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信息化教学模式  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
信息化教学模式  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

信息化教学模式 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祝智庭丛书主编;钟志贤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4133175
  • 页数:376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信息时代的特点将素质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精神、现代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融于一体,建构了信息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定义和阐释的模式、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论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三大支柱,阐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描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思维视角;下篇为分论,在总论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究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十大信息化教学模式。本书对于进一步探究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和运作,有效引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极积的意义。 本书适用于广大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对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所有关注信息化教育的研究者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参考书。
《信息化教学模式 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目录

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信息化教学模式概念理解 3

一、模式与教学模式 4

(一)模式 4

(二)教学模式 5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 6

(一)信息化教育 6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定义与特征 8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旨趣 10

第二章 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三大支柱 14

一、理念支柱: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 15

(一)素质教育 15

(二)新课程教学理念 16

二、理论支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

(一)建构主义的渊源与流派 18

(二)建构主义的十大理念 20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要素 20

(四)建构主义的知识、学习和教学隐喻 21

三、技术支柱:作为学习工具的信息技术 24

(一)技术的隐喻与作用 24

(二)用技术学习 25

(三)技术与课程整合 30

第三章 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 35

一、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 36

(一)发展与学习者发展 36

(二)高阶能力结构模型 37

(三)高阶能力要素阐释 40

(四)高阶能力的核心:高阶思维 44

(五)高阶能力、高阶思维、高阶学习与高阶知识 47

二、支持学习者高阶学习 48

(一)高阶学习的意义与特性 48

(二)高阶学习的特性阐释 49

(三)支持高阶学习的路径 51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模式类型与价值判断 54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类型 55

