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屈原问题论争史稿
屈原问题论争史稿

屈原问题论争史稿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中模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530200356
  • 页数:286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台湾九大案纪实下一篇:古今绝句选
《屈原问题论争史稿》目录

序 姜亮夫 1

引言 1

第一章 屈原问题论争发展的轮廓 6

第一节 屈原问题论争的主要内容及其经历的几个阶段 6

第二节 形成长期论争的几个基本原因 14

第三节 研究屈原问题论争的意义 19

第二章 屈原文艺思想的核心--“发愤抒情”说 22

第一节 从“愤怒出诗人”的理论看屈原“发愤以抒情”的进步性 23

第二节 “发愤抒情”说体现了屈原对诗歌抒情的特点认识的自觉性 26

第三节 “发愤抒情”说与儒家文艺思想的异同 32

第四节 司马迁继承屈原的文艺思想,发展为“发愤著书”说 43

第五节 屈原司马迁的文艺思想对后代文学家的深远影响 48

第三章 反对屈原文艺思想的代表作 52

第一节 班固反对屈原“责数怀王、怒恶椒兰” 52

第二节 颜之推批评屈原“显暴君过” 58

第三节 孟郊批斥屈原“行为小人儒” 60

第四节 朱熹责难屈原“过于中庸” 65

第五节 明清时期拥挤朱熹的评骚论点的代表作 75

第四章 以反对班固、颜之推为中心的“主怨派”的文学理论 83

第一节 王逸重申“诗人怨主刺上”说 83

第二节 刘勰的“《离骚》为刺”说 89

第三节 刘知几的屈原“不隐恶”论 93

第四节 李白的“哀怨起骚人”说及唐代诗人对屈原问题的不同意见 97

第五节 屈原对宋代词人的影响与辛弃疾的“交疏怨极”说 103

第六节 晁补之、洪兴祖及章学诚等人的“《小弁》之怨”说 108

第七节 王世贞、赵南星和周拱辰等人批驳班固的代表作 126

第五章 以反对朱喜为中心的“主怨派”的文学理论 138

第一节 张京元、焦竑批评朱熹“不亦固哉!” 138

第二节 黄文焕“与屈原同痛”、“驳朱以尊屈” 141

第三节 陆时雍指责朱熹评骚是“痴人说梦”,提出“不平曰骚”说 150

第四节 王夫之肯定屈原“忧国怨深”,驳斥朱熹的“忠而过”说 153

第五节 鲁雁门反对解骚“尽本中和”,指责朱熹“论人迂刻” 161

第六章 企图调和论争矛盾的评骚论点 164

第一节 一些诗人主张屈原“不是怨怀王” 164

第二节 胡稳指责朱熹论骚是“于无过中求有过” 170

第三节 林云铭否认屈原有“怨君”与“孤愤”之情 172

第四节 朱冀以“死守善道”论骚,要为屈原辩“不白之厚诬” 178

第五节 李光地提出屈原“怨怼奚施”的疑问 180

第六节 蒋骥以“好修”论骚,称屈原不是“轻生以怼君” 183

第七章 反对调和论争矛盾的代表作及其它 191

第一节 王士祯和一些诗人的主张 191

第二节 王邦采评击论骚“七病”,反对“折中”说 195

第三节 金圣叹提出《离骚》是“忧患成书”,反对“忠孝著书”说 199

第四节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评论《离骚》的真知灼见 203

第一节 《反离骚》的主要内容 208

第八章 扬雄的《反离骚》及其引起的论争 208

第二节 扬雄与班固论骚之异同 211

第三节 围绕扬雄评骚的论争 213

第九章 关于屈骚与南北文化的继承关系问题的论争 221

第一节 汉代文学评论家的论争 221

第二节 刘勰论述屈骚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224

第三节 朱熹、黄文焕关于屈原是否“学于北方”的论争 227

第四节 刘师培提出“南北文学不同论”认为《楚辞》是“隐括众体” 231

第五节 梁启超与王国维在屈原继承南北文化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236

第十章 关于屈原赋的艺术特点问题的论争 245

第一节 班固、陈第与刘师培等人的“虚无说” 245

第二节 刘勰、朱熹的“怪妄说” 257

第三节 晁补之、汪瑗、林云铭等人的“寓言说” 260

第四节 鲁雁门、蒋骥的“幻境说” 268

第五节 王国维的“想象说” 275

〔附录〕本书引用的主要书目版本说明 28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