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万选,张厚福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
《石油地质学》目录

绪论 1

第1节 石油地质学的任务和性质 1

第2节 石油地质学的内容 2

第3节 我国油气勘探简史 2

第4节 世界油气勘探简史 5

第5节 油气地质勘探动向 8

第一章 石油沥青类的成分和性质 10

第1节 石油沥青类的概念和组分 10

第2节 石油的成分和性质 12

一、石油的化学成分 12

二、石油的物理性质 18

第3节 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 21

一、天然气的化学成分 21

二、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22

第4节 固体沥青的成分和性质 24

第5节 石油沥青类中的C、H、S、O、N同位素 26

一、碳同位素 26

二、氢同位素 27

三、硫同位素 27

四、氧同位素 28

五、氮同位素 28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 29

第1节 近代沉积中烃类生成过程的观察 31

第2节 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 34

一、分散有机物质的数量及分布 34

二、分散有机物质的类型及性质 34

第3节 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40

一、地质条件 40

二、能源条件 42

第4节 油气生成的主要阶段及成熟度研究 47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49

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49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 52

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52

第5节 生油层的类型及其岩性-岩相特征 53

一、粘土岩类生油层 53

二、碳酸盐岩类生油层 53

第6节 生油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55

一、有机物质的丰度指标 55

二、有机物质的成熟度指标 56

三、烃类转化指标 60

四、油源对比指标 61

第7节 问题讨论 65

一、海相与陆相生油条件的对比 65

二、石油和天然气在成因上的关系 66

三、石油、油页岩、煤在成因上的关系 66

第8节 油气成因问题的研究现状及今后展望 68

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71

第1节 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71

一、孔隙度(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71

二、渗透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72

三、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75

第2节 碎屑岩储集层 76

一、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成因及储集性质的影响因素 76

二、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 80

第3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81

一、碳酸盐岩与砂岩储集性质的比较 81

二、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83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的类型及其特征 91

第4节 其他岩类储集层 92

一、火山岩储集层 92

二、结晶岩储集层 93

三、泥质岩储集层 94

第5节 储集层的研究 95

一、研究储集层的物性 95

二、研究储集层的分布 95

第6节 盖层及生储盖组合 96

一、盖层 96

二、生储盖组合 97

第四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 99

第1节 油气运移概述 99

第2节 油气运移的动力因素 100

一、地静压力 100

二、构造运动力 102

三、水压力 102

四、浮力 105

五、毛细管力 107

第3节 油气的初次运移 109

一、油气初次运移时的物理状态和主要“运载体” 110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 112

三、油气初次运移的时期 124

四、研究石油初次运移对石油勘探的实际意义 125

第4节 油气的二次运移 125

一、油气二次运移时的物理状态和主要动力 126

二、二次运移的主要时期 127

三、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距离 128

四、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 129

第五章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134

第1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134

一、圈闭与油气藏的基本概念 134

二、圈闭的度量 135

三、油气藏内油、气、水的分布 136

第2节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139

一、充足的油气来源 139

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141

三、有效的圈闭 144

第3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149

一、根据圈闭形成时间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149

二、根据生油岩主要排油期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150

三、根据饱和压力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 151

四、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152

第4节 油气藏形成过程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153

一、构造发展史对曲气藏形成的作用 153

二、油气按比重的差异聚集 155

三、油气藏的再形成 159

第5节 油气藏的分类 161

第六章 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 163

第1节 背斜圈闭与背斜油气藏 163

一、背斜圈闭及背斜油气藏的类型 164

二、在背斜圈闭中油气藏的形成过程 169

第2节 断层圈闭与断层油气藏 173

一、断层圈闭的主要类型及其油气藏 173

二、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175

三、断层油气藏的特点 177

第3节 刺穿接触圈闭及其油气藏 178

一、刺穿接触圈闭及刺穿接触油气藏的概念 178

二、形成机理和分布 179

三、刺穿接触油气藏的实例 179

第4节 裂缝性圈闭与裂缝性油气藏 180

一、概述 180

二、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 180

三、裂缝性油气藏的实例 181

第七章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185

第1节 砂岩体原生地层圈闭及其油气藏 185

一、岩性尖灭体及透镜体地层圈闭的形成 186

二、岩性尖灭油气藏及透镜体油气藏举例 187

第2节 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及其油气藏 190

一、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的形成 190

二、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191

三、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的实例 191

第3节 地层超覆圈闭及其油气藏 194

一、地层超覆圈闭及其油气藏形成特点 195

二、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实例 195

第4节 生物礁圈闭及其油气藏 197

一、近代生物礁 197

二、古代生物礁 199

三、生物礁油气藏的实例 199

第八章 温度、压力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 204

第1节 地下温度及古地温的测定 204

一、地下温度及其来源 204

二、古地温的测定 206

第2节 地层压力及其测定 209

一、地层压力的基本概念 209

二、地层压力的来源 210

三、地层压力的纵向变化及异常原因 212

四、地层压力的测定 217

第3节 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的影响 218

一、油气生成阶段 218

二、油气运移阶段 219

三、油气聚集阶段 220

四、油气藏保存阶段 221

第4节 凝析气藏的形成及分布 222

一、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 222

二、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224

第九章 油气田及其类型 226

第1节 油气田的概念及其分类 226

第2节 砂岩油、气田类 228

一、砂岩体的成因类型 228

二、砂岩油、气田的形成及分布特征 243

第3节 碳酸盐岩油、气田类 253

一、世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分布 253

二、碳酸盐岩油、气田的生、储、盖层组合 254

三、碳酸盐岩油、气田的主要类型 255

第十章 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分布规律 266

第1节 油气聚集带及含油气区 266

第2节 含油气盆地及其类型 270

一、地台内部坳陷型含油气盆地 272

二、山前坳陷型含油气盆地 275

三、山间坳陷型含油气盆地 277

四、山前坳陷-地台边缘斜坡型含油气盆地 279

五、山前坳陷-中间地块型含油气盆地 279

第3节 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输廓 280

一、西北古生代褶皱区 281

二、康藏中、新生代褶皱区 281

三、二连-陕甘宁-四川沉陷带 281

四、松辽-渤海湾-江汉沉陷带 283

五、苏北、台湾及东南沿海区域 283

第4节 世界油气资源分布轮廓 284

一、亚洲诸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284

二、北欧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284

三、非洲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286

四、北美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288

五、南美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288

六、印度洋板块及其边缘褶皱带 288

第十一章 含油气远景评价 290

第1节 区域构造条件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 290

一、盐地的基底结构及升降运动的不均衡性与生、储、盖层分布的关系 290

二、地壳运动的周期性控制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和发育 291

第2节 盆地内次级构造的形成及发展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292

一、“二级”构造的形成又发展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292

二、地层不整合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293

第3节 岩相古地理条件与生、储、盖层的分布及油气聚集的关系 294

第4节 含油气远景评价的条件 296

一、区域构造条件 296

二、区域地层岩性岩相条件 296

三、圈闭条件 296

四、油气藏的保存条件 297

第5节 油气远景储量的估算方法 297

一、利用生油量预测油气远景储量 297

二、根据体积法估算油气远景储量 300

参考文献 3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