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红楼梦新论
红楼梦新论

红楼梦新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梦溪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0190·089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
《红楼梦新论》目录

目录 1

《红楼梦新论》序 冯其庸 1

自序 1

曹雪芹的时代和《红楼梦》的创作 1

一 曹雪芹时代的历史趋势 1

二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及其反映 4

三 作家的不寻常的经历 11

四 饱含血泪的创作 26

《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和历史价值 33

一 封建社会“末世”的产物 34

二 封建贵族世家的衰亡史 37

三 《红楼梦》反映的社会矛盾 44

四 《红楼梦》有没有反满思想 51

五 《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58

《红楼梦》对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批判 61

一 《红楼梦》和清代思想斗争 61

二 批判封建四权的檄文 63

三 在“体仁沐德”的背后 71

四 两种人生道路的冲突 74

五 《红楼梦》反映的封建教育的破产 77

论《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结构上的意义 82

一 为什么研究前五回 82

二 现实主义——曹雪芹结构艺术的纲领 83

三 “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则深有趣味” 87

四 整个悲剧的一个插曲 91

五 典型环境 95

六 “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 98

七 “护官符”的作用 100

八 梦中之梦 103

九 结语 107

《红楼梦》爱情描写探微 109

一 “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109

二 不要“被作者瞒蔽了去” 111

三 宝、黛爱情的发展 114

四 薛宝钗的策略 115

五 钗、黛和缓的真正原因 117

探春新论 118

一 一朵带刺儿的“玫瑰花” 118

二 “问题不在于才能,而在于这种才能具有什么倾向” 119

三 和赵姨娘的畸形关系正是探春思想本质的绝好写照 123

四 正统地位的尊严,还是“人格的尊严” 126

五 探春的真正悲剧 128

六 “挽歌”情绪的产儿 130

一 问题的提起 133

论晴雯 133

二 晴雯的阶级地位 135

三 晴雯的思想倾向 141

四 晴雯和袭人 147

五 晴雯和宝玉 153

六 如何看待封建统治阶级思想对晴雯的影响 161

七 结语 168

论《红楼梦》的书名及其演变 171

一 引言 171

二 走出迷魂阵 172

三 《石头记》是本名 178

四 《红楼梦》的来历 183

五 不可轻视《金陵十二钗》 189

六 《金玉缘》和《大观琐录》 194

七 结语 198

论《红楼梦》早期抄本的回前诗和回末诗对 200

上篇 回前诗研究 202

一 回前诗在各早期抄本中的分布情况 202

二 回前诗的内容和作者问题 209

三 上篇结语 219

中篇 回末诗对研究 221

一 回末诗对在各早期抄本中的分布情况 221

二 回末诗对的内容和作者问题 225

三 中篇结语 232

下篇 综论《红楼梦》每回的开头和结尾 233

一 《红楼梦》早期抄本每回的开头和结尾概观 236

二 由每回开头和结尾的形式谈到《红楼梦》的创作过程 239

三 下篇结语 246

一 关于《凡例》的内容和抄写款式 248

论甲戌本《石头记》的《凡例》 248

二 《凡例》的作者绝不是曹雪芹 251

三 所谓《凡例》出自曹雪芹之手质疑 255

四 《凡例》是怎样形成的 258

五 由《凡例》谈到甲戌本的年代 261

《红楼梦》的版本演变和红学史上的斗争 268

一 为什么发生版本问题 268

二 早期抄本和脂砚斋 271

三 从抄本到刻本 279

四 澄清“新红学”派在版本问题上制造的混乱 286

百廿回本《红楼梦》校勘问题浅谈 290

一 关于底本 290

二 关于校勘 297

秦可卿之死与曹雪芹的著作权 301

一 小引 301

二 宝玉的年龄和秦可卿死的时间 302

三 贾蓉没有续弦吗 311

四 秦可卿死于“赏中秋”晚上质疑 315

五 赘语 322

《红楼梦》的褒贬抑扬及倾向 324

一 关于作者的态度 325

二 《红楼梦》的褒贬抑扬及倾向 331

《红楼梦》思想倾向三题 340

一 《红楼梦》批判了释道儒,还是没有超越 340

释道儒的范围 340

二 贾宝玉是垂死阶级的代表吗 348

三 曹雪芹是不是封建阶级的改良派 355

《红楼梦》的思想性质和艺术表现手法问题 363

一 几句题外话 363

二 不应歪曲原意 364

三 “谈情”和政治思想倾向 367

四 这并不难理解 368

五 关于政治历史小说的含义 369

六 来一条新的“索隐” 371

七 尾语 374

红学三十年 375

一 引言 375

二 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新、旧红学的 377

再评价问题 377

三 建国以来《红楼梦》研究成果述评 383

四 如何看待“四人帮”横行时期掀起的“红学热” 398

五 对新时期《红楼梦》研究如何突破问题的探讨 407

六 结语 415

跋《红楼梦新论》 李希凡 417

后记 424

返回顶部