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  农业类各专业用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  农业类各专业用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 农业类各专业用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辽宁省熊岳农业学校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6144·1980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动物学集刊 第9集下一篇:古遗迹学
《植物及植物生理学 农业类各专业用》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一、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在自然界和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

二、植物学的分科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方法 1

三、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2

第一篇 植物形态和构造 4

第一章 种子和幼苗 4

第一节 种子的构造和类型 4

一、种子的构造 4

二、种子的类型 5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类型 6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6

二、幼苗的类型 7

第二章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9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9

一、植物细胞的概念 9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0

三、植物细胞的构造 10

一、无丝分裂 17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17

二、有丝分裂 18

三、减数分裂 19

四、染色体数目及多倍体的概念 21

第三节 近代细胞学的研究成就 22

一、关于细胞全能性的认识 22

二、体细胞杂交(细胞融合) 22

三、遗传工程 22

二、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23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23

第四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与组织的形成 23

三、维管束的概念 28

四、器官的概念 28

第三章 根的形态和构造 29

第一节 根的形态 29

一、根的种类 29

二、根系的种类 30

三、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30

一、根尖及其分区 31

第二节 根的构造 31

二、根的初生构造(根毛区的构造) 34

三、根的次生构造 39

第三节 根瘤和菌根 41

一、根瘤 41

二、菌根 42

第四章 茎的形态和构造 43

一、芽 44

二、枝条 44

第一节 茎的形态 44

三、茎的种类 46

第二节 茎的构造 47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47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49

三、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52

第五章 叶的形态和构造 54

第一节 叶的形态 55

一、叶的组成部分 55

二、单叶和复叶 58

一、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 59

三、叶序 59

第二节 叶的构造 59

二、禾本科植物叶片的构造特点 61

第三节 叶的寿命和落叶 63

一、叶的寿命 63

二、落叶的过程及其意义 63

第六章 营养器官的变态 64

第一节 根的变态 64

一、肥大直根 64

四、寄生根 65

二、块根 65

三、支持根 65

第二节 茎的变态 67

一、地上茎的变态 67

二、地下茎的变态 67

第三节 叶的变态 68

一、鳞叶 68

一、花芽分化 69

第七章 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及构造 69

第一节 花的发生及其组成部分 69

三、叶卷须 69

二、苞叶 69

四、叶刺 69

二、花的组成部分 71

三、禾本科植物花的构造特点 74

四、花序 74

五、花与植株的性别 77

第二节 花药和花粉粒的发育与构造 77

一、花药的发育与构造 77

三、花粉粒的寿命 79

二、花粉粒的发育与形态构造 79

第三节 胚珠和胚囊的发育与构造 80

一、胚珠的发育与构造 80

二、胚珠的类型 80

三、胎座的类型 80

四、胚囊的发育与构造 81

第四节 开花、传粉和受精 82

一、开花 82

二、传粉 83

三、受精作用 84

四、单倍体植物与雄性不育现象 86

第五节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 87

一、受精后花各部分的变化 87

二、种子的形成 87

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9

四、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90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94

二、植物分类的单位 94

第八章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94

第二篇 植物的分类 94

三、植物的科学命名 95

四、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及应用 95

第九章 植物的主要类群 96

第一节 低等植物 96

一、藻类植物门 97

二、细菌门 97

三、真菌门 100

四、地衣门 101

一、苔藓植物门 102

二、蕨类植物门 102

第二节 高等植物 102

三、裸子植物门 103

四、被子植物门 104

第三节 植物的进化概述 104

第十章 被子植物的主要科 106

一、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科 106

二、单子叶植物的要科 119

二、原生质的化学成分 124

一、新陈代谢是生活物质的基本特征 124

第一节 原生质的特性 124

第十一章 细胞原生质的特性及催化体系 124

第三篇 植物生理 124

三、原生质的胶体特性 127

四、原生质的膜质结构及生理功能 128

第二节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 129

一、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129

二、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132

三、胞饮作用 132

三、酶作用的特点 133

二、酶的成分 133

一、酶的作用 133

第三节 细胞的催化体系——酶 133

四、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34

五、酶的分类 134

第十二章 光合作用 135

第一节 光合作用及其意义 135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135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35

