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导游基础知识  第2版
导游基础知识  第2版

导游基础知识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
  • 出 版 社: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63708413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
《导游基础知识 第2版》目录

一、旅游活动 1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概述 1

第一节 旅游活动及其分类 1

(三)旅游活动体系 2

(二)旅游的概念 2

(四)旅游活动基本要素 3

(一)按地理范围划分 4

二、旅游活动的种类 4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5

(一)旅行者、游客、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 6

一、旅游活动的主体 6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主体和客体 6

(三)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8

(二)国际旅行者、国际游客、国际旅游者及国际一日游游客 8

(一)旅游资源及其功能 9

二、旅游活动的客体 9

(一)丰富多样、种类齐全 10

三、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 10

(二)旅游资源分类 10

一、旅游业及其构成 11

第三节 旅游业 11

(二)绚丽多彩、独具特色 11

(三)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紧密结合 11

(四)各大地区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区域性的典型主题 11

(一)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作用 12

二、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作用 12

(二)对目的地社会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13

(三)对目的地的消极影响 14

(二)第二个时期(1978年起至今) 15

(一)第一个时期(1949~1977年) 15

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15

(一)旅游市场概念 17

一、旅游市场概念与构成要素 17

第四节 旅游市场 17

(一)欧洲市场 18

二、国际旅游市场及其发展趋势 18

(二)旅游市场构成要素 18

(六)南亚市场 19

(五)中东市场 19

(二)美洲市场 19

(三)东亚和太平洋市场 19

(四)非洲市场 19

(三)出境旅游市场 20

(二)国内旅游市场 20

三、中国旅游市场及其发展趋势 20

(一)海外来华旅游市场 20

(二)旅游行业组织及其职能 21

(一)旅游行政组织及其职能 21

第五节 旅游组织 21

一、旅游组织及其职能 21

(二)我国旅游行业组织 22

(一)国家旅游局 22

二、我国旅游组织及其职能 22

(三)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 23

(二)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 23

三、国际性旅游组织 23

(一)世界旅游组织(WTO) 23

一、原始社会时期 25

第一节 中国发展简史 25

第二章 中国历史常识 25

二、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26

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 27

(一)秦汉时期 29

四、秦至清鸦片战争的封建社会时期 29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31

(三)隋唐时期 32

(四)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时期 35

(五)明、清(至1840年)时期 38

(一)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 40

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4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41

