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上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上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志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7020009751
  • 页数:460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上》目录

重印说明 1

修订说明 1

绪论 1

前言 1

第一章 建国后十七年的文学思潮 32

第一节 文艺界的大会师与建国初期的文艺战线 32

第二节 政治化的文艺批判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47

第三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与文艺思想的初步解放 73

第四节 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和曲波的《林海雪原》 88

第四节 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及其深刻的教训 88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的文学思潮 96

第六节 “调整”时期文学思潮的发展 113

第七节 “左”倾文学思潮的急剧发展 129

第二章 十七年的小说(上) 142

第一节 概述 142

第二节 梁斌的《红旗谱》和欧阳山的《三家巷》 160

第三节 杨沫的《青春之歌》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177

第五节 艾芜的《百炼成钢》和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209

第六节 浩然的《艳阳天》和陈登科的《风雷》 223

第七节 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和玛拉沁夫的《在茫茫的草原上》 235

第三章 十七年的小说(下) 247

第一节 孙犁的小说 247

第二节 李準、王汶石的小说 256

第三节 马烽,西戎的小说 270

第四节 茹志鹃、峻青、王愿坚的小说 279

第五节 王袭等的小说 295

第六节 路翎等的小说 306

第四章 赵树理 315

第一节 坚持为工农大众创作的一生 315

第二节 《三里湾》等长篇小说 318

第三节 短篇小说创作的新成就 328

第四节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334

第五章 柳骨 340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340

第二节 《铜墙铁壁》和《狠透铁》 345

第三节 长篇小说《创业史》 350

第四节 柳青创作的艺术特色 358

第六章 周立波 362

第一节 建国后的创作进展 362

第二节 《山乡巨变》 365

第三节 《山那面人家》等短篇小说 371

第四节 周立波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376

第七章 十七年的散文 380

第—节 概述 380

第二节 刘白羽的抒情散文 395

第三节 奏牧的散文小品 402

搞四节 巴金、冰心的散文创作 410

第五节 吴伯箫,曹靖华的散文 419

第六节 魏巍的通讯、散文 426

第七节 秦兆阳,徐迟的特写、报告 434

第八章 杨朔 445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445

第二节 杨朔散文的思想内容 450

第三节 杨朔散文的艺术特色 455

第九章 十七年的诗歌 461

第一节 概述 461

第二节 艾青的诗歌 475

第三节 李季的诗歌 486

第四节 李瑛的诗歌 495

第五节 臧克家、严辰的诗歌 505

第六节 张志民、阮章竞的诗歌 516

第十章 郭小川 535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535

第二节 抒情诗 541

第三节 叙事诗 547

第四节 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552

第十一章 闻捷 557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557

第二节 《天山牧歌》 561

第三节 《复仇的火焰》 566

第四节 闻捷诗歌的艺术特色 574

第十二章 贺敬之 579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579

第二节 《雷锋之歌》与《桂林山水歌》 586

第三节 贺敬之诗歌的艺术特色 593

第十三章 毛泽东和其他革命家的诗词 599

第一节 毛泽东诗词 599

第二节 陈毅的诗词 611

第三节 其他革命家的诗词 622

第七节 发掘整理的《阿诗玛》等少数民族叙事长诗 625

第一节 概述 634

第十四章 十七年的戏剧文学 634

第二节 杜印等的《在新事物的面前》和夏衍的《考验》 651

第二节 “四人帮”创作谬论的泛滥及其“帮派”文艺的出现 656

第三节 曹禺建国后的话剧创作 662

第四节 胡可、陈其通的话剧创作 672

第五节 《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话剧 682

第六节 《十五贯》等新改编的传统戏曲剧本 691

第十五章 田汉 699

第一节 戏剧活动与戏剧创作道路的新阶段 699

第二节 历史话剧《关汉卿》 705

第三节 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 710

第四节 田汉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715

第十六章 老舍 720

第一节 创作道路的新阶段 720

第二节 《龙须沟》和建国初期的剧作 724

第三节 反映新人新事的三个喜剧 730

第四节 《茶馆》等取材于历史生活的话剧 734

第五节 老舍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742

第一节 建国启的文学创作 746

第十七章 郭沫若 748

第二节 历史话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752

第三节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762

第十八章 十七年的电影文学 768

第一节 概述 768

第二节 夏衍的电影理论及其创作实践 781

第三节 《钢铁战士》和《董存瑞》 787

第四节 《李时珍》和《林则徐》 791

第五节 《聂耳》和《红色娘子军》 796

第六节 《李双双》和《早春二月》 805

第二十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大破坏 810

第一节 建国后的文学活动 812

第十九章 茅盾的文学评论 812

第二节 《鼓吹集》等文艺评论集 818

第三节 《夜读偶记》和《关于历史和历史剧》 828

第一节 《林彪委托江青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反动性及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840

第三节 文化专制主义的罪恶行径及人民的抵制和斗争 868

第一节 概述 876

第二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文学创作 878

第二节 《李自成》等小说 885

第三节 《创业,等电影和戏剧作品 899

第四节 天安门诗歌 906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922

第一节 文艺界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文学创作的新面貌 922

第二节 《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和《李顺大造屈》 941

第三节 《黄河东流去》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951

第四节 《丹心谱》、《报春花》和《陈毅出山》 964

第五节 《哥德巴赫猜想》等报告文学 976

第六节 新时期的诗歌创作 980

结束语 9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