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动力地质学原理
动力地质学原理

动力地质学原理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成都地质学院普通地质教研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8
  • ISBN:15038·新283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
《动力地质学原理》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动力地质学的对象和任务 1

一、地质学的对象和任务 1

二、动力地质学的对象和任务 1

第二节 动力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

第三节 动力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2

第四节 动力地质学的发展方向 4

第一篇 动力地质作用的物质基础--地球和地壳 5

第一章 地球 6

第一节 行星地球和宇宙 6

一、太阳系和银河系 6

(一)太阳系的组成 6

(二)太阳系主要成员特征 8

(三)银河系、河外星系和总星系 17

(四)天体的运动、年龄和物质统一性 19

二、太阳系和地球的成因 20

(一)行星是从太阳本身分出来的 21

(二)太阳和行星同是由星际物质形成的 22

第二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24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4

二、地球的密度和压力 24

(一)地球平均密度和地内密度的变化 24

(二)地球内部压力及其变化 26

三、地球的重力 26

(一)地表重力场和重力异常 26

(二)地球内部的重力变化 26

四、地球的放射性 27

(一)放射性物质在地球内部的分布 27

(二)放射性的表现和放射性异常 27

(一)地球内部温度及其变化 28

(二)地表热流和地热异常 28

五、地球的温度 28

六、地球的磁性 29

(一)地磁场和地磁要素 29

(二)地磁场的变化和地磁异常 30

(三)地磁场的成因 30

七、地球的电性 30

(一)地电的来源和在地内的分布 30

(二)地电场的变化和地电异常 31

八、地球的弹塑性 31

(一)固体地球的弹塑性表现 31

(二)地球内部的弹性和塑性 32

第三节 地球的结构 33

一、地球分圈 33

(一)地球内圈及其划分依据 33

(一)地壳 34

二、地球内圈的特征 34

(二)地球外圈及其划分依据 34

(二)地幔 36

(一)地核 37

(四)地球各圈的化学成分 38

三、地球外圈的特征 38

(一)大气圈 38

(二)水圈 40

(三)生物圈 43

第二章 地壳 45

第一节 地壳的表面形态特征 45

一、地壳表面特征 45

二、陆地地形 45

(一)山地 45

三、海底地形 46

(六)洼地 46

(五)盆地 46

(四)高原 46

(三)平原 46

(二)丘陵 46

(一)大陆边缘 47

(二)大洋盆地 51

(三)洋中脊(又称洋脊) 51

第二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52

第三节 矿物 53

一、矿物的概念 53

二、矿物的外形和几种物理性质 54

(一)矿物的外形 54

(二)矿物的颜色 55

(三)矿物的解理与断口 55

(四)矿物的硬度 55

三、几种常见矿物的描述 56

一、岩石的概念 58

第四节 岩石 58

二、岩浆岩 59

(一)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和颜色 59

(二)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59

(三)常见的岩浆岩 61

三、沉积岩 61

(一)沉积岩的物质成分与颜色 62

(二)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62

(三)常见的沉积岩 63

四、变质岩 64

(一)变质岩概念及共物质成分 64

(二)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64

(三)常见的变质岩 64

第五节 地壳的结构--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物质组成 65

第六节 地壳均衡现象 66

二、地质时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68

第七节 地壳演化的时代概念 68

一、相对年代及其确定 68

三、同位素年龄及其测定 69

四、地质年代表 69

第三章 地质作用概述 69

第一节 地质作用概念 71

第二节 地质作用的能 71

一、内能 71

(一)旋转能 72

(二)重力能 72

(三)热能 72

(四)结晶能与化学能 72

二、外能 72

(一)太阳辐射能 72

一、地壳运动 77

二、地震作用 77

(三)生物能 77

第三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概念 77