(一)Jonassen等人的描述 55

(二)祝智庭博士的分类观 56

(三)另一种可能的分类框架 57

(一)价值判断的角度 60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判断 60

(二)模式的价值判断 61

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取向 63

一、模式变革的取向 64

(一)变革基调:从接受走向探究 64

(二)模式变革的取向 67

二、模式变革的十大预期特点 68

三、模式建构的思维取向 74

(一)取向架构 74

(二)思维取向阐释 75

四、模式实例选择的依据 77

(一)选择框架 77

(二)选择说明 79

第六章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 83

下篇 分论 83

一、基本概念理解 84

(一)资源 84

(二)主题 85

(三)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 86

二、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设计 87

(一)主题开发的路径 87

(二)探究:主题教学设计与运作的核心 88

(三)构建成功的探究学习环境 97

(四)多维衡量: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效果评价 99

三、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设计模板 104

(一)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 104

(二)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设计模板 105

四、主题教学设计案例 107

第七章 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112

一、理论框架 113

(一)概念理解 113

(二)构成要素 113

(三)基本特征 114

(四)流程/操作程序 115

二、PBL模式中的IT作用 117

三、基于IT的PBL模型设计 118

(一)虚实交融理论模型 118

(二)IT支持PBL的流程设计 120

(三)信息技术支持的PBL活动设计 123

四、案例展示 133

第八章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143

(一)问题与问题求解 144

一、概念框架 144

(二)问题种类 145

(三)问题求解过程与能力 146

(四)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147

二、实践框架 151

(一)基本流程 151

(二)运作环节 153

(三)关键设计 154

三、案例展示 164

第九章 WebQuest教学模式 168

(二)网络探究定义 169

(一)WebQuest定义、理论假设与追求 169

二、WebQuest理论框架 169

(一)探究释义 169

一、探究与网络探究 169

(二)WebQuest任务种类、任务设计与任务目标 172

(三)WebQuest的优势与局限 174

三、WebQuest教学设计与评价 176

(一)WebQuest学习方式 176

(二)WebQuest设计原则 176

(三)WebQuest设计模板 180

(四)WebQuest教学设计步骤 182

四、WebQuest精简模式——MiniQuest 188

(一)MiniQuest定义与价值 188

(二)MiniQuest类型 189

(三)MiniQuest与WebQuest比较 190

(四)MiniQuest范例——内战重访 191

五、WebQuest教学设计案例 194

第十章 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199

一、概念理解与理论基础 200

(一)定义阐释 200

(二)特点描述 201

(三)理论基础 204

二、网络协作学习的设计 205

(一)网络协作学习的基本方式 205

(二)网络协作学习的技术实现方式 208

(三)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213

三、网络协作学习的效果评价 216

(一)评价的特性 216

(二)小组评价量规及个体评价量规 217

四、网络协作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222

第十一章 基于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 229

一、案例与案例教学概述 229

(一)案例的定义 229

(二)案例的分类 230

(三)案例教学的定义 231

(四)案例教学的特点 232

(五)案例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3

(六)案例教学的功能和意义 234

二、案例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 235

(一)案例教学过程及对各要素的要求 235

(二)案例教学的过程 238

(三)教学单元设计 243

三、案例教学设计个案 248

第十二章 情境化教学模式 253

一、情境认知理论概述 254

(一)情境认知理论内涵 254

(二)基于情境认知的教学设计框架研究 257

二、认知学徒制 258

(一)认知学徒制的定义 258

(二)认知学徒制的特征 258

(三)认知学徒制的构成元素与阐释 259

(四)认知学徒制的一般步骤 263

(五)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典例 264

(六)认知学徒制的优势与挑战 265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 266

(一)抛锚式教学的定义与发展背景 266

(二)抛锚式教学的目的 267

(三)抛锚式教学的特征 268

(四)抛锚式教学的优势与挑战 269

(五)抛锚式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270

(六)抛锚式教学的步骤 271

(七)抛锚式教学效果的评价量规 272

四、国际典例:贾斯珀系列 273

(一)贾斯珀系列概述 273

(二)贾斯珀系列的设计特性与设计原则 274

五、抛锚式教学设计案例 275

第十三章 基于概念地图的教学模式 282

一、基本框架:概念地图理解 283

(一)概念地图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283

(二)概念地图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288

(三)概念地图的教学功能 289

(四)创建概念地图的技术工具 294

二、应用原理:概念地图支持的教学 295

(一)教学基本操作程序 295

(二)教学准备 296

(三)编制概念地图 297

(四)成果展示 299

(五)概念地图评价 300

三、概念地图实例展示 304

(一)超文本设计工具 304

(二)思维创造工具 304

(三)辅助交流工具 305

(五)教学计划工具 306

(四)问题解决工具 306

(六)作为学习工具 307

(七)横向拓展:知识的外在表征 309

第十四章 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 314

一、学习档案与电子学档 315

(一)学习档案的基本概念 315

(二)电子学档概述 315

二、技术框架:ELP的设计与开发 317

(一)电子学档开发的不同层次 317

(二)ELP的基本形式和结构 318

(三)ELP的设计工具 319

(四)ELP的设计步骤 319

(五)电子学档系统的设计 321

(一)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学习模型 325

三、应用框架: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 325

(二)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理论基础 328

(三)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基本策略 328

四、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应用案例 334

(一)学档教学设计案例:珍妮·摩尔的课堂 334

(二)学档教学应用案例:写作成长记录袋 336

(三)电子学档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与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模式 342

第十五章 基于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345

一、多元智能与个性化学习理念 346

(一)加德纳的智能观 346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阐释 348

二、个性化学习课程模式 349

(一)“为MI而教”课程模式 349

(二)“通过MI而教”课程模式 353

三、教育技术与多元智能发展 356

(一)教育技术与多元智能的联系 356

(二)作为多元智能发展的活动平台 357

(三)提供基于活动的学习 357

(四)通过整合增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 357

(五)作为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和评价工具 358

四、个性化学习环境设计 359

(一)学校环境的设计 359

(二)网络环境的设计 361

五、个性化学习效果评价 364

(一)MI理论的评价观 364

(二)基于多元智能的个性化学习评价方式 365

六、个性化教学设计案例 369

后记 37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