(七)以建立者的姓氏定国名 43

(六)根据吉祥文义定国名 43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 43

一、国号名称的主要来由 43

(一)根据原来的部族名定国名 43

(二)根据发迹地定国名 43

(三)根据封爵定国名 43

(四)根据发迹地特产定国名 43

(五)根据谶语定国名 43

(四)皇太子、皇太孙 44

(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 44

(八)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国名 44

(九)按同音通假定国名 44

(十)根据建政权所在地定国名 44

二、帝王、皇族、皇戚称谓 44

(一)后、王、天子 44

(二)皇帝 44

(二)庙号 45

(一)谥号 45

(五)公主、驸马 45

三、帝王的谥号、庙号、尊号、全称、年号、陵号 45

四、天干、地支 46

(六)陵号 46

(三)尊号 46

(四)全称 46

(五)年号 46

(二)月 47

(一)年 47

五、年、月、日、辰及其记录方法 47

(二)节(气) 48

(一)四时 48

(三)日 48

(四)辰 48

六、四时、节(气) 48

(二)五行 49

(一)阴阳 49

七、阴阳、五行、八卦 49

(三)会试 50

(二)乡试 50

(三)八卦 50

八、生肖 50

九、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50

(一)院试 50

(三)三纲五常 51

(二)四书五经 51

(四)殿试 51

十、十三经、四书五经、三纲五常 51

(一)十三经 51

(二)氏 52

(一)姓 52

十一、避讳 52

十二、姓、氏、名、字、号 52

(四)号 53

(三)名、字 53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景观 54

第三章 中国旅游地理 54

(一)花岗岩名山 55

二、风景观赏山岳旅游地型 55

第二节 山地自然景观 55

一、体育探险登山旅游地型 55

(二)岩溶山水风景 57

(四)其他自然因素形成的名山 58

(三)丹霞风光 58

(一)长江 60

一、江河景观 60

(五)历史文化名山 60

第三节 水自然景观 60

(三)珠江 61

(二)黄河 61

二、湖泊景观 62

(六)京杭大运河 62

(四)黑龙江 62

(五)富春江 62

(三)杭州西湖 63

(二)洞庭湖 63

(一)鄱阳湖 63

(八)青海湖 64

(七)日月潭 64

(四)太湖 64

(五)滇池、洱海 64

(六)千岛湖 64

(三)观赏泉 65

(二)矿泉 65

三、泉与矿泉 65

(一)冷泉 65

(三)吊水楼瀑布 66

(二)黄河壶口瀑布 66

四、瀑布景观 66

(一)黄果树瀑布 66

(一)北戴河海滨风景区 67

五、海洋和海滨景观 67

(四)海南三亚海滨风景区 68

(三)青岛海滨风景区 68

(二)大连—旅顺口海滨 68

一、气候环境 69

第四节 气候及天气景观 69

(五)厦门海滨 69

二、天气景观 70

一、植物景观 71

第五节 动植物景观 71

一、自然保护区 72

第六节 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72

二、动物观赏 72

(四)自然历史遗迹型 73

(三)自然风景型 73

(一)综合型 73

(二)生物型 73

(七)历代宗教名胜型 74

(六)历史古迹名胜型 74

二、风景名胜区 74

(一)自然山川风景型 74

(二)湖泊水域风景型 74

(三)海滨风景型 74

(四)森林风景型 74

(五)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 74

第七节 中国的人文景观 75

(八)革命历史纪念地型 75

第九节 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76

第八节 《世界遗产名录》 76

(二)什么是民俗 78

(一)什么是民族 78

第四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 78

第一节 概论 78

一、什么是民族和民俗 78

(一)中国民族的族称和人口 79

二、中国民族概况 79

(三)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 80

(二)中国民族的分布状况 80

(一)春节 81

二、汉族的传统节日 81

第二节 汉族 81

一、汉族概况 81

(三)端午节 82

(二)清明节 82

(二)民俗 83

(一)概况 83

(四)中秋节 83

第三节 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和朝鲜族 83

一、满族 83

(一)概况 84

二、蒙古族 84

(二)民俗 85

(一)概况 86

三、维吾尔族 86

(二)民俗 87

(二)民俗 88

(一)概况 88

四、回族 88

(一)概况 89

五、朝鲜族 89

(二)民俗 90

(二)民俗 91

(一)概况 91

第四节 壮族土家族苗族和黎族 91

一、壮族 91

(一)概况 92

二、土家族 92

(二)民俗 93

(二)民俗 94

(一)概况 94

三、苗族 94

(一)概况 95

四、黎族 95

(二)民俗 96

(二)民俗 97

(一)概况 97

第五节 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和傣族 97

一、藏族 97

(一)概况 99

二、彝族 99

(二)民俗 100

(二)民俗 101

(一)概况 101

三、白族 101

(一)概况 102

四、纳西族 102

(二)民俗 103

(一)概况 104

五、傣族 104

(二)民俗 105

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107

一、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07

第五章 中国的四大宗教 107

第一节 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107

(一)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 108

一、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 108

第二节 佛教 108

(一)佛教在世界的传播 109

二、佛教的传播 109

(二)大乘佛教时期(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 109

(三)密乘佛教时期(7世纪~12世纪) 109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10

(二)集谛 113

(一)苦谛 113

三、佛教的教义 113

(四)道谛 114

(三)灭谛 114

四、佛教的经典和标记 115

(一)佛 116

五、佛教供奉的对象 116

(二)菩萨 118

(三)罗汉 119

(四)护法天神 120

(三)鼓楼 122

(二)钟楼 122

六、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 122

(一)山门(或三门) 122

(八)罗汉堂 123

(七)法堂(亦称讲堂) 123

(四)天王殿 123

(五)大雄宝殿 123

(六)东西配殿 123

(二)绕佛 124

(一)合掌 124

(九)方丈室 124

(十)藏经楼 124

七、常用的称谓 124

八、常用的礼仪 124

(一)佛教四大名山 125

十、佛教之旅 125

(三)五体投地 125

九、常见的佛事 125

(一)水陆法会 125

(二)众姓道场 125

(三)增福延寿道场 125

(四)焰口施食 125

(五)忏法 125

(二)著名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 127

(三)汉地佛教八宗祖庭 129

(五)著名藏传佛教寺院 130

(四)汉地佛教其他重要名寺 130

(六)云南上座部佛教著名寺塔 131

(三)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132

(二)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132

第三节 道教 132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简史 132

(一)原始道教阶段 132

(一)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133

二、道教的教义 133

(二)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134

(一)尊神 135

四、供奉的主要对象 135

三、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135

(二)神仙 136

(二)灵官殿 138

(一)山门殿 138

(三)护法神将 138

五、道观的主要殿堂 138

(一)五岳 139

八、道教之旅 139

(三)三清殿 139

(四)玉皇殿 139

(五)三官殿 139

六、道教主要称谓 139

七、斋醮 139

(三)符箓派三名山 141

(二)道教发祥地 141

(五)道教神仙祖庭 142

(四)丹鼎派名山 142

(六)其他道教名山大观 143

(三)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144

(二)伊斯兰教在世界的传播 144

第四节 伊斯兰教 144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 144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144