(二)日月引力能 77

三、岩浆作用 78

四、变质作用 78

第四节 外动力地质作用概念 78

一、风化作用 78

二、剥蚀作用 78

三、航运作用 78

四、沉积作用 78

五、负荷地质作用 78

六、硬结成岩作用 78

第二篇 内动力地质作用 80

二、地壳运动的方向性 81

一、整个地壳都处于长期不断的运动之中 81

第一节 地壳运动的一般特征 81

第四章 地壳运动 81

三、地壳运动的速度 83

四、地壳运动的幅度 83

第二节 地壳运动的表现 84

一、现代地壳运动的表现 84

二、第四纪以来(包括为类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的表现 84

三、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地壳运动的表现 84

(一)升降运动的主要标志 84

(二)水平运动地主要标志 84

(三)地层接触关系 85

第三节 地壳运动的基本规律 86

一、现代地壳运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86

(一)地壳的活动带 87

(二)地壳的稳定区 87

(三)板块构造对地壳运动分布规律的看法 87

二、地壳运动的历史发展规律 88

第四节 地壳运动的产物--地质构造 89

一、水平构造 89

二、倾斜构造及岩层产状 89

三、褶皱构造 90

(一)褶曲的概念和褶曲的基本类型 90

(二)褶曲的核和翼 91

四、断裂构造 92

(一)裂隙 92

(二)断层及断层要素 92

(三)断层的主要类型 93

第五节 地壳运动的原因 94

一、大陆漂移说 94

二、对流说 94

三、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 97

四、海底扩张说 97

第六节 研究地壳运动的意义 98

第五章 地震作用 99

第一节 地震的一般特征 99

一、地震的概念 99

二、地震的类型 100

三、地震的震级和地震的烈度 101

(一)地震震级 101

(二)地震烈度 102

第二节 地震地质作用 103

一、地震地质作用的表现 103

(一)地应力的积累和释放 103

(二)地形变现象 104

(三)地电和地磁的变化 104

(四)地下水存在状态及其成分的变化 104

二、地震地质作用的结果 104

(一)地面隆起及陷落 104

(二)滑坡与山崩 105

(三)褶皱和断裂 106

(四)喷水冒砂现象 108

(五)海底浊流 108

(六)建筑物的破坏 109

(七)其他 109

三、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109

(一)世界地震带的划分 109

(二)我国的主要地震带 111

四、地质历史上的地震地质作用痕迹 111

第三节 地震的成因 112

一、断层说 112

二、相变说 112

三、板块说对地震分布和类型的解释 112

第四节 地震的预测和预防 113

二、地震的控制和预防 114

一、地震预报 114

第一节 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 116

第二节 火山作用 116

一、火山喷发现象 116

第六章 岩浆作用 116

二、火山喷出物 117

(一)气体产物 117

(二)液体产物 117

(三)固体产物 119

三、火山喷发方式 120

(一)熔透式喷发 120

(二)裂隙式喷发 120

(三)中心式喷发 120

1. 宁静式 120

2. 爆烈式 120

3. 中间式 121

五、火山岩(喷出岩)的特征 123

四、火山构造和破火山口的形成 123

第三节 侵入作用 124

一、岩浆侵入方式及共产物 124

(一)以机械力挤入围岩 124

(二)以热力熔化围岩 125

(三)岩浆侵入过程中的同化作用和分异作用 125

二、侵入岩特征 126

三、怎样识别古代的喷出活动和侵入活动 127

(一)捕掳体特征 127

(二)围岩变质现象 127

(三)岩体的结构构造特征 127

第四节 岩浆作用的基本规律 127

一、岩浆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127

(一)火山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127

(二)侵入活动的历史发展规律 129

(一)火山活动的历史发展规律 129

(二)侵入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 129

二、岩浆活动的历史发展规律 129

第五节 岩浆的起源问题 130

第六节 岩浆作用的研究意义 130

第七章 变质作用 132

第一节 变质作用的概念 132

第二节 变质作用原理 132

一、热力作用及其产物特征 132

二、压力作用及其产物特征 133

(一)静压力 133

(二)动压力(定向压力) 133

三、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及其产物特征 134

五、原岩性质对变质作用的反应 135

六、变质岩特征 135

四、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区域变质作用 135

第三节 变质作用的程度及变质带 136

一、深变质与浅变质的特征 136

