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全球对话的时代
全球对话的时代

全球对话的时代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斯维德勒著;刘利华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0453426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研究探讨世界不同宗教、不同意识形态的专著。
上一篇:创造奇迹的行动哲学下一篇:平常心
《全球对话的时代》目录

我们不能回避——《全球对话的时代》中译者序 1

序言 1

导言 1

第一篇 对话的基础 7

第一章 对话的定义 7

一 对话的意义 7

二 谁应当对话 10

第二章 相互性、相关性和对话 12

一 形而上学:从静力学到动力学 13

二 认识论:祛除绝对真理 14

三 心理学:发生的和相关性的 21

四 伦理学:关注相互性、相关性和对话 26

五 总结 28

第二篇 宗教(意识形态)的意义 31

第一章 宗教的定义 31

第二章 宗教的目标 35

一 大众化宗教与反思性宗教 35

二 宗教专门用语 37

第三章 人性 42

一 对人性的几种主要观点 42

二 人性即自爱与互爱 44

三 塑造人性的“金规则” 46

第三篇 “内部”对话 53

第一章 体制内对话:罗马天主教 53

一 一般性反思 53

二 梵蒂冈对对话的理解 54

三 推荐对话 56

第二章 基督教内部的对话 58

一 基督教的划分 58

二 走向基督教的统一 59

三 罗马天主教的普世主义 61

第一章 一般性反思 69

第四篇 “彼此”对话 69

一 宗教间、意识形态间对话的基本规则 70

二 实践中的对话 75

三 深层或“心灵的”对话 80

四 对宗教—意识形态的普遍而系统的反思(神学) 81

五 “普世的世界语” 84

六 宗教间、意识形态间对话的目的和问题 91

七 完满的人类生活 99

八 宗教间、意识形态间对话的成果 102

一 积极鼓励差异 使自己正视他人 109

二 穿越,向前进入他者的世界 通过感同身受改变自我 109

第二章 深层对话/批判性思维的步骤 109

三 生存于并体验他者的世界 把自己变成他者 110

四 带着扩展了的视野返回 使自己带着新知识回家 110

五 对对话/批判性的意识:根本范式转换 使自己内在转变 110

六 全球觉醒:成熟的范式转换使自己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相关 111

七 个人的和全球的生活与行为的改变使自己以一种新的全球对话的自觉去生活与行动 112

第三章 过渡性结论二 113

第四章 基督论对话的绝对必要 114

一 基督教的犹太之根:犹太人耶稣 115

二 基督教的犹太之根:犹太人的基督教会 124

三 耶稣:是复国救主还是基督 127

四 耶稣和他的信徒们以犹太人的方式思想 132

五 基督论的发展 136

六 历史的耶稣 139

七 教导人的耶稣,而非被讲授的基督 143

八 耶稣:人与神性 148

九 前存在的基督 153

十 理性神学 155

十一 对话提出的一种解决 157

十二 宗教中的“本体论化” 159

第五章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对话 162

一 反犹太主义和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对话 162

二 犹太教徒给基督教的“不”的信息 166

三 为什么犹太教徒应该与基督教徒对话 167

第六章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方的对话 172

一 实践 174

二 来自三方对话的期望 175

三 伊斯兰恐怖 176

四 穆斯林批判的思想家 180

五 国际学者三方对话年会 189

六 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走过僵局 192

七 格拉茨三方对话 194

八 “耶路撒冷这一年” 195

九 雅加达三方对话 196

十 在内战的边缘:马其顿的斯科普里 198

第七章 印度教与基督教的对话 202

一 潜在的对话伙伴 202

二 向对话开放 203

三 印度教和基督教对于终极实在的理解 203

四 扭曲:泛神论和幻象 209

第八章 佛教与基督教的对话 212

一 佛教与基督教的相似之处 212

二 回到源头 213

三 佛陀、耶稣和拉比们的教诲 214

四 上帝和“空” 220

五 结论 225

第九章 儒教与基督教的对话 227

一 中国的宗教 227

二 新儒家范式 228

三 儒教的发端 230

四 儒教是一种宗教吗 230

五 上帝与超验存在 231

六 儒教和基督教的人本主义 232

七 儒教和基督教的“拯救”概念 234

八 等级制和平等主义 235

九 自爱:社会的基础 237

十 对话的未来 239

第十章 基督教对当代的贡献 241

一 回到源头 241

二 耶稣:一个具体的人类存在 242

三 耶稣:对生命的肯定 243

四 耶稣的问题:我必须做什么 246

五 耶稣关注的焦点:人 247

六 耶稣的女权主义 247

七 深层寓意:耶稣的终极实在是人格的 248

八 基督教对于现代人的三个教义问题 252

九 对话:面向未来的一把钥匙 258

第十一章 过渡性结论三 260

第十二章 与意识形态对话:马克思主义 261

一 此种对话的历史考察 261

二 面向对话的态度 272

三 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 275

四 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评 278

五 关于人类生活的基本意义的问题 280

六 结论 286

第五篇 世界中的对话 291

第一章 人权:历史概览 291

一 西方文明的支柱和人权 291

二 宗教自由 293

三 美国的贡献 294

四 19世纪和20世纪的发展 296

五 联合国和《普遍宣言》 297

六 天主教会和人权 299

第二章 宗教和国家 302

一 问题的提出 302

二 广为流行的政教合一 302

三 政教分离的发展 303

四 伊斯兰教国家的发展 304

五 西方文明的独特品质 305

六 政教分离是一个致命的关键 306

七 以色列:宗教和国家贫乏的一个典型 308

八 对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共同挑战 309

九 宗教(意识形态)、伦理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311

第三章 法律和伦理 313

一 伦理和法律的意义 313

二 伦理和法律的关系 314

三 宗教的本性和社会伦理的确认 315

四 全球文明和“对话中的宗教(意识形态)” 316

五 全球法律和全球伦理 317

第四章 为全球伦理而进行对话 318

一 什么是普遍的全球伦理宣言 319

二 普遍的全球伦理宣言的原则 320

三 行动计划 321

第五章 普遍的全球伦理宣言 324

一 基本理由 324

二 前提 325

三 根本规则 326

四 基础性原则 326

五 中程原则 327

第六章 深层对话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330

一 深层对话和批判性思维的构成 330

二 深层对话和批判性思维的卓见 331

三 全面教育的基础更新 333

第六篇 尝试了的对话 341

第一章 基督教“普世的世界语”的试验 341

一 “我”和彻底开放 341

二 信仰发展的几个阶段与宗教、意识形态间的对话 344

三 “通过基督使世界与上帝和好” 348

四 开放的基督论还是“实在论” 356

五 结论 363

第二章 我们对终极实在的理解塑造我们的行动 364

一 多神论:多 364

二 印度教主张的“一和多” 365

三 犹太教与伊斯兰教主张的“一” 366

四 祅教、摩尼教和中国阴阳学说主张的“二” 368

五 基督教主张的“一和三” 369

六 佛教的“终极之无” 372

七 儒教和道教:终极和谐 373

八 对世界不同宗教洞见的概括 375

九 向深层对话迈进 376

十 深层对话和终极实在 378

十一 结论 379

全书结语 383

全书结语 383

《全球对话的时代》译后记 38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