第二节 叶绿体及其色素 136

一、叶绿体的形态、构造和化学组成 136

二、叶绿体的色素及其光学性质 137

三、叶绿素的形成及其条件 139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产物 139

一、光合作用的过程 139

二、光合作用的产物 144

第四节 光合强度及影响光合强度的因素 144

一、光合强度 144

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内外因素 145

三、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149

第五节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149

一、作物对光能的利用 149

二、作物产量的构成因素 150

三、作物群体的概念及群体对光能的利用 152

四、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及产量的途径 153

第十三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155

第一节 呼吸作用及其意义 155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155

二、呼吸作用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55

三、呼吸作用的类型 156

第二节 呼吸作用的过程 156

一、呼吸作用的代谢途径 156

二、呼吸作用中能量的释放、贮存与利用 161

第三节 呼吸强度及影响呼吸强度的因素 161

一、呼吸强度 161

二、呼吸强度与植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关系 162

三、影响呼吸强度的外部因素 162

第四节 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规律为农业生产服务 163

一、农产品的贮藏 163

三、呼吸作用与作物育种 165

二、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165

四、高温愈伤法治疗甘薯块根黑斑病 166

第五节 光呼吸作用 166

一、光呼吸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166

二、光呼吸的过程——乙醇酸的氧化途径 166

三、光呼吸的生理意义 167

四、低光呼吸植物(即C4植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168

五、C3植物(高光呼吸植物)和C4植物(低光呼吸植物)的主要区别 169

六、影响光呼吸的外界条件 169

七、农业生产上控制光呼吸的途径 170

第十四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171

第一节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况及生理作用 171

一、植物的含水量 171

二、水分在植物生活中的生理作用 171

第二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172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 172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72

三、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175

三、蒸腾作用的指标 176

二、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76

四、蒸腾作用的气孔调节 176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176

第三节 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176

五、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条件 179

第四节 水分代谢与农业生产 179

一、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179

二、旱涝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80

三、灌溉生理 183

第十五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185

第一节 植物体内必需元素及其作用 185

一、植物的必需元素 185

二、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时的症状 186

第二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191

一、根吸收无机盐的部位 191

二、根吸收无机盐的原理 191

三、根对离子的选择吸收 193

四、植物地上部的吸收 194

五、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利用 194

六、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条件 195

第三节 植物的抗盐性 196

一、盐分过多对植物的影响 196

三、提高植物抗盐性的途径 197

二、植物抗盐性的生理基础 197

第四节 施肥的生理基础 198

一、施肥能增产的生理基础 198

二、作物需肥的生理特点 199

三、合理施肥的指标 199

第十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转化及运输 201

第一节 有机物的转化 201

一、碳水化合物的转化 201

二、脂肪的转化 202

三、核酸的转化 202

四、蛋白质的转化 204

五、各类有机物代谢的联系 206

第二节 氮素代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系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07

一、氮素代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系 207

二、植物的生长与碳、氮代谢的关系 207

第三节 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208

一、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208

二、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规律 209

三、影响有机物运输与分配的因素 210

(一)温度 210

(三)矿质营养 211

(二)水分 211

(四)通气 212

(五)生长激素 212

第十七章 植物的营养生长 212

第一节 植物的休眠 212

一、休眠的概念 212

二、休眠的原因 213

二、种子的萌发 214

一、种子的寿命 214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 214

三、打破休眠及延长休眠的方法 214

第三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 218

一、植物营养器官生长的一般特性 218

二、植物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220

第四节 植物的运动 223

一、向性运动 223

二、感夜运动 224

第五节 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25

一、光 225

三、水分 226

二、温度 226

四、矿质营养 227

第六节 植物的抗寒性 227

一、低温对植物的影响 227

二、抗寒性的生理基础 229

三、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 229

第十八章 开花结实生理 230

第一节 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条件 230

一、外界条件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230

二、内在因素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235

三、控制植物开花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236

第二节 果实和种子形成时的生理变化 237

一、种子成熟时的生理变化 237

二、肉质果实的形成及生理变化 238

第三节 禾谷类的空秕粒发生及落花落果的原因 239

一、禾谷类作物空秕粒产生原因 239

二、落花与落果 240

第十九章 植物激素 241

第一节 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 242

一、天然激素 242

二、人工合成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246

第二节 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48

一、促进营养生长,提高营养器官的产量 248

二、防止花果脱落,促进结实,形成无子果实 248

三、促进插条生根 249

四、抑制发芽,安全贮藏 249

五、促进发芽,培育壮苗 249

六、控制徒长,防止倒伏 250

七、促进雌花的形成,促进果实的成熟 250

实验一 种子的形态和构造 251

实验实习 251

实验二 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法 252

实验三 观察细胞的构造和原生质的运动 254

实验四 观察叶绿体、有色体及淀粉粒 255

实验五 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256

实验六 观察植物的组织 258

实验七 根的解剖构造的观察 259

实验八 茎的解剖构造的观察 260

实验九 叶的解剖构造的观察 261

实验十 花粉粒、花药和子房的构造的观察 261

实验十一 细菌、藻类及真菌的观察 262

实验十二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263

实验十三 植物细胞死活的鉴定 267

实验十四 淀粉酶的提取及活性观察 267

实验十五 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268

实验十六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 269

实验十七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叶绿素荧光现象观察 270

实验十八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及其吸收光谱的观察 271

实验十九 光合作用需光、二氧化碳及放出氧的试验 272

实验二十 光合强度的测定(pH比色法) 273

实验二十一 光合强度的测定(半叶法) 278

实验二十二 叶面积系数(或光合面积系数)的测定 279

实验二十三 呼吸强度的测定 282

实验二十四 C3和C4植物的同室筛选 284

实验二十五 蒸腾强度的测定 285

实验二十六 溶液培养和砂基培养 287

实验二十七 植物根系对离子的交换吸附 288

实验二十八 低温下糖对原生质的保护作用 289

实验二十九 生长素对根、芽生长的不同影响 289

实验三十 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观察 29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