81

3.5.3 中国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基本特征 84

3.5.4 对较低的教育收益率的解释:制度因素与生产技术条件 90

3.5.5 计量方法对估算教育收益率的影响 94

3.5.6 经济转型与教育收益率 98

3.5.7 教育收益率与收入不平等 101

3.5.8 结论 103

附表3.1 城镇地区明瑟收益率 104

附表3.2 男性和女性的明瑟收益率(城镇) 106

附表3.4 男性和女性的明瑟收益率(农村) 107

附表3.3 农村地区的明瑟收益率 107

附表3.6 各教育阶段的教育收益率 108

附表3.5 生产函数法估计的农村教育收益率 108

第4章 家庭教育决策理论模型 110

4.1.1 个人消费决策模型 111

4.1 新古典家庭模型 111

4.1.2 新古典家庭决策模型(新家庭经济学) 113

4.2 基于新古典家庭模型的教育决策模型 119

4.3 基于讨价还价模型的家庭教育决策模型 123

4.4 最优的家庭教育决策函数 127

4.5 一些经验研究结果 137

4.6 附录:不确定性和信贷约束条件下的家庭教育决策模型 147

第5章 家庭教育决策的经济计量分析 153

5.1 实证模型与计量模型 153

5.2 儿童入学的统计描述 159

5.2.1 儿童入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性别差异 159

表5.1 按支出组、性别、年龄段统计的7~16岁儿童的入学率 160

5.2.2 “续读率”与儿童教育的性别差异 161

表5.2 16~19岁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统计 161

图5.1 不同支出组的7~16岁儿童入学率的性别差异 161

表5.3 7~19岁儿童的学校续读率 162

表5.4 二元Probit模型:7~16岁儿童入学的决定因素 164

5.3.1 7~16岁儿童入学决策的二元Probit分析 164

5.3 儿童入学决策:多元回归分析 164

表5.5 二元Probit模型:7~16岁儿童入学决策的性别差异 166

5.3.2 13~16岁儿童的入学决定 175

表5.6 二元Probit模型:13~16岁儿童入学的决定因素 176

5.3.3 13~19岁儿童教育的获得水平的有序Probit模型 177

表5.7 有序Probit模型:13~19岁儿童教育的获得水平及其性别差异 178

5.4 匹配婚姻与“养儿防老”:对教育的性别差异的再解释 180

5.4.1 匹配婚姻 180

表5.8 “匹配婚姻”的回归分析 182

5.4.2 “养儿防老”与教育的性别差异 183

表5.9 以“给过父母金钱”行为考察的“养儿防老”在当前的特征 185

表5.10 已婚男性与女性给家庭的货币收益与教育关系的回归分析 186

5.5 上述结果的政策含义 187

表5.11 县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对入学率影响的估计 189

表5.12 初中收费的降低对初中入学率影响的估计 189

表5.13 初中与家庭距离的降低对初中入学影响的估计 190

5.6 小结 190

附表5.1 解释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特征(7~16岁样本的二元Probit模型) 192

5.7 附录 192

附表5.2 按性别的解释变量均值(7~16岁样本) 193

附表5.3 13~16岁儿童样本的解释变量描述特征 194

附表5.4 有序Probit估计的样本描述特征 195

结论性评述 197

参考文献 202

后记 22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