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之路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启贵,李建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1771774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
《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录

目录 1

0 导言 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0.1 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

0.2 信息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 3

0.3 信息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5

0.4 信息化:促进资源保护的有力武器 7

0.5 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8

1 信息化与科学发展观 14

1.1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14

1.1.1 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 15

1.1.2 科学发展现的实质:更快更好地发展 19

1.1.3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 23

1.1.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24

1.2 中国可持续发展瓶颈 26

1.2.1 资源利用的效率低 26

1.2.2 生态环境状况恶化 27

1.2.3 城市化战略的困扰 28

1.2.4 区域间发展的失衡 28

1.3 信息化引领可持续发展 30

1.3.1 信息化的定义、目标和任务 30

1.3.2 信息化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6

1.3.3 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 38

1.3.4 信息产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39

1.3.5 信息产业引领可持续发展 42

1.4.2 统筹区域发展 44

1.4 科学发展观的五大主题 44

1.4.1 统筹城乡发展 44

1.4.3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45

1.4.4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7

1.4.5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47

1.5 信息化与统筹城乡发展 49

1.5.1 城乡经济差距呈拉大趋势 50

1.5.2 信息化对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 52

1.5.3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53

1.5.4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进展 55

1.5.5 信息鸿沟对缩小城乡差距的阻碍 58

1.5.6 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和重点 60

1.5.7 以信息化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 61

1.6 信息化与统筹区域发展 65

1.6.1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 66

1.6.2 信息化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68

1.6.3 以信息化统筹区域发展的措施 70

1.7 信息化与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72

1.7.1 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73

1.7.2 信息化助推绿色GDP 74

1.7.3 信息化加速教育现代化 76

1.7.4 信息产业融入文化产业 78

1.7.5 信息化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发展 82

1.7.6 信息化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84

1.7.7 信息化改善干部管理考核体系 87

1.8 信息化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88

1.8.1 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状况 89

1.8.2 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90

1.8.3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92

1.8.4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要经验 94

1.8.5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路、重点和目标 96

1.8.6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对策 97

1.9 信息化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99

1.9.1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99

1.9.2 开拓电信产品的国际市场 100

1.9.3 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106

1.9.4 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107

2 信息化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11

2.1 资源的概念 112

2.1.1 资源的内涵与外延 112

2.1.2 资源的属性与特征 113

2.1.3 资源的构成 114

2.2 我国资源供求结构和利用效益 114

2.2.1 我国资源供求结构 114

2.2.2 我国资源利用效益 124

2.3 信息化对提高资源效益的贡献 128

2.3.1 信息化提高资源效益:宏观视角 128

2.3.2 信息化提高资源效率:微观视角 129

2.3.3 国外经验的借鉴 134

2.3.4 资源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测算方法 140

2.3.6 信息化提高资源效益的对策:国土资源方面 141

2.3.5 信息化对于提高传统产业中资源效益的测算 141

2.3.7 信息化提高资源效益的对策:能源行业方面 145

2.4 信息化与利用国际资源 150

2.4.1 我国资源利用与重要资源短缺分析 150

2.4.2 信息化利用国际资源的经验借鉴 159

2.4.3 信息化利用全球资源的主要目标和措施 169

3 信息与资源结构的优化 173

3.1 信息化与资源结构:现状、关系与趋势 173

3.1.1 我国资源结构的现状 173

3.1.2 信息化与资源结构优化的关系 177

3.1.3 利用信息化调整资源结构的趋势 178

3.2.1 信息化的成本 188

3.2 利用信息化调整资源结构的限制条件 188

3.2.2 产业之间信息化收益的差别 191

3.2.3 竞争力的持久性问题 193

3.3 利用信息化调整资源结构的目标 195

3.3.1 推进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 195

3.3.2 增强资源信息的透明度 196

3.4 利用信息化调整资源结构的任务 197

3.4.1 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197

3.4.2 推进国土资源信息技术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 198

3.4.3 建立统一、权威的对外信息服务窗口 199

3.4.4 打造通畅的信息渠道 199

4 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动力 200

4.1 信息化带动经济增长 201

