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
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

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志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3646703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该书在辨析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定量评价方法对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进行评价,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优化组织路径。首先,基于城市—区域系统整合理论对“五化”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客观分析,结合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具体情况,构建城市—区域系统整合下的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社会系统工程模式。其次,基于城市—区域系统整合理论,分析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必然性。再次,从状态评价的内涵出发,从基本状态与耦合状态两个层面定量分析中原经济区“五化”的状态水平。最后,基于城市—区域系统整合理论与状态评价结果,结合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趋势,提出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优化组织路径。
《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状态评价与优化组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7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8

(一)中原经济区范围的相关界定 8

(二)本书关于中原经济区范围的界定 11

(三)研究区概况 13

(四)数据来源与说明 14

三、研究目标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一)研究目标 14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6

(一)研究思路 16

(二)研究内容 16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

(一)研究方法 17

(二)关键技术 18

(三)技术路线 19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一、相关概念 21

(一)“五化”的概念辨析 21

(二)协调与耦合、融合、整合 28

(三)“三化”协调、“四化”协调与“五化”协调 29

(四)“五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31

二、国外研究述评 31

(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发展的模式 32

(二)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有关理论模型研究 34

(三)城镇化、工业化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 37

(四)国外研究的评析与启示 40

三、国内研究述评 41

(一)“五化”协调发展的内涵 41

(二)“五化”互动的机理与实现途径 42

(三)“五化”协调发展战略的过程分析 43

(四)“五化”协调与城乡一体化 44

(五)“五化”协调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44

(六)“五化”协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5

(七)“五化”协调的定量评价 45

(八)国内研究的评析与启示 50

第三章 理论支撑与框架设计 53

一、基础理论 53

(一)系统理论 53

(二)城乡一体化理论 54

(三)区域整体理论 54

(四)城市相互作用理论 55

(五)城市—区域综合发展理论 55

二、核心理论——城市—区域系统理论 55

(一)城市—区域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5

(二)城市—区域系统整合 59

(三)城市—区域系统整合与“五化”协调发展 62

三、框架设计 66

第四章 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基本状态 69

一、中原经济区“单化”的发展水平 69

(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69

(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水平 85

(三)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97

(四)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109

二、中原经济区“双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23

(一)评价理念与评价方法 123

(二)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双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24

(三)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双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31

(四)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双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38

(五)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双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44

(六)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双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50

(七)信息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双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56

三、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62

(一)评价方法 162

(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64

(三)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三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70

(四)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三化”协调的状态 177

(五)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状态 183

四、中原经济区“五化”整体的协调发展状态 190

(一)评价理念与方法 190

(二)状态评价 192

五、小结 200

第五章 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耦合状态 203

一、“五化”耦合的内涵与主要内容 203

(一)“五化”耦合的内涵 203

(二)“五化”耦合的主要内容 204

二、城镇与城镇的耦合状态 206

(一)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状态 206

(二)城镇体系规模序列结构的状态 210

(三)城镇体系职能类型结构的状态 213

(四)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的状态 222

三、城镇与产业的耦合状态 229

(一)基本发展状况 229

(二)耦合状态分析 235

四、城镇与区域的耦合状态 241

(一)评价方法 241

(二)结果分析 243

五、城镇与乡村的耦合状态 246

(一)基本发展状况 246

(二)基于单指标的城乡统筹发展状态 251

(三)基于综合指标的城乡统筹发展状态 255

六、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耦合状态 259

(一)基本理念 259

(二)评价模型 260

(三)结果分析 264

七、小结 269

第六章 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优化组织 271

一、中原经济区“五化”协调发展的控制论证 271

二、基于“五化”基本状态的优化组织 274

(一)“五化”协调发展的时序定位和整合 274

(二)“五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定位与整合 280

三、基于“五化”耦合状态的优化组织 287

(一)总体优化组织理念 287

(二)优化城镇体系的功能组织 290

(三)推动城镇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311

(四)增强城镇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 314

(五)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318

(六)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21

第七章 结语 324

一、主要结论 324

(一)“五化”在城市—区域系统中的运行机理 324

(二)“五化”协调发展的基本状态 325

(三)“五化”协调发展的耦合状态 327

(四)“五化”在城市—区域系统中的优化组织 328

二、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330

三、不足与展望 330

参考文献 332

索引 355

致谢 3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