(一)六大信仰 145

二、伊斯兰教的教义 145

(四)伊斯兰教主要宗派 145

(三)善行 146

(二)五功 146

(一)三大节日 147

五、主要节日和习俗 147

三、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标记 147

四、信奉的最主要对象 147

七、清真寺建筑 148

六、伊斯兰教主要称谓 148

(二)主要习俗 148

八、伊斯兰教之旅 149

一、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 150

第五节 基督教 150

(四)基督教四传中国 151

(三)基督教三传中国 151

二、基督教传入中国简况 151

(一)基督教一传中国 151

(二)基督教二传中国 151

四、基督教的经典和标志 152

(三)天堂地狱说 152

三、基督教的教义 152

(一)上帝创世说 152

(二)原罪救赎说 152

(二)圣诞节 153

(一)复活节 153

五、基督教信奉的对象 153

六、基督教主要称谓 153

七、基督教主要节日 153

(一)著名天主教教堂和遗迹 154

八、基督教之旅 154

(三)著名东正教教堂 155

(二)著名新教教堂 155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157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157

第六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 157

(二)木头圆柱 160

(一)台基 160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160

(六)彩画 161

(五)斗拱 161

(三)开间 161

(四)大梁,即横梁 161

(八)山墙 162

(七)屋顶(古称屋盖) 162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63

(九)藻井 163

一、城市规划 165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城防建筑 165

二、现存城市建筑介绍 167

三、古长城建筑 168

一、宫殿 169

第三节 宫殿与坛庙 169

(一)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170

(二)中国现存的古代皇宫 172

(一)祖庙与社稷坛 174

二、坛庙 174

(二)天、地等坛 175

第四节 陵墓建筑 176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 177

(四)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形式 177

一、封土的沿革 177

(一)秦汉两代的“方上” 177

(二)唐代改为“以山为陵” 177

(三)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 177

(一)土穴墓 178

三、墓室结构 178

四、随葬品 179

(三)砖石墓 179

(二)木椁墓 179

(一)秦始皇陵 180

五、中国现存的著名的古代陵墓 180

(四)北宋陵 181

(三)唐乾陵 181

(二)汉茂陵 181

(六)清陵 182

(五)明十三陵 182

(二)岳阳楼 183

(一)黄鹤楼 183

第五节 中国著名的楼阁、佛塔、古桥 183

一、楼阁 183

(一)楼阁式塔 184

二、佛塔 184

(三)滕王阁 184

(三)覆钵式塔 185

(二)密檐式塔 185

(二)苏州宝带桥 186

(一)安济桥(又名赵州桥) 186

(四)金刚宝座塔 186

三、古桥 186

(五)程阳永济桥 187

(四)卢沟桥 187

(三)泉州洛阳桥 187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95

第一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195

第七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 195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196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196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196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196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97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97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197