二、影响变质程度的因素 136

三、变质带和蚀变带的概念 137

第四节 变质作用的基本规律 137

一、变质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 137

(一)局部变质现象及其分布 137

(二)区域变质现象及其分布 138

二、变质作用的历史发展规律 139

三、控制变质作用空间分布和强度的原因 139

第五节 变质作用的研究意义 140

第三篇 外动力地质作用 141

(一)物理风化作用进行的方式 142

第二节 风化作用的类型 142

一、物理风化作用 142

第一节 风化作用的概念 142

第八章 风化作用 142

(二)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 143

二、化学风化作用 144

(一)化学风化作用进行的方式 144

(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 146

三、生物风化作用 147

(一)生物风化作用进行的方式 147

(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 147

第三节 风化作用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148

一、气候条件的影响 148

二、地形条件的影响 148

三、岩石的矿物成份和化学成份的影响 149

四、岩石结构和构造的影响 150

一、风化壳的概念 151

第四节 风化壳及其研究意义 151

二、研究风化壳的意义 152

(一)风化壳与地壳运动 152

(二)风化壳与古地理 152

(三)风化壳与矿产 152

(四)风化壳与工程建设 153

第九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154

第一节 地面流水的种类和动能 154

一、地面流水的来源和种类 154

二、流水中水质点运动的方式 154

三、流水的动能 156

第二节 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157

一、雨蚀作用 157

二、片流的地质作用 157

三、洪流的地质作用 158

(一)下蚀作用原因与下蚀作用极限 159

第三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159

一、河流的下蚀作用 159

(二)河谷的形成与加深 162

二、河流的侧蚀作用 163

(一)侧蚀作用原因 164

(二)河谷的扩宽与弯曲 164

(三)河床的摆动与曲流的裁弯取直 164

三、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166

第四节 河流的搬运作用 167

一、河流搬运物的来源与搬运作用方式 167

二、河流的搬运力和搬运量 167

三、机械搬运物的运动方式 168

四、沙粒级推移质在河床上的运动轨迹--沙波纹 168

五、砾级推移质在河床上的运动轨迹 169

六、河流对机械搬运物的分选作用、磨圆作用和磨细作用 170

二、沉积作用的分选性与冲积物的特征 171

第五节 河流的沉积作用 171

一、沉积作用原因和主要沉积场所 171

三、河床内的沉积作用 172

四、河床外的沉积作用 172

五、山口的沉积作用 173

六、河口的沉积作用 173

七、冲积砂矿 175

第六节 地壳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 175

第七节 研究地面流水地质作用的意义 177

一、地面流水地质作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177

二、河流沉积物是重要的建设资源 177

三、理论研究的意义 178

第十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79

第一节 地下水的运动 179

一、岩石的空隙及其对地下水运动的影响 179

(一)地下水的运动方式 180

二、地下水运动的方式与特征 180

(二)地下水的运动特征 181

三、地下水的露头 181

第二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82

一、地下水的动力性质与作用方式 182

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182

(一)潜蚀作用的类型 183

(二)可溶性岩石地区潜蚀作用过程 183

(三)影响潜蚀作用的因素 186

三、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187

四、地下水的沉积作用 188

(一)地下水的机械沉积作用 188

(二)地下水的化学沉积作用 188

第三节 研究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的意义 189

三、指导找矿 190

二、掌握“岩溶”发育规律,确保工程安全 190

一、寻找地下水,促进农业生产 190

四、开发热水,节省燃料 192

第十一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192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与流动 192

