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教育史简编
中国教育史简编

中国教育史简编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泽等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351·288
  • 页数:56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史简编》目录

目录 3

上编 古代部分 3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3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 3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教育起源说 6

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7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 9

第二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 9

二、文字和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11

三、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 15

四、夏商西周的教育思想 17

五、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特点 18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21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教育 21

一、春秋时期的社会形势 21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23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教育思想 26

三、新学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3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73

第一节 秦汉的教育政策 73

一、泰始皇的教育政策 73

二、汉代的教育政策 74

第二节 汉代的学校制度和选举取士制度 77

一、汉代的官学 77

二、汉代的私学 83

三、汉代的选士制度 85

第三节 汉代的教育思想 87

一、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87

二、王充的教育思想 92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101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 101

一、官学 101

二、私学 106

三、教育内容 107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选士制度 108

一、魏晋的选士制度 108

二、南北朝的选士制度 110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思想 111

一、傅玄的教育思想 111

二、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115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120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教育政策 120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教育制度 122

一、教育制度 122

二、选士与科举制度 127

一、王通的教育思想 131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教育思想 131

二、韩愈的教育思想…………………………………………………?三、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教育思想 140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145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 149

第一节 宋元的教育政策 149

一、宋代的教育政策 149

二、元代的教育政策 150

第二节 宋元的教育制度 151

一、宋元的官学 151

二、宋元的学塾和蒙养教材 157

三、宋元的科举制度 160

一、宋代书院的产生和发展 163

第三节 宋元的书院制度 163

二、元代的书院 169

第四节 宋元的教育思想 169

一、胡瑷的教育思想 170

二、张载的教育思想 172

三、王安石教育思想 175

四、朱熹的教育思想 179

五、陆九渊的教育思想 186

六、程端礼及其《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189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教育 194

第一节 明清的教育政策 194

一、明代的教育政策 194

二、清代的教育政策 195

一、明清的官学 198

第二节 明清的学校制度 198

二、明清的私学 204

三、明清的书院 206

第三节 明清的科举 214

一、明代的科举 214

二、清代的科举 218

第四节 明清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222

一、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222

二、颜元的教育思想 227

三、王夫之和戴震的教育思想 232

第一节 清末教育的腐化没落和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一、清末封建教育的腐化没落 244

中编 近代部分 244

第八章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时期的教育 244

二、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247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教育 252

一、教育改革的思想理论基础 252

二、反封建的教育政策的实施 253

三、教育改革与教育内容 256

四、科举制度与文风的改革 261

五、太平天国教育的历史意义 263

第三节 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入侵 265

一、教会学校概况 266

二、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 275

三、中国人民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281

第四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283

一、洋务派的教育主张 284

二、洋务教育的实施 286

三、洋务派与顽固派在教育问题上的论争 289

第五节 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 291

一、早期改良派的教育思想 292

二、维新变法期间的教育改革 296

三、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在改革教育上的论争 299

四、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304

五、维新教育的历史意义 315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318

第六节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 318

二、新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建立 319

第九章 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的教育 342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教育 342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教育主张 342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教育活动 345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教育改革与封建教育的复辟 347

一、南京政府的教育改革 347

二、封建顽固势力在教育上的复辟活动 351

三、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教育对封建复古教育的批判 353

第三节 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加强 356

一、帝国主义奴化教育与封建主义文化教育反动同盟的形成与扩展 357

二、教会学校进一步扩张概况 360

三、对高等教育的控制与加强 361

四、改组“中华教育会”和利用学校基督教青年会 363

五、学校师生初步反奴化教育的斗争 365

第四节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366

一、学习西方的教育和科学 367

二、“教育独立”与“教育救国” 368

三、“五育”的教育方针 370

四、发展个性、崇尚自然的儿童本位教育 372

六、“兼容并包”改革旧北京大学 373

五、提倡劳动教育 373

下编 现代部分 384

第十章 党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 384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384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84

二、中国共产党教育纲领和教育方针的提出 387

三、党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教育 389

四、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奴化教育和封建复古主义教育的斗争 395

第二节 五四以后至二十年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主要的教育思潮 400

一、五四运动和资产阶级教育团体推动下的中国教育的某些改革 400

二、1922年的学制改革 402

三、二十年代中国的主要教育思潮 407

第三节 李大钊的教育思想 418

一、论教育的本质,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教育的批判 420

二、论新的“民主主义”教育 424

三、论青年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428

第十一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 432

第一节 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432

一、苏区教育产生的社会条件 432

二、党和苏维埃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433

三、干部教育 437

四、群众教育 439

五、儿童教育 442

六、苏区教育的历史意义 444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和日本统治下东北的教育 446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 446

二、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实施奴化教育和西方帝国主义教会教育的新阴谋 452

三、对晏阳初“平民教育”和梁漱溟“乡农教育”的批判 455

第三节 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460

一、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462

二、论教育的作用、教育与革命的关系 465

三、对封建主义及资本主义教育批判和论社会主义教育 467

四、论教师和学生 470

第四节 鲁迅的教育思想 473

一、对旧教育的批判 475

二、论儿童教育 478

三、论青年教育 481

四、关于教学和学习方法 483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育 487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教育 487

一、党和人民政府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487

二、抗日战争教育的实施 492

第二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教育 501

一、党和人民政府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501

二、解放战争教育的实施 505

一、日伪占领区的教育 509

第三节 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日伪占领区的教育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 509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 514

第四节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520

一、论生活教育 524

二、论师范教育 527

三、论创造性教育 531

第五节 徐特立的教育思想 538

一、论教育目的 540

二、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542

三、论教学工作 545

四、论体育保健工作 549

五、论教师 5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