三、中国古代园林分类 197

一、筑山 198

第二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198

二、理池 199

三、植物 200

(一)厅堂 201

五、建筑 201

四、动物 201

(七)亭 202

(六)舫 202

(二)楼阁 202

(三)书房馆斋 202

(四)榭 202

(五)轩 202

(十)园墙 203

(九)桥 203

(八)路与廊 203

第三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常见构景手段 204

六、匾额、楹联与刻石 204

五、框景 205

四、对景 205

一、抑景 205

二、添景 205

三、夹景 205

(一)颐和园 206

一、皇家园林 206

六、漏景 206

七、借景 206

第四节 中国现存的著名园林 206

(三)北海公园 207

(二)承德避暑山庄 207

(一)苏州园林 208

二、私家园林 208

(三)寄畅园与豫园 209

(二)扬州的个园与何园 209

(四)广东四大名园 210

(二)从民族角度划分 212

(一)从地域角度划分 212

第八章 中国烹饪主要风味流派 212

一、中国烹饪风味流派的划分 212

(一)山东风味 213

二、地方风味流派简介 213

(三)从原料性质划分 213

(四)从功用划分 213

(五)从生产者主体划分 213

(六)从时代划分 213

(三)江苏风味 214

(二)四川风味 214

(七)湖南风味 215

(六)福建风味 215

(四)广东风味 215

(五)浙江风味 215

(十一)西北风味 216

(十)上海风味 216

(八)安徽风味 216

(九)北京风味 216

(二)仿古风味 217

(一)素食风味 217

(十二)东北风味 217

三、其他风味选介 217

一、陶瓷器 219

第一节 陶瓷器、丝织刺绣品和名茶 219

第九章 中国的风物特产 219

(四)景德镇名瓷 220

(三)淄博美术陶瓷 220

(一)宜兴紫砂器 220

(二)洛阳仿唐三彩 220

(一)丝织品 221

二、丝织刺绣品 221

(五)醴陵釉下彩瓷 221

(六)德化白瓷塑 221

(七)龙泉青瓷 221

(二)刺绣 222

(一)茶叶的分类 223

三、名茶 223

(二)中国传统名茶 224

一、名酒 226

第二节 名酒、中药 226

(二)中国国家名酒 227

(一)中国酒的分类 227

(一)中药材 231

二、中药 231

(二)中成药 232

(二)福州脱胎漆器 234

(一)北京雕漆 234

第三节 漆器、金属工艺品和玉石木竹雕刻 234

一、漆器 234

(二)景泰蓝 235

(一)金银花丝镶嵌 235

(三)扬州镶嵌漆器 235

二、金属工艺品 235

(一)玉雕 236

三、玉石木竹雕刻 236

(三)木雕 238

(二)名石雕刻 238

(四)竹刻 239

(二)徽墨 240

(一)湖笔 240

第四节 文房四宝、工艺画、年画和风筝 240

一、文房四宝 240

(四)四大名砚 241

(三)宣纸 241

三、木版年画 242

(二)木版水印画 242

二、工艺画 242

(一)内画壶 242

四、风筝 243

二、简史 244

一、简况 244

第十章 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 244

第一节 台湾省 244

四、民俗风情 245

三、经济概况 245

五、著名景点 246

二、简史 247

一、简况 247

第二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 247

四、经济 248

三、政治概况 248

六、著名景点 249

五、民俗风情 249

二、简史 250

一、简况 250

第三节 澳门 250

五、著名景点 251

四、民俗风情 251

三、经济 251

(一)简况 253

一、日本 253

第十一章 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 253

第一节 亚太地区客源国 253

(五)民俗 254

(四)文化 254

(二)政治制度 254

(三)经济 254

(六)著名景点 255

二、新加坡 256

(一)简况 256

(二)政治制度 257

(三)经济 257

(四)著名高等学府 257

(五)民俗 257

(六)著名景点 257

三、泰国 258

(一)简况 258

(二)政治制度 258

(三)经济 259

(四)文化 259

(五)民俗 259

四、马来西亚 260

(一)简况 260

(六)著名景点 260

(二)政治制度 261

(三)经济 261

五、菲律宾 262

(六)著名景点 262

(一)简况 262

(五)民俗 262

(四)著名高等学府 262

(五)民俗 263

(四)著名高等学府 263

(六)著名景点 263

(三)经济 263

(二)政治制度 263

六、印度尼西亚 264

(一)简况 264

(四)文化 265

(三)经济 265

(五)民俗 265

(二)政治制度 265

七、韩国 266

(一)简况 266

(六)著名景点 266

(三)经济 267

(四)文化 267

(二)政治制度 267

(五)民俗 268

(六)著名景点 268

八、蒙古 269

(一)简况 269

九、哈萨克斯坦 270

(四)民俗 270

(一)简况 270

(三)经济 270

(二)政治制度 270

(三)经济 271

(四)民俗 271

(二)政治制度 271

(一)简况 272

(二)政治制度 272

十、澳大利亚 272

(五)民俗 273

(四)文化 273

(六)著名景点 273

(三)经济 273

一、德国 274

(一)简况 274

第二节 欧洲地区客源国 274

(四)文化 275

(三)经济 275

(五)民俗 275

(二)政治制度 275

(六)著名景点 276

二、英国 277

(一)简况 277

(三)经济 278

(四)文化 278

(二)政治制度 278

(五)民俗 279

三、法国 280

(一)简况 280

(六)著名景点 280

(二)政治制度 281

(三)经济 281

(四)文化 282

(五)民俗 283

四、俄罗斯 284

(一)简况 284

(六)著名景点 284

(三)经济 285

(四)文化 285

(二)政治制度 285

(五)民俗 286

(六)著名景点 287

(一)简况 288

一、美国 288

(二)政治制度 288

第三节 北美地区客源国 288

(四)文化 289

(五)民俗 289

(三)经济 289

(六)著名景点 290

(一)简况 291

(二)政治制度 291

二、加拿大 291

(五)民俗 292

(四)著名高等学府 292

(六)著名景点 292

(三)经济 29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