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谭嗣同与戊戌维新
谭嗣同与戊戌维新

谭嗣同与戊戌维新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伏隆,朱汉民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岳麓书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5207941
  • 页数:861 页
图书介绍:
《谭嗣同与戊戌维新》目录

纪念谭嗣同殉难100周年 刘夫生 1

弘扬先烈精神,为振兴中华而贡献力量 贾亦斌 7

《仁学》:19世纪末中国人的人权宣言 黄宣民 12

仁爱差等与仁通平等——从孔子到谭嗣同 向世陵 15

从谭嗣同说起 李泽厚 24

谭嗣同与革新力量的早期聚合 段云章 28

谭嗣同的爱国主义思想 陶用舒 37

谭嗣同精神与辛亥革命 杨鹏程 46

谭嗣同“冲决网罗”精神的时代特征与影响 艾天秩 57

论谭嗣同的国家观 陶绪 曾建立 64

谭嗣同的道器观君民观 丁平一 75

试析谭嗣同维新变法思想形成的原因 钟声 82

谭嗣同与传统学派 罗检秋 89

仁学的民主与《吕氏春秋》的民本思想 周行之 91

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 童石军 98

论《仁学》的民主主义和人本主义倾向 曾长秋 103

谭嗣同与中国启蒙文化的精神特质 陈寒鸣 111

谭嗣同民权观新探 颜德如 宝成关 120

论谭嗣同社会政治思想的启蒙意义 袁柏蔚 128

爱国主义是谭嗣同维新变法的旗帜 谭常玖 138

《仁学》的原道精神 朱汉民 143

谭嗣同思想与儒墨传统哲学精神 钟肇鹏 157

谭嗣同《仁学》中人文信仰与宗教信仰 邬昆如 164

《仁学》与宗教兴革 陈俊辉 173

谭嗣同与佛教 段景莲 182

谭嗣同以太之形上学解析 李增 189

谭嗣同对人之为“仁”的新诠 袁信爱 197

《仁学》中的教育哲学思想 陈福滨 204

谭嗣同所实践的墨子思想 刘至诚 212

试论墨学对谭嗣同思想的影响 谢照明 潘民中 219

谭嗣同以佛学来融合其他学问的得失 吴良俅 226

解读谭嗣同 罗福惠 234

谭嗣同之学思 黎建球 247

谭嗣同思想与民族认同、性别意识 坂元弘子 255

谭嗣同戊戌进京前后的思想变动及其原因 李细珠 268

试论谭嗣同在近代湖湘文化的定位 王兴国 284

谭嗣同与湖湘文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潘基? 294

试论王夫之思想、行性对谭嗣同的深刻影响 夏剑钦 300

谭嗣同对王船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宋伟明 309

试论谭嗣同文化观的转变 成晓军 319

谭嗣同的文化观 章启辉 328

论谭嗣同《仁学》的会通特色 肖永明 340

谭嗣同思想新探 朱亚宗 350

谭嗣同《仁学》中之伦理观对现代伦理之启示 周玉蕙 359

从《仁学》展望理想的婆媳关系 曾春海 366

由《仁学》与女权运动看现代家庭伦理 林立树 375

仁学与女性主义主体性诠释 黄筱慧 382

鸿观千秋,策动大时代的圣哲——谭嗣同先生思维脉络当可重塑现代人生命品质之探索 蔡纯华 389

谭嗣同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 杨健康 陈谷嘉 398

论谭嗣同的妇女解放思想 谭献民 肖南龙 402

谭嗣同与清末理想人格追求思潮 刘纪荣 411

谭嗣同的科学思想与维新变法活动 刘大椿 419

谭嗣同科学思想浅析 徐振亚 421

简论谭嗣同的科学技术思想和科学管理思想 许康 田朝晖 431

谭嗣同的美学思想 李一飞 440

谭嗣同的商业经济思想 陈先枢 447

谭嗣同书院改革的思想与实践 邓洪波 452

论谭嗣同诗 耿湘沅 460

渊含古今,独辟新界——谭嗣同的诗论、诗作 伏家芬 469

《仁学》的写作与出版 汤志钧 474

谭氏两书编印琐话 方行 479

谭嗣同早期佚著探隐 贾维 482

谭嗣同《砚铭》发微 沈谦 492

谭梁交谊与晚清思想 郭汉民 499

戊戌时期谭嗣同和严复的理想社会模式之比较 苏中立 508

《仁学》与康有为《大同书》的立论依据及旨趣之比较 何保中 519

谭嗣同、唐才常与《湘学报》、《湘报》 陈宇翔 529

谭嗣同与傅兰雅 杨代春 537

谭嗣同从改良到革命转变过程的比较 龚丽琴 544

略论谭继洵——兼论其父子关系 潘信之 潘静平 551

谭嗣同与金陵刻经处 蔡日新 558

谭嗣同《仁学》在台湾之研究 谭恒岳 563

“两昆仑”的解释值得商榷 宋国屏 567

论湖南维新运动 谭双泉 571

维新运动与湖南近代化 田伏隆 580

湖南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 刘泱泱 594

清季湖南诗人笔下的戊戌维新 刘学照 603

晚清湖南维新派与粤汉铁路兴办始末 周秋光 613

湖南保卫局与上海总工程局比较研究 朱英 621

湖南维新运动和长沙城市近代化 梁小进 郑兆欣 629

湖南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 彭平一 638

湖南新政与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诞生 袁小红 647

樊锥与邵阳南学会 汤军田 655

戊戌变法与素王改制 黄彰健 662

论戊戌变法时代精神的精华价值 张立文 682

戊戌激进主义与中国变革的文化矛盾 萧功秦 696

“近师日本,远摭欧墨”——试论戊戌时期采借现代化先行者经验的战略 周积明 710

袁世凯《戊戌纪略》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 杨天石 719

关于戊戌维新的性质问题 蔡四桂 733

戊戌政变后清廷朝局与国策演变初探 迟云飞 739

戊戌前后国人对“民权”与“民主”的认知 谢放 742

从湖南维新运动看近代“绅权”的时代特征 王先明 753

戊戌时期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 李育民 763

戊戌变法与中国法文化的演变 王继平 774

西方自然科学与维新思潮——论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的变革思想 朱义禄 776

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科学思想 田海林 785

戊戌维新时期教育的除旧布新 黄新宪 800

戊戌变法中的徐致靖 翟国璋 809

戊戌变法与京师大学堂 刘虹 816

中日近代改革基础比较研究 吕锡琛 824

康有为“君权”变法思想与彼得一世改革“心法” 李斌 陈宏 831

谭嗣同暨湖南戊戌维新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成文山 838

谭嗣同暨湖南戊戌维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郭汉民 842

后记 论文集编辑委员会 8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