一、冰川的形成和分布 192

(一)冰川的形成 192

(二)冰川的分布 193

二、冰川的流动特征 194

(一)冰川流动的速度与冰川冰变形 194

(二)冰川的进退与冰川消融现象 195

(三)冰川动力的性质与大小 196

第二节 冰川的地质作用 196

一、冰川的刨蚀作用 196

(一)刨蚀作用方式 196

(二)山岳冰川刨蚀地面的过程 197

二、冰川的搬运作用 199

(三)大陆冰川刨蚀作用 199

(一)冰川搬运作用的特点与方式 200

(二)冰运物来源与冰运物在冰川内部的分布 200

三、冰川的堆积作用 201

(一)冰川发生堆积作用的原因与主要堆积地点 201

(二)冰碛特点 202

(三)气候稳定时期冰川堆积作用 203

(四)气候转暖时期冰川堆积作用 203

四、古代冰川 203

第三节 冰水及其地质作用 205

一、冰水的来源、分布及动力 205

二、冰水地质作用的特征 206

第四节 研究冰川及其地质作用的意义 207

一、研究古气候和古地理 207

二、指导找矿工作 207

三、掌握冰川消融规律,保证气候干旱地区的用水 207

第十二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 208

第一节 海水的动力及影响动力的因素 209

一、海水的运动 209

(一)海浪 209

(二)潮汐 211

(三)洋流 212

(四)浊流 214

二、海水的化学作用 214

(一)盐度 215

(二)氢(H)与pH值 215

(三)氧(O)与Eh值 216

(四)二氧化碳及碳酸系 216

(五)钾、钠、钙、镁及其它金属离子 217

三、海洋生物作用 217

第二节 海水的剥蚀作用 218

一、海蚀作用的盛行地区--滨岸带 218

二、海浪及潮流塑造海岸的过程 219

四、潮流及洋流的剥蚀作用 221

三、海水的溶蚀作用及生物剥蚀作用 221

五、浊流的侵蚀作用 222

第三节 海水的搬运作用 223

一、海水搬运作用的方式 223

二、不同运动性质的海水搬运作用 224

(一)海浪的搬运作用 224

(二)潮流的搬运作用 226

(三)洋流的搬运作用 226

(四)浊流的搬运作用 226

一、沉积物质来源 227

(一)陆源物质 227

第四节 海水的沉积作用 227

(二)火山源物质 228

(三)宇宙物质 228

(四)生物 228

二、沉积环境概述 228

三、滨岸带的沉积作用 228

(一)海滩沉积作用 229

(二)泥浦沉积作用 229

(三)沙坝及沙咀沉积作用 230

(四)泻湖沉积作用 231

四、浅海带的沉积作用 231

(一)浅海的碎屑沉积作用 232

(二)浅海的化学沉积作用 235

(三)浅海的生物沉积作用 237

五、半深海及深海带的沉积作用 238

(二)浊流沉积物 239

(一)软泥 239

(三)锰结核 240

第五节 研究海洋及海水地质作用的意义 241

第十三章 湖水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242

第一节 湖泊成因与湖水动力 242

一、湖泊的一般概念 242

二、湖泊的成因 242

(一)湖盆的成因 242

(二)湖水状况 244

三、湖水的动力 245

第二节 湖水的地质作用 245

一、湖水的机械沉积作用 245

(一)潮湿气候区湖水化学沉积作用 247

二、湖水的化学沉积作用 247

(二)干燥气候区湖水化学沉积作用 248

三、湖水生物沉积作用 249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250

一、沼泽的概念及类型 250

二、沼泽的生物堆积作用 251

第四节 研究湖水和沼泽地质作用的意义 251

第十四章 风的地质作用 252

第一节 风的剥蚀作用 252

一、风蚀作用的方式与特点 252

(一)吹蚀作用 252

(二)磨蚀作用 253

二、风蚀作用的产物 253

二、崩落的发生及其运动 254

一、风的搬运力和搬运量 255

二、风运物的运动方式 255

三、分选作用与磨圆作用 255

第二节 风的搬运作用 255

第三节 风的沉积作用 256

一、风积作用及其分带性 256

二、风成沙和黄土 257

(一)风成沙与沙丘 257

(二)风成黄土与次生黄土 259

二、砾漠 261

第四节 荒漠的概念 261

一、岩漠 261

三、沙漠 262

四、泥漠 262

第十五章 负荷地质作用 263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63

第二节 崩落作用 264

一、概述 264

三、崩落物的堆积 265

第三节 潜移作用 266

一、概述 266

二、土层潜移 266

三、地层潜移挠曲 267

四、岩溶潜陷 268

一、概述 269

第四节 滑动作用 269

二、滑坡的基本形态 270

三、滑动力学原理及滑动影响因素 271

四、滑动作用的演化过程 272

(一)潜移形变阶段 273

(二)滑移破坏阶段 273

(三)渐趋稳定阶段 273

五、水底滑动作用 273

第五节 流动作用 276

一、概述 276

二、泥石流的发育条件 276

三、流动作用的剥蚀与搬运 278

四、泥石流的堆积物 278

第六节 研究负荷地质作用的意义 279

第四篇 地壳的改造和演变 280

一、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 281

第一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改造 281

第十六章 动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对地壳的改造 281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壳的变化 282

(一)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构造的变化 282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地表地形的变化 283

第二节 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改造 284

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 284

二、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壳的变化 285

第三节 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 285

第十七章 地壳的演变 288

第一节 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288

一、原始地球的形成 288

二、地球内圈的形成 288

(一)逐步凝聚说 288

(三)地球外圈的形成 289

(二)后来分异说 289

第二节 地壳形成后的演变特征 291

一、原始地壳的演变 291

二、地壳的演变 292

(一)确定地壳演变的标志 292

(二)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演变 292

三、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演变 295

(一)划分构造运动期的标志 295

(二)主要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期 296

四、古气候的变化 296

(一)识别古气候变化的标志 296

(二)古气候变化历程 299

(三)第四纪冰期的划分 299

五、古生物的演化 300

(一)古生物演化的总进程 300

(二)古生物主要类属的兴衰时期 3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