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法理学简明教程
法理学简明教程

法理学简明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学德,汪俊英主编;杨合理,李昌凤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01147502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
《法理学简明教程》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法学体系 1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 1

二、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三、法学体系 5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发展 6

一、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 6

二、中国法学的历史 8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11

一、法理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4

第三节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学习法学基础理论的意义 14

二、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他法学学科的关系 16

三、学习研究法理学的意义 18

上编 法的一般原理 23

第二章 法的本质 23

第一节 法的本质 23

一、法的语源和词意 23

二、法的外部特征 24

第二节 法的本质 27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理论 30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37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37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38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特征 40

第三章 法的历史发展 43

第一节 法的起源 43

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 43

二、原始社会的瓦解和法的产生 46

第二节 法的产生及其一般规律 49

一、法产生的标志及其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 49

二、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51

第三节 法的历史类型 53

一、法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规律 53

二、奴隶制法 56

三、封建制法 60

四、资本主义法 65

五、社会主义法及其消亡 69

第四章 法的作用 73

第一节 法的作用的概念与分类 73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和特征 73

二、法的作用的分类 74

三、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76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 77

一、指引作用 77

二、评价作用 79

三、预测作用 81

四、教育作用 82

一、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 83

五、强制作用 83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 83

二、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85

三、法的维护阶级统治作用与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关系 86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87

一、保障、引导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88

二、保障、引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90

三、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92

四、保障、引导和推进对外开放,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93

第五章 法律关系 95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与分类 95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95

二、法律关系的分类 97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 99

一、法律关系主体 100

二、法律关系的客体 103

三、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104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09

一、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含义及条件 109

二、法律事实 110

第六章 法律文化与法律意识 113

第一节 法律文化 113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113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其历史遗产 118

三、西方法律文化的借鉴 121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和特征 122

第二节 法律意识 122

二、法律意识的结构和分类 124

三、法律意识的作用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126

第七章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 130

第一节 法与国家 130

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130

二、法与国家的关系 133

第二节 法与政治 135

一、政治的特征 135

二、法与政治及政策的关系 137

一、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139

第三节 法与道德 139

二、法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141

第四节 法与经济 144

一、法与经济的关系 144

二、法对于市场经济的作用 146

第五节 法与科学技术 148

一、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148

二、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151

第八章 法制与法治 155

第一节 法制 155

一、法制的概念 155

二、社会主义法制 157

一、法治的概念和涵义 160

第二节 法治 160

二、法治的条件与标志 162

三、法治与人治 164

四、法治和法制 166

五、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和目标 1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 168

一、社会主义法制(法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168

二、社会主义法制(法治)的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法治)化 170

第一节 法的制定的概念和立法体制 177

一、法的制定的概念和特点 177

第九章 法的制定 177

下编 法的制定与实施 177

二、立法体制 179

第二节 立法的指导思想与立法的基本原则 182

一、立法的指导思想 182

二、立法的基本原则 183

三、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183

第三节 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 188

一、立法程序 188

二、立法技术 191

第四节 法的渊源 193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193

二、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194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199

第一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199

第十章 法律体系 199

二、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法系的关系 202

三、法律部门的概念及划分标准和原则 203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8

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208

二、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215

第十一章 法律适用 217

第一节 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征 217

一、法律适用的概念 217

二、法律适用的特征 217

三、法律适用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19

一、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 220

第二节 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220

二、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222

第三节 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 232

一、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 232

二、确定适用法律规范 232

三、作出法律决定 233

四、执行法律决定 234

第十二章 法律效力与法律解释 235

第一节 法律效力 235

一、法律效力的概念 235

二、法律的效力范围 235

第二节 法律解释 241

一、法律解释及其必要性 241

二、法律解释的分类 243

三、法律解释的体制 244

四、法律解释的方法 247

五、类推适用 248

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 250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 250

一、程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250

二、法律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252

三、法律程序的历史发展 253

第二节 法律程序的功能与分类 257

一、法律程序的功能 257

二、法律程序的分类 260

一、守法的概念和要求 265

第十四章 法律遵守 265

第一节 守法和违法 265

二、违法的概念和种类 268

第二节 法律责任 272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272

二、法律责任的种类 273

三、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275

第三节 法律制裁 277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277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278

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282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282

第十五章 法律监督 282

二、法律监督的构成 284

三、法律监督的分类 287

四、法律监督的意义 290

第二节 法律监督体系 292

一、国家监督 292

二、社会监督 298

第十六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01

第一节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01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301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302

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的重大意义 303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 304

第二节 “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的科学涵义 304

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涵义 306

第三节 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11

一、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建国后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312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13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314

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水平的有效途径 314

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15

一、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316

二、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和公正独立的司法审判制度,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性条件 318

三、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319

四、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 319

后记 3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