4.1.1 技术革命与经济增长 201

4.1.2 信息技术革命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204

4.1.3 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8

4.2 信息化促进社会进步 209

4.2.1 信息化促进社会就业结构转变 209

4.2.2 信息化促进社会组织结构变革 212

4.3 信息化解决工业社会危机 221

4.3.1 信息化能够影响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及方向 221

4.3.2 信息化引领发展中国家跨越式发展 222

4.4 信息化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目标与措施 223

4.4.1 信息化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目标 223

4.4.2 信息化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任务与举措 224

5 信息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226

5.1.1 信息的内涵 227

5.1 信息与信息资源 227

5.1.2 信息资源的内涵 229

5.1.3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232

5.2 信息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233

5.2.1 信息资源对生产要素的优化 234

5.2.2 信息资源对其它资源的补充 235

5.2.3 信息资源对财富的增值 235

5.3 信息资源管理是当前信息化的主题 236

5.4 我国电子政务运用信息资源情况分析 240

5.4.1 总体战略大盘敲定 241

5.4.3 示范工程率先出击 242

5.4.4 各级政府积极推进 242

5.4.2 政府上网改进提高 242

5.4.5 基础环境逐步改善 243

5.4.6 重点工程倍受关注 243

5.5 我国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44

5.5.1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244

5.5.2 信息资源可扩展性差 245

5.5.3 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245

5.6 国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经验:GILS服务 245

5.6.1 政府信息指引服务的丰富内容 247

5.6.2 政府信息指引服务的目的 248

5.6.3 美国政府信息指引服务的演进 250

5.6.4 美国政府信息指引服务的诠释资料 256

5.7.2 充分的可扩展性 259

5.7.3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259

5.7 建设完善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259

5.7.1 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和标准 259

5.8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之道 260

5.8.1 制定GILS实施计划 260

5.8.2 开发相关系统工具 260

5.8.3 改革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260

5.8.4 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261

5.8.5 重视标准制定与应用并举 261

5.8.6 突出电信企业主力军地位 262

6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263

6.1 信息服务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63

6.1.1 挖掘信息服务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264

6.1.2 发挥信息服务业的功能 265

6.2 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国外比较 266

6.2.1 我国信息服务业类别 266

6.2.2 信息服务行业的状况 267

6.2.3 国外信息服务业发展状况及启示 272

6.2.4 我国信息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75

6.3 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信息服务业发展 276

6.3.1 完善信息化支撑体系 277

6.3.2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 280

6.3.3 调整信息服务业结构 281

6.3.4 建设信息市场体系 284

6.3.5 加强信息服务业对电子政务的支持 285

6.3.6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 286

7 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估系统 288

7.1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89

7.1.1 科学发展观呼唤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89

7.1.2 环境公平要求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90

7.1.3 循环经济催生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94

7.1.4 新政绩考核制度需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295

7.1.5 绿色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核算 297

7.2 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298

7.2.1 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298

7.2.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特征 299

7.2.3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300

7.3 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 306

7.3.1 层次分析法 306

7.3.2 主成分分析法 307

8 信息化的循环经济体系 308

8.1 循环经济理论分析 309

8.1.1 循环经济: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309

8.1.2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312

8.1.3 循环经济:新的经济制度安排 315

8.1.4 循环经济:全球共同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317

8.1.5 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之路 319

8.2 信息化与循环经济 321

8.2.1 信息化、循环经济与经济发展阶段 321

8.2.2 信息化、循环经济与效率 322

8.2.3 信息化、循环经济与社会公平 322

8.2.4 信息化、循环经济与生产方式 326

8.2.5 信息化、循环经济与生活方式 328

8.2.6 企业信息化与循环经济 330

8.2.7 教育信息化与循环经济 335

8.3 信息化的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337

8.3.1 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337

8.3.2 完善经济政策体系 338

8.3.3 编制国土整治综合规划 338

8.3.4 改革法律法规体系 339

8.3.5 建立信息化支持体系 340

8.3.6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344

结语 346

参考文献 348

后记 3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