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科学发展观词语解
科学发展观词语解

科学发展观词语解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文夫,刘月主编;宋屹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517517
  • 页数:163 页
图书介绍: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学习、理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者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科学发展观词解》一书。全书按照历史地位、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体制、发展道路、发展保障的逻辑顺序,对十年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发展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疏理和总结,既突出发展内涵的丰富、发展思路的开拓、发展难题的破解,又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诸多领域,以期对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有所帮助。
《科学发展观词语解》目录

前言 1

[一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5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5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5

2.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5

3.重要战略机遇期 6

4.三个“没有变” 7

5.三个“世所罕见” 7

6.四个“深刻变化” 8

7.新科技革命 9

8.国际金融危机 9

(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10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

10.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1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1

12.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12

13.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12

(三)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2

14.马克思主义 12

15.毛泽东思想 13

16.邓小平理论 13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4

18.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14

1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四个更加自觉” 14

20.“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15

21.“四个坚定不移” 15

22.坚定“三个自信” 16

23.“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 17

24.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17

[二 发展理念] 21

(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21

25.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1

26.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21

27.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2

2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 23

(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23

2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3

30.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4

31.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25

32.人民主体地位 26

33.人民首创精神 27

34.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27

35.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8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29

36.全面、协调、可持续 29

37.“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30

38.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30

39.生态文明 31

40.主体功能区 31

4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32

42.“四化”同步发展 32

43.建设“两型”社会 33

(四)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 33

44.统筹城乡发展 33

45.统筹区域发展 33

46.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34

47.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4

48.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5

49.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5

50.西部大开发 36

51.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36

5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7

5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8

54.“两个比重”、“两个公平”,“两个倍增”、“两个同步” 38

(五)和平发展理念 39

5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9

56.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39

57.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0

58.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40

5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1

60.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41

61.推动两岸和平发展 42

[三 发展目标] 45

62.“两个一百年” 45

6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5

64.“三步走”战略 47

65.“两个翻一番” 48

6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8

67.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五有”目标 49

68.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0

69.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1

70.共同富裕 52

71.美丽中国 53

[四 发展动力] 57

7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7

73.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 58

74.农村综合改革 59

7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59

76.国有企业改革 61

77.行政体制改革 62

78.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63

79.大部门体制 64

80.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65

81.顶层设计 65

82.开放型经济 66

[五 发展方式] 71

(一)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71

83.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71

84.扩大内需 72

85.消费模式 72

86.新型工业主导型经济 73

87.消费主导型经济 73

88.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74

89.实体经济 75

(二)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76

90.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6

91.现代产业体系 77

92.现代农业 77

9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78

94.征地制度 79

95.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80

96.经济增长极 81

97.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 82

98.高新技术产业 83

99.战略性新兴产业 83

100.小微企业 84

101.现代市场体系 85

102.城市群 85

103.现代服务业 86

(三)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87

10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87

105.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87

106.科教兴国战略 88

107.人才强国战略 89

108.自主创新 90

109.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90

110.技术含量和技术附加值 91

111.节能减排 92

112.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92

113.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93

114.生态修复工程 94

115.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95

116.资源密集型产业 95

117.技术密集型产业 96

118.劳动密集型产业 96

119.碳排放权 97

120.现代海洋经济 97

121.耕地保护红线 98

[六 发展体制] 103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3

122.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03

123.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04

124.转变政府职能 104

125.现代企业制度 105

126.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5

127.财税体制改革 107

128.金融体制改革 107

129.现代金融体系 108

130.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08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09

1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09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10

13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0

1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10

135.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11

136.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112

137.依法治国 112

13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3

13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13

140.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14

141.人权制度 114

(三)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 115

1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5

143.“三个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5

144.公民道德建设 116

145.文化体制改革 116

146.文化功能 117

147.文化的“双重属性” 117

148.文化的“两个效益” 118

149.文化建设坚持“两手抓” 118

150.文化自觉、自信 119

151.文化生产力 119

152.文化“惠民工程” 119

15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20

154.文化品牌价值 120

155.文化传播体系 120

156.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121

157.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21

(四)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122

158.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创新 122

159.社会管理体制 123

160.社会保障体系 123

16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24

162.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124

163.就业援助制度 124

164.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125

165.经济适用房 125

166.廉租住房制度 125

167.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126

168.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26

169.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126

170.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126

171.网络社会管理 127

[七 发展道路] 131

17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31

1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131

17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31

175.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32

176.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 132

177.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133

178.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33

179.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33

180.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134

181.中国特色文明发展道路 134

182.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 134

[八 发展保障] 139

(一)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39

183.党的建设主线 139

184.党的建设要秉承“两个坚持” 139

185.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139

186.党要增强“四自能力” 140

187.党要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40

188.党的建设要实现“一个目标” 141

189.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种考验”和“四个危险” 141

190.增强“四个意识” 141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142

191.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142

192.坚定理想信念 143

193.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43

194.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144

195.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145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145

196.执政骨干队伍 145

197.党管干部原则 146

198.党管人才原则 147

199.基层党组织建设 147

200.党内民主建设 148

201.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49

20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49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150

203.理论联系实际 150

204.密切联系群众 151

205.求真务实 151

206.艰苦奋斗 152

207.批评与自我批评 152

208.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153

209.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54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155

210.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155

211.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55

212.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156

213.坚决查处大案要案 157

214.巡视制度 157

215.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158

216.廉政文化建设 159

(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160

217.民主集中制 160

218.党委票决制 161

219.党代表任期制 161

220.党代表提案制 162

221.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162

后记 1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